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报告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各位领导,同事大家下午好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谈一谈对师德的感悟。师德,毋庸置疑,是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时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相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这种品质在即墨一中的历史长河中薪火相继,历久弥香。当多少莘莘学子的高中岁月顺流而下,当书声渐远,晨钟暮霭里,他们背起行囊,奔赴下一个梦想,这种品德早已浸润灵魂,成为一中人一生的财富和烙印。经常,在课间,看到走廊里促膝谈心的师生而倍感亲切;在清晨,望见王校长在校园里亲和儒雅的背影而心生敬仰;在夜晚,看见办公室里迟迟不肯离去的伏案工作的身影而肃然起敬这些平常却震撼心灵的画面正在向我们诠释即墨一中一百年来的师德之魂爱,守望,奉献和求索。爱的教育教育一定有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就是爱;教育一定有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就是爱。我始终记得大学时上教育学的第一节课,讲师播放了一个教育纪录片,其中有一2/6个情节是一个教授在病床上得知自己身患绝症后毅然拔下身上的各种仪器返回教室上课,有句台词说我希望我最后的日子是在讲台上度过,而不是在病房里。我清楚地记得这句台词放的时候有点走音,粗糙视频里的奇腔怪调引发了整个阶梯教室的哄堂大笑。那个年纪的我们想当然的觉得这戏演的太假了,但讲师平静的告诉我们这是母校某教授的真实写照,还说每一届学生都质疑它的真实性,但一旦走上讲台,对知识的执着和对学生的爱却又更加的义无反顾,这就是教育的魅力,它教会我们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就是爱,就是教育的本质。走上工作岗位很多年,当学生几乎占据了我全部的时间、思想和灵魂,我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这段话的含义。如果哪个学生请假没来,不收到他报平安的电话就不会放心;如果收上来的卷子没批完,无论干什么都觉得别扭;如果班里在上自习,不去转转看看就坐立难安;如果自己的学生取得成绩和进步,夸耀起来一点也不愿意谦虚。美国教育家杜威说爱即教育。这句听起来有点煽情的话道出了教育的真谛,什么是教师的爱爱是尊重。尊重是道德的起点,尊重是教育的起点,尊重是人性的起点,因为尊重,他犯错时你会狠狠批评却不会瞧不起;他下降了你会焦虑担忧但却不会放弃;他对生活有很多不确定却始终坚信你会和他在一起,即便三年一个轮回,走出了你的视线,却永远住在你心里。爱是欣3/6赏。当你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就会发现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或许是谦虚,或许是自信,或许是乐观,或许是善良,或许只是在答对问题时一个狡黠的眼神,我们发自肺腑的欣赏不仅让学生感到温暖和自信,也让学生在这份爱护中,学会用爱和理解去善待他人。俯身守望今年,在这个流光溢彩的夏天,即墨一中用高考书写了一个神话,一个传奇。成绩的背后,在那些厉兵秣马的日子里,校领导和高三全体教师一直和学生并肩战斗,郑主任简直成了高三最优秀的一名学生,早来晚走,深入班级听课,每一天的每一个细节都计划得缜密无瑕,在师生面前真正做到了俯下身来,像一张拉满的弓,蓄势待发,守望六月。这些无声的行动像一面旗帜,带给师生鼓舞和力量。当我们俯下身来和学生一起努力,一起守望,常常会觉得身上和他们一样流淌着激情与梦想,相同的喜悦,相同的失落,不同的,是师者的责任。“无德无以为师。”真正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人。师德最外在的体现是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据重要位置。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自己应当精通掌握;要求学生崇尚的行为,自己应当身体力行;要求学生反对的事情,自己应当坚决杜绝。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则,4/6“虽令不从。”所以,教师的责任在于从自身做起,为学生树立一个真实的模范的榜样。在我们的周围或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某位老师政治观念不强,课堂上不能把握分寸,导致负面影响;有的人对本职工作得过且过,敷衍了事;某些教师缺乏责任心,备课不认真,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呆板等等。虽然说这只是极个别现象,但也应唤起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忧患意识。高中时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孙奇逄曾说过,教人读书,首先要使受教育者“为端人,为正士,在家则家重,在国则国重。”这是说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做人。教师对政治的关心和了解,对职业的热爱和投入,对同事的团结和合作,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对学术的严谨和进取,对自己的要求和自律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塑造着学生的行为,教师的形象正在一笔一划的描绘着学生的明天。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当时光如水,涤尽黑板上的记忆,那些品德的种子,却生根发芽,绽放芬芳。无私奉献爱是教师的天性,从含苞待放的青春年华到鬓染桑榆,有多少不知疲倦的跋涉者,洒下爱的足迹。陶行知老先生5/6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的写照。这一点,在即墨一中这样一所沉积百年学术的文化府地,楷模比比皆是。像我们的教研组长王梅老师,不仅在学术上德高望重,而且工作上治学严谨,真正做到了以身作则,经常因为编写教案,为学生选题加班到很晚;像我们协调组的丁学忠老师,应该也是物理组的泰斗级前辈了,但备课上课仍精心准备,一丝不苟,做学生工作耐心细致,方法得当,让我们很多年轻教师望尘莫及;像化学组的徐召夏老师,不仅讲课深受学生喜爱,班主任工作有的放矢,敬业精神也让人难以望其项背,印象中,每次从美院门口走过,都能看到徐老师伏案工作的身影这些优秀的教师典范,用他们默默无私的奉献,灌溉了学生求知若渴的心田,用他们朴实无华的行动,为年轻教师指明了方向,用他们无怨无悔的付出,谱写了师德华丽壮阔的最强音那是一种温情的,倾尽一生的守望和奉献,虽默默无言,却让人心生景仰学识广博教师的专业水平属于一种技能素质,要不要把它放进师德的话题里来,我也一度斟酌犹豫。但在暑期培训时,组内的一些老教师所表现出来的求学求是的态度给了我很大触动,让我觉得渊博与否是一种境界,但在追求这种境界的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谦虚勤勉、实事求是的精神,6/6应该也是师德情操的一种高尚表现。在一杯水、一桶水、一条河流的启示中,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只有不断地更新和充实自己的学识,才能更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这几年我一直带高三,虽然教材没变,但在每一遍备课时的体会都是不同的,感觉每一年在引导学生的方式,题型题目的选择,一些关键点的把握上都在不断改进。这种经过推敲思考的知识过滤,不仅让课堂更高效,同时也带给学生一种严谨缜密的思维习惯。你的课前准备充分,课堂展示到位,久而久之,学生因粗心马虎而丢分的情况就会大大减少。我没有什么更好地办法,却始终牢记“业精于勤”,在和学生一起踏踏实实,努力拼搏的日子里,我希望在帮助我的学生叩开梦想之门的同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