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识天气》人教七上25_第1页
《看云识天气》人教七上25_第2页
《看云识天气》人教七上25_第3页
《看云识天气》人教七上25_第4页
《看云识天气》人教七上2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10看云识天气人教七上2517看云识天气【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峰峦、预兆、轻盈、均匀、崩塌、弥漫、征兆、一霎间、千姿万态、变化无常”等词语。2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课文内容要点。3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体会本文寓准确于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4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能力目标培养观察分析能力和积累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准确的语言作生动的说明。情感目标1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精神。2体会谚语这种语言的形式美。【重点难点】1打比方、分类别的说明方法。2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引用等大量修辞方法的运用及作用。3课文的主体部分,即怎样看云识天气这部分,由于云层、光彩的种类繁多,变化复杂,学生一时难于分辨,所以这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10一部分也是本次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学设想】1朗读法。本文虽是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描摹细致、用语准确,反复诵读中体会生动说明的好处。2观察与联想。本文语言生动,表述形式多种多样,作者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细致的描绘勾画出了千姿百态的云。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实践中观察和总结,激发丰富的联想,鼓励说出更有创意的理解。3图表概括法。课文主体部分重点介绍怎样看云识天气,这部分涉及的云层、光彩种类繁多,变化复杂,可引导学生通过列图表,使之结构层次清楚,内容明确。4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有关云的成语、诗词、文章片断等,解决课文中的生字。5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1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说明作者对这种自然现象观察得非常细致。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也在一直留心观察自然界,以图掌握规律,为人类服务。事实上,天气的变化也自有它的规律,自有它的征兆。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3/101794年深秋拿破轮同荷兰作战,荷兰人决堤放水阻住拿破轮军队前进的步伐。正当拿破轮下令撤退时,一位士兵报告天将变寒,可以踏冰而过,因为河岸到处是蜘蛛忙于织蛛网的情景。后来拿破轮依此攻破荷兰首都。这位士兵就是根据自然现象蜘蛛织蛛网来预测天气的状况。除此以外,还有许多自然现象能预测天气情况。(小鸡叫不停不久雨淋淋;小燕钻天蛇过道不久大雨就来到;蚂蚁搬家山戴帽必定大雨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说明文看云识天气,看一看,如何根据云来推测天气的阴晴雨雪。2峰峦(LUN)一霎(SH)间点缀(ZHU)绫纱(LNG)弥漫(M)晕(YN)头转向月晕(Y”N)崩塌(BNGT)二字雅词峰峦招牌点缀预兆轻盈绫纱鳞波崩塌弥漫征兆四字雅词姿态万千变化无常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丝丝缕缕朦胧不清密密层层连绵不断群峰争奇耸入天顶二、整体感知1本文是一篇科普文,题目是看云识天气,那么云具有什么特点主要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切合文题揭示云和天气关系的语词是什么它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云与天气是什么关系请从文中找出一句话加以说明。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4/10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招牌”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喻指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准确而形象地说明看云和识天气的关系。2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3课文主体部分对云和天气关系的具体细致的介绍,第1段的概述在语言运用上的显著特点是形象生动的比喻的运用,试具体分析其作用。第1段用一连串的比喻把云的万千姿态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充分激发了读者的想像,作者首先说明云的“姿态万千”有的“像羽毛”,说明它轻飘,有的“像鱼鳞”,说明它排列整齐;有的“像羊群”,状其形态,有的“像一张大棉絮”,状其质感;“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状其势。这一系列恰当的比喻,鲜明而具体,形象而生动,给人深刻的印象。最后一句是全段的中心句,“招牌”一词比喻贴切,耐人寻味。总之,比喻的运用不仅使要说明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而且使整篇文章富有文采,能激发人们阅读的兴趣。4、跳读课文,给课文分段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说明看可以看云识天气。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5/10第二部分(第26段)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从而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第三部分(第7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方法和局限性。