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古学各章主要内容_第1页
训古学各章主要内容_第2页
训古学各章主要内容_第3页
训古学各章主要内容_第4页
训古学各章主要内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教训工作和教训资料1 .教训名的由来“教训”和“重叠”两个词连用,最初出现在汉代毛亨的毛诗诂训传唐代的教训者孔英达在诗经周南关雎的疏散中分别说明了“教训”和“重叠”。 他这样说。 古今外语,以人所知。 导师,路也是。 孔颖们的意思是:重叠和教训是说明语言的两种不同法则: (1)“重叠”解释“外语”。 所谓“外语”,是同一事物根据时代和地区的不同而不同的称呼。 根据时代而产生的外语,也就是古语。 由于地区不同而产生的外语,也就是方言。 对于根据时间不同而不同的古语,用当时的标准语(雅语)来说明根据当时现在用语言说明的地方不同而不同的方言,这就是重叠。 (2)“教训”是形态性的。 所谓“道形态”,是就文献语言的具体意义,进行形象的描绘、说明。对于训诂二字的理解,马瑞辰毛诗诂训传名义考人,黄皓说“重叠”是“故”、“本来”的意思,“教训”是“顺”、“引用”的意思。二.教训工作(一)注释工作。 用通俗的语言说明古代难懂的文献语言,总体上可以分为文意的说明和语义的说明两个类别。(2)编辑工作。 有目的的语言、语言、有意义的工作。(3)考证工作。 评论和证明的合计,评论是找到已经作出的评论的原始根据的证明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三.教训资料(一)随文释义的注释资料。 前人称呼的“传、说、解、解释、疏、证、微、重叠、注、义证、正义”等,是随文注释的名称。(2)编纂收集类教训书。 例如尔雅、说文解字、释名、方言、日知录等。(三)考证资料。 清代大家的参考证书有顾炎武的读书杂志、王念孙和王引之父子的经义述闻和十驾斋养新录、钱大时的二十二史考异等。 钱大昕的亥余丛考、赵翼的历代刑法考、沈家本的五经正义等,也有直接命名为“考”的人。二、教训具体例子和教训原理1 .训诂具体例子是指在训诂工作中使用的训诂体式和条例。2、训诂原理是指从训诂工作和训诂资料总结的文献的语义理论。三、训诂学1 .内容和范围训诂和训诂学是不可分割的,但不是别的,前者是用语言解释语言的工作和材料,后者是研究语言意义的理论科学。 黄皓说:“导师用语言解释语言的意思。 用这句话解释他的话,或者用现在的话解释过去的话,是教训的一切,而不是构成的原理。 真正的训诂学用语言解释语言,最初是四六点中有限的地区,就该法律,明确了其定义例子,寻求语言文字的系统和根源”。训诂学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早期训诂学、晚期训诂学、现代训诂学。2 .训诂学的地位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训诂学是古代“小学”的分支第一章训诂学的发生和发展一、教训发生期先秦两汉的萌芽期先秦、系统化期两汉。二、深入和扩张期魏晋隋唐发展的标志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 .再次发表评论。 再注释的代表是孔英达奉敕作的史记音义。2 .扩大教训范围。 基于南朝宋徐广史记集解,裴骅做了史记索隐。 唐代司马贞写为史记正义,张守节写为史记三家注。 后世的人把三本书合起来称为四书章句集注。3 .集注、集解的出现与字书、韵书、义书是分开的。三、更新和变革期间宋元明1 .宋代的疑古和创新。 引起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程浩、程颐、朱熹等代表性宋明理学需要,二是教训工具的改进,宋代开始了古音的研究。 朱熹的大学章句包括中庸章句 论语集注 孟子集注 字汇 正字通。2 .明末教训的进展。 有梅臧祗骈雅、张自烈通雅、朱谋魏俚言解、方以智雅俗稽言、陈士元蜀语、张存绅字诂、李实义府、黄生日知录和音学五书。四、实践的兴盛和理论的探讨期清代1、顾炎武和干嘉学派兴起。 开始清代朴学风气的是顾炎武,穿着韵补正010金石文字记010左转杜解补正3010010010010010010010肇域志等。2 .以段玉裁王念孙为代表的干嘉训诂学。 段、王两位先生戴震是当时最具影响力的皖派开山创始人,着作多,主要有天下君国利病书、方言疏证、孟子字义疏证等。段玉裁的着作有代表作尔雅文字考和说文解字注、六书音韵表、汲古阁说文订、古文尚书撰异、诗经小学、周礼汉读考等。 