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移民扶贫典型材料_第1页
关于移民扶贫典型材料_第2页
关于移民扶贫典型材料_第3页
关于移民扶贫典型材料_第4页
关于移民扶贫典型材料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关于移民扶贫典型材料市、县扶贫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对荣花村35户贫困户进行整体搬迁、集中安置,新建移民小区一处。移民户通过实施移民扶贫,生产生活条件取得了明显改善,移民新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一、基本情况荣花村位于佛寺镇政府西北15公里处,全村辖3个自然屯,7个村民小组,共有183户、693口人;现有土地面积20160亩,耕地面积2030亩,人均耕地仅为亩,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135元。该村地处山区,地理条件恶劣,山高沟深,道路不畅通,尤其到了雨季更加难行,土地瘠薄,农业条件差,极不适宜机械化种植和集约化经营,经济极度匮乏。农户面临吃水难、就医难、上学难等实际问题,适龄儿童失学率高,村民文化素质低,是远近闻名的光棍村。针对荣花村的实际困难,阜蒙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决定对该村居住在偏远山沟易发生自然灾害地区和通路难、通电难、饮水难的贫困农户实施整体搬迁。2016年初,县扶贫局多次深入到荣花村移民户家中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材料,并帮助荣花村制定移民搬迁扶贫实施方案。二、移民小区建设情况由于自然环境和历史的原因等诸多因素制约,荣花村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经济来源单一。20162/5年按着村民自愿的原则对35户居住条件极其恶劣的农户实施移民搬迁。移民小区地址选在荣花存东侧3公里处蜘蛛山至七家子乡级公路西侧,房址土地在镇村干部的协调下由搬迁户自己调配。(一)项目实施情况移民小区建设本着美观、大方实用的原则,统一部署,统一模式,统一施工,历时一年,共建房105间,11550平方米,院落规格25米28米,整体按猪舍、沼气相配套的“三位一体“模式。经一年紧张施工,35户村民喜迁新居,住上了崭新的房子,过上了舒适的生活。全村一改以往“脏、乱、差”形象,使村容村貌发生新的变化,呈现出一座具有新农村气息的现代化移民小区。(二)项目投资情况移民工程投资280万元(35户8万元),移民扶贫搬迁工程得到了省、市、县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其中省扶贫资金为每户补助1万元;县民政部门每户补助1万元;县水利部门免费为每户打水井一眼,并帮助安装自来水,折合投入万元;县供电部门安装电路设施折合15万元;县国土局免征宅基地征用税费,通过以上政策和资金的落实户均受益万元,确保了工程如期完工。三、具体措施(一)领导重视,责任明确。为了落实好国家扶贫政策,阜蒙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佛寺镇成立相应组织机构,由佛寺镇党委书记武刚担任组长,副镇长胡平、村主任刘志田任副组长,由民政助理白振江、3/5村民代表迟凤祥、苏景全、孙玉德等为组员,具体负责整体工作,并制定了实施方案,工作过程中严把政策关,做到不降低标准,不搞人情关系,从确定搬迁户,选择宅基地住址,项目招标都是在村委会认真研究基础上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并向全体村民公示、征求意见,征得全体村民的参与和支持。在移民搬迁工作中,各级相关部门的领导和技术人员,做具体指导,严格按上级政策和要求实施,做到了统一规划、统一模式,统一进料,统一施工。镇政府和村委会,施工单位签定了合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层层把关。整个项目建设做到高标准、严要求、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达到了政策标准要求。镇政府派一名副镇长坚持长期进村蹲点,协调各方面作指导工作,工程技术人员和村民代表监督检查工程质量和进度,对每一根钢筋,每一块砖,甚至使用每一颗铁钉都严格把关,做到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在多方努力下,确保了移民搬迁项目能保质保量如期交付使用,得到了移民搬迁户的好评。(二)加强监督和管理。参与管理和施工的各相关单位始终保持高度责任心,对工程质量以及物资使用、资金支配、投入情况等细心管理,认真监督,保证了资金和物资的合理使用,杜绝了浪费和挪用现象,使这项“民心工程”又成为了“阳光工程”,博得了全村老百姓的赞誉。(三)后续产业扶持。移民户搬迁后按着“搬得出、稳4/5得住、能致富”的原则,实施贫困户入户扶贫政策,发展优质花生种植项目。该村人均收入由2016年的2135元增长到2016年的6200元。四、取得的成效通过实施移民扶贫,35户农户的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解决了“五难”问题,生产、生活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使他们住进了宽敞舒适、窗明几净的住宅,移民户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让广大群众感受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党的方针政策的温暖。搬进新居后的村民于海军说“他家4口人,搬迁之前以种地为主,没有其他经济收入。搬迁后利用交通方便的优势开了一个收购玉米芯的收购站,每年多收入4万元”搬迁户刘占洲在路边新开了家乡村饭店,他家4口人天天忙着接待客人,忙的不亦乐乎。满头大汗的对我们说还是党的政策好,不然我们永远离不开穷山沟。今后一定好好干,多挣点钱再开个大点的饭店,改变村民在露天搭建帐篷办宴席的老方式。到时对家庭困难的村民还给予优惠,用实际行动报答党和政策的恩情移民新村45岁的张海富搬迁后搞起了家庭养殖生猪,每年出栏40多头,比以前能多收入2万多元。五、问题及建议(一)规模化移民小区土地土地调整困难较多,建议将30户以下的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