定位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_第1页
定位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_第2页
定位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_第3页
定位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_第4页
定位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定位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指导书编号项 目 内 容JZ-14定位装置检修1、目的:本指导书规范接触网定位装置的检查、检修及更换作业。2、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客运专线接触网定位装置的检查、检修及更换。3、所需人员、机具、材料:3.1 组织序号项 目单位数量备 注1工作领导人人12要令人员人13行车防护兼地线监护人人24地线操作人员人25高空作业人员人3(2)作业车(车梯)6辅助人员人2(4)作业车(车梯)7作业车司机人2正、副司机各1人3.2 主要工机具序号名 称规格或型号单位数量备 注1作业车(或车梯)台12接触网多功能检测仪DJJ台13钢丝套子2m套24手扳葫芦0.75t台1曲线处备用5钢卷尺5m把16水平尺600mm把7扭面器套18温度计个19大绳18mm条110小绳12mm条111滑轮个112滑轮组组113梅花扳手10-16mm套214力矩扳手0-100N.m套115螺丝刀把216安全帽顶现场作业人员每人1顶17电工工具套现场作业人员每人1套18安全带条现场作业人员每人条19验电器27.5KV套220接地线组421钢丝刷把222绝缘手套、绝缘靴双各223线坠1Kg套13.3 主要材料设备序号名 称规 格单位数量备 注1定位管套1型号见设计图2定位线夹套1型号见设计图3定位环套1型号见设计图4防风拉线套1型号见设计图5防风拉线环套1型号见设计图6支持器套1型号见设计图7定位器套1型号见设计图8定位管卡子套1型号见设计图9定位支座套1型号见设计图10防风支撑套1型号见设计图11斜拉线套1型号见设计图12螺栓带螺母、垫片套适量13开口销个适量14管帽70/55个各115镀锌铁线1.6 mmKg适量16镀锌铁线4.0 mmKg适量17黄油袋适量4、作业流程、项目及方法:4.1流程图作业准备完成安全措施检查测量调整参数复测填写记录调整调整办理收工手续调整调整4.2方法4.2.1 作业准备按规程要求填写工作票并交付工作领导人,工作领导人向作业组全体成员宣读工作票、分工并进行安全预想,检查工具、材料。4.2.2 完成安全措施做好安全措施,工作领导人确认完成安全措施后,通知各作业组开工。4.2.3测量检查定位器偏移使用激光测量仪测量出定位器相对于支柱中心垂直线路方向的偏移值,根据当时的气温和支柱距中心锚结的距离,根据安装曲线确定偏移量是否超标。定位器坡度1)用水平尺测量定位器坡度:将水平尺放在定位器上方,调平同时用钢卷尺测量出高度差,计算出定位器坡度(mm/m)=两点高度差/水平尺长度。2)用接触网激光测量仪测量定位器坡度:A在曲线区段时,调平接触网激光测量仪。B用激光测量仪分别测量出定位器下方两点对轨平面的高度。C计算出两点高度差。D在激光测量仪的轨道尺上计算出两点的距离差。E计算定位器坡度:坡度(mm/m)=两点高度差/两点距离差。限位间隙在接触网高度符合标准的前提下,用异径塞钉测量限位间隙是否符合标准。定位器状态检查定位器有无弯曲、损坏。斜拉线、防风支撑状态。检查斜拉线、防风支撑状有无锈蚀、损坏。定位线夹状态检查定位线夹有无裂纹、损伤、倾斜,受力面安装是否正确。 各部件状态。A检查定位环、定位器、定位支座、支持器、套管绞环等各部件是否有裂纹、损伤、短缺。B检查各部螺栓紧固及受力是否良好、是否有脱扣、锈蚀缺陷,垫片是否齐全,各部位连接是否正确。4.2.4调整4.2.4-a 正定位(直形) 4.2.4-b 反定位(直形)4.2.4-c 软横跨定位4.2.4.1定位器偏移值不符合标准根据测量数据,确定调整方向和调整量。确认腕臂偏移正确。否则先在承力索上做好标记,松动组合承力索线夹螺栓,推动腕臂移到标准位置。用手扳葫芦等,将定位器卸载(卸载方法见接触线检修作业指导书),松动定位线夹螺栓,将定位器调至标准位置,按标准力矩紧固。松动、拆除手扳葫芦。4.2.4.2定位器坡度不符合标准在保证接触网高度的前提下,确认调整量和调整方向。利用大绳或手扳葫芦等,将定位器卸载(卸载方法见接触线检修作业指导书),松动定位环线夹螺栓,调整定位管高度。调整后用激光测量仪或水平尺复测定位器坡度,直至符合要求。