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时代之荒巨流河读后感拖了一个多月的书评大坑终于填起来了,结尾有点草。唉,拖太久了。一、武汉大学以前有同学向我推荐这本书的时候,我看太厚了便作罢,也不记得理由是何。过了两年来看时,才发觉原来是要我看书里描述的乐山时期的武大生活。我看过后觉得,若是把武汉大学换做其他名字,我倒不会如此惆怅。近日的武大自然不可与往昔相比,且不说那些大师级的老师,学校本身许多传统被连根斩断,人才流失,管理易手,权力多为上级下派,成了货真价实的官本位大学企业。我觉得让这样的武大和那时的武大同名都是对民国学术的一种亵渎。然而,在多层割断时间点以前,乐山时期的武大如此生动活泼地呈现在我这个武大学子面前,还是具备相当的震撼力的:一是她那保持着民国时期大学课堂兼容并包百花齐放的优美姿态,一是她在国难当头时全校师生艰苦求知的卓越精神,一是她为学生的精神世界所提供的无限自由性和延伸性。尤其是第三点,我并不是为了说她的学术氛围有多好,使所有学生像齐邦媛那样能够和朱光潜先生面对面坐在小屋里谈诗论文,而是说齐邦媛那些性格迥异的同学们,那些有着不同政治立场和人生方向的同学们,虽然天涯殊途,但无不终身携带武大经历的印刻。母校在他们的生命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是国难中的庇护所,也是人生的引导者。或者说,那时的武大秉持大学的精神培养了一代人才。令我十分感兴趣的,是那时大学生的生活,有许多我未曾想到的细节。齐邦媛上英诗课时,几个女生一边结伴逛街一边背诵诗歌。齐邦媛是最痴迷于此的学生,所以逃离了政治活动,找到一处清幽之地看书。这英诗课并非因为好就受到欢迎,不少学生也为教师严格的背诵要求叫苦不迭。就算是在战争期间,也有翘课和上课开小差的事情,也有因为选修人数少而撤课的事情。这表现了国难不意味着全体学生都会艰苦学习,著名教授不意味着所有学生都爱选他的课。齐邦媛对这样的大学生活是接受并喜爱的,同时她排斥政治。她不是从一开始就雄心勃勃的学生,而因颠沛流离的童年,才习惯把学习当初一种保护自己的壳,这也助于她对文学保持着天然的直觉。她与那几个热衷政治的同学的冲突,隐隐蕴含着她对一些学生做法的不满。这些情节表现了教学氛围好不意味着全体学生都对学问有着纯洁的认知,而政治压力大不意味着全体学生都对政治产生自觉的参与心态。学生可以在大环境中选择相信和怀疑,众生千面各取所往,不问彼此对错,年轻人便能对自己未来负责,人生可以产生大的张力。在我看来,齐邦媛所记叙的乐山武大精神中最为可贵的便是这种自由的权力。这种环境与GCD长久以往善于操纵的全民运动和全民宣传有着本质的区别。在我记忆里,学生时代永远都有一个“主流”声音,不仅是“主流”,还是完全“正确”的,与之不同的其他声音都是“错误”的,是要规避的,甚至抵制的,甚至杜绝的。这种要求从公共领域一路侵袭到私人领域,实质是官本位的观念作祟。而在如今的武大,与这种“主流”声音相提并论的恐怕只有物质主义,或者“主流”声音已经被物质主义化了,成为语言腐败的一部分。此外,作为中文系的学子,今日已再无可能感受到那时学贯中西的大师风采。教学质量与高校扩招成了华丽丽的反比,坦白的说,今日的高校文科教育未必比得上那时的南开中学。因此我也不愿再作对比,是为时代不同,世态各异。可惜即便是同样的科目面前,我们这一代显得不仅懒惰无能,更叫人难受的是迷惘无知。外语学院小语种是越开越多,好像大都掉进语法的深坑里,职业外语淹没了文学外语。而我所在的中文系的自我尊严已经被经济的大潮冲成了碎片,一切探讨都如缩在壳里的乌龟,或成为那堵威严的政治高墙上的墙头草,其中难有率性的发问和智性的启迪。二、知识分子的童年巨流河就是辽河,家在北方。