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改制中银行保全信贷资产的思考_第1页
企业改制中银行保全信贷资产的思考_第2页
企业改制中银行保全信贷资产的思考_第3页
企业改制中银行保全信贷资产的思考_第4页
企业改制中银行保全信贷资产的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1企业改制中银行保全信贷资产的思考当前,以优化资本结构为核心,以“抓大放小”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化企业制度改革,已在全国各地普遍展开。如何既有效地支持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搞活企业,又能够保全信贷资产,防范金融风险,是摆在经济、金融界面前的一个大问题。企业改制与保全银行信贷资产并不矛盾,企业改制需要银行做后盾,银行转轨也需要企业做依托,减轻企业债务负担与盘活银行不良贷款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只要党政银企共同努力,完全能够实现企业改制与保全信贷资产的有机统一。一、企业改制与保全信贷资产并不矛盾,借改制之机逃废银行债务实不可取。在近来开展的企业改制过程中,逃避废除银行债务的现象越来越多。一些同志认为,只有甩掉了银行的贷款债务,企业改制才能成功。否则,即使改革了,企业照样负担沉重,难以摆脱困境。实践证明,企业改制与保全银行信贷资产并不矛盾,在保全信贷资产的同时,企业改制工作不仅不会受到影响,而且还会做得更好。首先,借改制之机甩掉银行债务是行不通的。一些地方官员和企业领导认为,企业是地方的,银行是国家的。由于本位主义思想的存在,在企业改制的过程中,地方政2/11府考虑减轻企业负担多,而对保全银行信贷资产考虑的少,甚至默认、纵容企业逆程序破产或“母体裂变”,逃废银行债务。金融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一个特殊行业,银行发放的贷款,主要来源于城乡居民及企事业单位的存款。如果企业甩掉银行的贷款,银行的不良贷款大量增加,将来支付发生困难,必须出现金融危机,波及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的稳定,这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严格的政治问题,党和政府是决不允许的。其次,逃废银行债务并不利于企业及地方经济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银行与企业之间是一种经济伙伴关系,其纽带是信用,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如果企业没有信用作基础,银行有资金不会、也不敢向其发放贷款,到头来企业照样没有资金可用。如果大家都讲信用了,当地银行的资金就可以正常周转,今天你急需你就用,明天不需要就归还,大家轮换使用,资金就活了,经营也活了。如果不讲信用,钱到地头死,银行的资金再多也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企业本身以及企业间的资金分布不合理,也会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这是信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所在。三是处理好企业改制与保全信贷资产的关系,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有利于银行对其进行更好的扶持。金融环境是社会秩序、经济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放贷款是3/11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活化信贷资金,防范金融风险同样也是支持。谁认识到了这一点,说明谁有长远观点,谁就会争取到更多的银行贷款,谁的经济就会得到较快发展。二、促进信贷资产需要企业做依托,政府应当发挥宏观调控职能,促进国有资产合理流动企业发展的关键是改制,而保全信贷资产,化解金融风险又取决于企业的发展。目前,银行不良贷款较多,金融风险较大,一方面是银行自身的原因,另一方面是企业效益的问题。目前,企业产品质次价高、销路不畅、包袱沉重、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较为严重。而这一切归根到底是因为企业的“体制不合理”。通过改革,有了新的体制,就会有新的机制,有了新的机制,干部职工就会有活力,就会有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人的活力增强了,一切困难都会逐步克服,如果体制不改革,机制不转换,现在甩了包袱,将来仍会有新的包袱出现,企业照样不能健康发展。因此,企业改制是关键。而企业制度的改革,需要政府部门重视,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解决好“抓大”的问题,需要实事求是地妥善处理“放小”中的有关问题,需要其他方面的改革相配套,不然企业改革就难以成功。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正确认识“抓大”的问题。对大的认识,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不仅仅是企业的4/11规模大,更重要的是指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的大型企业。如果是非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企业,即使是大型企业,也不应盲目列为“抓大”之列,不应当强调由国家控股。如果对“抓大”的认识产生误市,从中央到地方层层都“抓大”,稍微有点规模的所谓大企业,都强调由国家控股,到头来,有要能是换汤不换药,企业照样难以转换机制。