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赴四川成都等地“农家乐”考察报告_第1页
台州市赴四川成都等地“农家乐”考察报告_第2页
台州市赴四川成都等地“农家乐”考察报告_第3页
台州市赴四川成都等地“农家乐”考察报告_第4页
台州市赴四川成都等地“农家乐”考察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0台州市赴四川成都等地“农家乐”考察报告为借鉴农家乐休闲旅游先进地区的经验,进一步提升台州市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水平,7月31日至8月7日,台州市农办组织有关处室同志和县市区农办(临海市旅游局)分管领导或职能科长共16人组成考察组,在市农办副主任赵明友的带领下,赴四川乐山、成都等地考察农家乐,重点考察了乐山市金鹰山庄、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花乡“五朵金花”等农家乐特色村(点),并与成都市农委有关负责同志进行了深入地了解座谈,我们很受启发。现撰报告如下一、成都市、乐山市农家乐的基本情况(一)成都市农家乐基本情况成都市是我国农家乐休闲旅游的发祥地,在农家乐休闲旅游的经营和管理方面成绩突出,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集体运作、农户参与”的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之路。全市农家乐5596家,直接吸纳农村就业人员万人,带动相关就业达29万人,实现旅游接待收入亿元,乡村旅游收入占远郊农民年纯收入的30以上,占近郊农民年纯收入的70以上。目前,已形成多种经营形态,且各具特色,主2/10要包括农家园林型、花果观赏型、避暑山庄型、花园客栈型、养殖科普型、农事体验型、川西民俗型。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花乡“五朵金花”是大型综合性的农家乐特色示范区块,总面积达平方公里,涉及五个村(红砂村、幸福村、驸马村、万福村、江家堰村),农家乐经营户达320多家,年接待海内外游客800多万人,收入亿元。乡内农村区域资源丰富,农业文化底蕴深厚,农村生态景观优美,从20年开始,深度挖掘农业文化内涵,以文化润色农业、以文化营造环境,以文化提升经营,充分利用花卉产业优势,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创造性的打造出“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这“五朵金花”招牌,形成了春游花乡农居、夏观荷塘月色、秋赏东篱菊园、冬看幸福梅林、江家菜地四季皆宜的锦江四季旅游休闲旅游景观。(二)乐山市农家乐基本情况乐山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农家乐休闲旅游出现较早,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盛于九十年代后期,规范于本世纪初,20年就颁布了乐山市市级休闲旅游度假区示范点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和乐山市市级乡村旅游点质量等级评定标准。至目前,全市农家乐旅游村点达710家,其中84家乡村旅游点通过二星级以上评定,年接待游客达万人次,旅游经营收入万元,基本形成了乡村旅游产业规3/10模。涌现出一批具有较高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农家乐特色村(点),如市中区金鹰山庄、凤州岛,五通桥区杨柳镇木鱼山“王家花园”、“祈龙山庄”、“栖贤阁”、“古榕山庄”,夹江县界牌镇凤山村、井研县千佛镇梅湾村、犍为县清溪镇万亩茉莉花基地等。我们重点考察的乐山市市中区金鹰山庄,占地面积500亩,是集文化娱乐、休闲度假、生产服务、旅游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农家乐特色点。近年来,金鹰山庄以致力打造江南园林风格为目标,以自然生态植物造景与组景为构架方式,进行地貌与水体的改造与利用,挡沟拦坝成湖,广植生态林,建造百亩荷湖,使整个山庄形成一种生气勃勃具有山林野趣的园林绿化画面,让游人尽享自然山林之趣,感受到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品味中国传统园林之美,被誉为乐山市民的“后花园”。二、成都市、乐山市农家乐发展的主要经验与做法综归成都市、乐山市发展农家乐的经验与做法,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坚持”上1、坚持政府主导促发展。在农家乐发展中政府坚持“把好脉”。