齐邦媛在几十年的人生中经常回忆起这条河,想到那个风云诡谲的年代,倘若郭松龄将军那晚成功跨越辽河,拿下了沈阳,她的一生可能就此改变,千万东北同胞的可能也不会流离失所远走他乡,中华大地的苦难岁月可能不会如此艰苦而漫长,中国近现代史就是另一个面貌。只是辽河边的那一晚,一点点迟疑,一点点怀疑,一点点阴差阳错,错失了良机,一切倒了个。齐邦媛对此忧愤终生。历史已逝后是必然的,在正在时却是如此具体,具体到在巨变发生后人们可以找出无数个细节的理由去悔恨当初,归结为那些可以避免的偶然。这是否是徒劳呢?齐邦媛表达了这样的态度:不管在学术与政治这两条路上走得多远,她对故乡的惦念永不断绝。她质询的那个历史偶然,促使她不断奋斗;她因那个历史偶然而导致的童年,为她塑造了一生的目标以及追求这个目标的性格信念。阅读这本书,我想读者难以不为齐邦媛的命途多舛而感叹,也难以不为齐邦媛一次又一次的重新奋斗而感动。然而与这感动同时存在的,并让我同样感受深刻的,是齐邦媛对三四十年代的认知,与长在大陆的我所知的,有着许多具体而微的差异。这差异从大的政治层面到小的生活层面,从客观的判定到主观的感情,随着作者栩栩如生的描述中,在我的脑海里凸显出来。我从她的眼里回看这段历史其实也无甚意义,我与那段历史毫无人身瓜葛,然则我与齐邦媛有着专业和学校的瓜葛,所以我反而容易接受了这样“熟人”的眼光这样生动的历史,与我从前得知的碎片以及脑补的景象有着很多不同。我也不想花时间去一一比照那些差异,纵然大陆这些年也有不少中立化的历史观点,但还无人敢公开言论解放战争是共产党蓄意挑起的,因此那些更多的小的历史细节出现认知差异也是自然的。说到底,我在想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齐邦媛的态度,彰显了知识分子与政治之间的差距。如果一定要以知识分子的角度来审视时代,国民政府的存在具有最强的合法性,政府作风彬彬有礼,具有文明大国风度。文明对一个知识分子有天然的吸引力,而相反对于大字不识的贫下中农则是一种威严乃至威慑。无怪乎无产阶专政的新中国也要对知识分子发动文革来去除对这种威慑的恐惧。只是想不到政治革命结束多年后,和平时代独立思考的真正意义的新知识分子,回头再看时,实际上已然不是贫下中农的心思了。齐邦媛的想法在某种程度上契合了新时期知识分子对政治的认识,尤其是受齐邦媛的文学人格的感染的人文社科学子。我对政治和历史并不擅长,然而我不认为“人是政治的动物”与知识分子独立人格产生对立。从接受到的阅读信息中,我能确定的是,齐邦媛所代表传统的文人人格,是一种很独立的人格。这很有意思,我想解释一下。因为我读到齐邦媛到台湾后,都觉得齐邦媛是一个平常的知识分子,因为她的天赋和在大学的积淀,她肯定不算平庸,但显然也不卓越。她不够聪明,也不够勇敢,正如她对自己的描述,她的性格相当不够开放。她在大学时对文学诗歌的认知,还是处于年轻人的憧憬阶段,文学对她来说更多是疗养院和庇护所。就算到了结婚生子,做助教,当中学老师,她连“学者”的名号都称不上。这时她都将近三十了,还没有进入到高级研究单位工作。齐邦媛自己说,在中学教课的那几年,她猛补了不少海内外名著,成为了她以后进修做研究的基础之一。那段时期是她人生中最心无旁贷的读书时光。我读到这里,便觉得有意思了,齐邦媛这人深藏不露啊,工作了以后还能猛读书,还能读这么多,还能想这么多,还能坚持往亲人、工作、学术上投注精力。虽然齐邦媛常常歉疚自己对孩子的照顾不多,然而从文中可以看出她在学校教学时依然将丈夫、孩子挂在心头。在此环境下,她对教书和学习下了很大的一番功夫,我想这也得益于学校对教学本位的坚持,若是换了大陆的中学,会不会变成背诵标准答案和翻来覆去的习题集呢?齐邦媛受了教学相长的益处,如此才算是垫了一些学术的底子。