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农信社基层社干部“走读”现象分析近年来,随着农信社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在干部任用上实行了“上挂下派”、“轮岗交流”等措施,给地方联社及基层信用社注入了新活力,极大地推进了改革工作进程,但越来越多的基层联社、信用社负责人不住在当地,而是到县城甚至市区安家定居,信用社干部“走读”问题成为基层群众关注的热点,基层员工对此也颇有微词。笔者针对此现象进行了走访,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意见。其一,信用社干部“走读”是脱离群众、作风漂浮、官僚主义的不良现象。许多人认为,基层社干部“走读”,容易造成单位管理成本的增加和腐败,应加强治理“走读风”。“周一周五半天班,周二周四转一转,电话遥控成习惯,哪有心思解疑难。”流传的这段顺口溜是对信用社基层干部“走读”现象的抨击。许多基层群众,特别是农村信贷客户认为,信用社应尽量使用本土型的扎根干部为好,乡里乡亲办事方便。其二,信用社干部不在基层,不利于处理本单位工作。一是工作时间难以保证,客户有事要办或反映情况难以找着人;二是基层员工的想法、意见和困难难以随时掌握;三是遇上突发事件,特别是安防事件,遥控指挥难以处置妥当。长此下去,员工与群众的愿望难以实现,整个工作就会陷入被动,不可避免地影响业务发展大局。2/7其三,“干部走读”易孳生上行下效的不良现象。身教胜于言传,有什么样的领导,就有什么样的员工。作为基层信用社负责人必须身为员工楷模,如果作风飘浮,不能以社为家,员工必纷纷效而仿之,如此“走读”之风就会大行其道。同时,由于负责人不能做到“打铁本身硬”,对员工管理也将成为其致命软肋,因自身工作作风不过硬,遇有员工消极怠工等现象就不敢管,即使想管也往往是投鼠忌器。时下,正值农村信用社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信用社不管是走农村合作银行模式,还是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模式,对基层联社、信用社管理者的要求将更高,特别是新兴的基层邮政银行已对信用社业务竞争已形成强有力的冲击,而一个合格而务实的信用社“领头雁”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基层社干部“走读”现象应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当然,也应该一分为二地正确看待基层社干部走读现象。近几年,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带来了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是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基层社干部和其他农村人口一样,搬到县城或者到市区购房居住,既改善了家庭生活环境,也希望能够给子女创造更好的读书和就业的环境和条件,于情于理都是新时期的正常现象。至于上述反映的基层社干部脱离群众、作风不实甚至腐败,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走读”3/7只是其中一个外在的原因,根本原因还是干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够完善。因此,笔者有如下几点建议仅供信合决策者们参考。一、完善机制,加强监管。人事部门和各级联社党委要进一步加强对“走读”干部的监管,教育他们坚守工作岗位,强化自律意识,对已经搬进县城及市区、无法正常履行工作职责的,根据实际情况依法依章及时合理调整,该换岗的换岗,该调离的调离,适当给“本土化”的实干者一个锻炼机会,培养其走上管理岗位。二、加强督查,定期评估。各基层联社、信用社应建立一套完整的干部督查评估机制,结合年度考核,认真落实干部值班、定期走访客户、客户办事预约等更加便捷的服务客户的工作制度,争取做到职责不减、工作力度不减。三、加大奖惩,激励实干。应进一步完善奖惩激励机制,不仅要看数据指标的增长,更要看基层负责人的工作作风,客观公正评价,奖励实干,惩罚虚浮,让华而不实的人无市场,不让实干的“老实人”吃亏。我们相信,通过严格监管,加强考核,认真落实相关责任评估,基层社干部“走读”现象就一定能得到根治,同时,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快速推进,城乡差距的日益缩小,不久的将来,基层社干部“走读”现象将不复存在。4/7农信社基层社干部“走读”现象分析近年来,随着农信社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在干部任用上实行了“上挂下派”、“轮岗交流”等措施,给地方联社及基层信用社注入了新活力,极大地推进了改革工作进程,但越来越多的基层联社、信用社负责人不住在当地,而是到县城甚至市区安家定居,信用社干部“走读”问题成为基层群众关注的热点,基层员工对此也颇有微词。笔者针对此现象进行了走访,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意见。其一,信用社干部“走读”是脱离群众、作风漂浮、官僚主义的不良现象。许多人认为,基层社干部“走读”,容易造成单位管理成本的增加和腐败,应加强治理“走读风”。“周一周五半天班,周二周四转一转,电话遥控成习惯,哪有心思解疑难。”流传的这段顺口溜是对信用社基层干部“走读”现象的抨击。许多基层群众,特别是农村信贷客户认为,信用社应尽量使用本土型的扎根干部为好,乡里乡亲办事方便。其二,信用社干部不在基层,不利于处理本单位工作。一是工作时间难以保证,客户有事要办或反映情况难以找着人;二是基层员工的想法、意见和困难难以随时掌握;三是遇上突发事件,特别是安防事件,遥控指挥难5/7以处置妥当。长此下去,员工与群众的愿望难以实现,整个工作就会陷入被动,不可避免地影响业务发展大局。其三,“干部走读”易孳生上行下效的不良现象。身教胜于言传,有什么样的领导,就有什么样的员工。作为基层信用社负责人必须身为员工楷模,如果作风飘浮,不能以社为家,员工必纷纷效而仿之,如此“走读”之风就会大行其道。同时,由于负责人不能做到“打铁本身硬”,对员工管理也将成为其致命软肋,因自身工作作风不过硬,遇有员工消极怠工等现象就不敢管,即使想管也往往是投鼠忌器。时下,正值农村信用社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信用社不管是走农村合作银行模式,还是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模式,对基层联社、信用社管理者的要求将更高,特别是新兴的基层邮政银行已对信用社业务竞争已形成强有力的冲击,而一个合格而务实的信用社“领头雁”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基层社干部“走读”现象应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当然,也应该一分为二地正确看待基层社干部走读现象。近几年,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带来了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是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基层社干部和其他农村人口一样,搬到县城或者到市区购房居住,既改善了家庭生活环境,也希望能够给子女创造更好的读书和就业的环境和条件,于情于6/7理都是新时期的正常现象。至于上述反映的基层社干部脱离群众、作风不实甚至腐败,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走读”只是其中一个外在的原因,根本原因还是干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够完善。因此,笔者有如下几点建议仅供信合决策者们参考。一、完善机制,加强监管。人事部门和各级联社党委要进一步加强对“走读”干部的监管,教育他们坚守工作岗位,强化自律意识,对已经搬进县城及市区、无法正常履行工作职责的,根据实际情况依法依章及时合理调整,该换岗的换岗,该调离的调离,适当给“本土化”的实干者一个锻炼机会,培养其走上管理岗位。二、加强督查,定期评估。各基层联社、信用社应建立一套完整的干部督查评估机制,结合年度考核,认真落实干部值班、定期走访客户、客户办事预约等更加便捷的服务客户的工作制度,争取做到职责不减、工作力度不减。三、加大奖惩,激励实干。应进一步完善奖惩激励机制,不仅要看数据指标的增长,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