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环境化学物的一般毒性及其评价,1,实验动物(laboratoryanimal)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来源清楚,可用于科学研究的动物。,实验动物的选择,第一节化学物毒性评价的实验基础,2,实验动物的选择,物种选择选择对外液化学物的毒性反应及代谢特点与人类接近的物种;选择自然寿命不太长的物种;选择易于饲养和实验操作的物种;选择经济并易于获得的物种。,3,近交系动物连续20代以上兄妹交配或亲子交配培育突变系动物突变的基因可世代相传并保持遗传基因特性杂交群动物两个不同近交系之间有目的进行交配,所产生的第一代动物,亦称杂交一代动物。封闭群动物5年以上不从外部引进新血缘,仅由同一品系的动物在固定场所保存繁殖的动物群,实验动物的选择,品系选择,4,无菌动物体内外均无任何微生物和寄生虫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体内无特定微生物和寄生虫存在的动物(无传染病)。饲养于封闭的系统。清洁动物与SPF的不同:抗体检查常有脑脊髓炎病毒、鼠肝炎病毒等抗体滴度,但不应有临床症状、病理改变及自然死亡。饲养在半屏蔽系统。,微生物控制的选择,实验动物的选择,5,个体选择1年龄2性别3生理状态4健康状况,实验动物的选择,6,品系周龄WistarSD雌性雄性雌性雄性35456505249197861015134134130150616618717220672092332102628214297240318923232525836510246370272399,大鼠体重与周龄的关系,7,小鼠体重与周龄的关系品系周龄昆明BALB/cC57BL/6615雌性雄性雌性雄性雌性雄性雌性雄性01.952.101.401.461.401.441.581.5815.545.823.353.503.423.504.644.6427.908.355.505.605.555.607.967.96313.5514.807.327.406.406.909.839.83421.3522.6011.6012.4512.2012.5715.7519.00527.9033.2514.7516.1016.9018.1020.7522.58632.8039.2515.6017.4018.4020.5021.8825.96734.7039.9016.1018.6519.0021.6023.1227.96834.8040.0518.1620.2520.2522.4024.1628.83,8,二常用染毒方法(1)经口染毒:常用灌胃法,也可将受试物放在饮水中由动物自由摄取。(2)经呼吸道染毒:将实验动物放在有毒气或粉尘的染毒柜内进行染毒。急性吸入染毒采用静式染毒瓶(柜),染毒24h。(3)经皮肤染毒:主要用于化学物经皮(或粘膜)吸收所引起的急性毒性。正式给药前24h,背部脱毛,勿伤皮肤。将受试物均匀涂布于皮肤表面,用纱布覆盖,共敷24h。,9,第二节急性毒性试验一、急性毒性试验的概念和目的:(一)概念:一次接触或24h多次接触某一化学物质所引起的毒性效应.(二)目的1、确定供试化学物急性毒性的剂量反应关系和中毒特征;2、求LD50或LC50,为急性毒性评价提供依据。3、研究毒物的毒动学和毒效学过程。,10,二、试验程序与评价1动物选择:首选受试物在体内代谢情况与人体内相近的或对受试物最敏感的品系。一般:以哺乳动物为主,常用大鼠、小鼠;经皮:兔、豚鼠、猪应对两种性别、成年和幼年动物进行测定。选择两种以上的实验动物,最好一为啮齿类,一为非啮齿类。(目的:核对种间差异),11,2试验程序:(1)剂量与分组预试验:找出受试物大致致死量范围(死亡率为10%90%);例:欲做化合物A的经口预试验。化合物B的化学结构与A相似,已知B的=LD50=40(预期毒性中值)。则预试验取2.5、10、40、160、640(上下各推12组,组距应较大,初始4倍差),12,求LD50正式试验:在LD100与LD0之间设57个剂量组。组距(对数)或式中:n-设计的剂量组数(2)症状观察时间:24h或两周内的反应,13,14,三、LD50的计算与结果评价计算方法:概率单位法和寇氏法。LD50值愈小,毒性愈大。,表示急性毒性大小:LD50(对受试物的个体感受性影响较小,有更高的重现性),15,16,17,平均致死量法(又名寇氏法),试验要求:每个试验组动物数相同;各组剂量按等比级数分组;最大剂量的死亡率最好为100或与之接近,最小剂量的死亡率最好为0或与之接近。,18,式中:Xm最大剂量的对数值;i相邻剂量比值的对数;各组死亡率的总和(以小数表示)。,19,例小鼠腹腔注射致百虫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求LD50,20,式中:p一个组死亡率;q一个组存活率;i相邻剂量比值的对数;h各组动物数。,21,22,概率单位法,23,24,存在正态曲线关系。标准正态差d=(x-)/式中:x剂量对数;剂量对数均数标准差,25,d=0,左边面积(死亡率)为50,右边面积(存活率)50d=1,死亡率为84.13,d=2,死亡率为97.73,d2,死亡率接近100。d=一1,死亡率为15.87。d=一2,死亡率为2.27。d一3,死亡率接近0。