往后她随工作调动,接触教会学校,后又进入大学任教,逐渐积累起了一些教学经验和与人接触的经验。要知道她大学时是多么冷峻的人,这么长一段时间在不同环境里历练的人情改变了她。担任故宫博物馆秘书时,她与国学大师钱穆有所来往。这段情节,齐邦媛已超出了我的评价水平线,她的可敬之处也逐渐明显:坚定、传统、体谅、谦逊。接着年过四十的她竟然考取了赴美学习的奖学金名额,孤身一人在美国苦读了两年。这实在令人震惊。然后她回国先后任教中大与台大,主持国际学术活动,又担任国立编译馆馆长,介入政局。齐邦媛的后半生,在学术界、教育界和公共知识界都发挥着巨大的能量。纵观齐邦媛的人生,似乎是一个不断向上的过程,但并非总是幸运女神的眷顾。正如这本书的宣传语所言“一部过渡新旧时代冲突的女性奋斗史”,齐邦媛的个人努力显得如此重要。她在关键时刻做出的决定是那样坚决果断,她对于自我的批评和发展是那样坚持,她对家人和社会的关怀是那样持久,她像一本历久弥新的书,又是一个老当益壮的战士。我记得许多个她挑灯夜战的场景:为等半夜处理突发事件的丈夫平安归来挑灯夜战,为给学生备课和抄写试卷挑灯夜战,为赶着读书和做笔记挑灯夜战,为写论文挑灯夜战,为编译书籍挑灯夜战,为探讨出版法案挑灯夜战,为国际文学交流活动挑灯夜战地点,有在台中、台北、美国、欧洲等等,她在自己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不曾浪费时光,用心地学习工作。而更重要的,是读者跟随齐邦媛的脚步往前走时,你能感受到她的节奏简直是愈来愈快,越来越强。走到六十岁,她还经历了车祸,伤愈后还继续进行编译工作,在台海开放后还以七十多岁高龄重回大陆故土一游。这样猛的节奏,这样强的生命力,有没有来源?我想是有的,那就是她内心的一种传统,一种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长时期的磨难和拼搏中逐渐形成的。童年的颠沛、亲人的离散、中学和大学的教育、张大飞、父母、丈夫、在台中教书等等这些因素缺一不可。齐邦媛幼时面对国仇家恨无能为力,然而长大以后她将这份深远的情感转化成个人奋斗的动力。有人特别指出张大飞的爱情是支撑齐邦媛的重要因素,我觉得其实那个逝去的人和那个时代一起成为了齐邦媛的精神宝藏。颠簸了一生后,齐邦媛终于回到早已变样的故乡,一切荒芜,半世纪前的痕迹被抹得干干净净,那个让她日夜思恋的东北却不认识她了。也许她就是以这种家国热忱支持着半世的奋斗,最后她的奋斗硕果累累,影响了战后台湾一代华语文学,然而荒谬的大陆历史仍然辜负了她的归心。回到这个问题:人们试图为历史的糟糕结果寻找当初那个成因的偶然事件,这是否是徒劳的?齐邦媛用一生回答了这个问题,她在力所能及的时候,把握住了自己生命的许多个偶然和必然,以己之力朝着理想奋进。那个给她伤痛的时代永不复归,无数学子收益的时代却由她开创。这大概就是真正的知识分子面对苦难时的人格,坚强不逃避,并用历史的反思和知识的力量去反击命运。三、文学与人生曾听闻一句话:“作家的童年大多是悲惨的。”的确,童年的命途多舛培养了作家本人对外界事物超乎常人的敏感。但并非所有悲惨的童年都能孕育出一个优秀的作家。齐邦媛的这本自传,充满波折起伏的内心情感,而与许多作家不同的是,她控制情绪的不是写作技巧,而是深厚的阅历和超脱的心态。她试图用冷静的叙述去描写记忆中的事件和当时的情绪,而随着年轻的情绪泛上来,她又将其导入未来的反思中。这是一本高龄著作,一位老人回忆事情难得有如此清醒而坦诚的心态。我们可以想到许多老人(甚至在他们还未老时)在回忆过往时容易陷入一种伤悲或者自负的情绪里,他们要么对以往的人生遗憾感伤不已,要么以过度的骄傲抵抗岁月对生命的侵蚀。