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平和洞水患的调查报告_第1页
关于平和洞水患的调查报告_第2页
关于平和洞水患的调查报告_第3页
关于平和洞水患的调查报告_第4页
关于平和洞水患的调查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1关于平和洞水患的调查报告宜章县水利局一、基本情况平和乡平和洞位于宜章县城东部,距县城约30公里。平和洞地势宽阔平坦,土壤肥沃,日照充沛,气候宜人。月梅、土桥、平和、城头四个农庄依山错落,6000余人口终年守望着洞内4000余亩良田,辛勤耕耘,世代传承。平和乡为石灰岩溶地区,地表基岩裸露,岩溶发育。千万年水溶侵蚀造就平和洞为一盲谷,其四面环山,中间为一葫芦形冲积盆地,面积约3平方公里。发源于苏仙区五盖山南麓的平和河顺峡谷蜿蜒穿越平和洞,遂在洞南山脚下的3个溶洞口没入地下成为伏流。由于喀斯特地貌发育,该河流先在太平里乡的深坑、老何山等地“河从洞出,水从洞入“,时浮时潜,后出太平里金坪坦,汇王家车河归章水。平和河上游为苏仙区五盖山,海拔600余米,全流2/11域集雨面积78平方公里,50年一遇洪峰流量立方米/秒。这里植被茂盛,雨量富足,每年降雨量在1500MM以上,是我县三大降雨高值区之一。每逢春夏暴雨骤下,由于平和洞集雨面积内的地面产水流量数倍于溶洞排泄流量,溶洞泄水不及,平和洞时常汪洋一片、房塌田淹,有民谣“平和,平和,一年水淹三次禾“描述当地老百姓淹禾之苦。据史记载,清同治年间,一麻姓知县,曾“募工开凿石洞“,致使“水患以稀“;1950年,当时的湖南省水利局派省“工大营造厂“再次凿宽龙门洞口,使下泄流量扩大数倍。虽水患未根除,但明显减少了受淹次数和时间。上世纪80年代,我县就曾以气候及水利条件优越而将平和洞作为杂交稻育种基地。由于近几十年来的砂石、杂木以及泡沫塑料等垃圾淤积,溶洞下泄通道逐渐堵塞,泄洪能力日趋减弱,“淹禾“水患再次凸现。尤其是XX年“、“和XX年“三次百年难遇特大洪灾,淹没时间长达七天七夜之久,最大淹没水深达8米,平和洞房屋倒塌,4000余亩良田泥淤砂压,庄稼颗粒无收。据不完全统计,仅这两年水灾给平和洞人民群众造成价值近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损失,甚至出现少数农户“返贫“现象。频繁而超强的水患给平和洞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极大困难,使得许多世代与农田相依为命的农户不得已出外打工或它乡租耕闲田,以致平和洞3/11出现历史少见的千亩抛荒现象,昔日高产良田演变蒙藏游牧草原。二、平和洞消水溶洞现状平和洞共有4个外露的消水溶洞,均沿河分布在平和洞东南山脚下,按流水方向排列次序为1、坦前洞在曾家村前右侧约200米处,溶洞洞径约2米,此溶洞“无雨消水,有雨出水“,对泄洪无益。2、“380“发电溶洞洞径约为2米,秋冬无雨季节平和河溪水几乎全部通过此洞流向杨梅山“380“前池发电,溪水就此断流。3、东边湾洞洞径约米。据称此洞原直径有2米以上,进去200米有较大暗河。现进口段淤塞严重。4、龙门洞洞径约米,是平和洞雨季主要消水溶洞。该溶洞全长约600余米,洞内有几处小分岔,但情况不明。进溶洞200米后渐宽,最宽处洞高十余米、宽四十余米。洞底板有大量(厚1米以上)极细泥沙沉积,说明此处流4/11速低于不淤流速。溶洞出口称后坦(地图标称裤脚窝),为一漏斗型,底部有消水溶洞(由于该处杂草灌木没人,无法靠近查看细部状况)。雨季后坦消水溶洞泄洪不及时,水面将抬高十余米通过一泄洪明槽过壁背窝蓄洪。漏斗状的壁背窝能蓄洪1020万方,但底部消水溶洞泄洪能力较弱,经常半个月水不能消退。后坦裤脚窝至猪菜窝约900米,需人工开凿隧洞相通。猪菜窝亦为漏斗状,有渗漏,但远观未发现明显泄水溶洞,其理论蓄洪量可达1700万方(水面在500米高程时)。三、建议治理方案平和洞因没有明河排泄洪水,当雨季来水流量数倍于溶洞消水流量时,淹禾将不可避免。按经验估算,所有溶洞的消水能力只能满足100毫米降雨时的地面产流排泄。表1的推算结果也与XX年“平和洞淹7昼夜基本相符。所以,解决平和洞防洪问题宜以“上游拦蓄(建防洪水库)为主,下游扩疏(消水溶洞清淤扩宽)为辅“。拟提出如下近远期治理建议1、清淤后坦裤脚窝消水溶洞根据龙门洞出口段泥沙淤积情况分析,影响龙门洞消水能力的的原因主要是后5/11坦裤脚窝下泄溶洞通道堵塞,致使龙门洞出口水面壅高,进一步降低龙门洞进出口水位差,限制了龙门洞消水能力。理论上清淤效果与50年代凿宽龙门洞后的消水效果接近。但该溶洞情况复杂,附近无出口,未敢贸然进入内部查看。2、将龙门洞进口扩宽,同时在后坦(裤脚窝)开凿隧洞将洪水引至猪菜窝蓄洪如前述,由于后坦出口受阻,单独扩宽龙门洞进口所增强的泄洪效果有限。故需要同时在裤脚窝至猪菜窝之间开凿隧洞将洪水引至猪菜窝蓄洪。此方案在工程技术上可行(龙门洞进口地面高程为554米,后坦出口即裤脚窝底板高程531米,猪菜窝库底高程392米,设计正常水面高程为500米),猪菜窝设计蓄洪量可达1700万方(正常水面高程为500米)。实施后可大大减少平和洞淹禾时间和次数。