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个人自传 _第1页
大学生个人自传 _第2页
大学生个人自传 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3大学生个人自传我1937年生于云南省临沧县,男,汉族。1958年毕业于云南省昆明农业学校农学专业。现为玉溪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研究室主任、高级农艺师、中国农学会会员、云南省作物学会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参加工作以来,刻苦钻研业务,自学完成大学主要相关专业课程。三十七年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长期扎根农村和边远山区,在困难艰苦的条件下,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进行农业科技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并主持和亲自执行小麦育种、地麦种植制度改革等重点科研项目和课题。19691979年在新平哀牢山工作期间,进行桔杆还地、增施有机肥固定耕地的试验、示范,解决了“刀耕火种、广种薄收、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促进了山区粮食的稳产高产。与此同时,针对山区有丰富的腐植土资源,对腐植土进行开发利用,研制成功腐铵、腐磷等多种腐肥,并采取就地取料、就地制作、就地施用,解决了山区“买肥难、运肥难、施肥难”的问题,在大面积生产上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我自1982年主持小麦育种课题以来,先后育成兴杞1号、兴杞2号、兴杞1一4、“8334”、“283”等优良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30万余亩,增产粮食6500万余千克。其中“8334”良种成果被收入中国科技成果大全。自己十分重视深入生产实际,虚心向老农请教学习,在广泛调查研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3究的基础上,针对常规地麦经常受干旱、霜冻、高温逼熟致使单产低而不稳的问题,于1986年,创造性地提出“地麦改制”试验研究,通过改品种、改播期和栽培技术的“三改”措施,把常规地麦的生育期缩短、前移,充分利用秋末冬初湿润半湿润和温暖光足的气候资源,变时段气候优势为产量优势,获得产量、收益翻番的显著效果,解决了地麦生产上长期存在的产量低而不稳的老、大、难问题。该成果在“七五”初,在全省累计应用推广面积达260万余亩,增产粮食亿余千克,被收入中国科技成果大全、中国实用科技大辞典、中国经济文库。1993年又用自己育成的高产胖市罅贾LDQUO283”,创造滇中地区田麦单产千克的历史最高纪录。自己先后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三项,地厅级科技进步奖和技术改进奖七项,县处级科技进步和技术改进奖三项发表的主要论文和科普文章66篇,其中国家级刊物采用的11篇。1990年被评为玉溪地区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993年被联合国中国国家分部授于发明创造科技之星的光荣称号。至今,我并不满足于现状,严格要求自己,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吸收新的信息,更新知识,更新观念,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