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教案_5_第1页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_5_第2页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_5_第3页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_5_第4页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_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18烛之武退秦师教案M烛之武退秦师教案学习重点1重点词语若、说、辞、鄙、微、之。2熟读并背诵默写课文。3学习烛之武的说服技巧。课时两课时一、引入1一册课本P97怎样学习文言文多朗读;多背诵;勤做练习;勤查工具书。2人民教育出版社谭桂声熟读成诵培养语感摘录学习文言文,只有以多读熟读为基础,才能形成和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学语言,关键是练,不需要多讲。教学文言文要少讲多读,摆脱满堂灌的解经式教学方法。应当树立这样的观念,诵读也是连,而且是特别重要的练。不仅教师的讲要以学生的诵读为基础,学生的练也要以诵读为基础。因此一定要把诵读作为基本的教学环节与词义、句意、文意的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恰当的安排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它在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后复习中,特别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要改变那种讲完课文之后才要求诵读,只把诵读作为记忆课文的方法的做法。教学文言文,必须让学生多朗读多背诵。这里所说的多有两个意思一是诵读的篇数多,凡是教材要求背诵的文言文都要熟读会背,基本课文尤其要背熟;二是读的遍数多,每篇文言课文都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18要反复朗读,达到熟读成诵,值得注意的是,背诵应是反复朗读到自然结果,而不是硬记。熟读、背诵的要求看起来简单,但真正做到并不容易。诵读训练不仅要指导方法,而且要严格要求,关键是让学生长期坚持,养成习惯,乐此不疲。3初中曾学过选自左传的曹刿论战。高2002级五册还学过选自左传的殽之战;高中一册语文读本P233左传郑伯克段于鄢、P235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4我国古代的几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相传孔丘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工整理修订而成);左传,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记事详明的编年史(相传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资治通鉴,我国古代最大的编年体通史(北宋历史学家司马光主编)。5春秋五霸春秋时代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通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和楚庄王。6二十四史(见课本P88)指旧时称为正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即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南朝范晔)、三国志(晋陈寿)、晋书(唐房玄龄等)、宋书(南朝梁沈约)、南齐书(南朝梁萧自显)、梁书(唐姚思廉)、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北齐书(唐李百药)、周书(唐令狐德棻FN等)、隋书(唐魏征)、南史(唐李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3/18延寿)、北史(唐李延寿)、唐书(旧唐书)(五代后晋刘昫X)、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五代史(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欧阳修)、宋史(元脱脱等)、辽史(元脱脱等)、金史(元脱脱等)、元史(明宋濂)、明史(清张廷玉等)。二、作者作品1作者左传的作者,相传为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但由于文献不足,迄今尚无定论。2编年体历史著作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为十三经【十三经易经、书经、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之一。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当然,也有人认为左传是一部独立的自成体系的历史著作。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记事比春秋详细而具体(字数近二十万,超过春秋本文十倍)。春秋和左传原本各自成书,到晋代杜预作春秋经传集解,始把两书合在一起。左传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叙了整个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同时也较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4/18为具体地描绘了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作者在选才、描写和评论时,往往带有自己的褒贬和爱憎。作者以其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文学修养,对许多大小历史事件,作了深刻而生动的记述。3先秦著名的文学作品左传不仅是我国最早最完备的编年史,也是先秦著名的文学作品,成为历代散文的典范。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例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三、背景材料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曏(XING,从前;旧时)役之三月,郑伯如楚致其师。)。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五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5/18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郑名义上没有参战,实际上已提前派军队到楚国)。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这时的秦国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是必然的了。四、结构层次(一)晋、秦围郑(1段)(二)烛之武临危受命(2段)(三)烛之武说退秦师(3段)烛之武的话有四层意思欲扬先抑,提出问题(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说明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对秦国有害无益(若亡郑有益于君君之薄也)说明保存郑国,对秦只有好处(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指责晋国过河拆桥、贪得无厌,挑拨秦晋关系(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唯君图之)(四)晋师撤离郑国(4段)五、课文讲析1段晋、秦围郑(介绍烛之武退秦师的历史背景)晋侯、秦伯围郑,以(介词,因为)其无礼于(介词,对)晋,且贰于楚也【说明秦、郑并没有多大矛盾,为下文说退秦师设伏】。晋军(名词作动词,驻军)(于)函陵,秦军(于)氾FN南【函陵、氾南均属郑国领土,分别为晋、秦占领,一是说明晋、秦联军来势凶猛,势不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6/18可挡;二是暗示着郑国有机可乘。两国军队未驻扎在一起,这为烛之武的分化瓦解工作提供了可能】。