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万吨合成氨脱硫工段工艺设计方案_第1页
产万吨合成氨脱硫工段工艺设计方案_第2页
产万吨合成氨脱硫工段工艺设计方案_第3页
产万吨合成氨脱硫工段工艺设计方案_第4页
产万吨合成氨脱硫工段工艺设计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届届 本本 科生毕业论文科生毕业论文 学学 院院 毕毕 业业 论论 文文设设 计)计) 论文论文设计)题目设计)题目: 年产36万吨合成氨脱硫工段工艺设计 English Topic:The year produces 36 0,000 tons to synthesize an ammonia to take off sulphur work a segment a technological design 系 别:化学与生物科学系 专 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班 级: 学 生: 指导老师: 20年5月20日 1 / 41 前前 言言 本设计是年产36万吨合成氨脱硫工段的工艺设计。对合成氨和脱硫工艺的发展 简况进行了概述。着重详细介绍了脱硫工段的工艺流程、工艺条件、生产流程、技 术指标、热量衡算及物料衡算以及设备计算和选型等内容。就脱硫车间的工艺生产 流程,着重介绍化工设计的基本原理、标准、规范、技巧和经验。本书内容是根据 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脱硫车间的生产实际情况而编著的,一些工艺参数都是以工厂实 际生产为准。 编写本设计总的指导思想是:理论联系实际、简明易懂、经济实用。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老师的指导,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编者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认识水平的有限,书中错误与不妥之处,恳请读者 批评指正。 编者20年5月 于 目目 录录 2 / 41 前前 言言2 摘摘 要要5 ABSTRACTABSTRACT6 1 1 总总 论论7 1.1 概 述.7 1.1.1 栲胶的组成及性质8 1.1.2栲胶脱硫的反应机理8 1.1.3生产中副产品硫磺的应用9 1.2 文献综述.9 1.3 设计任务的依据.10 2.2. 流程方案的确定流程方案的确定11 2.1 各脱硫方法对比.11 2.2栲胶脱硫法的理论依据12 2.3 工艺流程方框图13 3.3. 生产流程的简述生产流程的简述14 3.1 简述物料流程14 3.1.1气体流程14 3.1.2溶液流程14 3.1.3硫磺回收流程14 3.2 工艺的化学过程14 3.3 反应条件对反应的影响15 3.3.1 影响栲胶溶液吸收的因素15 3.3.2 影响溶液再生的因素17 3.4 工艺条件的确定18 3.4.1 溶液的组成18 3.4.2喷淋密度和液气比的控制18 3.4.3 温度19 3.4.4再生空气量19 4.4. 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20 3 / 41 4.1 物料衡算.20 4.2 热量衡算23 5.5. 设备计算及选型设备计算及选型27 5.1 脱硫塔的设计计算27 5.1.1塔径计算27 5.1.2填料高度计算28 5.2 喷射再生槽的计算29 5.2.1 槽体计算29 5.2.2 喷射器计算31 6.6. 车车间间布置说明布置说明34 7.7. 三废治理及利用三废治理及利用35 7.1 废水的处理35 7.1.1废水的来源及特点35 7.1.2废水处理工艺35 7.2 废渣的处理35 7.2.1废渣的来源35 7.2.2废渣的处理工艺35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36 附附 录录37 工艺流程图37 脱硫塔装配图37 车间平面布置图37 致致 谢谢38 年产年产3636万吨合成氨脱硫工段工艺设计万吨合成氨脱硫工段工艺设计 4 / 41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摘摘 要要: 年产36万吨合成氨脱硫工段工艺设计是由指导老师指定产量确定的生产规模,结合 生产实习中收集的各类生产技术指标而设计的。本设计所采用的是栲胶脱硫法,其 主要原料是半水煤气和脱硫液。本设计详细的介绍了合成氨脱硫工段的生产原理、 工艺流程、工艺参数、热量衡算、物料衡算,以及设备选型、厂房布置和三废处理 。