,26,27,从上表,可以任一死亡率换算为相应的概率单位。,28,A:剂量对数死亡百分率B:剂量对数概率单位,29,30,LC50计算步骤如下:a.根据死亡率查概率单位(死亡率为100或0不计)b.绘图求回归方程。c.求y=5的浓度对数(m),其反对数即为LC50,y=2.78x-2.76,同理可得LC5、LC10、,31,d.求LC50的可信限先求LC50的标准误差(Sm):S(校准差)=1/k本例中:S=1/2.78,32,33,第三节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一、蓄积试验及其方法:(一)蓄积作用:某些物质以较小剂量反复作用于机体,可使机体对该物质的反应性增强,即一次染毒不引起明显中毒反应或死亡的剂量,经分次重复染毒后,可引起明显中毒或死亡,此种现象称为蓄积作用(accumulation)。可分两种:物质蓄积:毒物在体内的排出量小于进入量,以致毒物在体内的贮留量增多为物质蓄积;功能蓄积:毒物进入机体后,并未发现在体内明显贮留,但可引起机体功能改变的逐渐累积,导致对该毒物的反应性增强。,34,耐受性(tolerance):机体多次接触化学物质后对该物质产生反应性减弱的现象,显示不易发生慢性中毒。(二)蓄积作用的测定方法有多种,常用蓄积系数法。蓄积系数(accumulationcoefficient)K:ED50(n)多次染毒使半数动物出现某种效应的总剂量;ED50(1)一次染毒引起同一效应半数效量。,35,若以死亡为毒效应指标,上式为K越小,受试化合物的蓄积毒性越大。,36,1固定剂量法:固定每天染毒剂量为1/201/5LD50,连续染毒,直至实验动物半数死亡。如果染毒剂量累计已达5个LD50动物死亡仍末达半数,实验均可告结束,计算蓄积系数,作出评价。2递增剂量法:先测定LD50(1),然后对另一组动物每天染毒,以4天为一期,开始给予0.1LD50。以后每期按1.5倍递增剂量,直至动物半数死亡,或实验已达28天,可结束实验,计算系数。3.二十天试验法:选用大鼠或小鼠每个剂量组雌雄各10只,以1/2、l/5、1/10、1/20LD50分别对每组进行染毒,每日1次,共20天。如l/20LD50组动物有死亡,且有剂量反应关系,则有较强蓄积作用;如1/20LD50组无死亡,则为弱蓄积。,蓄积系数的测定,37,二、亚慢性毒性作用及其试验方法:1、目的:确定化学物亚慢性毒性的阈剂量和NOEL。2、试验期限:3-6月;呼吸道吸收:30-90天;皮肤毒性:30天。3、试验动物的选择、饲养环境及染毒途径:试验动物选择:对受试化学物敏感的物种或品系;环境:营养合理,饮水清洁、充足、温、光、湿适宜;染毒途径:尽量模拟人类在环境中接触受试化学物的途径,与急性毒性试验相似。,38,4、剂量选择与分组剂量:180I50LD50,对于在体内不产生蓄积作用而排泄又快的物质可适当加大剂量,反之则可减少剂量。设34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实验组要求:在实验结束时最低剂量组不产生可观察到的毒性反应;最高剂量组能引起明显毒性反应,但不引起死亡;中间剂量组产生轻微毒性反应。,39,5、症状观察一般性指标(非特异)一般综合性指标:动物体重增长率、食物消耗率、活动能力等。一般化验性指标:主要指血和肝、肾功能的检测。(2)特异指标:测定特异性反应。更确切阐明该物质的阈剂量(浓度)及无作用剂量(浓度)。(3)病理组织学检查:实验中死亡动物的病理检查及实验结束时的尸检。,40,三、慢性毒性作用及其试验方法1、目的:评价化学物在长期小剂量作用的条件下对机体产生的损害及其特点确定阈剂量和最大无作用剂量。2、试验方法:(1)动物选择、染毒方法、观察指标等与亚慢性毒性试验相似;(2)染毒期限:1-2年或终身染毒,也有人提出6月。(3)剂量分组:3个染毒组和一个对照组。高剂量组:1/51/2亚慢性试验阈值;中间剂量:1/501/10;低剂量组:1/100。,41,第四节致突变实验,一、目的确定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是否具有致突变作用。基因点突变试验、染色体畸变试验、DNA损伤试验。二、供试生物:微生物、动物细胞、昆虫、动物或植物三、试验方法体外基因突变试验、细胞遗传学试验、体内基因突变试验、DNA损伤试验,42,(一)体外基因突变试验,1、Ames试验(鼠伤寒沙门氏菌/动物肝细胞微粒体试验)(1)原理:利用一种突变微生物菌株与被检测化学物接触,使突变型微生物回复突变,重新成为野生型微生物。,突变型微生物不具备合成组氨酸的能力,不能在不含(或低浓度)组氨酸培养基上生长。,43,(2)方法:将突变型沙氏菌在不含(或低浓度)组氨酸培养基上培养,以其生长状况作为指标。在培养基中加入哺乳动物的肝细胞微粒体:提高灵敏度。,44,(3)特点:优点:简便、灵敏、快速(48h)、费用低;检测结果与对动物的致癌性的相符率达约90%。缺点:利用微生物作为供试物,不能全面反映哺乳动物的遗传信息,仅1/6;微生物的DNA修复系统与动物有差异;微生物无免疫功能。,45,2、哺乳动物体细胞突变试验(1)方法原理与微生物突变类似。常用的细胞株:中国地鼠肺细胞V79中国地鼠肺卵巢细胞(CHO)小鼠淋巴瘤L5178Y细胞株。,46,V79、CHO细胞株正常细胞:缺乏利用嘌呤碱的酶HGPRT,不能在加入类嘌呤碱类物质的培养基上生长;突变细胞:可在加入类嘌呤碱类物质的培养基上生长。