其次,要处理好“放小”过程中的国有及集体资产流失的问题。在进行租赁、拍卖、重组、破产的过程中,有些地方人为地低估国有及集体资产,这样,破掉了银行债务,使极少数人或小团体从中渔利。因此,必须做好资产评估工作,做到客观公正,对有失公正者要依法惩处。三是做好其他方面的配套改革工作。要改革用工制度,全社会实行用工合同制,解决好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问题,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型劳动关系。要全面推行效益工资制,打破分配上的大锅饭和平均主义。要建立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打破企业所有制性质和职工身份管理,搞好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离退休人员医疗工作。要建立劳务市场,解决好富余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只有进行方方面面的改革,企业制度的改革才能全面深入进行。企业改革成功了,企业搞活了,银行才会发展,信贷资产才能保全。5/11四是尽快健全债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由于有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助长了企业的逃、废债务行为,而且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无法可依、无规可循,因此,应当尽快出台诸如债权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使逃废债行为得以制止。三、保全信贷资产,需要银行强化超前意识,因情施策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是对企业旧体制的一次革命,其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不亚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实施。在企业改制的过程中,各家银行如果高度重视,超前防范,就可以化风险为安全,如果被动应付,必将导致大量贷款被悬空死滞,并有可能转化成一场金融危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首先,要超前操作,完善手续,以防不测。各家银行应在企业改制之前,组织人员,对贷款合同文本及抵押担保登记手续,进行逐笔审查,全面解决有效抵押及担保问题,使借款合同合规合法。要积极主动地向党政部门汇报,理顺关系,协调土地、物价、司法、工商等有关部门,补办完善贷款合同和资产评估、抵押担保登记公证等手续。要全面推行以动产、不动产抵押和现金、存单、有价证券等质押为主要内容的多种抵押担保方式,减少或取消信用贷款方式。在抵押贷款的具体操作实践中,要制止互保、6/11联保和纸上空头担保方式,要解决贷款抵押物的低值高估的问题,有效消除贷款风险,切实防止资产流失。其次,要因情施策,灵活变通,化解风险。在企业改制过程中,银行部门应解放思想,因情施策,实事求是,本着有利于搞活贷款,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国有和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的原则,一县一策、一乡一企业改制中银行保全信贷资产的思考当前,以优化资本结构为核心,以“抓大放小”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化企业制度改革,已在全国各地普遍展开。如何既有效地支持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搞活企业,又能够保全信贷资产,防范金融风险,是摆在经济、金融界面前的一个大问题。企业改制与保全银行信贷资产并不矛盾,企业改制需要银行做后盾,银行转轨也需要企业做依托,减轻企业债务负担与盘活银行不良贷款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只要党政银企共同努力,完全能够实现企业改制与保全信贷资产的有机统一。一、企业改制与保全信贷资产并不矛盾,借改制之机逃废银行债务实不可取。在近来开展的企业改制过程中,逃避废除银行债务的现象越来越多。一些同志认为,只有甩掉了银行的贷款7/11债务,企业改制才能成功。否则,即使改革了,企业照样负担沉重,难以摆脱困境。实践证明,企业改制与保全银行信贷资产并不矛盾,在保全信贷资产的同时,企业改制工作不仅不会受到影响,而且还会做得更好。首先,借改制之机甩掉银行债务是行不通的。一些地方官员和企业领导认为,企业是地方的,银行是国家的。由于本位主义思想的存在,在企业改制的过程中,地方政府考虑减轻企业负担多,而对保全银行信贷资产考虑的少,甚至默认、纵容企业逆程序破产或“母体裂变”,逃废银行债务。金融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一个特殊行业,银行发放的贷款,主要来源于城乡居民及企事业单位的存款。如果企业甩掉银行的贷款,银行的不良贷款大量增加,将来支付发生困难,必须出现金融危机,波及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的稳定,这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严格的政治问题,党和政府是决不允许的。其次,逃废银行债务并不利于企业及地方经济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银行与企业之间是一种经济伙伴关系,其纽带是信用,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如果企业没有信用作基础,银行有资金不会、也不敢向其发放贷款,到头来企业照样没有资金可用。