段氏说文直承戴震形,音,义互求的研究方法,定古韵十七部。王念孙笃好经术、尤精小学、着作不多的广雅疏证 读书杂志 释大等,儿子王引之着有经义述闻和经传释词等。 王念孙的主要成果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对古音寻求古义、接触类、不问身体”。 其次,重视研究复音语,深入分析中文复音语的内部意义构成,把其中具有同义词素的“词组”分类,明确了“词组的字都上下同义,分不开”的本质特征。 第三,归纳和演绎相结合,明确了很多修辞条例和语法规则,特别是在虚言的教训方面功不可没。3 .晚清实学派的教训五、理论创立期近现代1 .章太炎黄皓初创的理论训诂学。 章太炎把“小学”从经济学的从属地位中解放出来,开始了独立的语言文字学。 他指出“今天是指小学的人”,并指出“会成为名言文字的学”。 代表作国故论衡 (上)、小学答问、新方言、文始。 建立系统训诂学理论,真正把训诂学作为学科的是章太炎学生黄皓。 黄皓着作少,侄子黄华整理有尔雅音训010说文笺识四种010010010广韵校录3010等。 他的文选评点是第一次规模的训诂学教材,本书介绍的训诂学书籍是文字声韵训诂笔记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种。 关于训诂的方式方法,黄皓继承和发展了章太炎的学说,认为“训诂者用语言说明语言,其方式为三:一曰互训,二曰义界,三曰推因”。2 .训诂学走向现代。 继张黄之后训诂学走向现代的是胡朴安的量守庐群书笺识和齐佩瑛的训诂学讲词。 尔雅从“学”的角度显示了现代训诂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完善和确立。 沈兼士逗留期间为章太炎,关于语源学和训诂学的论文在小尔雅 方言 说文 释名篇中影响最大。 杨树们有广雅玉篇010广韵010010010010集韵等。第二章随文释义的教训资料一、随文释义训诂资料的体例1 .传注类。 毛亨的类篇、郑玄的中国训诂学史、训诂学概论、训诂学概论、唐代颜师古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等。2 .章文类。 章句的意思是脱离文章来辨别句子。 把句子作为基本的训练解释单位,把单词的注释嵌入句子的直译中,可以研究文章的宗旨。 东汉至今传来王逸的声训论和赵岐的研究文字学“形”和“义”的几个方法一样。3 .义疏类。 一边注释原文,一边说明这些典籍中前人的注释。 例:黄皓训诂学讲义、孔颖达微积居小学述林。4 .分解类。 收集了各家对同一典籍的评论,按自己的意志做了。 现在有代表性的有三国魏何扬微积居小学金石论丛、清王先钱词诠、汉书管窥等。 虽然没有冠上“集解”的名字,但是属于集解类的是清孙诒让毛诗诂训传,以“集解”命名,但不属于此类的是晋杜预的周礼注。5 .征集类。 钩智故实,征集来源的形式揭示了文献中的语言源流,融合了语义解释和文意阐明的训练目的,成熟的体态始于唐李善仪礼注。6 .音义类。 注释以发音区别释义为基础,兼作文字体的解说和校正。 唐陆德明礼记注是有代表性的。二、注释书的教训内容1 .说明词义。 解释词义的训练用语:这可以说,因此大致相当于现代的“作”,通常是指在属中求区别,兼作同义词的辨别的所谓特定语言环境中的词语的特殊意义、灵活的意义。 相当于“等于说”的词(或词)是意思相通的词,连接两个词的相同关系的容貌相当于“的样子”。2 .说明。 3 .说明语法现象。4 .说明特殊的修辞表达方法。 互文:一种修辞方法,是将并列的两个短语或对偶文中位于相应位置的两个短语互补,互相发明。 连句:连用关键词的方法。 译文:在文章中使用和实名的关系来改变用语的方法。5 .说明古代制度、习俗等文化常识。第三章训诂编纂书一、专业书籍的性质和意义1 .训诂编纂书的性质。 是根据随文释义的教导而形成的、根据一定原则组织的、有目的的同义词、词、义系的教学资料。 战国末期撰写的汉书注年左右,是我国最早解释语义的专业书。 楚辞章句的作者一般被认为是西汉末年扬雄。 清阮元撰有孟子章句。 论语义疏的作者是东汉许慎。 五经正义的作者一般被认为是东汉刘熙。 黄皓列举的现存的十种根本书,根据其类似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定义书: 论语集解荀子集解庄子集解3010010010010墨子间诂3010格式书: 春秋左转集解 文选注 经典释文 尔雅音书: 方言 经籍纂诂二、训诂编纂书的类型:集合储藏型、整理篇选定、理论实证型。第四章注释原理一、字与词的关系语言是语言中最小的可以独立使用的语义单位,是声音和义的结合体。 