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2氧气,一、物理性质,1.色、味、态:,2.密度:,3.溶解性:,4.三态转化:101kPa下,通常情况下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气体无色,液体淡蓝色,固体淡蓝色雪花状,-183,-218,在约218时变成雪花状的淡蓝色固体。,在压强为101kPa时,氧气在约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氧气加压贮存在蓝色钢瓶中,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燃烧,结论: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能够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一般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检验一瓶气体是否是氧气。,1.与碳的反应,文字表达式:,碳+氧气,二氧化碳,点燃,现象:,(1)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在氧气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二氧化碳),二、化学性质,为什么木炭要自上而下缓慢的伸入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二、氧气的化学性质,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为什么要缓缓伸入集气瓶?,思考,目的:使木炭与氧气充分反应,2.与硫的反应,文字表达式:,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现象:,(1)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二氧化硫),集气瓶中放有少量水的原因?,本试验由老师演示,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防止污染空气。),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1)为什么铁丝要绕成螺旋状?,(2)为什么应在火柴快燃尽时,把铁丝伸入集气瓶中?,(3)为什么要在集气瓶底加少量水或铺少量沙子?,思考,防止生成的黑色高温熔化物炸裂集气瓶底,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防止火柴燃烧消耗氧气,现象:,文字表达式:,(1)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出大量的热,(3)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铁+氧气,四氧化三铁,点燃,3.与铁的反应,小结:,通过上述实验得出: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放出热量。具有氧化性,是强氧化剂,能支持燃(或助燃)。,分析,分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多,1,三、化合反应:,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可表示为:,A+B,AB,判断下列反应是否为化合反应,判断下列反应是否为化合反应,氧化反应:,(非基本反应类型),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叫氧化反应,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判断下列反应是否为氧化反应,判断下列反应是否为氧化反应,氧化反应,燃烧:,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缓慢氧化:,进行得很缓慢,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如: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烂、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铁的生锈等,它们的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1、对氧气物理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极易溶于水B、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大C、在-183时变成无色液体D、在-218时变成白色固体,2、要除去密闭容器内空气的氧气,并不使混入其他气体,在其中燃烧的可燃物可以是()A、硫粉B、木炭C、铁丝D、红磷,练习,B,D,3、证明集气瓶里盛的是氧气,其最简便的方法是()A、能使蜡烛燃烧的是氧气B、测定密度,若密度大于空气的是氧气C、放入带火星的木条,可使木条复燃的是氧气D、放入发红的木炭后加入澄清石灰水,可使石灰水变浑浊的一瓶一定是氧气,C,4、下列物质分别在氧气中燃烧,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是()A、木炭B、红磷C、石蜡D、硫,AC,5、实验桌上放有二瓶无色气体,其中一瓶是氧气,另一瓶是空气,请你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区分它们。,2、下列变化中,有氧气参加化学反应的是()A、动植物的呼吸B、风力发电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蜡烛燃烧,AD,3、下列叙述中,属于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是()A、无色无气味B、密度比空气略大C、不易溶于水D、能助燃,供给呼吸,D,4、下列有关氧气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B、它能跟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C、在氧化反应中一般都有热量放出D、物质跟氧气的反应都能发光放热,BD,5、硫、碳、蜡烛燃烧中的共同现象是()A、都只有气体生成B、都有淡蓝色火焰C、都发光放热D、都有水珠生成,6、关于氧气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蜡烛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燃烧,生成物都只有二氧化碳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D、硫磺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B,7、关于氧气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红磷在纯氧中燃烧没有在空气中燃烧剧烈B、铁丝在纯氧中不能燃烧,在空气中能燃烧C、石蜡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D、带有余烬的木条在氧气中能复燃,在空气中也能复燃,8、下列关于氧气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A、氧气可供登山运动员呼吸B、液氧用于宇航飞行器发动机的燃料C、氧气用于气焊、气割时气体燃料的助燃剂D、氧气可用于炼钢工业,C,B,9判断:化合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是两种。()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是一种。()化合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反应。()化合反应的反应物至少是两种。()10下列反应哪些是化合反应()镁+氧气氧化镁碱式碳酸铜氧化铜+水+二氧化碳碳酸钠+水+二氧化碳碳酸氢钠乙炔+氧气水+二氧化碳锌+硫酸硫酸锌+氢气,考考你,点燃,加热,点燃,总结,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支持燃烧,具有氧化性。2、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3、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练习与实践,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氧气能支持燃烧B氧气能提供动植物呼吸C氧气具有可燃性D某些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能燃烧,练习与实践,下列有关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细铁丝在氧气中激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雾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白光D、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练习与实践,某同学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时,他把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一端系在一根铁丝上,另一端系上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后迅速把铁丝连同火柴一起插入集气瓶下部(如图所示),但不见铁丝燃烧,反复实验均未成功。,导致失败的原因可能有哪些原因:,用砂纸打磨,除掉铁丝表面的锈迹,待到火柴快燃尽时,才把铁丝伸入集气瓶内,将铁丝和火柴伸至集气瓶上部,慢慢向下部移动,A.铁丝表面有锈迹,影响了反应的进行;,B.点燃火柴后立即将它伸入瓶内,火柴燃烧消耗了氧气,不利于铁丝的燃烧;,C.火柴燃烧时有大量的热量放出,将铁丝和火柴迅速伸至集气瓶下部,因热胀冷缩之故。瓶内氧气会膨胀逸出,使铁丝无法燃烧。,讨论:石蜡与氧气的反应是化合反应吗?,两种产物,不是化合反应,氧化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1、检验氧气最简单的方法是(),A.将带火星的细木条伸入瓶内B.测密度,C.用红热的木炭D.只要闻气味,观察颜色,考考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所属事业单位招聘毕业生394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海南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校园招聘38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
- 保洁行业云平台构建-洞察与解读
- 2025湖南邵阳市洞口县教育局所属事业单位招聘39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新)
- 2025年淮南联合大学招聘硕士研究生及以上人才14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5江苏连云港灌云县卫生健康委员会所属事业单位招聘2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班组岗前安全培训制度课件
- 班组岗位安全责任培训课件
- MR虚拟复制技术-洞察与解读
- 2025广东佛山市高明区招聘中小学教师61人(第四场编制)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胚胎移植术后的健康教育
- 《怎样当好班主任》课件
- 大学美育(第二版) 课件 第六单元:乐舞的交融:舞蹈艺术
- 德化县高内坑生活垃圾填埋场陈腐垃圾开挖处置项目环评报告书
- 高考语文图文转换练习题答案+专项练习含答案
- PBT老托福语法全解析【TOEFL语法大全】
- 初中历史-《美国内战》教学课件设计
- 评论碎片化阅读(编辑综合)
- GB/T 24983-2010船用环保阻燃地毯
- GB/T 18029.14-2012轮椅车第14部分:电动轮椅车和电动代步车动力和控制系统要求和测试方法
- 认识国旗(课堂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