本设计在脱硫效率和再生率方面的研究有所突破。 关键词关键词 :栲胶脱硫法 脱硫液 脱硫塔 The year produces 360,000 tons to synthesize an ammonia to take off sulphur work a segment a technological design Name of stendent: 5 / 41 Director: Abstract With an annual output of 360,000 tons of synthetic ammonia Desulfurization Process design is specified by the teacher determine the scale of production output, with production internship in the collection of various production technologies designed to target. This design is used by the desulfurization extract, its main raw materials and semi- water gas desulfurization liquid. The detailed design of the Section on the production of ammonia desulfurization principle, process, technology parameters, the heat balance, the material balance and the selection of equipment, plant layout and waste treatment. The design of the desulfurization efficiency and renewable rate of a breakthrough. Keyword: tannin extract to take off a sulphur method take off a sulphur liquid take off sulphur tower 1.1. 总总 论论 1.1 概概 述述1 氨是重要的化工产品之一,用途很广。在农业方面,以氨为主要原料可以生产 各种氮素肥料,如尿素、硝酸铵、碳酸氢氨、氯化铵等,以及各种含氮复合肥料。 液氨本身就是一种高效氮素肥料,可以直接施用。目前,世界上氨产量的85% 6 / 41 90%用于生产各种氮肥。因此,合成氨工业是氮肥工业的基础,对农业增产起着重 要的作用。合成氨工业对农业的作用实质是将空气中游离氮转化为能被植物吸收利 用的化合态氮,这一过程称为固定氮。 氨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广泛用于制药、炼油、纯碱、合成纤维、合成树脂、 含氮无机盐等工业。将氨氧化可以制成硝酸,而硝酸又是生产炸药、染料等产品的 重要原料。生产火箭的推进剂和氧化剂,同样也离不开氨。此外,氨还是常用的冷 冻剂。 合成氨的工业的迅速发展,也促进了高压、催化、特殊金属材料、固体燃料气 化、低温等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尿素的甲醇的合成、石油加氢、高压聚合等工业 ,也是在合成氨工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合成氨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 重要的地位,氨及氨加工工业已成为现代化学工业的一个重要部门。 在合成氨工业中,脱硫倍受重视。合成氨所需的原料气,无论是天然气、油田 气还是焦炉气、半水煤气都人含有硫化物,这些硫化物主要是硫化氢H2S)、二硫 化碳CS2)、硫氧化碳COS)、硫醇R SH)和噻吩C4H4S)等。其中硫化氢属于无机化合物,常称为“无机硫”。 天然气中硫经物的含量标准状态)一般在0.515g/ m3的范围内,有机硫以硫醇为主,在气田经过粗脱磙处理后的天然气,硫化物的含 量标准状态)在20100mg/ m3左右。 合成氨在生产原料气中硫化物虽含量不高,但对生产的危害极大。 腐蚀设备、管道。含有H2S的原料气,在水分存在时,就形成硫氢酸HSH) ,腐蚀金属设备。其腐蚀程度随原料气中H2S的含量增高而加剧。 使催化剂中毒、失活。当原料气中的硫化物含量超过一定指标时,硫化物与 催化剂活性中心结合,就能使以金属原子或金属氧化物为活性中心的催化剂中毒、 失活。