字和词是相互关联区分的两个概念,词是意思的运用单位,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 使用中,单词关系的对应表现得很复杂。 首先,字和词是一对一不对应的。 从一个汉字记录的语言单位来看,用一个单词记录一个单词的现象是各种各样的,一个单词记录多音词中的一个词素,一个单词记录多音词素中的音节,一个字记录两个单词的组合。 其次,字和词的对应关系发生变化。 语言文字的错变可能影响比较稳定的形音义关系,如: (1)语义逐渐变远,分化成新词,文字不变,形成一词记录二词的现象。 (2)形成借字记录不同的词,一字记录两个以上的词的现象。 (3)汉字在进化过程中产生许多异体字,形成多字记录这个词的现象。 (4)根据词义的引用和意义的使用范围而产生文字的现象,形成了用不同的汉字记录通向音义的同源词的现象,这些汉字的形式和关联性,或者没有关联性。二、义与训练的关系所谓义,是指词义,即词所承载的客观内容的教训,是指表现词义这一客观内容。 意义上,通常以储藏状态和使用状态两种状态存在。1 .储藏状态。 词义具有概括、抽象、稳定性等特征。2、使用状态的语义及其教训。 词义可能有叙事者个人的经验和感情的颜色。 储藏状态的词义概括为广义,使用状态的词义受语言环境限制,指向单一,意义具体。随文释义的任务主要有三个:确定义项,明确指示,阐述具体的义值。三、三种不同性质的教训1 .形式训练:符合字形的语义训练。2 .声训:取声音接近同音的字来说明词义。3 .义训:在意义上说明词语。第五章教训考证工作和资料一、考证综述考证的一般步骤:提出考证对象,寻求和论证材料的证据。二、考证的两种类型证明类针对没有结论的问题,考察并验证现有的结论来证明其结论。 反驳类对现有的结论提出异议,用证据推翻的同时,容易提出新的证据得出新的结论。三、考证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可疑,取证,解释。四、考音和考义1 .声音和声音附近的考证。 考证古音的材料。重文:异体字交换的音符也可以确定为音同音近。直音材料:“读”、“读”、“有度”、“读”,声音一定相同或相似。异文:同一文献的不同版本和文献正文和同一本引用文用字的不同,同一词在不同文献中或同一文献中不同地方的字的不同。声训:一般是同源词的对译,训释语和被训释语之间,声音总是相同或相似。第六章教训考证的方法一、形而义形索义是用表意汉字字形和他记录的词汇的相互适应关系来求本义的方法。 用字形探索词义的具体实践,需要注意1 .只有本义与直接字形相符。 体现原始自造字意图的字义叫本义。2 .只有本字能直接反映本义。3 .注意“笔意”和“笔势”的区别。 “笔意”是指能表现原始自造字意图的字形。 “笔势”是指进化后符号化,看不到原始造字意图的字形。4 .注意“造意”和“实义”的区别。 造意是指字的造型意图,意思是指在造意中反映的语义。二、声音求义利用语音线索,借、系统相同、古书语义的方法。 “以声求义”这两大作用是打破借口,寻求语源。 寻求语源的工作可以分为两类。 一个是语源,在根词不确定的情况下,把同义词统称为连续语源。 其二是推定源,从相同词中特定根词和源词,推定词义源的功能叫做推定源。三、比较相互证明书在已知的词义关联中,证明类似的词义也有关联。第七章训诂学的应用在当今社会,训诂学至少可以应用于三个领域:文字教育、词典编纂、古籍整理。注释的结论是否正确,可以从语言文字、上下文、分类逻辑、客观史实等多方面验证。一、训诂的功能:汉代的人读先秦或以前的典籍,在已经有点困难的唐代,一般人对两汉、先秦的典籍,更难理解。 因此,在阅读和研究古代文献时,首先要清除文字障碍,减少语言障碍。二、“训诂”两个字连续使用,从汉代说文解字开始。 唐代的导师孔英达在释名的疏散中分别说明了“教训”和“重叠”。 他说。 “重叠者,古也。 古今外语,以人所知。三、尔雅是毛亨为小尔雅写的传记,简称方言。 “传”是发明古典大义的具体例子。春秋三传中有左丘明的0103010、公羊高的0103010、谷梁红的0103010。毛亨注释释名虽然有叙事诗,但因为以解释语言为中心,所以被称为广雅。四、孔颖达的意思是解释语言的两种不同的法则:(一)“重叠”解释“外语”。 所谓“异言”,是同一事物根据时代和地区而不同的称呼。 根据时间而产生的外语,也就是古语。 来自土地的外语,也就是方言。 对于根据时间不同而不同的古语,用当时的标准语(雅语)来说明根据当时现在的语言说明的地方不同而不同的方言,这就是重叠。 (2)“教训”是形态性的。 所谓“道形态”,是就文献语言的具体意义,进行形象的描绘、说明。五、近代学者黄皓老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