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北京转河历史文化园设计实践摘要转河历史文化园是转河六大景区的开头篇。笔者在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河道固有历史文化背景,尊重历史自然属性,恢复河道及河道两岸原有景点、建筑物,并加以提升、精华,从而营造出“梦回长河”的深渊意境。关键词转河、历史文化园、长河遗梦、历史、文化1前言转河历史文化园位于转河上游,西起北京展览馆后湖,东至高梁桥,其水线全长550米。追溯历史,明清两代曾经是连接昆明湖的皇家御道,也是百姓踏青观柳的好去处。河道沿途景点、建筑物有“绮红堂”、“绮红堂码头”、“高梁桥”等,应该说,他们的存在标明着转河的历史,体现着转河的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一些特定事件的影响,园内景点、建筑物遭受到一定程度损坏。河道也是经历了填埋、打开多种境遇,直到今日,才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得以修复、重建。笔者在历史文化园的规划设计中,围绕“长河遗梦”这一转河全程设计主题,利用现代水利技术,融入治水新理念,展开多种表现手法,着重强调了该景区的历史性、文化性。如果说“长河遗梦”的设计主题是为了实现让转2/7河链接历史、通向未来的梦想,那么历史文化园就是梦的源头,梦开始的地方。恢复自然型生态古河道一直以来,回归自然,恢复生态环境是人们向往和推崇的一种境界。“自然”无论是在物境上,还是在意境中都美化着世界,净化着心灵。恢复生态原有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是体现自然,以人为本的唯美途径。笔者在历史文化园河道的规划设计中,考虑到该河道原有文化历史背景,在恢复自然生态河道的同时,用多种表现手法将历史文化蕴涵其中,从而让河道生动、多样,韵味无穷。恢复河道原结构从根本感受自然河道是水生态的重要载体,恢复河道原有结构,顺其自然,为生物提供多样、丰富的自然环境,是治理历史文化园河道的基本原则。在历史文化园河道生态整治修复工程中,笔者本着“宜宽则宽,宜弯则弯”的治河思想,恢复河道原有的结构形态与自然特征,让原有生物群回迁,重新建立水生物生态系统。设计中,在满足宣泄洪水的基础上,尽量保持了河道的自然特征及水流的多样性,只有水流的多样性才有水生物的多样化。恢复后的生态河道,为水生、两栖动物创造了优良的栖息繁衍环境。这样既有助于保护河道水生态环境,3/7又有利于提高河流自净能力。1利用植物体现历史文化回首历史的长河,早在明、清时代河道两岸绿树成荫。春夏之季,更是引无数的文人墨客提诗赋词,风靡一时。据琼花斋记记载,当年长河两岸风景可谓是“两水夹堤,垂杨十余里,流急而清;鱼之沉水底者,鳞鬣可见;精蓝棋置,丹楼珠塔,窃窕绿树中;而西山之在九席者,朝夕设色以娱游人。当春盛时,城中仕女云集,缙绅士大夫,非甚不暇,未有不一至其地者也。”为将现历史文化园恢复其历史原貌,在规划设计中充分尊重历史文化背景。布景中不做过多修饰,而是在河道两岸及河道内大量种植柳树、桃树、荷花、芦苇等植物。并利用现代光感技术,配以灯光效果,从而更加完美的再现了长河绮丽风景。新建历史文化园,河面水光潋滟,两岸树影婆娑;柳枝低垂摇曳,植物的清香沁人心脾,明清两代盛极一时“长河观柳”的民间聚会,在这里再次成为一种风俗、一种时尚。由此不难看出,历史文化园大面积种植多种植物,是在让人与自然达到和谐统一的同时,又将历史与文化的特性得以拓展。1故道遗址浓缩的历史文化文化对于一个城市有着深远的影响,了解历史、尊重历4/7史是体现文化的一种方式。祖先千百年积沉保留下来的文化不应被支离破碎,而是需要更多关注和保护。将历史文化的延续性与都市生活的现代性有机的融合,才能创造出都市景观新文化。历史文化园内长河故道遗址是历史文化园设计中,突出历史文化的点睛之笔。故道遗址在被挖掘维护的同时,遗址四周利用经过仿旧处理的条石将之圈起。条石的运用让历史的味道呼之欲出,故道遗址与周边现代环境的强烈对比,在感官上提高了人们对长河历史文化的兴趣与认识。转贴于论文联盟HTTP/重建绮红堂码头关于绮红堂的历史应当追溯到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为其生母孝圣太后祝贺花甲正寿,在长河南岸修建了绮红堂作为登船游览皇城水系的一个码头。其间,绮红堂不仅作为御用码头,更是自乾隆后历代皇帝在来往皇宫与万寿山途中,小憩、用膳、召见群臣处理国事之地。