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哲理练习题 11300字 _第1页
名言哲理练习题 11300字 _第2页
名言哲理练习题 11300字 _第3页
名言哲理练习题 11300字 _第4页
名言哲理练习题 11300字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25名言哲理练习题11300字名言哲理练习题1、荀子在劝学中说“南方有鸟焉,名有(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这件事,从哲学上启示我们()A、外因对事物的变化起决定作用B、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C、实践必然经历“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过程D、做事情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2、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明之,行也。”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1间接经验是十分必要的2事事亲身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A、134B、13C、34D、12343、上题材料中的“行”体现了()A感性认识不如理性认识可靠B实践第一的观点C学习书本知识比实践来得重要D对事情要有所耳闻4、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给人哲学思考是()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25天神是人类制造的,也能为人类服务认识自然界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人类就能成为自然的主宰利用自然规律首先要掌握规律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利用规律,改造规律A、B、C、D、5、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也辍广”。其哲学含义是规律()A、是不可抗拒的B、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C、存在和发生作用需要有一定的条件D、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荀子说“凡人之患,弊于一曲,而暗于大理”(注曲局部;理规律)。据此回答6、荀子的这句话表明()A一切现象都是事物本质的表现B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处理好整体和局部关系C要透过事物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D由于人们易受现象的迷惑,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本质7、我们不受大蒙蔽而明大理,就要()1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3/25(1)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2)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相结合(3)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4)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加工制作A123B234C13D348、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从哲学上启示我们()A、间接经验不如直接经验可靠B、理论来源于实践,而不是源于书本C、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会向自己相反方向转化D、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9、孟子说“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这一观点说明()A、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B、主观比客观更重要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矛盾着的双方是不可分的10、孟子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句话正确阐述了()关系A、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B、金钱和人生价值C、事业理想和艰苦奋斗D、个人与他人、社会11、对孟子的上述观点正确理解是()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4/25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个人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个人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个人的社会价值主要是精神贡献A、B、C、(1)(4)D、(3)(4)12、孟子说“心之官则思。”荀子说“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李时珍说“人的记忆皆在于脑”。这些论断的共同点在于()A、心是思维的器官,是智慧的支柱B、人是用脑进行思维的C、人们的思考活动,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器官作基础D、心和脑实际上是思维的器官13、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说明他已经()A、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B、认识到君主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重要性C、感觉到群众在社会中的力量和作用D、懂得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14、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体2现了()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5/25A、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唯一原因B、外因对事物发展是不可缺少C、在事物发展中,内外因同等重要D、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15、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王安石说“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这些千古名句主要告诉我们()A忧患与安乐、逸乐与灾祸是矛盾的B要反对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C享乐主义具有危害性,应该反对D必须走出拜金主义的误区,应该先前看16、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从哲学观点看()夸大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和连续性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即否认了运动的间断性符合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运动的观点否认了事物质的规定性,把事物看成瞬息万变,不可捉摸的。是不可知论观点A、B、C、D、17、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所包含的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6/25哲理是矛盾()A、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B、双方是根本对立的C、双方的转化是绝对的,无条件的D、矛盾是无法解决的18、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话说明()A、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量的积累必然会引起质的变化D、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19、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也就是说要注意火候。这说明()A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B要重视内因的作用C要坚持适度原则D要重视量的积累20、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也。”这主要说明()A美与恶都是主观自生的B美与丑,善与恶是对立统一的关系C美与丑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D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21、老子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7/25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他的观点()否认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认识理论上是唯心主义的先验论批判了那种认为人的认识活动是感性的活动的观点3肯定了人的抽象思唯能力和预见能力A、B、C、D、22、老子说“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这一段话体现哲理()A、物质决定意识B、矛盾既是普遍的,又是特殊的C、事物都有前后相继的发展的过程D、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可以向其对立面转化23、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段话说明()A、万事万物都在运动之中B、一事物和他事物之间并不存在界限C、必须在运动中把握事物D、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互为存在条件24、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它告诉我们认识论的道理是()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8/25A、认识事物要透过现象看本质B、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C、信言是否美,美言是否信,关键要看言是否符合客观实际D、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25、“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其中包含的哲理有()(1)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体(2)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3)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4)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A134B234C123D12426、“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轻重、大小是对立统一的关系B事物变化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C轻重、大小事无条件地相互转化D量变与质变存在根本区别27、孔子曰“爱人者则人爱人,恶人者则人恶人。”