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4科学与中国近代动物学之创立和发展科学与中国近代动物学之创立和发展科学杂志从创刊起就与中国近代动物学的创立和发展结下不解之缘。以秉志为代表的一大批早期动物学家是科学主要撰稿人,他们的文章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近代动物学在中国之发展。自从2016年秋笔者接受了中国科协下达编撰中国动物学学科史的任务,“中国近代动物学肇始于何时、创立于何时”的问题始终萦于脑际。按学科史编撰指导部门粗线条的划分,大体上清末洋务运动至民国初年为近代动物学在中国的孕育时期,民国初期至1949年为近代动物学创立时期,1949年以后则为现代动物学建立与发展的时期。照此,近代动物学在中国创立的时间应在19111949年之间。说起中国近代动物学,无论其奠基人还是初期及以后的研究群体,都与科学有着不解之缘。中国近代动物学主要奠基人秉志作为科学的最初发起人之一,在19141915年间参与了杂志的创办,而且从科学创办起,秉志与同时代的其他动物学先驱,及以他为核心的动物学研究群体,一直是杂志主要撰稿人。科学成了中国近代动物学研究群体展示成果的平台、中国近代动物学创立与2/14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人。秉志对科学的卓越贡献秉志字农山,原名翟秉志1886年4月9日生于河南开封,1965年逝世于北京。他成长在一个满族家庭,自幼聪慧好学,随父诵读四书五经、文史诗词。16岁考入河南高等学堂;17岁上半年考中秀才,下半年考中举人;18岁被河南省选送考入京师大学堂预备科英文班学习,4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1908年8月在京参加第一批庚款留学生考试,录取后于同年10月赴美留学。在京读书期间正值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不久,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激发了他强烈的爱国热情。他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同时博览科技新书,感悟到欧美各国国力强盛源于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他觉得科学是格物致知、强国富民之利器,立下“科学救国”志向。他对进化论等著作特别感兴趣,认为达尔文学说打破宗教迷信、解放思想,对科学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于是决定赴美攻读生物学。这个选择是他一生事业的开端。1909年秉志入美国康奈尔大学农学院昆虫系,于1918年获博士学位,此后又到费城的韦斯特解剖学与生物学研究所从事脊椎动物神经学的研究工作,历时两年半。1920年冬,他谢绝了一些教会大学的重金聘请,应南京高3/14师邹秉文之邀,到中国人自己办的学校任教。1921年,秉志在南京高师创建了我国大学中的第一个生物系,任系主任。南京高师、东南大学生物系在秉志、钱崇澍、胡先骕、陈桢等生物学先驱的共同努力下,培养了大批杰出的生物学人才,其中仅动物学方面就有王家楫、伍献文、杨惟义、寿振黄、曾省、张孟闻、卢于道、张宗汉、郑集、张春霖、王以康、沈嘉瑞、陈义、崔之兰、欧阳翥、刘咸等。秉志作为科学的理事之一及核心撰稿人,忠实履行了自己职责。陈首在的科学一文中的报道有两点引人注目一是“在科学132卷共发表文章8964篇,数量居前10位的学科领域分别是生物、化学、物理、地学、医药卫生、农林、科学插图、气象、科学通论和天文学。也就是说,科学传播的知识基本上是以天地生数理化这样的基础理论科学为主”。进一步的调查发现,科学从1915年创刊至1925年的10年间,在生物学领域共发表文章176篇,其中动物学95篇、植物学81篇;涉及动植物学的杂俎等有112条。如果设定“文章”反映学科的进展情况,“杂俎”等反映学科的活跃程度,则统计结果表明,在科学创刊的第二个十年间,生物学领域发表的文章数跃升至324篇,增幅高达倍;杂俎等共172条,是前十年的倍。由此反映出那个历史时期里,中国近代生物学通过头十年的初创和第二个十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一个十4/14分活跃的学科领域,而动物学和植物学作为生物学学科之基础显得尤为突出,在当时被称作“显学”。二是据陈首报道,作为科学的核心作者群体,中国科学社社员为科学撰稿发文页数最多的10人依次是任鸿隽、赵元任、杨铨、竺可桢、秉志、胡明复、韩祖康、吕湛、王琎和翁文灏。其中除韩祖康、吕湛外,其余8位均是中国科学社理事。秉志排名第五。通过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查阅又发现,秉志于19151949年在科学上发表论文共计42篇。在科学创刊初期,以介绍国外生物学为主,如在创刊号上的生物学概论较为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生物学基本概念,并对社会上只重数理化而轻视生物学提出批评。他讲到有人认为“此则草木虫鱼之小道耳,非今日所急也”,因此感叹说“嗟乎,高谈救国,而于天然生物之利,休养生息之道不能知,以此言学,以此求治,亦綦难矣。有志者幸勿以皮相忽之也。”在这个时期涉及昆虫方面的文章有5篇之多,关于昆虫基本知识的3篇,关于虫害的2篇,其中1篇涉及医学昆虫疟蚊,全面介绍其生活史及疟疾传播过程,被认为是当时最详尽的医学昆虫报告。秉志为科学撰稿涉及进化论方面的文章最多,如动物与天演人类之天演天演现象之窥测等。这些文章以晓畅的语言介绍从动物到人的进化依据及途径。