如果大家都讲信用了,当地银行的资金就可以正常周转,今天你急需你就用,明天不需要就归还,大家轮换使用,资金就活了,8/11经营也活了。如果不讲信用,钱到地头死,银行的资金再多也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企业本身以及企业间的资金分布不合理,也会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这是信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所在。三是处理好企业改制与保全信贷资产的关系,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有利于银行对其进行更好的扶持。金融环境是社会秩序、经济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放贷款是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活化信贷资金,防范金融风险同样也是支持。谁认识到了这一点,说明谁有长远观点,谁就会争取到更多的银行贷款,谁的经济就会得到较快发展。二、促进信贷资产需要企业做依托,政府应当发挥宏观调控职能,促进国有资产合理流动企业发展的关键是改制,而保全信贷资产,化解金融风险又取决于企业的发展。目前,银行不良贷款较多,金融风险较大,一方面是银行自身的原因,另一方面是企业效益的问题。目前,企业产品质次价高、销路不畅、包袱沉重、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较为严重。而这一切归根到底是因为企业的“体制不合理”。通过改革,有了新的体制,就会有新的机制,有了新的机制,干部职工就会有活力,就会有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人的活力增强了,一切困难都会逐步克服,如果体制不改革,机制不转换,现在9/11甩了包袱,将来仍会有新的包袱出现,企业照样不能健康发展。因此,企业改制是关键。而企业制度的改革,需要政府部门重视,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解决好“抓大”的问题,需要实事求是地妥善处理“放小”中的有关问题,需要其他方面的改革相配套,不然企业改革就难以成功。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正确认识“抓大”的问题。对大的认识,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不仅仅是企业的规模大,更重要的是指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的大型企业。如果是非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企业,即使是大型企业,也不应盲目列为“抓大”之列,不应当强调由国家控股。如果对“抓大”的认识产生误市,从中央到地方层层都“抓大”,稍微有点规模的所谓大企业,都强调由国家控股,到头来,有要能是换汤不换药,企业照样难以转换机制。其次,要处理好“放小”过程中的国有及集体资产流失的问题。在进行租赁、拍卖、重组、破产的过程中,有些地方人为地低估国有及集体资产,这样,破掉了银行债务,使极少数人或小团体从中渔利。因此,必须做好资产评估工作,做到客观公正,对有失公正者要依法惩处。三是做好其他方面的配套改革工作。要改革用工制度,全社会实行用工合同制,解决好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问题,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型劳动关系。要全10/11面推行效益工资制,打破分配上的大锅饭和平均主义。要建立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打破企业所有制性质和职工身份管理,搞好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离退休人员医疗工作。要建立劳务市场,解决好富余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只有进行方方面面的改革,企业制度的改革才能全面深入进行。企业改革成功了,企业搞活了,银行才会发展,信贷资产才能保全。四是尽快健全债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由于有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助长了企业的逃、废债务行为,而且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无法可依、无规可循,因此,应当尽快出台诸如债权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使逃废债行为得以制止。三、保全信贷资产,需要银行强化超前意识,因情施策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是对企业旧体制的一次革命,其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不亚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实施。在企业改制的过程中,各家银行如果高度重视,超前防范,就可以化风险为安全,如果被动应付,必将导致大量贷款被悬空死滞,并有可能转化成一场金融危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首先,要超前操作,完善手续,以防不测。各家银行应在企业改制之前,组织人员,对贷款合同文本及抵押11/11担保登记手续,进行逐笔审查,全面解决有效抵押及担保问题,使借款合同合规合法。要积极主动地向党政部门汇报,理顺关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