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推进社会治理创新_第1页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推进社会治理创新_第2页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推进社会治理创新_第3页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推进社会治理创新_第4页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推进社会治理创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提出新的要求,而公民道德建设既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又反作用于社会治理创新。一、公民道德建设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作用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报告要求“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1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目前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公民道德建设在社会治理创新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1公民道德建设能发挥良好的导向作用。公民道德依靠公民个人素质和社会舆论发挥作用。通过积极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体的公民道德建设,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努力把党的思想方针政策、纪律教育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结合起来,能引导公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社会风气。2/92公民道德建设具有良好的规范功能。公民道德建设渗透于公民的社会生活中,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传播,用一系列为人们所接受的道德价值观念来陶冶人们的精神和灵魂,能规范和约束公民的言行,引导正确的社会风尚,并进而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公民道德建设具有一定的社会疏导功能。公民道德建设通过各种方式传播社会正能量,通过社会舆论的压力筑起公民道德防线,疏导社会矛盾和纠分。公民道德建设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能够遏制不良道德行为产生的主观动机,另一方面也能避免一些道德卫士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以道德的名义,举着道德的大棒,行违法之事等不文明行为的发生,有序的维护社会秩序。二、当前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我国当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公民道德失范、价值观念相对混乱,物质文明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失衡的现象越来越明显,而公民道德水平的下滑又反过来制约经济社会的和谐有序发展。1从社会层面看,一方面公民道德缺失较大,公民道德标准整体下降,将一些本应是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却作为优秀道德的标杆,从而导致公民整体的耻辱感下降,对一些不文明的现象熟视无睹,听之任之,任其生根发芽,而不去制约、制止,使社会正能量失语。另一方面过分追3/9求物欲,认为市场经济时代,人的主要追求就是物欲。对物欲的追求本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但过分追求物欲,忽视精神层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面的追求,它必然会以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下滑为代价。公民为了追求物欲,甚至可以不择手段,如在食品安全、卫生方面、甚至高考方面的违法犯罪行为,已达到令人发指的程度,从而戗害了整个社会体系的健康。从公民个人层面看,公民的社会道德要求务虚与务实并存。所谓务虚就是指公民个人对于一些事不关己的社会道德失范现象和行为,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在行动上不闻不问,在言论上或发表一些冠冕堂之高论或说些风凉话,不久前中国戏曲学院原副院长、教授马名群在街头指认小偷被打后,痛心地感慨“路人太冷漠”。所谓务实就是指公民个人在涉及自身利益时表现出强烈的功利性,事事以己度人,事事锱铢必争,很少能为他人着想,不达个人目的很难罢手,甚至和公众、政府、社会公然对抗。三、公民道德建设的思路公共治理理论强调社会的治理需要社会共同参与,从而谋求社会利益的最大化。社会治理创新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属于意识方面的公民道德建设则更需要社会众多元素群策群力共同参与。4/91充分发挥公民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道德是维系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公民道德建设是以培养健全的公民人格为旨归,以丰润良好的公民社会公德为目标,以建立和谐有序的社会为根本。公民道德建设归根到底是公民的道德建设,是以公民个人的道德修养作为基础的,它是公民个体道德的交汇、融合后形成的一种社会共识,是一种获得公民普遍认同的社会活动准则,它是公民在社会活动中处理相互关系的润滑剂。离开了公民全体,公民道德建设就是无的放矢,就是无源之水。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利用群众,是群众路线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因而要积极引导公民认清自己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公民个体的主体作用,使公民个体充分认识到自己绝不仅仅是公民道德建设中的旁观者、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对知识的获得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能动的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是人对原有经验、知识进行能动的积极的探究。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公民通过对自身内在良好品德的激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学习掌握,在社会活动中摒弃事不关己做冷漠看客的不良心态,摒弃做有悖社会公德之事时的侥幸心态,不断提升自己的社会公德水准。公民要提高自身的公民意识和公德意识,通过公民的公民意识和公德意识的复苏及公民自身的修养5/9和社会的激励,形成公民道德规范的内化,以自觉的内在意识去辨别善恶,自觉地遣责不良社会行为,自觉应用手中的摇控器去否定荧屏上的低俗化的节目,用心中的遥控器净化自己的心灵。