包括转化催化剂、高温变换催化剂、低温变换催化剂、合成氨催化剂等。 脱硫的任务是除去原料气中的各种硫化物,同时硫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应加以 回收和利用。因此,无论原料来源如何,合成氨原料必须首先脱硫。 1.1.1 栲胶的组成及性质栲胶的组成及性质 栲胶是由植物的皮如栲树,落叶松)、果如橡椀)、叶 碱性溶液吸收 H2S 的反应 : Na2CO3 + H2S = NaHS + NaHCO3 NaHCO3+H2SNaHS+CO2+H2O 2 NaHS与偏钒酸钠反应生成焦钒酸钠:硫氢化钠与偏钒酸钠反应生成焦钒酸钠,析出 单质硫。 2NaHS + 4NaVO3 + H2O = Na2V4O9 + 4NaOH + 2S 3 将 Na2V4O9 氧化成偏钒酸钠:醌态栲胶氧化四价钒络离子为五价钒络离子使钒络离子恢复活性 而醌态栲胶被还原为酚态栲胶失去活性。 332942 )(242)(2OHTNaVONaOHOOHTOVNa 4 还原态栲胶的氧化:酚态栲胶被氧化获得再生,同时生成H2O2。 22223 2)(22)(2OHOOHTOOHT OHNaVOOVNaNaOHOH 2394222 3422 8 / 41 H2O2+NaHSH2O+S+NaOH 1.1.3生产中副产品硫磺的应用生产中副产品硫磺的应用 硫磺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肥料工业是硫的最大用户, 硫磺的其它用途包括炸药、钢铁酸洗、医药食品工业、安全剥离、水处理、橡胶、 电解工业、催化剂、颜料、化学品、硫磺胶泥、硫磺混凝土、醇类、黏合剂、农药 、黑色火药、鞭炮等。作为易燃固体,硫磺主要用于制造硫酸、染料和橡胶制品, 也应用于医药、农药、火柴、火药和工业陶瓷、建材制品辅助材料等工业部门。 1.21.2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由于生产合成氨的各种燃料中含有一定的硫,因此所制备出来的合成氨原料气 中,都含有硫化物,其中大部分是无机硫化物硫化氢H2S),其次还含有少量的的 机硫化物,如二硫化碳CS2)、硫氧化碳COS)、硫醇R SH)和噻吩C4H4S)等。原料气中硫化物的含量取决于气化所用燃料中硫的含量。以 煤为原料制得的煤气中一般含硫化氢16g/ m3,有机硫化物0.10.8g/ m3。用高硫煤作原料时,硫化氢高达2030g/ m3 。天然气、轻油及重油中硫化物含量,因产地不同,差别很大。 原料气中的硫化物,对合成氨生产危害很大,不仅能腐蚀设备和管道,而且能 使合成氨生产过程所用的催化剂中毒而失去活性。例如,天然气蒸汽所用镍催化剂 ,要求原料烃中总硫含量小于0.5cm3 / m3 ,铜锌系低变催化剂要求原料气中总硫含量小于1mg/ m3 ,若硫含量超过上述标准,催化剂将中毒而失去活性。此外,硫是一种很重要的化 工原料,应予以回收。因此,原料气中的梳化物,必须脱除干净。脱除原料气中硫 化物的过程,称为脱硫。 目前原料气脱硫的方法很多,据统计达四五十种。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还会 开发出新的脱硫方法。按脱硫剂的物理形态分为干法脱硫剂为固态)和湿法脱硫 剂为液态)两大类。 干法脱硫又分为吸附法以活性炭、分子筛为脱硫剂;接触反应法 以氧化锌、氧化铁等为脱硫剂;加氢转化法 9 / 41 以钴钼为催化剂,先将有机硫转化为H2S,再脱除。干法脱硫具有郊率高、设备简单 、操作简单、维修方便等优点。但脱硫反应速度慢,脱硫过程是间歇操作,设备庞 大;在脱硫剂使用后期,脱硫效率和阻力变大,脱硫剂阻力变大,脱硫剂再行困难 。因此,大型合成厂广泛将此法用于业精细脱硫。 湿法脱硫又分为化学吸收法按脱硫溶液与H2S发生的反应,又分为中和法如乙 醇胺法和氧化法如ADA法、氨水催化法等)、物理吸收法如低温甲醇洗涤法等)和 物理化学吸收法如环丁砜法等)。湿法脱硫有着明显的优点,即脱硫剂是便于输送 的液体、可以再生并能回收硫磺,构成一个连续的脱硫系统。但此法净化度不高, 出口含硫量在20100 cm3 / m3 。当原料气含硫较高时,宜先采用湿法脱去大量的硫,然后串联干法精脱,以达到 工艺上和经济上都合理的要求。 这么多湿式氧化法的脱硫方法,如果对它们之间的优缺点都进行比较,是很困 难的。传统的中型氮肥厂,以前对改良ADA法和栲胶法用的比较多;对小型氮肥厂 ,以前对苯二酚法用得较多。对氮肥厂来说,采用什么方法,它有多种因素决定, 有半水煤气硫含量高低的问题,有操作费用的问题,有习惯性的问题,有改造资金 的问题等等。因此即便有一种方法有明显的优势,他也不一定就很快采用。 