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经济助农增收典型材料_第1页
特色经济助农增收典型材料_第2页
特色经济助农增收典型材料_第3页
特色经济助农增收典型材料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特色经济助农增收典型材料市区地处川陕结合部、秦巴山南麓;幅员面积1613平方公里,山地地貌占90以上,耕地面积仅占10左右,其中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达70以上总人口21万,其中农业人口万是典型的盆周山区、深山农业区、国家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和“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近年来,XX区委、区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秦巴山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等重大战略机遇,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劳务开发三大经济圈,努力走特色经济助农增收的新路子,奋力实现群众“小康梦”和伟大“中国梦”,走出了一条贫困山区靠山吃山、靠山致富的路。立足实际找准路子。一是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立足山区的资源禀赋和生态优势,突出发展核桃、蔬菜、畜牧、食用菌、蚕桑五大农业特色产业;利用曾家山独特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抓住加快新型城镇化的有利契机,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二是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推行“鸡菜林”种养循环模式,通过“林下养鸡鸡粪种菜草菜草喂鸡”的循环生产方式,养殖生态土鸡。推行“菜芋菜”、“菜玉菜”2/4粮经复合种植模式,发展越冬蔬菜,提高耕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推行“林菜菌、芋、药”立体模式,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收获多重效益。三是注重效益长短结合。既积极发展以蔬菜、土鸡、食用菌、蚕桑等“短、平、快”的产业和劳务经济,又大力发展核桃产业,构筑起农民增收的多重保障。突出重点夯实底子。一是坚持路水先行。把以路、水、林、田等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突破口,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交通、用水、通讯等瓶颈,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片、路成网、沟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农业生产新格局,有效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夯实了现代农业发展基础。二是坚持基地建设。坚持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向,不断加强产业基地建设,示范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形成了园中套园、园园相连、统筹发展的格局。三是坚持新村建设。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突出基础设施、新型村庄、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综合配套,着力建设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乡村。提升效益拉长链子。一是坚持市场引导。牢固树立先建市场再抓产业的理念,注重产业发展与市场拓展并举,坚持现代与传统、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积极开展产销对接和农超对接。二是坚持龙头带动。大力引进和培育3/4以农特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力争实现每个农业特色产业有一个加工型龙头企业;建立了“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实行订单生产,不仅使农特产品就地转化增值,而且提供了稳定的销售渠道。三是坚持专合联结。按照“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组织千家万户,抱团生产经营,应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降低了农业生产经营成本和市场风险。四是坚持科技支撑。深入开展“区院合作”和“区校合作”,聘请专家担任科技顾问“借智兴农”;坚持一个产业建一个科研所,大力开展品种选育和技术创新;坚持农业“三品一标”创建,大力提高农特产品市场竞争力。创新机制加快步子。一是创新服务保障机制。始终坚持特色经济的发展思路和目标不动摇;作为区级相关部门和乡镇“一把手工程”严格考核管理;实行一个特色产业由一个县级领导联系、一个部门牵建、一套办法考核;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五大特色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突破性发展核桃产业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强力推进。二是创新项目整合机制。打破行业界限和部门分割,整合多渠道支农项目资金,重点保障产业发展、生产条件改善和基础设施建设,发挥项目资金最大效应。三是创新发展激励机制。制定了专门政策,每年安排项目及本级财政资金2000万元,对农业五大特色产业、乡村旅游和劳务4/4经济发展涉及的农户、专业大户、龙头企业、专合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等给予补助奖励,激发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有力地推动了XX区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民生稳步显著改善。2016年,XX区生产总值实现亿元,增长;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亿元,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5293元,增长,比XX年高2714元,年均增长,其中特色经济带动农民增收47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9;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在全省181个县区中排位第130位,比XX年提升18个位次,在全省33个山区县中排位第27位,比XX年提升5个位次;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区”,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