这一思想体现的哲理有()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客观的矛盾的双方是不可分的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9/25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外因是事物发展的重要条件A、B、C、D、28、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主要体现了下列哲理()4A、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B、客观世界是可以认识和改造的C、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D、要做到按规律办事先要创造一定条件29、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其哲学含义是()(1)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有了先进的认识工具,人们就能认识事物(3)生产实践的发展,促进了认识工具的发展(4)人们认识世界的欲望,促进了实践的发展A13B14C23D1230、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毛泽东说“多思出智慧”。这说明()A、思考在认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0/25B、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从现象开始C、现象是入门的先导,认识了现象也就认识了本质D、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一个过程,是整个认识的起点31、孔子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这段话体现哲理是()1认识是变化发展的2理论和实践应当相结合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4读书和实践是知识的来源A123B234C124D13432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A事物由穷到变,由变到通,由通到久B事物矛盾发展到了尽头,就必然发生变化,以解决矛盾,这样,变化后的事物又顺利地向前发展,不断解决矛盾,事物就会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因而可以长久地发展下去C事物由穷到变,到通,到久,无限地发展下去D穷则思变,变则思通,通则思久33淮南子中说“走不以手,缚手不能集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这表明了()A事物内部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B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相互联系的C人们不能否认或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D事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34、董仲舒说“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1/25这种观点()说明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静止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5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是静止不变的,否认了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否认了物质决定意识,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A、B、C、D、35、苏轼说“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人之。”从哲学上看,这句话()A、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B、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的条件C、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孙子兵法曰“投入亡地然后存,陷入死地而后生”。韩信据此背水一战,大败赵军;马谡据此屯兵山下,痛失街亭。36、同是根据兵法但却造成两种不同结果,这说明()A、矛盾具有普遍性,两者没有共性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2/25C、兵法本身有正确和错误之分D、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37、上述事实启示我们()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B、意识对物质有促进作用C、要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要从实际出发,不能学习书本知识38、孙子兵法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取胜者,谓之神。”从哲学观点看,这段话表明()事物变化无常,人的认识能力无限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统一的事物发展不同阶段上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自然和社会规律都是客观的,认识了前者也就认识了后者A、B、C、D、39、孙子兵法曰“兵者,诡道也。故能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近。此兵法之胜,不可先传也。”这说明()A、人的认识要随着实践的变化面变B、事物有真象和假象,真象反映事物的本质假象以否定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质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3/25C、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撇开事物的现象而抓住事物的本质6D、事物的本质是很难把握的40、孙子兵法曰“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其中包含的哲理是()A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B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C事物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D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41、上述两种观点都是对()的回答A、世界观和方法论关系问题B、意识能否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问题C、人类社会是否具有客观性问题D、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42、从哲学上看上述两种观点()A、都肯定了世界观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B、都肯定了意识是世界的本质C、前者肯定了物质决定意识,属于唯物主义;后者认为意识决定物质,属于唯心主义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4/25D、都肯定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是客观的43、赫拉克利特说“世界不是任何神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创造的,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火。”这说明()A、世界的本质是火B、世界上没有神C、事物都有发展过程D、世界是客观存在的44、赫拉克利特的观点()1承认了世界的物质性2认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3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4否认了相对静止的存在A、12B、23C、24D、3445、赫拉克利特的观点属于()A、朴素唯物主义B、机械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唯心主义46、亚里士多德说“在任何状态中或在某一状态中的一只手不能算是人的一部分;只有那只活着的能工作的手,才算是人的一部分,假如是只死手就不算是人的一部分了”。他是用()的观点看问题。A、片面B、形而上学C、孤立D、联系47、黑格尔说“在纯粹的光明中,就象在纯粹的黑暗中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5/25一样,什么也看不见。”这反映了()的观点。A、发展变化B、矛盾着的事物各有其特点C、对立统一D、物质离不开运动748、法国哲学家康德说“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这一观点是()A、唯物主义观点,承认了规律的客观性B、唯心主义观点,把人们发展规律等同于制造规律C、唯心主义观点,认为规律是由上帝创造的D、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49、培根说“把学问用于装饰是虚假,完全依靠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癖。”