加强引导,为推动农家乐规范化,避免无序发展,乐山市20年就颁布了乐山市市级休闲旅游度假区示范点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和乐山市市级乡村旅游点质量等级评定标准;成都市发布了农家乐开业基本条件。4/10加大扶持力度,无论成都市还是乐山市都在财政投入、各项税收减免上落实措施,以提高农户经营农家乐的积极性。如三圣花乡“五朵金花”的打造,成都市与锦江区共投资亿元,改造三圣花乡五个村庄,乡村道路硬化和房屋立面改造90资金由政府投入;第二次改造,锦江区政府按人均35平方米的宅基地面积,每平方补助100元的标准投入,以买一把遮阳伞送一把遮阳伞,买一套餐桌送一张桌布等方式引导农民对设施升级换代。同时,政府还推出“五户联保”农户贷款法、政府公务接待走进农家乐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扶持农家乐发展和促进可持续。2、坚持错位造设促发展。成都市和乐山市农家乐给我们一个深刻的感受就是同一区块农家乐村(点)之间各自都有其特色鲜明的主题,形成错位发展,竞相开放局面。成都市三圣花乡,“花乡农居”以小盆景、鲜切花为主打品牌;“幸福梅林”以梅花为主打品牌;“江家菜地”以蔬菜种植为主打品牌;东篱菊园以非洲菊为主打品牌;“河塘月色”以荷花为主打品牌。乐山市“金鹰山庄”围绕荷花和生态林为特色,“古桥农家”围绕民俗雕塑诠释主题,五通桥区杨柳镇木鱼山、“王家花园”形成以花卉、盆景、果木、陶器为主题的园林文化休闲区,“祈龙山庄”形成以展示传统农业劳动工具、体验农家生活与劳作为主题的农耕文化休闲区,栖贤阁突出以举办书画家沙龙和书画展览5/10为主题的书画文化休闲区,古榕山庄则以根雕、工艺品、奇石为主题的民间艺术文化休闲区。3、坚持连片开发促发展。以开展乡村旅游示范区建设为载体,积极推进连片成线开发,致力打造农家乐集群。目前,成都、乐山两市农家乐休闲旅游业都呈现出了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态势。成都市三圣花乡,就是由政府统一规划集聚开发的成功案例,在不改变村民原有生产习惯的基础上,以入股或流转的形式,将红砂村、书房村等五个村的土地统一集中起来,进行整体再开发和设计,建成了“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河塘月色”等“五朵金花”。从整体分布来看,以乐山市为例,据统计数据显示,市中区农家乐村(点)数达到了220家,占到全市总量的30还多,集中度之高可见一斑。从一个特定区块来看,更是呈现连片集中发展。如乐山市五通桥区杨柳镇木鱼山,就是利用各自优势资源,通过统一规划,建成了“王家花园”、“祈龙山庄”、“栖贤阁”、“古榕山庄”等4个农家乐特色文化旅游区;它们通过这种统一集中开发,不仅实现了规模,而且更具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4、坚持产业支撑促发展。成都、乐山两市开发农家乐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以农业特色产业为支撑。我们所考察的几个农家乐村(点)都是在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基6/10础上,不断拓展其休闲、观光功能,从而成功嫁接出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成都市三圣花乡“五朵金花”是以“花果”为主导产业支撑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花果基地为农家乐休闲旅游提供了良好生态环境,农家乐休闲旅游促进花果业发展。以延伸农业特色产业链的旅游业模式,既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一产与三产有机融合的创新模式,又是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有效途径,更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成功范例。5、坚持文化挖掘促发展。成都市和乐山市都十分注重对当地文化的外延挖掘,积极引导多元文化投入。挖掘乡土特色,如乐山市五通桥区杨柳镇木鱼山,我们可以处处品味土气和野性富有川西特色的民居,风车、水车、石磨、鸡公车等几近绝迹的农耕用具,制法古朴、用料简单,原汁原味的石磨豆花、野菜等农家菜以及土碗、大铁锅。挖掘民俗文化,如乐山市金鹰山庄挖掘、整理了龙凤树、观音莲台、双龙山等民间传说。