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读后心得_第1页
《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读后心得_第2页
《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读后心得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3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读后心得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读后心得从百家讲坛讲马未都说收藏,听得我是如痴入迷,兴奋不已,讲得如此精彩,不久听说出一套马未都说收藏书,立马就上网淘书,发现马未都的四本书就一百来块,作为中华书局的书来说,还是很难得的,于是毅然买下学习。提起马未都大家可能都不陌生,他创办了中国首家私人博物馆,观复博物馆。但是不知大家知不知道,马先生早年是做编剧的,1991年红极一时的编辑部的故事马未都是编剧之一。由此可见,除了收藏,马老师的文字功底也很了得。语言生动幽默,文化底蕴深厚,深深吸引了我。众所周知,在中国的科技发展史上,除了“四大发明”,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陶瓷了。早在新时期时期,我们的祖先就拉开了陶瓷发展史的序幕。一开始,陶瓷只是一般的生活用品,作为容器或餐具。后来陶瓷制造逐渐脱离了实用主义,出现了只作为装饰功用的产品。殷商初期,随着烧制温度的不断提高,瓷器初具雏形。经过近千年的发展,中国陶瓷到明清时期更加灿烂辉煌。瓷器不再单调乏味,而是五光十色,丰富多彩。有关瓷器类的书我也喜欢看,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3只是了解大概陶瓷的发展大概,不了解陶瓷制作的基本工艺,对于瓷器只是停留在喜爱的水平,从来也没有对陶瓷工艺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过真正深入的了解,而马未都在陶瓷篇中,讲了作者在年轻时曾碰见一件非常漂亮的雍正粉彩碗。当时就认定他是官窑,但底部没款,心里不踏实,但有个师傅说虽然没有官窑的款识,但比官窑精美,行话“气死官窑”。于是买了此碗,后来每每在家再细细观赏,才体会到粉彩色彩那细微的变化,真正了解粉彩的辨识能力。作者在买了这件器物后的感受是有时不需要太过于注重名分。是啊,在学校评职称荣誉等等,其实对你一生不一定是最重要,掌握多少学问,反而对你一生是最重要的,对学生更重要。对一件美妙的瓷器来说,”大清雍正年制“无非是一个名分而已,有时不必太在意。书中还介绍了元代着名的青花瓷“鬼谷子下山”,描述了孙膑的师傅鬼谷子在齐国使节苏代的再三请求下,答应下山搭救被燕国陷阵的齐国名将孙膑的故事。这只大罐上的“鬼谷下山”图案为传世元青花瓷器中的绝品。图案是鬼谷子坐在一虎一豹所拉的车上下山。故事来自于元代版画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它表现了战国时代齐、燕交战中,孙膑被燕国囚禁,他的师傅鬼谷子下山营救徒弟的故事。罐上图案栩栩如生,画工细腻,出自画家而非工匠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3/3之手,这使得瓷罐非普通的青花瓷可比。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的前收藏者是一位荷兰人,其曾祖父在北京任荷兰使节护卫军司令时,购下此罐。这只青花罐在这个家族中已经流传了4代。近几年来,那户人家用这只大罐盛放DVD光盘。佳士得公司几年前曾去他家中看到,当时仅认为价值2000美元左右。去年佳士得专家再次拜访,才发现这件瓷器珍稀无比。这个罐子2005年在伦敦拍出了亿人民币,创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书中提到花钱买教训要我们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自己要清楚,在生活中要扬长避短。书到用时方恨少,要多读书,不断学习,请教老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