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继承制度的发展及影响_第1页
古代继承制度的发展及影响_第2页
古代继承制度的发展及影响_第3页
古代继承制度的发展及影响_第4页
古代继承制度的发展及影响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继承制度的发展及对现代继承法的影响学 生 姓 名李靓专 业法学学 号091211119指 导 教 师刘淑波学 院法学二一一年七月题目:古代继承制度的发展及对现代继承法的影响一、 古代继承制度的发展(一) 奴隶制社会和封建早期继承制度概述(夏至秦)(二) 封建中期继承制度概述(汉至元)(三) 封建末期继承制度概述(明清)二、 古、今继承制度比较(一) 现代继承制度概述(二) 古、今继承制度对比三、 古代继承制度对现代继承法的影响(一) 法定继承优于遗嘱继承(二) 养子女的继承权利内容摘要在我国,继承制度从夏禹传位于启,公天下变成家天下时出现,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从父死子继,兄终弟继到嫡长子继承制,再到“诸子均分但长幼有别”。从身份继承到财产继承,古代的继承制度不断的发展完善,对现在的我国的继承制度也有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阐述古代继承制度的发展历程,古今继承制度的对比和古代继承制度对现在继承法的影响。关键词:继承制度 法定继承 遗嘱继承 继承主要分为身份继承,财产继承和祭祀继承。在我国的继承制度发展史,主要是身份继承和财产继承。由最先身份继承慢慢过渡到现在的财产继承。现行的继承法也是在亲属关系上的财产法。一、 古代继承制度的发展(一)奴隶制社会和封建早期继承制度概述(夏至秦)奴隶制社会中的夏时期,出现了父死子继的身份继承。到了商时期,又出现了兄终弟继的身份继承。主要都体现在王位继承上。周时期,主要是父死子继,基本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度。西周时候婚姻制度上是一妻多妾制,在王位上就必须是嫡长子继承,即正妻所生的长子。无论是否贤明,都要继承王位。正妻无子才会从妾所生的儿子里选。于是各个诸候王公也是照着王位继承的方式来选择继承人。无论是身份继承还是财产继承,都是嫡长子继承制度。秦朝时期正是封建社会开始形成的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私有财产增多,如何分财产的问题开始受到重视,商鞅在秦国颁行的分异令,就肯定了家庭财产的继承权利。秦朝建立以后,秦律中又将这些改革派的继承法思想收入其中,形成了封建社会第一套完整的继承制度。嫡长子王位继承制度依然保留。(二)封建中期继承制度概述(汉至元)汉朝在身份继承中明确规定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爵位,财产继承中规定诸子平分。同时规定了女子也有继承遗产的权利。汉朝时期最早出现了遗嘱继承的文件,文件内容有遗嘱订立人、代书人和证人三方当事人,手续齐全,具有法律效力。以上这些表明了在财产继承上,汉朝法律较前又前进了一大步。魏晋南北朝和隋代,由于在继承制度方面强调嫡子的继承权,故妾不得触犯正妻的权益。西晋是的晋武帝还专门下召禁止乱嫡庶之位。此外这段时期也不得收养异姓为子,以免家庭内财产外流。唐代和五代时期,在继承制度方面,已经明确的将宗祧继承与财产继承加以区别。唐代已将“诸子均分”作为法定继承的基本原则。若有遗嘱者,即不按法定顺序继承,采取遗嘱优先的原则。女子出嫁后,原则上在娘家没有继承权。但如果出现“户绝”的情况,女子还是可以依法取得全部遗产。此外,在分家时,在室女可以分到相当于未娶兄弟聘财一半的财产作为自己的嫁妆费。私生子依唐律不享有继承权。宋朝,有关继承的法律制度,就比唐律规定得更加详细,更具灵活性,可以说已经达到封建继承法制的顶峰了。除沿袭以往还规定出嫁女继承份额为男子的三分之一,没有出嫁女则按数额给出嫁亲姑姐妹侄女得一分。如寡妇再嫁人,不享有法定继承权,即如寡妇改嫁到后夫家生活或其死亡,财产要没为官府所有。宋朝法律对遗腹子、私生子、“义子” 及赘婿的财产继承权也做了规定。南宋时,又规定了绝户财产继承人的办法。绝户立继承人有两种方式,凡“夫亡而妻在”,立继从妻,称“立继”。凡“夫妻俱亡”,立继从其尊长亲属,称为“命继”。这为明朝的“立嗣”制度的创建构建了基础。 参见张晋藩:中国法制史,180181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元朝,在继承问题上部分摆脱了封建宗祧继承制的影响,主张蒙古人与色目人(西夏、回回)各依本族习惯法进行财产与权位上的继承。