1.31.3 设计任务的依据设计任务的依据 本课题是指导老师为提高毕业生设计能力而选定的。 10 / 41 2.2. 流程方案的确定流程方案的确定 2.12.1 各脱硫方法对比各脱硫方法对比25 25 脱硫方法很多,按脱硫剂物理形态可分为干法和湿法两大类,前者所用脱硫剂为 固体,后者为溶液。当含硫气体通过这些脱硫剂时,硫化物被固体脱硫剂所吸附, 或被脱硫溶液所吸收而除去。 湿法脱硫主要用于脱除原料气中硫化氢。根据脱硫溶液吸收过程性质的不同,湿 法脱硫又可分为化学吸收法,物理吸收法和物理化学吸收法三种。 化学听收法 在化学吸收法中,脱硫溶液与硫化氢发生了化学反应。按反应不同,化学吸收法分 为中和法和湿式氧化法。中合法,用弱碱性溶液为吸收济,与原料气中的酸性气体 硫化氢进行中和反应,生成硫氢化物而除去。吸收了硫化氢的溶液,在减压、加热 的条件下,使硫氢化物分解放出硫化氢,溶液再生后循环使用。中和法主要有烷基 醇胺法、氨水法和碳酸法等。湿式氧化法,用弱碱性溶液吸收原料气中的硫化氢, 生成硫氢化物,再借助溶液中载氧体催化剂)的氧化作用,将硫氢化物氧化成元素 硫,同时获得副产品硫磺,然后还原载氧体,再被空气氧化成氧化态的载氧体,使 脱硫溶液得到再生后循环使用。根据所用载氧体的不同,湿式氧化法主要有蒽醌二 磺酸钠法简称ADA法)、氨水对苯二酚催化法、铁氨法、硫酸锰-水杨法、硫酸锰- 水杨酸- 对苯二酚法简称MSQ法)、改良砷碱法和栲胶法等。与中和法相比,湿式氧化法脱 硫的优点是反应速度快,净化度高,能直接回收硫磺。目前国内中、小氨厂绝大部 分采用湿式氧化法脱硫,因此原料气中有机硫含量高时,变换后气体中硫化氢含量 增加,需要经过二次脱硫。 物理吸收法 是依靠吸收剂对硫化物的物理溶解作用进行脱硫的。当温度升高、压力降低时,硫 11 / 41 化物解吸出来,使吸收剂再生,循环使用。吸收剂一般为有机溶剂,如甲醇、聚乙 二醇二甲醚、碳酸丙烯酯等。这类方法除了能脱硫化氢外,还能脱除有机硫和二氧 化碳。生产中往往用这些溶剂,同时脱除原料气中的酸性气体硫化物和二氧化碳。 物理化学吸附法 用环丁砜的烷基醇的混合溶液,脱除原料气中硫化物的过程,属于物理化学吸收过 程,称为环丁砜法。溶液中的环丁砜是物理吸收剂,烷基醇胺为化学吸收剂。我国 有少数中型氨厂采这种方法脱硫。 干法脱硫是用固体脱硫剂,脱除原料气中硫化物。优点是既能脱除硫化氢,又 能脱除在机硫,净化度高,可将气体中硫化物脱除至1cm3/m3以下。缺点是再生比较 麻烦或者难以再生,回收硫磺比较困难,设备体积较大,有些为间歇操作,一般只 作为脱除有机硫和精细脱硫的手段。在气体中含硫量高的情况下,应先采用湿法除 去绝大部分的硫化氢,再采用干法脱除有机硫的残余硫化氢。常用的干法脱硫有氧 化锌法、钴钼加氢法、活性炭法、分子筛法等。 目前我国以天然气的轻油为原料的大型氨厂,通常先采用烷基醇胺等湿法,除去天 然气或轻油中大部分硫化物。以煤和重油为原料的大型氨厂,用甲醇洗法脱除原料 气中的硫化物和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绝大部分中小型氨厂,均采用湿式氧化法脱 除原料气中的硫化物,部分厂采用氧化锌等干法脱除残余的硫化物,有铜洗的氨厂 ,经过湿式氧化法脱硫后不再设置干法脱硫,因为铜洗过程可以除去残余的硫化氢 。但近年来,有铜洗的氨厂,在湿法脱硫之后,也串接了干法脱硫,这样可以降低 铜洗过程中的铜消耗和防止氨合成催化剂中毒。 本课题是采用湿法对水气煤脱硫,主要是采用栲胶脱硫法,栲胶法是我国特有 的脱硫技术,是目前国内使用较多的脱硫方法之一。该法主要有矸性栲胶脱硫以栲 胶和偏钒酸钠作催化剂)和氨法栲胶以氨代替矸)两种。栲胶是由植物的果皮、叶 和干的水淬液熬制而成。主要成分是丹宁,由于来源不同,丹宁组分也不同,但都 是化学结构十分复杂的多羟基芳香烃化合物组成,具有酚式或醌式结构。 栲胶法有如下优点:1)栲胶资源丰富,价廉易得,运行费用比改良ADA低。 2)基本上无硫堵塔的问题。3)栲胶既是氧化剂又是钒的配合剂,溶液的组成比 改良ADA法简单。 NaHS与偏钒酸钠反应生成焦钒酸钠:硫氢化钠与偏钒酸钠反应生成焦钒酸钠,析出 单质硫。 2NaHS + 4NaVO3 + H2O = Na2V4O9 + 4NaOH + 2S 3 将 Na2V4O9 氧化成偏钒酸钠:醌态栲胶氧化四价钒络离子为五价钒络离子使钒络离子恢复活性 而醌态栲胶被还原为酚态栲胶失去活性。 332942 )(242)(2OHTNaVONaOHOOHTOVNa 4 还原态栲胶的氧化:酚态栲胶被氧化获得再生,同时生成H2O2。 