5第3段采用了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那么现象是什么本质又是什么说明云的形态是现象,说明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是本质。6第3段文字的语言,既有平实说明,又有生动说明,各举出一个例子。平实说明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生动说明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三、研读赏析1听课文录音,思考作者看到了哪些云看云识天气的最基本经验是什么作者用“往往”“常常”作限制词,说明了什么课文将云分为两大类,按云的形态可分为睛天云和雨雪天的云,每大类下再各细分为四种,按云的光彩也可分为四种。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这两个词用在句中具有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6/10限制作用,表明一般情形是这样,排除了特殊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请大家任选一种云,以第一称的方式作自我介绍。要求充分利用描写云彩的语言材料;让别人明白你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教师示例“HAI大家好,我叫卷云,我常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别看我身子很单薄,可我最轻盈,站得也最高,阳光可以透过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欢迎,因为我会给大家带来晴朗的天气。”3语段中清晰的思路是通过分类别的方法表现出来的,请以简表的形式列出晴天云的形态变化、特征以及预示的天气变化等情形对比。分类说明法是把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别,一类一类加以说明的方法。这种分类说明不仅能够把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说得更明白,而且会使说明的条理更清楚。晴天云简表云名云的形态变化高度厚度天气征兆卷云像羽毛、像绫纱,丝丝缕缕地漂浮着很高最薄象征晴朗卷积云像小水面的鳞波,是成群成行的卷云很高很薄无雨雪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7/10积云像棉花团,上午出现,傍晚消散约二千米较薄阳光温和高积云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扁球状,排列整齐约二千米较薄天晴雨雪冰雹云层变化图表云名变化过程形状位置天气征兆卷层云卷云聚集向前推进像白绸幕蒙住天空高晴转阴高层云卷云越变越厚像毛玻璃遮着太阳低将下雨雪雨层云高层云变得更厚高层云变得更厚更低雨雪连绵积雨云积云迅速形成高大云山积云迅速形成高大云山更低雷雨冰云的光彩简表光名产生和分布情况色彩天气征兆晕产生在卷层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围里红外紫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华产生在高积云边缘部分里紫外红华环由小变大转晴华环由大变小转阴雨虹雨过天晴在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彩色圆弧东虹轰隆西虹雨霞早、晚,太阳照在对面的云彩云层变红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3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8/10吗文章第1段先概述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第2段是3、4、5段的“纲”“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后面三段就是遵循这个“纲”展开的。第3段照应“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第4、5段照应“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第6自然段开始写“云的光彩同天气的关系”。最后一段总结全文。4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对云的描摹也细致形象。下面请大家用“美在,因为”的句式,就文章的语言说一句评论式的话。如本文的语言美在“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因为它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地显示了天气的天化无常。记叙文中,比喻是一种修辞方法;说明文中,运用比喻来说明事物,叫做比喻说明法,一般简称为打比方。课文中打比方的运用,使得行文生动活泼,饶有趣味。请仿照示例造句,从形状入手,展开充分的想像和联想,既考虑静态,又兼顾动态,以求动静结合之妙。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特点,并仿照课文造句。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像驼峰,像闸门,像卧佛、像长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9/10蛇,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眼睛,像流星,像彩绸,像长虹,每月光照在地上,像四、课堂小结1其实很多自然现象发生前,总是有预兆的。观察这些自然现象,预知某种自然灾害的发生,这对于战胜自然灾害是有好处的。你们能不能举一两个例子。(地震预报动物、植物、云彩、水位等。)2本文的写作特点1层次清楚,有纲有目;2能抓住云的特点来进行说明;3语言生动,运用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把云写得生动形象;4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3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云的谚语、成语、俗语、诗词及文章片断等。“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晒麦。”根据云的移动方向来预测阴晴,云向东、向北移动,预示着天气晴好;云向西、向南移动,预示着会有雨降临。云的移动方向,一般表示它所在高度的风向。这一谚语说明,云在低压内不同部位的分布情况。它适用于密布全天、低而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