同时承认寡妇与无子之家的女子享有继承权。但对汉族人的继承,也同样依照法律,采取嫡长子继承爵位和权位、财产诸子平分的方法。在室女与出嫁女也有继承权,但数额少于男子。(三)封建末期继承制度概述(明清)到了明清时期,在继承制度上,身份继承和财产继承相结合,嫡长继承和共同继承并存,以及男女不平等等等。禁止立养子、义子为继承人,但允许独子一人享有同宗两家的继承权。不得随意接触。如果生身父母愿将出继子领回的,须经双方协商同意后,才能撤销立嗣关系。如有嗣子不孝或与继亲相处不睦之情,允许废除立继关系重立嗣子。 参见郑秦:清代法律制度研究,125126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封爵继承制度适用于世袭贵族家庭和军功家庭,其继承顺序同宗祧继承,嫡长子享有优先继承权。在财产继承方面,清律不仅规定诸子均分财产的权利,对赘婿和养子的财产继承权也有规定。亲生女只有在无男户的情况下,才有继承绝产的权利。这与唐代和南宋旧制相同。夫亡妻子无子而守孝者,才有继承丈夫份额财产的权利。这又与金元时期的制度相似。二、 古今继承制度比较(一)现代继承制度概述现代民法上的继承,特指财产的继承,分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法定继承又称为无遗嘱继承,是继承人直接根据法律规定的继承人范围、继承顺序和遗产分配原则而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继承方式。 我国继承法第10条规定了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第一顺序是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是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本条所说的子女又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继子女;父母包括亲父母、养父母和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 (二)古、今继承制度对比从财产继承顺序上看,古代以嫡长子继承为主,其他子均分,女子财产少于男子;现代是子女均分,男女平等。除有遗嘱外。从配偶是否能得到财产上看,古代女子作为妻子是得不到财产的,财产均由子女继承;现代我国继承法中明文规定,第一顺序继承人里有配偶,而且配偶可以先分得一半的财产,然后与子女,父母再平分剩余财产。从继承制度的性质上看,古代的继承制度包括身份继承和财产继承两种,在身份继承上的规定很严格;现代的继承制度主要以财产继承为主,身份继承基本无涉及。从继承人的范围上看,古代继承人的指定范围不包括父母及配偶;现代的继承制度在继承的的范围里把父母和配偶列为第一顺序继承人。从代位继承上看,古代立法上没有明确的规定,只在嫡长子继承制中有部分体现,如嫡长子死后由嫡长孙继承。但是如果没有嫡长孙,就由庶长子继承。代位继承是顺序继承的一部分;而现在有明文规定的代位继承,应有的份额不会消失,由其他人继承。若子女先死亡,孙女可代父辈继承财产。按照正常的顺序,孙女辈是轮不到的,只有在第一顺序继承人都没有的情况下,孙女才可以继承财产。三、 古代继承制度对现代继承法的影响(一)法定继承优于遗嘱继承在古代,权利和身份继承是依法严格规定的,违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在身份继承上不存在遗嘱继承。而财产继承继承上,历代继承法对于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和继承份额也都有严格的规定。在没有继承人的情况下才遗嘱继承。现代的继承法也有类似的规定。继承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按着法定继承进行的。有遗嘱继承的情况下,被继承人也是要在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内指定继承人。这点充分体现上了在立法上受到古代的继承制度的影响,只是现行法律的平等原则优于古代。规定了配偶和女子的继承权利平等。而在继承方式上,还是受古代的影响,法定继承优于遗嘱继承。(二)养子女的继承权利古代继承立法中,养子女的继承权利较小,得到的份额有限定。可以继承的条件在很苛刻,但不是没有。现代立法规定继承人顺序中的子女包括了养子女,有扶养关系的子女。负赡养义务多的,可以多分。在这方面应该也是受到了古代立法的影响,养子女继承权有,但是受限制。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