22223 2)(22)(2OHOOHTOOHT OHNaVOOVNaNaOHOH 2394222 3422 H2O2+NaHSH2O+S+NaOH 此外 ,在生产中还有生成硫代硫酸钠的副反应: 2NaHS + 2O2 = Na2S2O3 + H2O 2Na2S2O3 + 3O2 = 2Na2SO4 + 2SO2 4H2O2+2NaHS5H2O+Na2S2O3 2NaOH+Na2S2O3+4H2O22Na2SO4+5H2O 13 / 41 2.32.3 工艺流程方框图工艺流程方框图 水煤气洗涤塔 脱硫塔富液槽再生槽 泡沫贮槽熔硫釜 硫 磺 贫液槽 至气柜 3.3. 生产流程的简述生产流程的简述 3.13.1 简述物料流程简述物料流程 3.1.13.1.1气体流程气体流程 半水煤气从造气车间出来后,经过洗涤塔除尘、降温,水封后,从脱硫塔的底 部进入塔内,脱硫液从塔顶喷淋而下,水煤气与碱性栲胶溶液在塔内逆向接触,其 中的大部分硫化氢气体被溶液吸收,脱硫后的气体从塔顶出来至气柜。 3.1.2溶液流程溶液流程 从脱硫塔顶喷淋下来的溶液,吸收硫化氢后,称为富液,经脱硫塔液封槽引出 至富液槽又称缓冲槽)。在富液槽内未被氧化的硫氢化钠被进一步氧化,并析出单 质硫,此时,溶液中吸收的硫以单质悬浮状态存在。出富液槽的溶液用再生泵加压 后,打入再生槽顶部,经喷射器高速喷射进入再生槽,同时吸入足够的空气,以达 到氧化栲胶和浮选硫膏之目的。再生后的溶液称为贫液,贫液经液位调节器进入贫 液槽,出贫液槽的贫液用脱硫泵打入脱硫塔顶部,经喷头在塔内喷淋,溶液循环使 用。再生槽浮选出的单质硫呈泡沫悬浮于液面上,溢流至硫泡沫槽内,上部清液回 贫液槽循环使用,沉淀出的硫膏入熔硫釜生成副产品硫磺。 14 / 41 3.1.3硫磺回收流程硫磺回收流程 再生槽中溢出的硫泡沫经泡沫槽后在离心机分离,得到硫膏,硫膏放入熔硫釜 ,用夹套蒸汽加热精制,放出做成98%纯度的硫磺锭,离心分离出的母液至富液槽 回系统中使用。 3.23.2工艺的化学过程工艺的化学过程 水煤气经过洗涤塔进入脱硫塔,脱硫液从塔顶喷淋下来,气液两相在塔里充分 接触后,硫化氢被脱硫液吸收,吸收硫化氢的脱硫液在再生槽中氧化再生后解读出单 质硫。 栲胶脱硫的反应过程如下: 1)碱性水溶液吸收气相中的H2S,生成HS- Na2CO3+H2SNaHS+NaHCO3 21 NaHCO3+H2SNaHS+CO2+H2O 22 2)硫氢化钠与偏钒酸钠反应生成焦钒酸钠,析出单质硫 2NaHS +4NaVO3 +H2O = Na2V4O9 + 4NaOH 2S 23 此反应过程中五价钒被还原成四价钒,但是这个反应不能用吹空气的方法倒转回去 使钒再生,必须靠氧化态栲胶将四价钒氧化成五价钒,而还原态栲胶则可利用吹空 气再生,这便是栲胶脱硫的根本所在。 溶液中Na2CO3:若Na2CO3过低则吸收H2S不完全,脱硫效果差。若过高则副反应加 剧、碱耗大、浪费严重,一般Na2CO3浓度控制在 35g/L。 (2 溶液中NaVO3:若溶液中NaVO3浓度高,析硫快、颗粒小、难分离 ,且碱耗增大。若浓度低,则副反应加剧,Na2S2O3的生成速度加快,易析出矾-氧- 硫沉淀。其浓度一般控制在 0.751.0g/ L 。 (3 溶液中T(OHO2:若T(OHO2 过少,则脱硫效率低、胶性差、硫颗粒易沉淀、碱矾消耗大、副反应快;T(OHO2 过多,溶液胶性过强硫粒细、出硫差,一般控制在 1.52.0g/L。 (4 溶液的pH值:溶液的 pH 值过低,不利H2S 的吸收和栲胶的氧化,并降低了氧的溶解度,溶液再生差。pH值过高,则析硫较慢 ,副反应加快,一般控制在 8.159.12。 (5 总碱度:溶液中的碱度较高时,可提高溶液吸氧能力,有利于再生氧化;但过量的 碱不仅增加副反应的发生,同时会使硫的回收困难,硫磺产量下降。故碱度应控制 在21.331.8g/L。 (6 溶液中NaHCO3:若溶液中NaHCO3 浓度高,将使pH值升高,对再生吸氧和析硫都不利。 (7 悬浮硫的影响 溶液中悬浮硫浓度越低越好,若过高则易发生沉淀从而堵塞管道设备,还会影响吸 16 / 41 收再生,同时伴有副反应发生。 、吸收塔喷淋密度的影响 喷淋密度是指吸收塔内单位截面积的溶液循环量。适当提高喷淋密度,不但利于提 高气体净化度,还有利于对填料表面和空隙中硫的冲刷;但喷淋密度过高,则会使 溶液质量下降,还会导致系统阻力上升。 、液气比的影响 液气比增加,溶液的循环量增加,可提高气体的净化度,防止H2S过高,易产生矾- 氧- 硫沉淀;如液气比小,溶液的循环量小,对气体的净化度有影响,同时产生的硫颗 粒易沉积在填料环、管道、设备中,时间长易造成脱硫塔塔阻上涨。但液气比过高 则溶液在反应罐和再生槽内的停留时间短,不利于析硫和溶液再生。一般液气比控 制稍大些即可。 、温度的影响 (1 半水煤气入塔温度的影响:若半水煤气入塔温度偏低,则煤气中夹带水分分离得好 ;对栲胶溶液各组分浓度影响小,但温度过低,加剧了气体与溶液的热量交换,会 使溶液浓度急剧下降。