当年光绪皇帝就曾在此下榻,跪接慈嬉。绮红堂新码头由台阶、坡道、休息平台、拴船桩、浮雕、立石雕塑组成。重建后的绮红堂码头,不仅秉承了原有码头的功能性及使用性,更是加深立意,用艺术的语言传达思想,让人们从更深层意义上了解河道的历史文化变迁。5/7码头背景墙上的浮雕被设计为三个部分。中间采用高温彩釉的工艺,以“春水游幸图”为主题,用图画的形式展现了昔日帝王出游的热闹场景。左、右两旁分别选用汉白玉材质,以“水系开凿图”和“泽润万民图”为主题,依此讲述了北京水系的起源、开凿、修浚。三幅不同的画面让人们了解了历史,感受了历史文化,从而达到了加深立意主题的目的。码头立石雕塑在选料上分别采用新旧两种石材。用从原有河道挖掘出的旧石材与新石材混合排列,从视觉上形成新旧对比,在内涵中象征着历史与现代沟通、融合。其中旧石材的排列为“九位一体”的组合方式,九位的选用是因为在中国、佛教以及各种文化中数字“9”都代表着各种能量的高度聚合,并有吉祥、幸福之意。在排列中五块立石被放在码头平台高处,表示历史被认知的部分;另外四块则放在平台低水位处,随着水位的变化时隐时现,意味着历史还未认知的部分。而在条石排列中变化的水位,也在寓意着人们在不同历史阶段对于主观认识的变化,是大众群体的象征。其实纵观重建后的绮红堂码头,不难看出设计中大量运用了对比与交错的表现手法。两种不同的手法都再次演绎了历史与现代的共存。亮出高梁桥6/7高梁桥始建于元代初期,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历代曾多次对古桥修葺,清代修葺过的石桥桥下为单孔拱券,桥上用青白石构筑,桥两侧的护栏雕琢精美。桥体外观朴实无华,坚固无比,是京成著名古桥之一。高梁桥不仅具有历史的意义,还蕴涵着一段神话传说。传说中,高梁桥的得名是因为当年刘伯温奉命修建京城,把好山好水全部搬到了北京,因此惹怒了掌管水系的龙神。龙神大怒将全城的水偷走,伯温发现后立即派手下名为高亮的大将追赶。在擒获返回的途中,龙神挣断绳索逃跑,临跑前还将装水的水车推入长河。高亮怕皇帝怪罪,随身跳入长河,从此他跳河的那座桥偕他名字之音,被称为高梁桥。鉴于高梁桥的历史性、文化性,亮出高梁桥成为设计中的重点。经与多方部门协商,基本保留高梁桥基础原结构,并对原结构进行加固处理。对于桥体外观进行适当装修,在桥头两侧安装青石板碑文,分别篆刻桥名及桥名传说。桥西侧采用投头灯照明,着重反映出高梁桥及周边景区。光源采用代有凝重气氛的橘色,更好烘托其历史气息和文化氛围。高梁桥的亮出为历史文化园带来了良好的景观效应和社会效应。在景观上,远眺高梁桥,长河似玉带,白桥跨碧水;近观高梁桥,桥下,柳浪飞燕逐清波;桥上,行人车7/7马如穿梭。侧看高梁桥,则是“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高梁桥的保护、修复,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政府对待历史的高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贷款利率变动委托管理合同范本
- 2025版人工智能语音助手授权委托协议
- 2025年度高新技术项目居间对接服务协议
- 2025年度化工原料采购协议
- 2025年安防监控系统采购合同保密条款及保密协议
- 2025年企业出纳风险防控聘用服务协议
- 2025版汽车全车系事故车辆修复服务协议
- 2025年度融资租赁担保合同条款设计及法律适用研究
- 2025年智能穿戴设备采购协议书规范
- 2025范文大全:电力工程劳务合同范本
- 体育产业经营管理课件第一章导论
- 智能制造生产线运营与维护课件完整版
- 2023门球竞赛规则电子版图文并茂
- 树木清障专项施工方案
- 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准则完整版-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体系
- 能源概论__第一章能源概述PPT课件
- 《爱的教育》读书分享读书分享2
- 合伙经营教育培训机构合同经典版
- 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实验指导
- 配网工程管理流程及注意事项
- PTB220串行数字气压计用户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