老人的回忆往往支离破碎,残缺不全,以他们希望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好给他们安享晚年的理由。这大概是因为少有人认真思考过他的人生,尤其是面对生命中的不可抵抗之力时,他们习惯接受和随波逐流,便难以为自己的人生理出一条线路来。说来又有多少人真的相信人的生命是自己主宰的呢?又有多少人真的愿意对所谓的命运束手就擒呢?但凡人类都在二者间徘徊不已,无法抉择行动,于是犹疑恐惧耗费了我们许多人的时间。这些犹疑却又往往在回忆中被淡化,我们总是说自己做了什么,没做什么,后悔做了什么,后悔没做什么。那些耽误时间的犹疑好像都没了价值。我想齐邦媛不是这样想的,她对自己的人生记得相当完整;不仅相当完整,还层层叠进,前后呼应。她从来不否定自己犹疑的价值,她总是由许多年前想到许多年后,由许多年后引回许多年前。她仔细记叙儿时对一草一木一座山一个场景的心情,这些仿佛没有任何用处,但却成了她人生中永不磨灭的精神家园。对她而言,生命是连续的,是有因有果的,是可以改变的,所以这本高龄著作得以面世。这些是齐邦媛控制情绪的方式,或者说她根本不需要控制情绪,因为情绪已经在她的生命里有过结果。我必须要说,从小说的角度上看,巨流河决然不是那种令人拍案叫绝的才子书,才情不是成就这本书的主要驱使。巨流河是个人传记,像史书,又充满温情的描述,甚至大段抒情:记叙时代的动乱,是在讲着阴郁残酷的历史事件;记叙个人的感情时,是在讲着朦胧的青春故事;记叙阅读的感想时,是在吟唱永恒一般的诗篇;记叙对大小具体人事的看法时,又是理据皆有的慷慨陈词。少有人能成功处理好如此丰富的材料。文学巨匠自然是有这样的实力的,但是文学巨匠的思维往往超越了现实,天马行空,因而凡人难以追随。而齐邦媛只是紧紧抓住一个时代的现实来写,她对这个时代的感受至深可想而知。她的每一念头,都让读者感同身受,深为动容。所以我由此知道了老人写作的好处。老人往往是说什么都有道理的,尤其在我们这些年轻人看来,总有许多已经度过的时光成为他们威严的碑刻,让人无法揣测更多。但是老人又显得脆弱无能,只会念叨过去的故事,不曾看向未来,年轻人自然又会轻薄了老人的想法。老人对于社会的意义,只是他盛年时所做的一切吗?老人真的只是上个时代上一段河流冲刷过后的沉淀吗?如果把社会的价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能制造标准研究-洞察及研究
- 车辆共享模式创新-洞察及研究
- 元宇宙中的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协同应用场景探索-洞察及研究
- 虚拟参考咨询改进-洞察及研究
- 船舶减振降噪-洞察及研究
- 手拉叉车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手性判别课件
- 类星体吸积盘模型-洞察及研究
- 手工安全培训课件
- 水质污染溯源技术-洞察及研究
- 2025年AI应用AI Agent架构新范式报告
- 债权债务法律知识讲座
- 南京财经大学《812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 个人停车位租赁合同模板
- 基于教育培训行业的客户关系营销研究
- 肉制品工艺学-香肠类制品-课件
- 超全QC管理流程图
- 2广告实务课程标准
- 001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第二版) 第一章
- GB/T 2992.1-2011耐火砖形状尺寸第1部分:通用砖
- 中医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