若半水煤气入塔温度过高,则会使煤气中夹带水分混入溶液 ,溶液稀释,且易产生溶液夹带,因此,半水煤气的入塔温度应严格控制在 3035 之间。 (2 循环系统溶液温度的影响:若循环系统溶液的温度过高 ,则气体的溶解度降低,不利于吸氧和栲胶液的再生,且副反应加剧。若循环系统温 度低则H2S 的吸收和析硫反应速度降低,脱硫效率差,因此,溶液温度应控制在3850为宜 。 、液位的影响 (1 脱硫塔底部液位的影响 脱硫塔底部液位应以系统中的溶液量及循环量为依据,若脱硫塔底液位过低,则易 造成气泡夹带,使富液泵不打量。若塔底液位过高,则塔底部空间过小,影响脱硫 效果,且易造成满液,因此,应将塔底部液位控制在液位显示的 50 %60 %为宜。 17 / 41 (2 循环槽液位的影响 循环槽液位可根据循环系统中的溶液量及再生槽和脱硫塔等设备内的液位,溶液循 环量进行控制,一般情况下以不低于液位显示的 50 %及不高于循环槽放空管口为宜,以保证贫液泵正常工作及避免循环槽内形成真空 。 3.3.2 影响溶液再生的因素影响溶液再生的因素 溶液的再生是将富液(吸收H2S后的栲胶溶液变成贫液 (再生后的栲胶溶液 的过程,主要是T(OH3被O2氧化成T(OHO2过程。影响栲胶再生的主要因素有再生 温度 ,再生压力,再生槽液位,再生空气量及再生时间。 、温度的影响 温度高再生速度加快,但副产物增多,硫泡沫发粘,不易分离,且氧溶解度降低, 所以应控制溶液温度在 35 5 。 、再生压力的影响 再生槽溶液喷射压力是根据再生槽内硫泡沫的形成和栲胶的氧化情况进行控制的。 喷头的开关个数决定了喷射压力的高低,喷射压力越高则空气吸入越多,栲胶再生 效果越好,泡沫越易形成,一般不应低于 0.13MPa。另外要注意将所开喷头分散开,尽量保证喷射均匀,以增大反应面积。 、再生槽液位的影响 再生槽液位是根据再生槽硫泡沫层的厚度和循环系统的液位来进行控制的,通过调 节再生槽上液位调节器平衡管的高度调节液位高低。若液位过高 ,则会出现溶液溢流过多,跑液严重,影响正常生产;若液位调节过低 ,则硫泡沫无法溢流 ,随溶液一起进入脱硫塔内,使塔阻升高,不能正常生产。通常以硫泡沫能均匀溢流 、泡沫层厚度适宜为基准进行调节。 、再生时间与再生空气量 再生时间长,则再生空气量大,有利于将还原态栲胶氧化成氧化态栲胶。但是再生时间过 长,溶液循环量要减小,有可能导致吸收不好,使脱硫塔出口气体H2S超标 (H2S 2mg/ m3,同时再生空气多,副反应加快,一般可根据煤气量相应地调节再生时间与空气量。 18 / 41 3.43.4 工艺条件的确定工艺条件的确定 3.4.1 溶液的组成溶液的组成 根据反应机理、吸收速度以及硫负荷来看,主要由碱液浓度和钒酸盐浓度决定 ,也就是由栲胶浓度决定,一般都是根据钒酸盐的变化和硫化氢的脱除效率来调整 溶液组分和pH值。碱度过高吸收硫化氢过多,钒可能会过度还原。实际上V4+不可能 被栲胶降解及时氧化成V5+,当pH9时,可能会造成V4+的沉淀,引起钒的损失,因 此总碱度不宜过高。 pH值对硫化氢吸收和其氧化成元素硫有着相反影响。过高PH值会加大生成硫代 硫酸的反应速度。实验证实,脱硫传质过程中,当pH9时,认为传质过程为气膜控 制,pH在8.68.9之间时,液膜阻力很明显,pH。故空气量不宜过大, 过大会招致空气中的O2与溶液反应,生成硫代硫酸盐和硫酸盐,使碱耗增加,硫酸 盐的积累会造成溶液酸性,导致对设备及管道的腐蚀。 20 / 41 4.4. 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4.14.1 物料衡算物料衡算6-10 1 基础数据 表表4.1 半水煤气成分半水煤气成分 组分N2CO2COH2O2 体积/ 19.558.7727.8243.45 0.4 表表4.2 脱硫液成分脱硫液成分 组分Na2CO3NaHCO3总碱总钒栲胶 浓度g/L ) 5.050.626.80.61.5 半水煤气中硫化氢含量 C1=711 mg/m3 净化气中硫化氢含量 C2=1.5mg/m3 入洗涤塔的半水煤气的温度 t1=60 出洗涤塔入脱硫塔的半水煤气的温度 t2=45 出脱硫塔半水煤气的温度 t3=41 入脱硫塔半水煤气的压力 P=0.125MPa绝压) 2 计算原料气的体积及流量 以每年300个工作日,每天工作24小时,则每小时生产合成氨为: 180000 m3=81936.57m3 则进入脱硫塔的气体的流量为G=81936.57m3/h 3 根据气体中 H2S的含量计算H2S的质量 入脱硫塔中H2S的质量:m1=711mg/m381936.57m3 =58.26Kg 根据设计要求,出塔气体中H2S的含量为1.52mg/m3,取出塔气中H2S的含量为1.5 mg/m3,则塔的脱硫效率是=/S 式中:C1为进脱硫塔气体中硫化氢的含量,g/m3 