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茂秀《好老师是自己找的》读后感_第1页
杨茂秀《好老师是自己找的》读后感_第2页
杨茂秀《好老师是自己找的》读后感_第3页
杨茂秀《好老师是自己找的》读后感_第4页
杨茂秀《好老师是自己找的》读后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9杨茂秀好老师是自己找的读后感杨茂秀好老师是自己找的读后感什么样的教师属于好老师这还真是个不好回答的问题。被评为全国教师楷模,应该是一个好老师了吧但他们之中的于漪老师却说“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既然还在“学着做教师”,肯定是因为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好啊。好老师是自己找的是杨茂秀教授的一本教育故事集,在这本书中,杨秀茂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了“好老师”的特质,并以故事的形式展现给读者,帮助读者思考教与学、成长与改变的意义。一、关注孩子创造特质儿童与生俱来的创造潜质由三个要素组成一是辨认整体的本领;二是无畏无休的体验,三是无偏见。这在儿童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能很充分地体现出来。比如说孩子发现了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物品,他总是用力地看着,小心翼翼地将它摸来摸去。他闻它,咬它,拿它去敲击别的东西,能吃就将它吃下去,不能吃就将它丢的远远的,然后再找回来换个方式玩它他开展着无畏无休的体验,试图从整体上认识这个物品是什么,而且对这些物品是没有偏见的,无论是一块黄金或者是一个碎石子,对他来说都是一样的。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9比如说孩子对母语的学习。在学会说话的过程中,他不会单词的拼写,不知道基本的语法,更不会书写文字,他的学习采用的就是整体辨认的办法。听到大人在某个环境下经常讲某句话,他就会在同样的环境里也尝试着去说一说,若被人取笑,他会渐渐明白这句话自己不能说,若被人赞赏,他就会进一步强化同类语言的表达。正是由于这种无畏无休的体验和对语言本身的无偏见,才使得孩子们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语言的规则,在不同的环境和场合准确表达自己。儿童的这种学习,杨茂秀教授称之为“全身学习”。他先不做判断,而是尽量扩张自己体验的广度和深度。这样的一种学习活动和成人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杨教授认为,大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是一直在进步。我们学会惧怕、尴尬、不好意思、守规矩,这些都很重要,但在获得这些同时,往往也失去了怕怕也要试一试的探索精神。杨教授在书中有这样一个事例,特别发人深省又一次进行教师培训,主讲者给每一位参加培训的教师发了一张A4纸,请他们将这张纸对折起来,结果99的学员折叠的方式是一样的。当主讲者告诉这些教师还有很多种折法的时候,他们有的目瞪口呆,有的摇头不信,甚至还有的激动地站起来表示其他折法都是不可以的。这个案例让我们看到了教育那可怕的一面,用现代化工厂标准化、流水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3/9线生产出来的产品,每一个成品的品质都是相同的,在同一个教育环境中长大的人,对一些平常的指令、一般概念的了解,也是多么相似啊。一个好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一定会关注到孩子这种“全身学习”的特征,他不会要求孩子们按照成人的传统和习惯来进行思考,而是努力呵护孩子们这难得的创造潜质,让孩子们在学会理性的思维过程中,容纳别的可能性。二、好的教育是无痕的在走访学校的时候,看到教师在课堂里声嘶力竭地讲、学生在下面懒洋洋地听,课后总是会问授课老师一个问题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去学呢老师通常这样回答试了,但效率很低,教学进度完不成,没有办法,只好自己来讲。对于长期以来都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来说,教师突然说让学生主动学,学生当然会不适应,而且这个不适应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教学进度当然会慢下来,所谓的“效率”自然也不会搞。教师这里所说的“效率”是教室上课推进教学进度的效率,并不是学习的效率,如果真的培养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习的效率一定会提高很多。追求怎样的效率,也是教师们应该思考清楚的一件事情。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4/9杨茂秀教授说“孩子怎么没有变成善于学习的人呢我想,就是因为太多人都处心积虑地想要教他,却忘了给他自己选择、自己活动、自己去体验成功与失败的机会。”“学习者如果一切都被安排,如何有机会学习安排自己呢”皮亚杰也说“把一样东西交给人家,有时是剥夺那个人自己发现那东西的机会。”好的教育是无痕的,就像一双合适的鞋,虽然每天穿在自己的脚上,但并不感觉到鞋的存在。巴西著名的思想家保罗佛莱尔将教师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高高在上提供知识的师长或教练;第二类教师主动参与教与学的活动,把观念跟观念的操作带入学习情境,挑战学生,要他们做独立的思考,把教室跟社群之间的互动带往某一种理想的境界;第三类教师其实像艺术家,小心翼翼在会与不会之间走钢索的人,跟学生们一起做智性的体操,跟学生们一起玩想象的游戏,一起做以文学形式为基础但内容却无所不包的思考实验。