公民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通过心灵的舒展和良好品德的生成,逐渐实现心灵的高雅、和谐,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社会公德的要求,增强对家庭、集体、社会的道德责任感。才能不断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才能有效地促进社会治理的创新。2积极发挥公职人员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国家公职人员的社会公德对公民道德建设起着极大的影响作用。政府公职人员要在社会公德建设中作表率、起垂范作用。公职人员是治国理政的主体,他们作为当今社会中较为引人注目的一个群体,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一言一行都引起社会民众的极大关注。事实上正面公职人员的社会影响力要远远低于破坏公民道德规范的负面公职人员的社会影响力,社会更多的是关注负面公职人员,同样是乘飞机偷救生衣,同样是闯红灯,普通民众所受的关注,肯定没有公务员的大。官风正则民风正则国家兴,官德丧则腐败生则国家衰。所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推进社会治理创新,首先要发挥国家公职人员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国家公职人员要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职业道6/9德是一个国家道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着力点之一。国家公职人员应以职业道德建设为契机,不断提升自身的公民道德水准。如果公职人员言行不一致,台上一套,台下一套,一方面要求普通民众遵守公民道德,另一方面自己不能以身作则,带头做好道德表率作用,必然会影响公民道德建设的开展。古希腊思想家、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知道道德才是道德”。国家公职人员要加强学习,在加强学习中提升自身人文素质、道德修养。国家公职人员要时刻不忘“八荣八耻”,时刻牢记自己的社会身份,以高于普通民众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做到慎微、慎独、慎始、慎终、慎言、慎行,要以良好的道德情操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君子不食奸,不受乱,不为利疚于回,不以回待人,不盖不义,不犯非礼。”2国家公职人员只有时刻不忘“洗洗澡、照镜子、正衣冠、治治病”的要求,不断加强学习,才能明是非,辨善恶,才能确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是非观、善恶观。此外国家公职人员在日常生活中还要不断反省,将自律和他律做到有机结合,在反省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和公民道德水准,在日常社会活动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道德要求,才能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发挥好引领作用。3有效发挥政府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主导地位。政7/9府是社会活动中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和裁判员,政府对公民道德建设具有方向、目标的价值引导作用。政府在公民道德建设中要有所为,绝对不能错位,甚至失位,要强化而不是弱化自身的作用,从而有效地发挥政府自身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不断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工作的开展。政府在公民道德建设中要有效地发挥教化功能。首先,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要牢牢地掌控公民道德教育的话语权。在全日制学校教育课程设置中要加大中华民族传统优秀道德、社会主义公民道德教育的比重,因为教育不仅仅是技能的教育,还包含人文素养的教育,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丧失青少年教育的阵地就意味着丧失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学校教育在公民道德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儒家思想之所以长期在中国封建社会处于正统地位,就是因为自汉代起将儒家经典作为学校教育的内容,从中央到地方学校都传授教育儒家伦理纲常的结果。在学校公民道德教育中切忌简单说教和灌输,而应通过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强化青少年的公民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教育主管部门在公民道德教育中不能采取历史虚无主义,不能简单追风,要有自己的正确的价值判断。前段时间,不少学校将少年英雄赖宁的画像从墙上取下,引起社会热议,就是相关部门、相关学校没能正确认识赖宁所处时代所弘气8/9魄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是什么,简单地从保护青少年生命的角度而否定赖宁的高贵品质,将赖宁不当的救火行为和它的保护国家财产的赤子之心混为一谈,可说冷了、伤害了一个时代人的心。其次,政府相关部门要把好社会舆论宣传关。建构主义理论同样认为人对知识的获得还取决于社会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公民良好的品德养成除了自身的因素外,还与其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马克思说“既然人的性格是由环境造成的,就必须使环境成为合乎人性的环境”。3所以社会要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大张旗鼓、理直气壮地弘扬正气,鞭挞丑恶。政府相关部门要把好社会舆论关,严控娱乐审批,让低俗的靠出卖色相搞出镜的干露露们从荧屏消失,大力进行网络扫黄,净化网络环境。政府宣传部门通过网络、电视、报纸、广播等新闻媒介和道德讲堂等,宣传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营造和谐的社会舆论,强化公民的公民意识和公民道德意识,让媒体负起社会教化的功能。此外在涉及社会道德事件时,政府要正确掌控舆论的导向,不能为舆论所绑架,因为民意、舆论不见得都是正确的,要用科学的手段、充分的证据还原相关事件的真相。2016年3月26日,泸州老人唐安云突然倒地死亡,而小伙石茂兵的“停车一扶”,撞人还是扶人,争议纷纷,一时成了一切的发端。在此案件中,其9/9实在舆论上一直对“扶人小伙”比较有利。但经过公安部门的努力取证,最后证明是小伙子负事故的主要责任,且石茂兵第5次最终口供也承认了撞人。政府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主导作用的发挥还表现在政府可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强制公民遵守社会公德,通过制度权威来促进社会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