【开篇寥寥数语,既点出了战事爆发的原因,敌我力量的对比,又为下文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伏笔】【参考译文】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2段烛之武临危受命佚Y之狐【乃慧眼识英雄之伯乐也】言(说)于(对,介词,介宾短语后置句)郑伯曰国危矣【承上而来,再次强调郑国所处的危险境地】,若使烛之武【千里马无疑】见秦君,师必退【说明佚之狐非常了解其外交才能;对郑、晋、秦三国的形势有充分的洞察力和预见性】。公从之。(承上省略主语烛之武)辞曰臣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壮也(舒缓语气的助词),犹不如人【暗写其年轻时,未得重用,怀才不遇】;今老矣,无能为(做,干,动词)也已(文言文中语气词连用是为了加强语气,起主要作用的是最后一个)【流露出满腹的委屈和牢骚】。公曰吾不能早用(任用。在这里应当是重用的意思)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古代君主的谦称,意思是寡德之人)之过也【首先自责,情真意切,动之以情】。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7/18【然后晓之以理】。许之(课本代这件事;亦可讲成代指郑伯)【以国家利益(其中也有自己的利益)为重】。【参考译文】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后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3段烛之武说退秦师夜(名词作状语,夜间,在夜间)缒ZHU(被人用绳子从城上送下来;书上注的是缒的本义)而出【郑国形势严峻,兵临城下,连城门都打不开了。照应前面秦、晋围郑,国危矣】,见秦伯,曰A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一层欲扬先抑,提出问题。先摆出弱者姿态】。B若亡郑而有益于(介词,对)君(介宾短语后置句),敢(谦词,有冒昧的意思)以(介词,用,后面省略之)烦执事。C越国以(连词,而)鄙(名词作动词,以为边邑,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方的郑国),君(对对方的尊称,您)知其(那)难也。D焉用亡郑以陪(陪上海教育出版社成人中等学校高中课本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8/18语文下册P457,通倍,增益。教材增加)邻E邻之厚,君之薄也(判断句)【二层说明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对秦国有害无益。在国与国的关系中,没有永恒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国家利益是最高利益,烛之武在这里只字不谈郑国的利益,而从对方的利益谈起,可谓用心良苦】。F若舍郑以(省略代词之,指郑国)为东道主,行李(古今异义。古出使的人;今出门时携带的箱包、铺盖等)之往来,共GNG其乏困(缺乏的东西,形容词作动词),君亦无所害【三层说明保存郑国,对秦只有好处。从秦国的利益出发来考虑问题】。G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承接连词,不译)夕设版焉(焉两种讲法于之,兼词,在那里;助词,不译)(照应了上文秦、晋虽是联合行动,但貌合神离,既没有驻扎在一起,彼此的行动也不需要通知对方,这就为秦、郑联盟提供了条件。),君之所知也。H夫F晋,何厌(满足,也写作餍)之有(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I既(已经,之后)东(名词作状语,在东边)封(名词作动词,使成为疆界)郑,又欲肆其西封(名词,疆界),若不阙【教材JU,侵损、削减;汉语大字典通缺,QU】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9/18秦,将焉(两种讲法课本哪里;讲为于何,从哪里)取之J阙(使动用法,使减少)秦以(连词,来)利(使动用法,使得利)晋,唯君图(想,反复思考)之【四层指责晋国过河拆桥、贪得无厌,挑拨秦晋关系】。秦伯说YU,与郑人盟(古代在神前立誓缔约。动词)。使杞Q子、逢PNG孙、杨孙戍之,乃还【孙子兵法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参考译文】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烦劳您手下的人了。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臣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害处。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然后,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据秦,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边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秦国受损而晋国受益,您好好掂量掂量吧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0/18秦伯高兴了,就与郑国签定了盟约。并排杞子、逢孙、杨孙帮郑国守卫,就率军回国。4段晋师撤离郑国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如果不是如果没有)夫(F,那)人【晋文公(公子重耳)流亡在外时,曾经得到秦穆公(即晋文公的岳父)的帮助,并且娶了秦穆公将的女儿文嬴为妻,关系比较亲密】之力不及此(照应了上文秦、晋虽是联合行动,但貌合神离,既没有驻扎在一起,彼此的行动也不需要通知对方,这就为秦、郑联盟提供了条件。)。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判断句);失其(代词,自己的)所与,不知ZH(判断句);以乱易整(形容词作名词,步调统一,联合一致),不武(判断句)。吾其还也。亦去之。【晋文公并未感情冲动,而表现出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毅然决定撤军。应该说,这种隐忍不发、随机应变的胸怀和谋略,正是晋文公终成霸业的根本原因。反过来,说秦伯而退秦师,一箭双雕,也正是烛之武所想达到的目的】【参考译文】子犯请求晋文公下令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这样晋军也撤离了郑国。【补注】秦晋之好(秦晋之缘)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世代互为婚嫁,后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1/18称两姓联姻的关系为秦晋之缘。金瓶梅一八回倘蒙娘子垂怜,肯结秦晋之缘,足称平生之愿,学生虽衔环结草,不敢有忘。亦作秦晋之好。三侠五义四回他若将我孩儿治好,何不就与他结为秦晋之好呢六、人物形象烛之武是中心人物。虽然臣之壮也,犹不如人,长期得不到重用,但他的能言善辩却早已闻名郑国。所以国难当头,郑国君臣一筹莫展的时候,佚之狐推荐了他。他的一番牢骚,使他的形象更显得有血有肉。郑伯的自责,更重要的是,烛之武深明大义和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使他化解了不满,增强了他义无反顾地奔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见到秦伯后,他胸有成竹,对秦、晋两国的关系和矛盾了如指掌,只字不提郑国的利益,似乎处处都在为秦国的利益着想。因而能够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说得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层层递进,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七、写作特色1伏笔与照应这篇课文虽短,但在叙述故事时,却能够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例如,在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时,说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说明秦、郑并没有多大的矛盾冲突。这就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军埋下了伏笔。夜缒而出照应了开头的秦、晋围郑,国危矣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2/18。