挖掘农耕文化,如成都市三圣花乡“五朵金花”,“江家菜地”挖掘农业文化主题,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朴实的乡村文化,还可以亲身体验参与收种的乐趣;“幸福梅林”充分挖掘梅文化内涵,打造了“精品梅园”、“岁寒三友”、“梅花三弄”等主题梅园,建设梅花知识长廊、咏梅诗廊和咏梅诗碑,跳“花重锦官城”歌舞,饮梅花酒、梅花饮料,吃梅花糕和梅花宴,7/10整个幸福梅林充满了浓厚的梅花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崇尚自然,喜爱梅花的人观光休闲;“荷塘月色”吸引了众多著名画家、音乐家建设艺术博物馆、音乐厅,或租用农房开设画廊、摄影室、雕塑创作展示室、乐器工坊、音乐创作室等,进行创作交流、作品展销,乐器制作展示演奏,形成了以艺术加工厂、艺术大卖场、艺术家聚集区为一体的特色田园“艺术村”。挖掘名字文化,如成都市三圣乡“五朵金花”每处景点、每个宅院、每个花圃、每条道路都是请艺术家、文学家再三斟酌起名,像“红花坞”、“梅花阁”、“岷山蕊园”等农家乐院名,无不充满诗情画意。这种以文化为灵魂、以农村为载体、以文化旅游为表现形式,有效提升了农家乐休闲旅游品质,实现了可持续发展。三、成都市、乐山市农家乐发展的启示四川省成都市、乐山市在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方面有许多创新的举措和做法,都走在全国前列,对台州市提升农家乐发展水平具有很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我们的主要启示有第一,要加强政府引导促提升。一是加强规划引导。目前,台州市农家乐有一定数量,下阶段在提升发展过程中,要以提高质量为前提,坚持把握好整体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引导,有序开发;要特别加强农家乐村(点)内8/10部规划指导实施,力求做到布局科学化、环境生态化、旅游产品特色化,积极构建学生农家乐乡村文化教育、市民休闲度假、老人舒心养身等“三大”基地。二是加强政策引导。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完善促进农家乐休闲旅游提升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不断营造农家乐休闲旅游的发展环境。特别是在农家乐精品示范区块打造中,要从政策、机制、资金、土地使用、规划、贷款上给予积极支持,以更好发挥示范效果。三是加强规范引导。要把规范管理放在突出的位置上来抓,以促进农家乐有序竞争和可持续发展。可以学习借鉴成都市出台的农家乐开业基本条件,规定农家乐须有四证(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排污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俱全才可开业,不断提高准入条件,有效控制数量。第二,要依托产业发展促提升。特色是农家乐的生命。纵观全市,有些农家乐开办没几年就难以为继,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经营方式单一,主要以餐饮为主打,缺乏吸引力。因此,发展农家乐必须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农家乐向复合型经营模式转型,重点在三方面下功夫一是着力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推进特色主导产业(如农业、雕塑、绘画等)发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拓休闲、娱乐功能及旅游产品,延长产业链,做到特色产业和农家乐融合发展,实现谈季不淡,从而推动农家乐可持续。二是着力开9/10发农特产品。要做足“农”字文章,研发具有民俗特色、地方品牌的农家乐特色商品或农特产品,设立农特产品超市(直销中心),并与当地的农特产品生产基地建立稳定的“订单式”直销渠道。三是着力营造秀美生态环境。要充分利用“果木花草”装扮庭前院后,村前村后和荒坡地,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和生态农业,并从中开发出休闲观光农业产品。“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让游客诗意的栖息。第三,要塑造品牌形象促提升。品牌是促进农家乐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要在三方面推进工作一是推进区块化发展。要以“农家乐特色精品示范区”、“农家乐精品线路”、“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乡镇”建设为抓手,积极整合和发展区域范围内农家乐特色村(点),积极打造农家乐集群,提升农家乐集聚发展。二是推进错位化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依托的是当地的农业生态资源、乡村人文资源,发展农家乐必须从当地乡情、民情出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