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农广校年度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_第1页
乡镇农广校年度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_第2页
乡镇农广校年度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_第3页
乡镇农广校年度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_第4页
乡镇农广校年度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乡镇农广校年度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今年以来,我校在县农牧局和上级业务部门的直接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三农”工作中心,以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目标,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为抓手,立足全县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开展农民教育培训,不断拓宽培训领域,创新培训模式,丰富培训内容,下沉重心,提升手段,贴近农村,贴近农民、贴近农业生产第一线,按照农民的培训需求,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改变“课堂上培训、黑板上种田”的传统模式,采取集中办班,现场示范、进村入户、分散指导、以会代训,出动科技直通车等形式,充分发挥“空中课堂、固定课堂、流动课堂、田间课堂”四大优势,面对面、手把手、心贴心的开展培训工作,全面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今年相继开展了全县冬春农民科技大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实用技术培训、绿色证书培训、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技人员培训、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技能培训、千名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双联”培训、人才保障工程培训、“19”培训、超额2/8完成了中专招生。在此基础上,围绕县上的中心工作XX县农牧局的总体部署,服从上级,服务大局,主动承担了科技三下乡、农耕文化节、千名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等工作。全体职工精诚团结,通力合作,求实创新,扎实工作,超额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今年累计培训农民621期,50038人(次)。现将主要工作总结汇报如下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1学历教育。根据省农牧厅和省农广校的安排部署,遵循“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办学理念,我校今年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中,招收中专学历教育(园艺专业)学员50名,全面完成了省、市下达的招生任务,使新型职业农民实现技能学历双达标。2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2016年省厅下达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专项资金80万元,培育任务400人,由县农广校一家培训机构承担,按照省农牧厅甘肃省2016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要求,以苹果生产、畜禽养殖、设施蔬菜三大主导产业为重点,按照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管理办法的规定,在全县产业大村进行了详细摸底,共遴选培育对象400名,其中生产经营型200名,专业技能型200名,依照理论培训、实践操作、异地参观、座谈交流、考试发3/8证等相关程序,进行了认真、细致、扎实的工作,截止目前,已全面完成培训任务,并通过信息管理系统上报至省、部级平台,提前完成了培育工程任务,走在全市前列。3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在县人社局的直接领导下,我校承担了山河、永正、榆林子、宫河、周家、永和六大镇大数据平台录入的4832户4893名贫困劳动力的培训任务,围绕苹果栽培、设施蔬菜、畜禽养殖三个产业,贫困户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缺什么就补什么的原则,抽调我校8名骨干教师,并从县直农口部门聘请5名专家,组成培训工作队,进村办班,分散指导,逐乡逐村开展培训,广大教职工发扬“白黑”和“52”的吃苦精神,进村入户,加班加点,高效率的完成了培训任务,截止目前,共培训68期,培训贫困户4832户,贫困群众4893人,受到上级组织的一致好评。4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技能培训。今年,我校继续承担县2016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技能培训项目,培训任务500人,涉及全县7个乡镇15个行政村。我们严格按照发改局实施方案的要求,依照“进村办班指导,发展一村一品”的思路,抽调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培训,截止目前,已举办培训班10期,培训项目村群众4/8511人,超额完成了培训任务,通过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项目区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较大改观,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5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围绕五大支柱产业和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充分满足农民的培训需求,利用实施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有利时机,同时在县委组织部和农村部、农牧局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到户“143”培训行动,共举办培训班15期,培训1872人。其中苹果栽培技术培训8期1572人;中药材栽培技术培训4期120人;瓜菜栽培技术3期90人。6绿色证书培训。今年,市校下达我校绿色证书培训任务1100人,按照省校的要求,我们本着让农民掌握生产绿色农产品必须达到的技术为目标,开展各类技术培训,同时与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站共同合作,联合举办绿色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班,更进一步提升了培训水平。全年共培训绿色证书学员1200名,占任务的109。年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农技人员培训。按照县财政局和农牧局的安排,为了认真抓好我县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着力解决农业技术5/8推广“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问题,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县上从94个行政村招收村级农技人员140多名,我们分苹果生产、畜禽养殖、中药材生产三类产业进行了为期3天的培训,并组织农技人员赴示范点参观学习,达到了预期效果。8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培训。按照县委组织部的总体安排,我校紧紧围绕优势产业,以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为目标,分层次、分类别、分区域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98期,培训1万人(次),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人力资源支撑,多次受到县委组织部门表扬。9少数民族及贫困地区“19”培训。五顷塬回族乡是全市唯一的一个少数民族乡,也是贫困地区,依照全县“19”扶贫规划的要求,对贫困人口进行技能培训,提高科技素质和自我造血功能,从根本上改变贫困面貌。我校在该乡子午岭山后三个回族村和前塬两个村分类举办养殖、种植、栽植等培训班5期,培训农民608人,为边老少穷区群众发展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10千名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市农牧局安排我县千名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学员80名,涉及养羊、设施蔬菜、农产品投入、家政、烹饪、电焊六个专业。县农牧局全部安排农广校组织实施。我校由6/8一名副校长带队,深入乡村摸底掌握,选准了培训对象,并及时上报市局科教科。培训过程中,我校选派一名责任心强的高小龙同志跟班带队,自始至终参加六期培训,受到了市局的高度评价。11“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培训。我校对“双联”村永正乡刘堡子村在全面帮扶的前提下,着重就提高村民的科技素质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变“输血”为自身“造血”,让群众依靠科技致富,主动发展。我校在“双联”行动中,拿出万元为该村购买桌凳44套,拿出2000多元走访慰问特困户5户,对包括“双联”户在内的需要培训的群众进行了9场(次)培训,参训人数达550人(次)。12开展冬春农民科技大培训。根据县上的统一安排,紧扣农民培训如何服从和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这一主题,着力破解群众生产活动中遇到的技术、信息、市场等方面的问题,重点围绕五大产业开展技术培训,采取进村入户,集中办班,达到了预期效果。据统计,全县共开展各项培训班280期,培训农民20638人(次)。赠送科技图书53000册,光盘(碟)2100张,发放明白纸41000余份。13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省农牧厅年初安排各县农广校组织开展现代青年农场7/8主摸底,重点培养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我校由一名领导带队,抽调教务处几名骨干在全县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摸底调查。围绕养殖种植两大产业,共摸排对象72名,上传到省厅,最后省厅筛选确定我县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对象19名,其中养殖业15名,种植业4名,11月份分两期赴甘农大各培训7天,并作为当年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学员,进入信息管理系统,纳入全县培训统一管理,既填补了市上空白,又赢得了省厅好评。14科技示范点建设亮点明显。中央校、省校要求各县校要依据项目建设和当地主导产业培育,创办一批乡村农广校、田间课堂、实训基地和科技示范点,整体带动农民培训事业的发展,今年我校在加大资金投入、设施投入和项目支撑的基础上,新创办宫河东里、周家镇徐家村、永和安兴村、万里果业合作社及永和安兴山地果园等五处田间学校示范点,既成为农广校事业在基层的延伸和拓展,又为培训提供了实训基地和示范样板。15信息工作出现新突破。2016年我校共编写各类信息120多条,其中电视台播放12条,农业信息网12条,省农业信息网12条,国家新型职业农民网18条,中国远程教育网4条,刘会琴采编的务果状元的致富经等9篇和张会萍采编的县首8/8批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等3篇分别被农民科技培训杂志、中国远程教育网和中国新型职业农民网刊载,大大推介了我县的培训工作,收到了极好的效果。16各项培训工作整体推进,受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