C2为出脱硫塔气体中硫化氢的含量,g/m3 S为硫容量,g/m3 22 / 41 L为脱硫液的循环量,m3/h G为进脱硫塔气体的流量,m3/h 则液气比为L/G=(0.7110.0015/100=0.0071 脱硫液的循环量L=0.007181936.57=581.75m3/h 因脱硫液在循环中有损失及再生率为95%,取损失率为10% 则液体的循环量为LT=L1+10%)=581.75 式中MNa2S2O3 Na2S2O3的分子量 MH2S H2S的分子量 G3 =4.65158/234)=10.8 Kg/h 7 理论硫回收量G4,Kg/h G4=G1-G2) MS/MH2S 式中MS 硫的分子量 G4=58.1374.65) 32/34=50.34 Kg/h 理论硫回收率,=G4/G1 =50.34/58.137100%=86.58% 8 生成Na2S2O3消耗的纯碱量G5,Kg/h G5=G3MNa2CO3/MNa2S2O3 式中MNa2CO3Na2CO3的分子量 G5=10.8106158=7.25Kg/h 9 硫泡沫生成量G6,Kg/m3 G6=G4/S1 式中S1硫泡沫中硫含量,kg/m3,取S1=30kg/m3 G6=50.34kg/h30kg/m3=1.67m3/h 23 / 41 10 入熔硫釜硫膏量 G7=G4/S2 式中 S2硫膏含硫量,取S2=98%质量分数) G7=50.3498%=51.37Kg/h 表表4.3 物料衡算表物料衡算表以每小时计):以每小时计): 入脱硫塔气体流量81936.57m3出脱硫塔气体流量81936.57m3 脱硫液循环量581.75m3硫泡沫生成量1.67m3 硫化氢吸收量58.137Kg硫膏量51.37Kg 消耗的纯碱量7.25Kg硫代硫酸钠生成量10.8Kg 4.24.2 热量衡算热量衡算+(2827.82%+(243.45%+(320.4%=18.1kg/kmo l 半水煤气的密度: g=PM / TR=1.2518.1102/(273.15+408.314=0.869kg/m3 半水煤气的质量流量G0=V0g =81936.570.869kg/h=71202.88kg/h 脱硫液密度计算 用公式:L=1.06410.000446T 将半水煤气中的各组分的a、b、c值列于表中 物质COH2CO2N2O2 a26.53726.8826.7527.3228.17 b/1037.68314.34742.2586.2266.297 c/1061.1720.326514.250.95020.7494 表4 例如在60的比热容: CO: Cp=26.537+7.683110-3(273.15+601.17210- 6(273.15+602=28.967KJ/(kmolK H2: CP=26.88+4.34710-3(273.15+60-0.326510-6(273.15+602=28.292 KJ/(kmolK CO2: CP=26.75+42.25810-3(273.15+60-14.2510-6(273.15+602=40.832 KJ/(kmolK N2: CP=27.32+6.22610-3(273.15+60-0.950210-6(273.15+602=29.289 KJ/(kmolK O2: CP=28.17+6.29710-3(273.15+60-0.749410-6(273.15+602=30.275KJ/(kmolK 平均比热容 Cpm=YiCpi 式中 Yi各气体的体积分数 Cpi各气体的比热容 故半水煤气在60摄氏度的比热容 C60 P=29.78KJ/(kmolK 同理: 半水煤气在45摄氏度的比热容 C45 P=29.30KJ/(kmolK 半水煤气在41摄氏度的比热容 C41 P=29.30KJ/(kmolK 脱硫液的比热容CP,J/(g CP=3.839+0.00352T 脱硫液的进口温度为41,则进口时的比热容 Cp1=3.839+0.0035241=3.9833J/(g=3.983 KJ/(kg 25 / 41 脱硫液的出口温度约为41,则出口时的比热容 Cp2Cp1 2 洗涤塔热量衡算 洗涤塔热负荷Q1,KJ/h Q1=G0(C60 Pt1C45 Pt2 式中 G0入洗涤塔半水煤气量 Q1=71202.88/18.129.786029.3040)=2.394106KJ 冷却水消耗量W3,m3/h W3=Q1/,=1000Kg/m3 W3=2.394106/4.210005)=114m3/h 3 硫泡沫槽热量衡算 硫泡沫槽热负荷,KJ Q2=VFFCFt3t4) 式中 VF硫泡沫体积,m3,VF=G6=1.67m3 F硫泡沫密度,kg/m3, F =1100kg/m3 CF硫泡沫比热容,KJ/kg), CF=3.68 KJ/ 式中 G8 26 / 41 每一釜硫膏量,m3/釜,设全容积为3m3,熔硫釜装填系数为75%,则G8=30. 