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和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又照应了上文秦、晋虽是联合行动,但貌合神离,既没有驻扎在一起,彼此的行动也不需要通知对方,这就为秦、郑联盟提供了条件。2波澜起伏这篇课文充满了波澜,显得生动活泼。如,大军压境,郑国危在旦夕,不禁让人捏一把汗,而佚之狐的推荐,使郑伯看到了一线希望。读者满以为烛之武会顺利出使敌营,挽狂澜于既倒,谁知他却因长期得不到重用而辞曰,打起了退堂鼓,使郑国的希望又趋渺茫。郑伯的自责,也增添了文章的戏剧性。再如,秦国退兵后,子犯建议攻打秦军,秦、晋关系顿时又紧张起来。晋文公讲了一番仁知武的大道理,才平息了一场虚惊。课文有张有弛,曲折有致,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3详略得当这篇课文主要是表现烛之武是怎样退秦师的,所以重点放在烛之武的说辞上。对退秦师的前因后果,只作简略交代。在烛之武夜而出的前后,郑国君臣和百姓是怎样焦急地等待烛之武的消息,秦国君臣又是以怎样的场面和骄横态度接待这位即将灭亡的郑国的使臣,作者都一字未提,而是集中笔墨塑造烛之武的形象,从而做到繁简得当,有始有终,层次井然。八、课本练习参考答案(一)熟读课文,完成下列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3/18问题。1晋、秦两国为什么要围攻郑国答秦、晋围郑,且贰于楚也。2郑伯是怎样说服烛之武的答吾不能早用子,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3烛之武是怎样说服秦伯退兵的答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4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答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吾其还也。5以今天的观念审视这则故事。答略(二)辨析下列加电词语的不同意思。若1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代词,你。捕蛇者说)2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代词,这,这样,如此。论语宪问)3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假设连词,如果,假如。赤壁之战)4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选择连词,或,或者。汉书高帝纪)5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桃花源记)6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烛之武退秦师)说1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说理,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捕蛇者说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同悦,愉快)论语3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动词)桃花源记4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SHU,劝说、说服)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4/18赤5神仙诡诞之说。(说法)梅花岭记6范增说项羽曰。(SHU劝说)鸿门宴7秦伯说,与郑人盟。(同悦,喜欢,高兴。烛之武退秦师)辞1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拒绝)殽之战2使皇武子辞焉。(告诉)殽之战3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文词)送东阳马生序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托辞,辩解之辞)季氏将伐颛臾5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鸿门宴6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辞别)鸿门宴7辞楼下殿,辇来于秦。(辞别,离开)阿房宫赋8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辞,这里指文字)屈原列传9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败哉(言辞,言语)信陵君窃符救赵10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烛之武退秦师)11停数日,辞去。(告别。桃花源记)12不辞劳苦。(推托)鄙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境;边远的地方。为学)。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陋;目光短浅。曹刿论战)。3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没见过世面。训俭示康)。4孔子鄙其小器(鄙视。训俭示康)。5先帝不以臣卑鄙(鄙俗。出师表)。6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低下,粗俗。韩非子五蠹)。7人贱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5/18物亦鄙,不足迎后人(轻贱。孔雀东南飞)。8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边境,用作动词,把当作边境。左传烛之武退秦师)9言语粗鄙。(粗俗)微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无。荆轲刺秦王)。2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隐蔽,不显露。左忠毅公逸事)。3其文约,其辞微(含蓄。屈原列传)。4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小,细小。石钟山记)。5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轻微。庖丁解牛)。6微斯人,吾谁与归(无,没有。岳阳楼记)。7汝嫂非不婉嫕,而于此微缺然(稍微。嫕,Y。婉嫕柔顺和静。祭妹文)。8祸患常积于忽微(一寸的百万分之一。忽微微小的事。伶官传序)。9微言大义(精深奥妙)【精微的语言和深奥地含义】10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假如没有,假如不是。烛之武退秦师)11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微小,轻微。三国志隆中对)12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口技)13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卖油翁)14人微言轻。(轻微)之1作师说以贻之。(第三人称代词,他。师说)2子犯请击之。【第三人称代词,他们(秦军)。烛之武退秦师】3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第一人称代词,我。廉颇蔺相如列传)4郯子之徒,其贤不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6/18及孔子。(指示代词,这些。师说)5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的。赤壁之战)6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得。游褒禅山记)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师说)8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隆中对)9怅恨久之。(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陈涉世家)10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音节助词,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毛遂自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