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子文化对照检查剖析材料2016_第1页
圈子文化对照检查剖析材料2016_第2页
圈子文化对照检查剖析材料2016_第3页
圈子文化对照检查剖析材料2016_第4页
圈子文化对照检查剖析材料201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圈子文化对照检查剖析材料 2016 接受中央第九轮巡视的辽宁省、全国老龄办、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国资委等 5个地区和单位, 8月 25日公布了巡视整改情况。 其中,通报特别强调辽宁省干部队伍中 “圈子文化 ”盛行。目前,沈阳、大连等 14个市都把整治 “圈子文化 ”作为干部教育重要内容,将制定整治 “圈子文化 ”和拉帮结派问题的办法,用制度破除 “圈子文化 ”。 2014年 1月 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指出: “有的干部信奉拉帮结派的 圈子文化 ,整天琢磨拉关系、找门路,分析某某是谁的人,某某是谁提拔的,该同谁搞搞关系、套套近乎,看看能抱上谁的大腿。 ” “圈子文化 脱胎于 圈子 ,但与 圈子 不能划等号。 圈子文化 有 圈子 成员认同的较为系统的价值取向或观点理论,形成了派系。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教授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谈到, “圈子 ”对普通人而言,只是个生活范围的概念,但对于干部队伍来说,就可能是以权力为核心构建的人身依附关系。 在李成言看来,如果干部在官场中经营小圈子,进而衍生出 “圈子文化 ”,就会严重污染政治生态。 本 质是 “利益圈 ” 近几年在中央巡视反馈和大量案例中, “圈子文化 ”成为高频词之一。 2014年 11月 4日,在 2014年中央巡视组第二轮巡视反馈情况通报中,四川、广西、江苏、河北的 “圈子文化 ”问题浮出水面。 比如四川,被指出 “一些干部通过 打干亲 、 打礼 等方式拉关系 ”;广西, “一些领导干部任人唯亲、搞 小圈子 ”;江苏, “一些领导干部与老板之间保持相对稳定的关系圈子,进行封闭式权钱交易 ”;河北, “个别领导干部搞团团伙伙,并与企业老板结成利益纽带 ”,等等。 有专家分析 “圈子文化 ”的形成主要是出于私利的结盟,有以下 几种表现形式: “政商圈 ”。一些不法商人与领导干部勾肩搭背,利益互输。比如山西国信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上官永清被查后曝光的 “山西汾酒会 ”,就是一个政商圈,是对以山西干部为主的经常在固定会场参加聚会的一个群体称谓 ; “干亲圈 ”。少数领导干部将贪腐披上 “民俗外衣 ”,利用 “攀亲 ”手段搞 “小圈子 ”。四川青神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刘泽利与一名开发商老板 “认干亲 ”,先后收受开发商所送财物 180多万元,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 11年 ; “朋友圈 ”。 2015年以来,证监系统上下多名领导干部被查,其中至少 7人依附于已落马的中国证监 会原党委委员、副主席姚刚的 “朋友圈 ”。串案干部上下勾连、左右同谋形成利益板块, “利益 ”共享 ; “同学圈 ”。在江西萍乡市腐败窝案中,萍乡市政协原主席晏德文与原常务副市长孙家群有 “师徒关系 ”;市委原秘书长张学民与晏德文有同学关系。 在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沈友军看来,这些 “小圈子 ”中,每一个人都以权力为纽带,围绕某些核心人物,编织权力网,形成利益同盟,有 “福 ”同享、有赃同分、有 “风险 ”同担,互相勾连,甚至形成人身依附与庇护关系。 导致公权力异化 同济大学特聘教授郭世佑表示,有些部门的 “一把手 ”权力过大,干部任命很多时候就是领导一句话。这就导致,如果 “跟对了人 ”,获得提拔重用的机会会大大增加,所以一些干部把进入某些 “圈子 ”视为成功捷径。 近年来落马的一些 “大老虎 ”背后,往往会牵扯出一些领导干部与之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勾连,形成一个个或明或暗,或松散或紧密的“团团伙伙 ”。 在这些圈子中,各种利益交换都在小圈子内操作,圈外人甭想窥得圈中内幕。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赵丰教授认为: “圈子 ”一旦成为腐败交易平台,其破坏力相当惊人。 以往一些案例表明, “圈子文化 ”使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沦为了君臣父子关系或帮派关系。这种 “圈子文化 ”不仅涣散了组织,滋生了腐败,导致公权力异化,还往往造成 “窝案 ”“串案 ”塌方式腐败。 “圈子文化 ”的巨大危害性,从刘志军案可见一斑。 