所有参数都符合要求后,用力矩扳手对关节的各部螺栓进行紧固。4.2.4.3限位、弓形定位器的限位间隙不符合标准调整定位管高度,方法同上。4.2.4.4定位器弯曲、损坏:更换将定位器卸载(卸载方法见接触线检修作业指导书)。松动定位线夹螺母,使定位器与接触线脱离,拆除定位器。更换定位器,紧固定位线夹螺母。拆除大绳或手扳葫芦。复测调整后的拉出值,直至符合标准,否则重新调整。4.2.4.5斜拉线、防风支撑损坏、严重锈蚀:更换。用手扳葫芦一端挂在承力索上,另一端挂在接触线上。紧动手扳葫芦,使定位管不受力。松开定位管卡子,拔出螺栓,拆除旧斜拉线或防风支撑。更换新斜拉线或防风支撑,调整定位管卡子的位置,用水平尺测量定位管坡度符合标准。按标准力矩紧固连接螺栓。拆除大绳或手扳葫芦。4.2.4.6定位线夹状态定位线夹有裂纹或损坏:更换定位器或定位线夹,方法同上。定位线夹受力面装反:将定位器卸载(卸载方法见接触线检修作业指导书),松动定位线夹螺栓,反面后按标准力矩紧固。定位线夹倾斜:调整定位器坡度或接触线扭面(具体方法见接触线检修作业指导书)。4.2.4.7检查各部件状态。检查定位管(定位管终端线夹内安装有带槽销钉)、定位环、定位器、定位支座、支持器、套管绞环等各部件是否有裂纹、损伤、短缺,存在缺陷更换、补齐。方法参照定位器、斜拉线更换。检查各部螺栓紧固及受力是否良好、是否有脱扣、锈蚀缺陷,垫片是否齐全,各部位连接是否正确,存在缺陷处理。4.2.5复测复测各部位技术参数,符合技术标准。4.2.6办理收工手续工作领导人确认各作业组工作结束,人员机具均已撤至安全地带后,通知监护人员撤除地线及其它安全措施。工作领导人确认安全措施撤除后,通知要令人员向供电调度申请消除停电作业命令和线路封锁命令。工作领导人召开收工会,办理收工手续。4.2.7 填写检修记录按照当天检修情况填写检修记录。5、技术标准:5.1定位装置的结构及安装状态应保证接触线工作面平行于轨面,定位点处接触线的弹性符合规定。当电力机车受电弓通过和温度变化时,接触线能上下、左右自由移动。5.2定位器坡度。标准值:设计值。安全值:设计值。限界值: 同安全值。接触线与定位管之间的距离正定位时不小于350 mm,反定位时不小于370 mm。当定位器带限位装置时,其限位抬高量为200mm;当定位器不带限位装置时,其限位抬高量为400mm。定位装置的设计要求满足受电弓的动态包络线的要求,受电弓动态包络线按照直线段左右摆动量250mm、上下晃动量200mm考虑。5.3定位器偏移。标准值:在平均温度时垂直于线路中心线,温度变化时沿接触线纵向偏移与接触线在该点的伸缩量相一致。安全值:标准值10%。限界值:极限温度时其偏移值不得大于定位器管长度的1/3。定位管、定位器在平均温度时应垂直于线路中心线,在温度变化时允许有顺线路方向的偏移量,其中腕臂偏移不大于其水平投影的1/3;定位器偏移不得超出18。偏移值:L(tx-tp)式中:L定位器距中心锚结距离(m)-6 线涨系数()铜接触网线为1710 tx调整时气温() tp平均气温()(取15)5.4拉出值拉出值允许偏差为30mm。定位器和腕臂顺线路偏移的方向、角度相一致,定位线夹安装正确。5.5定位管及定位肩架。定位管、定位器的定位管的状态符合设计规定。各管口封堵良好,定位拉线受力适当且不应有严重锈蚀。转换支柱处两定位器能分别自由转动,不得卡滞;非工作支和工作支定位器、管之间的间隙不小于50mm;软横跨定位器动态抬升后,距离软横跨下部固定绳的距离不小于50mm。定位管安装定位器后,允许正定位略微抬头,但不得大于15%;反定位允许低头,但不得大于15%。其外露尺寸正定位时为100mm;反定位时为200mm。5.6定位环应沿线路方向垂直安装。定位管上定位支座的安装位置距定位管根部不小于40mm。定位装置各部件之间应连接可靠,定位钩与定位环(定位支座)的铰接状态良好。5.7定位器等电位连接线安装符合设计要求。5.8定位器应处于受拉状态,定位线夹处导线不应有偏磨、硬点现象,线夹应垂直于受电弓平面,定位线夹U形销钉向上弯曲60。5.9 限位定位器的限位间隙(具体参数见下表),允许偏差为1mm。序号拉出值(mm)定位器长度(mm)限位间隙(mm)1400900202200299110016310019912001540991300145.10防风拉线。高路堤(一般指高出自然地面5m)、高架桥等“风口”地段,应有防风措施(如在腕臂与定位管之间加设定位管防风拉线等)。6、注意事项及安全措施6.1拉出值、定位坡度、定位偏移不得超过安全值,线夹不得偏斜,不得人为造成定位硬点。6.2拉出值调整要考虑接触线与承力索的布置,保证其连线能够垂直于轨面连线,在曲线区段要防止承力索向区线外侧偏斜。6.3定位器上的定位线夹安装时,应使其螺栓母受压,定位线夹与接触线接触面应涂电力复合脂。6.4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