75=2.25m3 CS硫膏比热容,KJ/kg),CS=1.8KJ/表示向环境散热量。 Q3=2.251.81770(15064.5+0.982.25177049.8+412.5610(15064.5 =850223.88KJ/釜 蒸汽消耗量,W5,KJ/釜 W5=Q3/r2 式中 r2130蒸汽的液化热,KJ/kg, r2=2177.6KJ/kg W5=850223.88/2177.6=390 Kg/釜 表表4.4 热量衡算表:热量衡算表: 收入KJ/kg支出KJ/kg 半水煤气带出的热量4.626106 半水煤气带入的热量 G0C60 Pt1 7.02106 冷却水吸收的热量2.394106 洗涤塔 (/h 总和7.02106总和7.02106 脱硫液带入的热量2.77105 蒸汽冷凝放出的热量1.588105 脱硫液带出的热量4.35105 硫泡沫 槽(/h 总和4.35105总和4.35105 27 / 41 硫膏带入的热量4.624105 硫膏带出的热量1.302106 蒸汽冷凝放出的热量8.502105环境吸收的热量0.107105 熔硫釜 /釜) 总和1.3126106总和1.3126106 5.5. 设备计算及选型设备计算及选型 5.15.1 脱硫塔的设计计算脱硫塔的设计计算11-19 脱硫吸收塔采用填料塔,填料为76762.6聚丙烯鲍尔环,公称直径为76cm ,空隙率为=0.92,比表面积为=72.2m2/m3,采用乱堆的方式。 5.1.1 塔径计算塔径计算 a)利用泛点速度计算图求液泛速度 首先根据液体质量流速L,Kg/h)、气体质量流速G,Kg/h)、气体密度g,Kg/ m3)、液体密度L,Kg/m3),用泛点速度计算图横座标的式子算出数据,以此数 据查出“泛点速度计算图”的纵座标上的数据,再用纵座标上的式子,求解出泛点速 度W0m/s)。 28 / 41 图一图一 图中 W0液泛速度,m/s; L液体质量流速,kg/h; G气体质量流速,kg/h; L液体密度,kg/m3 g气体密度,kg/m3; 填料比表面积,m2/m3 填料空隙率,%; 液体粘度,mPaS,=0.837 mPaS g重力加速度,m/s2 对于本系统: 1/4(0.871/1045.811/8=0.72123 由图可读出对应纵坐标为0.0664 即:W2 0/g(/3( g /L 0.2 =0.0664 所以,W0=0.0664g(3/(L/g/ 0.21/2=0.06649.810.923/72.2)1044.03/0.869)/0.8370.21/2=2.957m/s b)利用泛点速度W0,算出操作气速W1,m/s 取空塔气速为泛点速度的45%,则实际空速为u=0.45W0=.1.331m/s 1/2=4.06m 圆整后D取4.2m 5.1.2 填料高度计算填料高度计算 a)吸收过程传质系数KG计算 KG=AW1.3Na0.1B-0.01 式中:KG传质系数,Kg /m2hatm); A经验数,取A=20; W吸收塔操作气速,m/s; Na溶液中Na2CO3含量,g/L; B吸收过程液气比,L/m3。 KG=201.3311.35.00.1484130/61988.94)0.01=33.38Kg /m2hatm) b)计算吸收过程平均推动力PM, atm PM=P1 P1*)P2P2*) / lnP1P1*)/P2P2*) 式中:P1吸收塔入口气相H2S分压,atm; P2吸收塔出口气相H2S分压,atm; P1 =40.92/34)/53868.39/18.1)1.25=5.05510-4 atm P2 =0.086/34)/53868.39/18.1)1.25=1.06210-6 atm P1*,P2* 吸收塔入、出口H2S分压,atm,溶液中H2S含量很低,可以 忽略, P1* = P2* =0。 PM =5.05510-4 1.06210-6 )/ ln5.05510-4)/1.06210-6) = 8.18210-5 atm c)计算传质面积FP,m2 FP= G1 /KGPM) 式中:G1 H2S脱除量,Kg/h; KG传质系数,Kg /m2hatm)。 30 / 41 PM吸收过程平均推动力,atm。 FP= 43.98/=16.1m 取HP=17m 填料分两段,上段8下段9. 5.25.2喷射再生槽的计算喷射再生槽的计算 5.2.1 槽体计算槽体计算 a)再生槽直径计算 再生槽直径计算可用下式计算: D1=GA / 0.75Ai)1/2 式中: Ai吹风强度,m3/hm2),取Ai =70 m3/hm2); D1槽体直径,m; GA空气量,m3/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