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2,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遗传物质必须具备的特点,1、具有存储巨大数量信息的可能2、在生长和繁殖过程中能精确的自我复制3、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 状和新陈代谢4、分子结构相对稳定(但特殊情况下能产 生变异),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 肺炎双球菌种类,多糖荚膜,S型细菌,R型细菌,S,R,2、格里菲思转化实验(体内转化),注入R型活细菌,小鼠不死亡。,注入S型活细菌,小鼠死亡。,R型活细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死亡。,注入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不死亡。,实验结论: 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这种转化因子将无毒性的R型活菌转化为有毒的S型活细菌。,实验结果:从第四组小鼠体内分理处S型活细菌,特别提示 1、加热杀死S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是其内部的DNA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恢复又逐渐恢复其活性。 2、 转化的实质是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了R型细菌的DNA中,即实现了基因重组。,3、艾弗里转化实验(体外转化),S型细菌,分别与R型活细菌培养,R型,R型,R型与S型,分 离,多糖,蛋白质,DNA,DNA酶,R型,实验结果:只有加入DNA才转化; DNA越纯,转化越有效; 用DNA酶处理DNA,不再转化。,实验结论:S型细菌的DNA才是是R型细菌产生 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转化因子是DNA 即DNA才是遗传物质,注意: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的基本思路是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观察他们的作用,方法突破:1、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只能说明被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含有转化因子,但不能说明转化因子是什么(是体外转化实验的基础);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除可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外,还可以证明:(1)多糖、脂质、蛋白质、RNA、DNA水解产物等不是遗传物质;(2)DNA能引起可遗传的变异2、以上实验遵循了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增强了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例如:体内转化实验中,注射R型活细菌与注射S型活细菌相对照,说明S型活细菌有毒性;体外转化实验中,自变量为多糖、脂质、蛋白质、RNA、DNA等,这几组实验互相对照;为了进一步验证DNA是遗传物质,自变量DNA和DNA水解产物互为对照,即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DNA使其分解,则不能完成转化实验。,4、体内转化实验和体外转化实验的比较,艾弗里的实验有什么不足之处?,受技术限制DNA无法100%提纯,总含少量蛋白质。因此,仍有人对实验结论表示怀疑。,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噬菌体浸染细菌实验,实验材料:T2 噬菌体,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DNA遗传的,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研究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噬菌体的结构模式图,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T2噬菌体的特点(1)结构:外壳由蛋白质构成,头部内含有DNA。(2)生活方式:寄生于大肠杆菌内。(3)增殖特点:在自身DNA的作用下,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合成自身成分,进行增殖。,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动态过程,研究方法,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DNA 的组成元素:,C、H、O、N、S,C、H、O、N、P,(标记 35S ),(标记 32P),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培养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噬菌体-蛋白质( 35S),32P,35S,培养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噬菌体-DNA( 32P),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标记噬菌体的方法,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三、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35S,32P,想一想:这一结果说明了什么?,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用 放射性同位素35S 标记噬菌体 蛋白质外壳,子代噬菌体,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35S,无35S,亲代噬菌体,想一想:这一结果说明了什么?, 用 放射性同位素32P 标记噬菌体内部 DNA,32P,子代噬菌体,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亲代噬菌体,有 32P,想一想:这一结果又说明了什么?,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结果,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35S,32P,没有被标记,35S 标记蛋白质,32 P 标记DNA,无35S标记蛋白质,无32P标记DNA,外壳蛋白质无35S,DNA有32P标记,目 录,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析2实验思路及方法S是蛋白质特有的元素,P是DNA特有的元素,用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3侵染特点及过程(1)进入细菌体内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蛋白质留在外面不起作用。(2)噬菌体侵染细菌要经过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五个过程。4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5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说明(1)DNA能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2)DNA能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禽流感病毒的蛋白质外壳的合成场所是什么?,提示:在家禽体细胞的核糖体上。,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误差分析:上清液和沉淀物中为何都有放射性?1、用被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理论上在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应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最终结果显示在离心后的上清液中,也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却比理论值略低。原因有二:(1)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2)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也会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2、若用被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理论上沉淀物中不含放射性,但可能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被35S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出现少量的放射性。,三、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比较1实验设计思路比较,2、实验结论(或目的)比较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结论: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结论: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因为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体内。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还能间接证明的结论:1、DNA能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维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2、DNA能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从而能够控制细胞代谢过程和性状。,四、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R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烟草花叶病毒(TMV)对烟草的感染与重建 烟草花叶病毒(简称TMV),其基本成分是蛋白质和RNA,体内无DNA。为查明其遗传物质,1957年格勒和施拉姆进行了如下实验:,(1)实验一,四、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R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结论: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四、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R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2)实验二,RNA,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普遍性规律(1)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DNA或RNA)。(2)凡细胞生物(不论是真核生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惠安财务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北京海淀2026届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 患者院感课件
- 传统节日中秋节趣味活动方案
- 恐龙科普绘本课件
- 春学期学校教研活动方案
- 新疆直升本科考试试题及答案
- 划焊工艺考试题及答案
- 四川叉车考试试题及答案
- 松鼠初数面试题及答案
- 医药行业数字化营销方案研究
- 3.2 歌曲《牧童之歌》课件(9张)
- 可穿戴设备可靠性优化技术
- 仓库人员防暑措施方案
- 小学教师嘉奖主要事迹材料简短
- 2024年江西省高考化学试卷(真题+答案)
- 血液透析诊疗指南
- 2023年河南省对口升学养殖类专业课试卷
- TSG-T7001-2023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宣贯解读
- 社区健康服务与管理教案
- 房屋装修合同范本下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