2011年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落马,原铁道部运输局局长、南昌铁路局原局长、原铁道部运输局副局长、昆明铁路局原局长等人先后落马,纪检部门从刘志军的 “小圈子 ”挖出的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达 15人之多。 再比如,广东茂名窝案涉及 14名重要领导干部,重启调查 160多名涉案领导干部 ;山西 4名省委常委落马等等,都是 “圈子文化 ”结下的恶果。 圈子带来的不仅是权力腐败,在 “圈子文化 ”下,政策指向中的 公共利益会被搁置、被伤害,权力也缺少了约束与节制。 与宗旨意识相悖 自建党以来, “小圈子 ”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叫法,比如宗派主义、山头主义、权力小圈子、拉帮结派、团团伙伙等等。 中国共产党历来反对在党内搞 “小圈子 ”。毛泽东 1937年 9月 7日在反对自由主义中指出: “因为是熟人、同乡、同学、知心朋友、亲爱者、老同事、老部下,明知不对,也不同他们作原则上的争论,任其下去,求得和平和亲热。或者轻描淡写地说一顿,不作彻底解决,保持一团和气。结果是有害于团体,也有害于个人。 ” 1942年开始的延安整风运动,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延安整风使全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夺取全国胜利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建国之初,邓小平就强调了小圈子的危害性。 1950年 6月 6日,他在克服目前西南党内的不良倾向讲话中指出, “试问:不把百分之八十的人团结好,能够做好工作吗 ?小圈子主义的危险性,难道还不明显吗 ?” 邓小平认为,与小圈子的斗争是经常性的。 1956年 9月 16日,他在中共八大上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时指出,党必须经常注意进行反对主观 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的斗争,经常警戒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危险。 2014年 10月 8日,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 “党内上下关系、人际关系、工作氛围都要突出团结和谐、纯洁健康、弘扬正气,不允许搞团团伙伙、帮帮派派,不允许搞利益集团、进行利益交换。 ”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沈友军认为, “圈子文化 ”具有依附性、投机性、帮派性、贪婪性的特点,是一种具有浓厚封建主义色彩的腐朽文化,完全与党的宗旨意识相悖,须用制度坚决破除。 重在用制度约束权力 瞭望记者调研发现,要破除 “圈子文 化 ”,不但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引导,更要在制度上找到突破口,从源头上肃清 “圈子文化 ”流毒。其中最关键的,是把权力关进 “制度的笼子里 ”。 首先,加强宣传警示和教育引导。 “圈子文化 是一种极端利己的维护帮派私利的价值观。 ”沈友军说,可通过媒体广泛宣传,让广大党员干部加深对 “圈子文化 ”危害的认识,自觉远离和抵制 “圈子文化 ”的侵扰。 “共产党人的文化,内核就是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取向,就是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优良文化传统。 ”沈友军说, “共产党人只有弘扬和践行共产党人特有的优良传 统和价值观,才能真正做到不搞小圈子、不走腐败路,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 其次,防范权力过度集中。 “圈子文化 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有些地方或部门 一把手 权力过度集中。 ”沈友军说,应进一步以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为依托,以各执行部门为基础,促使权力实施民主化、透明化,在明确 “一把手 ”权力的同时,更要明确其他班子成员、各执行部门负责人的权力,分工负责,各司其职,促进决策、执行机构的内部约束与监督。 第三,完善政绩考核规范用人制度。 李成言说: “落实好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等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必经程序和 基础环节,可以从根本上遏制 圈子文化 蔓延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