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3.3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对点训练201608300272_第1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3.3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对点训练201608300272_第2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3.3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对点训练201608300272_第3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3.3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对点训练201608300272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33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对点训练1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答案C解析李贽的思想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都具有启蒙意义,A项正确;两者都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B项正确;人文主义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李贽生活的时代,中国还没有出现新兴的资产阶级,C项不正确;两者都宣扬个性自由和思想解放,D项正确。2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据此可知,他主张A限制君权B削弱相权C实行君主立宪制D废除三省六部制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作者对宰相作用的定位。材料反映了宰相的作用是劝谏君主,使其不会肆无忌惮,体现了作者限制君权的主张,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了作者加强而非削弱相权的要求,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君相关系,希望恢复传统政治制度,而非实行君主立宪制,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具体的三省六部制,D项错误。本题易错选B项,主要是没有正确把握作者对宰相作用的阐释。3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下列选项最能体现此言论的是A强调“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B反对君主专制C编纂天下郡国利病书D多次拒绝清朝征召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顾炎武的思想。根据材料“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可知,顾炎武主张学习经世致用之学,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4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粟贵伤末,粟贱伤农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之弗贵,而积粟者闭籴,则愈腾其贵。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之勿贱,而怀金者不雠,则愈益其贱。”材料表明王夫之主张A实行农商并举的经济政策B发挥市场作用以促进商品流通C加强政府调控,以平抑粮食价格D征收工商税以减轻农民负担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王夫之的思想。题干信息“上禁之弗贵,则愈腾其贵”“上禁之勿贱,则愈益其贱”说明政府调控失去作用,说明要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商品流通,故选B项。材料不强调农商关系,排除A;C项与材料意思相违;D项不是材料意思体现。5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怀种族之奇耻,究兴亡之要因,于是排斥夷狄,批判专制”。上述观点表明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A从明亡中反省君主专制B认识到改朝换代的必要性C主张民主,反对君主专制D反对排斥夷狄的落后思想答案A解析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种族之奇耻”“兴亡之要因”“批判专制”,说明三位思想家都从明朝灭亡中反省君主专制,进一步提出限制君权的各种设想,故选A。B、D两项与材料意思不符;三大思想家反对的是专制暴君,而非君主本身,与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有本质区别,故C错误。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材料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答案经世致用明道救世。批判空谈,开朴实学风先河。解析第一小问结合顾炎武的思想主张可知其治学的目的是经世致用明道教世;第二小问联系明清时期“崇尚空谈”的学术风气可推知答案。7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的“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李贽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顾炎武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李贽藏书、顾炎武亭林文集、王夫之思问录根据材料,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子的思想。答案李贽反对盲从孔子,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顾炎武注重实学,经世致用;王夫之强调“天地之化日新”,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解析首先要读懂材料,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核心思想,切忌脱离材料进行概括,同时注意语言要简练,不可照搬材料原文。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不可止以妇人之见为见短也。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又岂可乎设使女人其身而男子其见,乐闻正论而知俗语之不足听,乐学出世而知浮世之不足恋,则恐当世男子视之,皆当羞愧流汗,不敢出声矣。焚书夫是非之争也,如岁时行,昼夜更迭,不相一也。昨日是而今日非也,而可遽以定本行商法哉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藏书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然也。续焚书1依据材料,归纳李贽的主要观点及其时代价值。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贽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答案1主要观点主张朴素的男女平等观念;主张“与世推移”的时代发展观;承认人的私欲;斥责道貌岸然的假道学。时代价值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具有早期思想启蒙的价值。2社会背景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但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封建制度走向衰落;思想上,程朱理学严重禁锢人们的思想,王阳明心学促使知识分子的自我意识觉醒。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中的“不可止以妇人之见为见短也”“昨日是而今日非也”“人必有私”“行若狗彘”等信息归纳出答案;第二小问主要结合李贽所处的时代背景从思想进步方面论述即可。第2问,从经济、政治与思想等方面分析作答即可。易错题对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认识不准确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