但此方案缺点一是投资大,工程直接费近400万元;二是加大泄洪量有可能加大下游河道防洪压力;三是未对猪菜窝作地质分析,担心蓄洪后对下游产生意想不到的不利后果,如从原干涸的溶洞出水等。3、清淤东边湾洞根据该洞口淤塞情况分析,有可能是溶洞内部消水不畅,也可能与380电站发电溶洞相通而受阻,有待进一步查明原因。6/11二八年十一月十三日附平和洞历年水患治理大事记晚清同治年间,县令麻维绪,亲见其疾苦,遂募工开凿石洞,将水引入石隙,水患以稀。后年久淤塞,水患又起。民国二十九年(1940)六月。湖南省第三行政督察专员肖文铎巡视宜章,曾呈文请省府疏浚平和消水工程。当年八月、九月省水利委员会连连派员勘测,并编制宜章县平和乡泄水工程计划书。民国三十一年(1942)。省建设厅水利局将县内平和乡消水工程与仁义乡(今黄沙镇)消水工程并列入当年省大型农田水利计划。民国三十三年(1944),省水利局洽商中国农业银行贷款若干,于四月设立公务所,举办平和消水工程,后因抗日战事而搁浅。7/11民国三十五年(1946)十月,省建设厅具复工计划,拟由省救济分署配拨工粮200吨,农行贷款1000万元,由平和乡组建“消水工程营建委员会“,办理贷款订约和洽领工粮手续。后因农行贷款无着落,工程有始无终。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关心平和水患治理。1950年,省水利局对原国民政府宜章县平和乡泄水工程计划书作适当修改,派专业工程队施工,将龙门洞等6处大小溶洞凿宽,疏浚河道3000余米,修筑河堤577米,当年6月开工,10竣工。全部工程费用折合大米43万余斤,均由省政府投资。此后水患渐少,但仍未根除。1963年8月,宜章县委县政府委托县水利局完成了平和水库的规划设计,确定了1850万方(中型水库,集雨面积平方公里)、水上村坝址方案。该设计规划不但能大大缓解平和洞水患影响,而且还能解决平和、赤石、太平里和杨梅山等石灰岩地区的旱魔威胁。1964年,县政府委托湖南省地质局地质大队对平和水库库区进行了地质勘探。1965年元月,该地质队在提交的湖南省宜章县平和水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对库区工程地质情况作了较详尽的论述,并进行了地质渗漏和淤积计算。8/111976年,第一次修建平和川门水库(10万方,小二型),1980年冲毁,1981年冬再建川门水库,1985年“洪灾再次将川门水库冲毁。1988年,省投资万元,县自筹7万余元,再次兴建川门水库。大坝高16米,为我县第一座砼结构双曲拱坝(县水利局贺武舜设计),防洪库容180万方(小一型)。2000年,在编制宜章县“十五“水电农村电气化规划报告时,县水利局对修建平和水库进行了第一次调研,确定了2640万方(中型水库)、上车村坝址和两级电站开发方案。该方案水库上游控制集雨面积为57平方公里,坝高65米,坝顶轴线长190米。电站分两级,一级在坝后,二级电站站址设在赤石乡的三望坪。平和水库由原来纯防洪、灌溉功能附加蓄水发电功能,意欲以办小水电引进民间资本,推动水库建设,实现“发电、防洪、灌溉、饮水“四大效益并举,政府、投资者及受益农户共赢局面。2001年,县水利局进行了第二次调研。因第一次调研方案改变了原河水流向,影响较大,故修定为“380“电站增容方案。即不改动水的流向,大坝和一级电站按原方案,把杨梅山矿“380“电站进行增容改造。(注杨梅山矿“380“9/11电站是1986年建成投产。因在找煤源时,在海拔380米处发现了一条地下河,该地下河的源头来自平和洞三个泄水溶洞之一,具有178米落差,于是在解决饮水问题的同时建成了装机5500千瓦的“380“水电站)。2002年,广东阳山开发商贺显新先生与平和乡政府签定了合作意向书,并付10万元设计费委托宜章县水利水电勘察设计室编制了平和水库二级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于收购“380“电站未果而放弃。XX年,县政府与北京枫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罗顺兵先生签定了兴建平和水库意向书,但之后无实质性运作,意向协议约定期内未签定正式合同。XX年9月,广东佛山康普医药有限公司刘南章总经理两次来宜章洽谈平和水库,亦因收购“380“电站难度大而无功而返。XX年11月,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致函(关于厦门至成都国家高速公路湖南省汝城(湘赣界)至郴州公路在宜章县境内有关问题)宜章县政府,告知其设计的夏蓉高速公路在平和水库上车村坝址上游约200米处通过。10/11故水库坝址需重新论证。XX年7月8日,由县人大代表杨露娥和杨牵头,平和洞内月梅、土桥、平和、城头四个村委会以及有耕地在平和洞的杨柳、黄田、马阵三个村委会向县政府联名具呈,建议政府派员实地考证,并提出如下治理方案1、将龙门洞溶洞口再扩宽2米,同时在龙门洞溶洞出口处(后坦)至猪菜窝之间开挖一个长为900米泄洪隧洞,将洪水引至猪菜窝,猪菜窝开辟为蓄洪水库。2、将东边湾现有消水溶洞口扩宽至4米直径,长约200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