L5178Y突变细胞株正常细胞:缺乏胸苷激酶(TK),不可在含有细胞毒物5-溴脱氧尿苷的培养基上生长。突变细胞:可在此种培养基上生长。,47,(二)细胞遗传学试验,染色体畸变试验: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情况。生殖细胞或体细胞、体外或体内试验。体外:CHO细胞:分裂快、数目适中、形态清晰;人类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内:受试动物骨髓细胞或其他(胸腺、脾、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率的变化。,48,(1)试验方法:a.体外培养:CHO细胞或人类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化学物,在细胞培养液(DMEM,RPM,1640或1999)中,370C下培养24h(CHO)或72h(人类细胞)。观察前2h加入秋水仙碱(中期分裂阻断剂),制片,镜检观察。b.体内染色体畸变分析:大鼠、小鼠,染毒饲养,观察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情况。,49,第四节环境流行病学方法一、概念和特点:流行病学:研究特定人群中有关健康的状态和事件的分布以及影响这些分布的决定因素;环境流行病学:应用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重点研究人们在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各种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一般流行病学研究的内容是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它要回答三个问题:(1)疾病在时间、地点、不同人群中是怎样分布的?(2)什么因素是该病的主要决定因素?(3)怎样控制该病的流行?,50,环境流行病学除了上述一般内容,还有它本身的特点。(1)它不仅研究疾病的分布规律,而且更经常地研究疾病前的状态,即包括无异常健康)、微弱的功能改变、疾病的前期(亚临床状态)等各种健康状况,揭示环境污染或某些微量元素的健康效应。(2)环境流行病学研究的暴露因素主要是理化因素。已知暴露因素,研究其对健康的影响;环境毒理学工作者所进行的大量工作就属于这种。例如金属冶炼厂铅污染大气对居民健康影响,磷肥厂氟污染大气对居民健康影响的调查等。出现健康异常,追究引起异常的暴露因素,这属于探讨病因的研究。例如,近年来我国学者对于鼻咽癌、食道癌病因的研究,对克山病、大骨节病病因的研究,均属于此种类型。日本的水误病和痛痛病的病因是重金属污染造成的公害病领域里的研究成果,影响深远。(3)环境流行病学研究的最终日的是为消除污染、改造环境、保护居民健康服务。(4)直接以人群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最具有说服力。,51,二、环境流行病学研究的内容环境流行病学主要研究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暴露,二是健康;同时还要研究二者的联系。(一)暴露测量:环境暴露水平是人群接触的环境因素的平均水平,是通过对环境因子在环境中的时空分布的实测结果求出的平均值。,52,暴露水平是估算人体接触剂量的依据,因此要求测量结果精确、可靠、有代表性。暴露测量可分为两类:环境测量和生物测量。1环境测量通常采用对暴露的环境因素进行抽样测量的方法,估计个人暴露量。要考虑到所有可能摄入选径,估计总暴露量。2生物监测暴露水乎的测量由于变异因素太多而很难达到精确的要求。测量人体组织、体液中的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旅游景点参观合作协议
- 2025专业评估合同样本模板
- 商业特许经营加盟协议
- 2025版权许可合同的有效期限
- 2025年反担保(机动车)抵押合同
- 2025网络竞价资源销售合同
- 企业人员岗位培训记录标准化表单
- 发票知识培训课件
- 竹筏载重物理题目及答案
- 产品质量检测报告模板详细规范
- 2025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及答案
-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培训解读课件
- 2025前期咨询服务合同协议书模板
- 公共空间设计课程标准
- CJ/T 249-2007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混合填埋泥质
- T/CACEM 22.3-2022校车运营服务管理第3部分:驾驶员与随车照管员管理规范
- 2025年版简易房屋租赁合同模板
- 儿童商业插画课件图片
- 智能医疗中的知识图谱与多模态数据融合研究-洞察阐释
- 厨师岗位安全协议书
- 公路建设副总岗位职责与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