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地质实习报告_0_第1页
庐山地质实习报告_0_第2页
庐山地质实习报告_0_第3页
庐山地质实习报告_0_第4页
庐山地质实习报告_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庐山地质实习报告图11九江市地理位置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境内。整体而言位于江西省北部,频临九江市莲花县。而庐山中也有居民居住,且有牯岭镇等集镇坐落其中。就牯岭镇而言,其人口约有万人辖芦林、长冲、日照、正街、窑洼、橄榄、大林、花径8个居委会和朝阳、胜利2个村委会。有南北两条登山公路,北经威家抵京九铁路九江站及长江大桥和市区;南经通远上105国道、昌九高速公路及庐山机场,可以说对于一个山水风景区而言其交通是相当便利的。地处高山,盛产茶叶。特产有石鸡、石鱼、石耳、云雾茶。牯岭镇是庐山风景名胜区所在地,有仙人洞、花径、含鄱口、锦绣谷、三叠泉等众多景点。庐山地理位置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长江,南临鄱阳湖。图12庐山的整体卫星图像图13庐山整体卫星图像,呈肾形庐山基本地理,地质特征2/7庐山山体呈纺锤形,面积302平方公里,最高峰汉阳峰高1474米。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且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带。庐山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加上有山,有水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就山的形成来讲,其属于地垒式断块山,故庐山多悬崖峭壁。总体来讲是由三个背斜,两个向斜构成。而山的北部多以沉积岩,包括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组成,故整体较平缓,多亿褶皱地貌为主。而山的南部多以变质岩为主,山体较为独立,陡峭,以断裂构造为主。所以在庐山庐山整体地层年代复杂,太古代至新生代都有地层分布,而变质岩,岩浆岩,沉积岩都很丰富,故庐山是很好的地质考察点。另外庐山对于我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李四光正是在这里发现了许多第四纪冰川的遗迹,如冰川漂砾,冰谷,冰窖等这在后面会详细讨论。从而驳斥了国外认为中国无第四纪冰川的理论。二实习路线与观察点概述第一天行程(2016年6月18日)行程驻地庐林湖庐山地质博物馆黄龙寺(三宝树)黄龙潭乌龙潭3/7天气小雨转阴,有雾。庐林湖图21烟雾环绕的庐林湖图22风和日丽的庐林湖(非现场摄像)坐标E11558,N293310,海拔981米。庐林湖是我们达到庐山后所观察的第一个观察点。根据学习与观察我们得知,庐林湖是一个冰斗湖,长约1300米,宽约750米,深约70米,本是一个冰窖,后期冰坝被冲毁,后来人工修建了一水坝。并且根据研究是庐山在第四纪冰期时最大的冰窖,并在其内部发现了冰川纹泥。大量的囤冰使得其深度大大加深。从而在冰期过后冰雪融化形成这样一个湖。其三面峭壁,内部积水,也符合其为一冰斗湖的特点。在庐林大桥的另外一侧,有一个小型水坝。这里可以看到非常陡峭的峡谷,充分体现了庐山上部宽谷,下部峡谷的特点。另外这里植被丰富,以常绿阔叶与常绿落叶混交林为主。庐山地质博物馆在这里我们主要是参观了庐山的历史,政治,文化以及地质特点。在其地址博物馆内,存在许多庐山第四纪冰川存在的证据。我们的主要参观地点就是当年毛主席在庐山办公避暑所待得庐林一号别墅。现在已被改造成庐山博物4/7馆。里面有庐山的地质地貌的介绍,但更多的是庐山对于当年中国特殊的政治地位。对于庐山政治文化上的偏重较多。博物馆的展品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清代画家许从龙历时6年所绘制的五百罗汉图。原画共有200幅,几经战乱,只剩110幅,后经多方搜集又找回两幅,现共有112幅,大都存放在博物馆内。只有一幅由南京博物馆保管。博物馆内还展出历代名瓷中的精品,有汉代的青瓷、唐三彩、宋影青瓷、明青花瓷、清逗彩瓷等等。这里充分体现了庐山丰富的文化历史气息。图23“芦林一号”别墅现已改名为庐山博物馆这里的地质博物馆有很多第四纪冰川的遗迹。有一个展柜便陈列了作为庐山第四纪冰川存在证据的冰川漂砾(见图24)。其有一个房间让我们看到庐山的模型(见图25)。使我们了解了庐山大致的地貌。另外还有庐山古板块的构造模型以及变质核杂岩的构造模型。其中还有许多庐山的岩石标本,我们发现其多以变质岩,沉积岩为主。这个博物馆给了我们机会去了解庐山的人文,地质等各种知识,使我们的脑海中对庐山形成了一个较为清晰的印象。图24庐山博物馆的冰川漂砾标本图25庐山博物馆内庐山全貌模型5/7黄龙寺坐标E11557,N2933,海拔908米。黄龙寺这里是一个人文景点,是我们路过的一个观察点。在其寺前有三棵年岁非常古老的树,当地人称为三宝树。我们在从地质博物馆行走至黄龙寺处时,我们看到了很多常绿针叶林,树木非常高且茂盛。可以说在这里是一个感受庐山自然气息与人文气息绝佳之地。而三宝树是相当古老的三棵古树。其中一棵银杏树据说已有1500年的寿命。这可以说是代表着庐山文化与生命力的三棵古树。黄龙潭乌龙潭黄龙潭坐标E11557,N2933,海拔817米。乌龙潭坐标E11557,N2933,海拔837米。黄龙潭,乌龙潭本是两个景观,但是由于其形成原因相似。并且距离相隔也不是很远,故放在一起描述。其是由于地壳运动导致地层断裂从而形成小瀑布。图26乌龙潭图27黄龙潭第二天行程(2016年6月19日)行程驻地水电大坝大天池龙首崖仙人洞锦6/7绣谷如琴湖花径公园街心花园。天气小雨转多云。水电大坝坐标E11557,N2933,海拔804米这个观察点我们主要观察到庐山上面宽谷,下面峡谷的地貌特征。这里可以清楚的观测到庐布山的峡谷地貌。并且能观察到其与庐山的地层走向是一致的。图28庐山电站大坝图29电站大坝附近地貌由图29得知,这里的植被多以阔叶林为主,这是这里海拔较低的原因。因此这一路下来我们得以看到由针叶林向阔叶林转变的过程。其水源主要来自于东谷,庐林湖,大校山谷底,属于背斜的一部分,有引水管引向山脊发电站。大天池坐标E11557,N2933,海拔878米。图210大天池入口处大天池是由流水的冲击从而形成一个湖穴。而又由于地下水的补给使其常年水位稳定。其形成与维持的原因与小天池相同。龙首崖7/7坐标E11556,N2933,海拔842米龙首崖其崖顶至崖脚呈方柱形,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垂直节理的风蚀风化,断裂。再加上崩塌与流水的长年侵蚀,从而形成了一孤崖拔地而起的壮观美景。图211龙首崖附近陡峭地貌图212龙首崖仙人洞坐标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