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加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75例临床分析_第1页
针灸加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75例临床分析_第2页
针灸加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75例临床分析_第3页
针灸加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75例临床分析_第4页
针灸加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75例临床分析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5针灸加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75例临床分析作者宋燕文作者单位200120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医医院【关键词】周围性面瘫针灸周围性面神经炎是一种急性非化脓性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根炎,因其典型症状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部肌肉瘫痪,所以又称为周围性面瘫,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周围性面瘫发病突然,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特点。常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松弛,不能做皱额、闭目、耸鼻、鼓颊等动作,口角向健侧歪斜。少数患者于病前几日可有耳后、耳内疼痛或面部不适等前驱症状。病前常有受惊、受潮、吹风史。常见体征为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部分患者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状。近20年来,笔者采用针灸加电针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150例患者均发病一周内来就诊,其中男90例,女60例。年龄1875岁,其中1825岁20例,2645岁72例,4665岁60例风寒袭络型110例,风热袭络型40例。接诊时病程最短1天,最长5天,平均天。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5将15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诊断依据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周围性面瘫诊断标准。起病突然,春秋两季多发,常有感冒病史,一侧面颊、耳后完骨处疼痛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松弛,一侧眼睛流泪,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不能鼓腮、露齿等CT检查显示颅脑正常。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周围性面瘫如脑干病变、手术损伤、腮腺病变、中耳炎、听神经瘤。临床症状及体征患侧乳突区有疼痛50例,面部麻木感144例,一侧眼睛闭合困难144例,口角歪斜150例,不能皱眉144例,体检一侧额纹消失,眼裂扩大,一侧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健侧,鼓腮时漏气。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针灸加电针结合疗法1取穴患侧阳白透鱼腰,瞳子髎,四白,地仓透颊车,牵正,合谷。耳后疼痛加翳风。2手法采用针刺手法仪A平补平泻法,轻浅刺激,以患者能承受为宜。留针30MIN。隔日一次,5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对照组不用手法仪,其取穴,疗程,观察均同治疗组,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服用地巴唑片10MG,一日3次。2结果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3/5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周围性面瘫疗效标准。治愈闭眼好,额纹及两侧鼻唇沟对称,鼓腮、露齿无障碍有效额纹及鼻唇沟基本纠正,闭眼及露齿轻度障碍未愈额纹及两侧鼻唇沟明显不对称鼓腮、露齿严重障碍。治疗结果两组患者中,治疗组治愈70例,治愈率对照组治愈54例,治愈率73,经2检验,2,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针灸加电针可提高周围性面瘫的治愈率。两组治愈患者中,经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治愈22例,对照组治愈12例,经统计学处理,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2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治愈60例,对照组治愈34例63,经统计学处理,2,P3讨论周围性面瘫中医学称为“口僻”、“口眼斜”,它也属于广义“中风”的范畴。认为病因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络脉空虚,风邪夹痰,乘虚侵入阳明脉络,致使气血痹阻,筋脉失养而发,久病则风、痰、瘀互结,甚至伤及正气而发病。正如诸病源候论偏风口候说“偏风口是体虚受风,风入于口之筋也。足阳明之筋上夹于口,其筋偏虚而风因乘之,使其经筋偏急不调,故令口也。”灵枢经筋言“足之阳明、手之太阳,筋急则口目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4/5为劈,眦急不能卒视。”又说“足阳明之筋其病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确切的病因尚未明确,一部分病人因局部受风吹或者着凉而起病。故近年来,病毒学说逐渐受到重视,单纯疱疹、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流感、巨细胞病毒等嗜神经病毒均可引起本病的发生。针灸治疗面瘫历史悠久,效果肯定,有效率90以上。以疏通阳明、太阳经脉,祛风散寒清热,调和气血为治则。“头面合谷寻”,“风池,主口不能言”针灸摘英集治病直刺诀“治中风口眼斜,宜频针灸以取尽风气,口眼正为度,针入四分。”故首取合谷、风池二穴以祛风解表,取患侧四白、阳白、下关、地仓、颊车、瞳子髎、攒竹以疏通太阳、阳明和少阳三阳之经气。现代医学大量的研究表明,针刺可使微循环的调节及血流量改变,表现为血管通透性增加,紧张度降低,毛细血管流速加快。同时针灸具有良好的调整作用,可以提高神经的兴奋性,改善局部营养代谢,加速恢复面部的肌肉、神经功能。从解剖学上看,面神经主要包括运动神经,支配面部表情,其分支有颞支、颧支、颊支等。针刺面部穴位可直接刺激面部神经所支配的肌肉。针刺四白、下关穴可刺激面神经颧支所支配的颧肌及眶下神经所支配的颧骨部肌肉,使患者口角向外上方牵引。针刺阳白刺激面神经颞支所支配的额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5/5肌,地仓刺激面神经颊支及下额缘支所支配的颧肌、颊肌、笑肌、上唇提肌等口角周围的肌肉。诸穴配伍,可改善面部的血液循环,使肌肉、神经取得充分的营养,同时也加速对代谢产物的吸收,减轻组织水肿对神经的压迫,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采用针刺手法治疗仪治疗,其原理是当针刺穴位得气后,在留针过程中,让针体通入特定的电流,用电刺激结合留针刺激,以达到适宜的刺激量,使针刺的效应得以扩大和增加,可使患侧面神经产生兴奋,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