这段话的含义是()A、人们获得认识是为了判断是非B、必须将书本知识和具体实践结合C、学习书本知识不如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50、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只有命令自然才能服从自然B、按规律办事则事倍功半C、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D、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变成自然的奴隶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6/2551、培根说“真正的哲学家应当象蜜蜂一样,从花园里采集原料花粉,消化这些原料,然后酿成香甜的蜜。”这个比喻所蕴含的哲理是()A、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获得是有重要的指导作用B、在充分占有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才能获得理性认识C、感性认识是“香甜的蜜”,理性认识是“采集的花粉”D、培根的比喻违背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取消哲学家和蜜蜂工作的不同特点52、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学使人善辨。”这表明()A事物内部都存在矛盾B矛盾双方各有其共同之处C矛盾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其特点D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事物的特殊本质53、19世纪法国文学家福楼拜说“世界上没有两粒相同的砂子,没有两只相同的苍蝇,没有两双相同的手掌,没有两个相同的鼻子。”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有矛盾的B、世界上事物虽然都有矛盾,但每个事物的具体矛盾又是不相同的C、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各有不同的特点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7/25D、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854、法国作家雨果说“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这句话强调的是()A、理想受社会存在的制约B、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C、人要有物质生活,更要有精神生活D、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想55、雨果说“动物是生存,而人则是生活。”对这一论断分析正确的是()1生存是动物本能的欲求2动物的生存是自然界中被动展开实现的3生活是人的自然属性在客观世界中的表现4人的生活是在社会环境中即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展开并实现的A、1234B、124C、123D、23456、德国寓言大师克雷洛夫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这个比喻告诉我们()1理想不是现实,二者是根本对立的2理想的确立和形成,仅是理想通往现实之路的一个环节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8/253把理想变为现实要靠实实在在的实践4今天的理想必然会转化为明天的现实A、12B、23C、34D、2457、马克思说“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这句话说明()A、理想源于现实B、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C、理想和现实是辩证统一关系D、要树立崇高的远大理想58、恩格斯说“有理想的人,生活总是火热的。”这告诉我们()A、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B、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C、崇高的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D、崇高的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59、爱因斯坦说过“成功等于艰苦奋斗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从理想角度看这说明()A、要实现理想,必须经过艰苦奋斗B、发现规律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C、只要付出汗水,就能成就一番事业D、艰苦奋斗是我国的国情决定的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9/2560、鲁迅说“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这表明()A、理想是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B、理想是人们前进的动力C、理想产生于现实的需要D、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961、“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对这句话理解对的是()它揭示了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笔直的它揭示了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它不懂得新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它看不到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A、B、C、D、62、根据上题观点揭示的正确道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准备走曲折的路满腔热情地支持新事物坚信前途是光明的不怕走笔直的路A、B、C、D、63、“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这句话形象的说明了()A事物的发展是不平衡的B万事万物都处在永恒的运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0/25动变化发展之中C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D联系是多种多样的64、诸葛亮说“志当存高远。”其中包含哲理是()A、人应当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B、理想是社会存在的反映C、崇高的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D、崇高的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65、“从来凯歌出艰难”体现的哲理是()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66、“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句话揭示的哲理是()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对认识具有反作用科学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实践是社会和历史性的活动A、B、C、D、67、“读有字的书,不如去读生活这本无字的大书。”这告诉我们()认识要不断地深化,扩展和推移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1/25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A、B、C、D、68、“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宝的旅程。”其含义是()人生要有理想,理想的实现要靠奋斗只要有理想,就一定能成就一番事业10理想对人生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立志”与“工作”是相辅相成的A、B、C、D、69、“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一句话表明()理想的实现要靠艰苦奋斗精神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想问题,办事情一定要实事求是A、B、C、D、70、古人云“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今日西方教育家断言“不提高就死亡。”这体现的哲理是()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B事物是运动的,学习无止境C新事物最终会战胜旧事物D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2/2571、“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这句话体现的哲学寓意是1、事物是普遍联系,事物的联系是客观具体的2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事物的外因是事物变化的重要条件4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A124B123C234D123472、“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些名言揭示的共同哲理是()A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B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C对立统一是普遍现象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73、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长河中有无数礁石和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从哲学上讲,这段话包含的唯物辩证法观点是()A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作用于客观B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的C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3/2574、古人云“奢糜之始,危亡之渐”。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1、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2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3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4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