按照这样的划分,好教师应属第三类了。好教师应该是一座桥,是一座连接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的桥梁,这个桥梁要从无知到有知,将孩子内在的感知、生理与心灵的需求,与外在的环境、文化的氛围结合起来,把混沌变成明亮,它不是一种解构,而是一种建构。杨教授认为教学这种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老师晓得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5/9如何把自己不会的,教到他的学生会,而且学生又会回头来把他的教师教会;相对地,学生学会的不只是学习,也学会教学,而师生之间共同的特点是都会在适当时机提出良好的问题。三、正确对待孩子的错误孩子在学习中,如果遇到对某个问题不理解,教师或者家长反复讲了多次,孩子就是不能接受,这个时候家长或者教师该怎么办杨茂秀在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他到朋友家中去,正好看见朋友在教自己的孩子做数学练习。99孩子回答是17,家长让孩子做了很多次,孩子依然坚持17这个答案。搞的家长很不开心,说出了“算不对就不给吃饭”之类的赌气话。在杨教师圆场,并将饭吃了之后,杨教授问孩子是怎样想到17这个答案的,孩子回答说我想8816,那么99应该等于17啊。因为9比8大1,17也比16大1啊。尽管孩子的答案是错误的,但在得到这个答案的过程中,孩子所呈现出来的思考历程,比答案本身更有意义,它反映出了孩子在这个阶段的思维水平和特点。作为家长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6/9或者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做“判官”,通过简单的对和错来评判孩子的努力。大人有责任去努力了解孩子的思维过程,去跟小孩做合作思维活动的反省、做同情的了解。许多错误出现的时候,家长和教师要看情况决定要不要介入指正。有的错误需要当场指正,但是有时候时间和环境本身会给犯错的人空间,这时要设法让孩子自己去体会,自己去发现,这种过程常常含藏着学会学习的智慧。而当场的指正、及时的介入与规约,有时候会给小孩深刻的挫折之感,失去自己获得知识的快乐。美国科学史方面的重要人物威廉詹姆斯认为,人在接受新的概念、新的想法的时候,常常会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一听到跟自己的想法不同或从来没听过的,会说“听不懂、不了解。”第二阶段,经过一段时间,可能会改口说“有意义,听得懂,但是是错误的。”第三阶段,“不错、有意义、但不重要。”第四阶段,“对、有意义、而且很重要,但是我老早就知道了。”仔细想想,这样四阶段的划分还是很有道理的。同时也说明一件事情人们接受新事物、新概念是需要过程、需要时间的。一个非常简单的概念,在建立的时候,常常要历经无数次的反复和推研,要很多人参与其中并相互启发和借鉴,才最终使得这一概念逐渐得以明晰。将这一看起来非常简单的概念直接告诉给学生,学生是不会立刻理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7/9解的,他也需要经历上述的四个阶段,甚至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错误理解,才最后建立科学的概念的。好老师是有耐心教师。他能够可以看得出自己认为简单的东西,在建立的过程中曾经有相当多的困难历程,是许多人认真投入、甚至用去毕生的精力探寻的结果,其中有欢乐,有苦闷,更有错误的经历和失败的教训。他能够看得出,让学生立刻就获得对一个概念的正确理解是不现实的,学生会产生类似当年概念发现时的各种错误。错误是进步的机会,学习的过程就是修正的过程;人的行为是没有标准的,只有比较好,没有最好。教师的耐心,有可能使得错误变成美丽。四、教师要做故事大王还记得南方黑芝麻糊的那个经典电视广告吗黄昏。一条麻石小巷,挑担的母女走进幽深的陋巷,伴随着木履声、叫卖声和民谣似的音乐,出现了一个画外音“小时候,一听见芝麻糊的叫卖声,我就再也坐不住了。”小男孩搓着小手,神情迫不及待,叠出大锅里那浓稠的芝麻糊滚腾。小男孩大模大样地将碗舔得干干净净,小姑娘捂着嘴笑。卖芝麻糊的母亲爱怜地又给他添上一勺,轻轻抹去他脸上的残糊。小男孩抬起头,露出羞涩的感激。这时,又一句画外音响起“一股浓香,一缕温暖。”就是上面这个故事,让我记住了南方黑芝麻糊,将亲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8/9情、温暖这些词汇与其建立起了关联。买东西的人买的不只是东西,更是那个东西伴随的故事。教师不也是如此吗如果将教师看作是“买东西”的,那教师所行销的,一定不是知识本身,而是理解这些知识的思维路径和认知方式,是观念,是价值系统,是成长的机制。罗素说“教师的工作基本上属于表演业,他要用戏剧和故事说演的方式,将知识和智能呈现出来。这种工作,要有很多时间做预备,做锻炼,教学的现场乃是开花结果的现场,许多辛苦,都是在教室外面经历的。”带幼儿的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当孩子哭闹的时候,给他讲一个故事,就能够使其平静下来。故事其实是最能安慰人的。不光是幼儿,青年学生,甚至是成年人、老人,也常常被精彩的故事所吸引,并从中获得生活的智慧。记得80年代初期,单田芳恢复说书的那段日子里,一到了那半个小时的广播时间,大街小巷都是他的声音。我当时在读高中,常常就是蹲在学校操场的广播前面,一边听着他讲故事,一边吃午饭的。杨教授认为,整个世界就像一棵故事树,而我们每个人都是故事人。故事人说故事,就是在树上摘折一片叶子下来而已。说故事的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