在1930和1940年代,秉5/14志将生物学与国计民生、教育乃至民族复兴相联系,反映了他在抗战时期和抗战胜利后对生物学如何为民族振兴服务的思考。中国近代动物学的其他先驱与科学与秉志同时代或比他稍后的还有一批中国近代动物学家,他们大致从1920或1930年代开始活跃于科研舞台,并积极为科学撰稿,成为反映那个历史时期中国近代动物学研究概况及重要成果之主要撰稿人。如遗传学家陈桢曾与秉志在南京高师、东南大学生物系、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长期共事,他在1920年代中期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金鱼之变异发表于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丛刊英文版,该项成果在1924年曾被中国科学社社长任鸿隽誉为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三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之一。陈桢从这篇用英文写的论文里提取精华,改写成中文科学报告金鱼的变异与天演,发表于科学第10卷第2期,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被认为是1920年代中国第一篇动物遗传学论文。特别值得提起的还有陈桢在1923年为科学撰写的新式熔蜡炉,该文介绍他在东南大学的研究工作中如何克服设备的困难,因陋就简地解决了石蜡切片技术中脱蜡的难点问题。他于1922年10月仿照他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室使用的熔蜡炉的构造,改造成一种在中国合用的熔蜡炉。经过几个6/14月里许多次的试验之后,一种用国产煤油灯加热、体积小巧的熔蜡炉获得成功,由于该项设备是在东南大学实验室试制成功,故命名为“东南式熔蜡炉”。这篇文章反映了中国科学家在困难面前坚毅顽强的可贵品质,颇值得后辈学习与传承。此外,动物学先驱如辛树帜、薛德焴、过探先、卢于道、胡经甫、邹钟琳、蔡堡、李赋京、陈世骧等均在科学上发表论文,反映各自研究领域的研究动态及其主要研究成果。辛树帜是动物学家,早期参加孙中山的同盟会,曾赴日本、英国、德国攻读动物学,回国后先后在中山大学、西北农学院和兰州大学任教,并任西北农学院院长和兰州大学校长,为中国近代动物学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毛主席曾称赞他是“辛辛苦苦、独树一帜”。他是我国最早进入广西大瑶山进行动植物考察和标本采集的动物学家,尤其重视鸟类标本采集,在1920年代为科学撰写中国鸟类目录,系他在英国留学期间从大英博物馆看到德雷瑟所著欧洲鸟类史而将有关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的内容摘录汇总。该文共介绍二百数十种鸟类,以连载之形式,全文分三次发表,为国内鸟类学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鸟类学文献。农业昆虫学家邹钟琳先生于1929年秋由江苏省昆虫局资助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昆虫系深造。1931年获硕士学7/14位后,再入康奈尔大学深造。回国后任中央大学农学院副教授兼江苏省昆虫局技术训练主任。他在对华北蝗虫灾区的调查中曾发现东亚飞蝗因种群密度不同而发生变形现象,掌握了蝗虫的生态特点,提出预防蝗害之有效方法。他十分重视中国飞蝗的分布与气候地理及发生地环境的关系,并于1935年在中央农业实验所研究报告第8期发表中国飞蝗之分布与气候地理之关系及其发生地环境一文,这种将蝗虫与其环境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在当时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也为他日后撰写昆虫生态学奠定了基础。此后他又进一步研究螟虫、白背飞虱等水稻害虫的生长规律和防治方法,发表了不少颇有见地的论文,为防治水稻虫害做出了较大贡献。在此期间,他曾连续为科学撰写江苏水稻害虫录和最近江苏省水稻螟害状况,对该省水稻害虫的种类、螟害的实际状况及主要的防治措施进行了清晰的报道。1933年,邹钟琳任中央大学农学院教授。他亲自搜集资料,编写出农业病虫害防治法昆虫生态学中国果树害虫学等教材,被许多高等农业院校采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央大学农学院内迁重庆。在川东农村,他发现螟害和水稻品种、栽种时间关系密切,在国内率先提出改良水稻品种,合理安排栽培时间,避开螟害高峰的理论。在此期间,他为科学撰写论文水稻抗螟试验,发表于1941年7、8期合刊中,为抗战时期8/14川东地区水稻抗螟害做出重要贡献。最后要介绍的李赋京教授是寄生虫学家、组织胚胎学家、钉螺研究专家和医学教育家。19261928年留学德国格丁根大学医学院,1928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后回国。1931年起从事对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的生理、生态、解剖分类的研究工作,是我国研究钉螺最早的专家之一。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和健康的疾病,特别流行于盛产粮食的长江流域和江南省份。在1920、1930年代,中国对这种疾病的研究几乎一片空白。1926年陈方之、李赋京等到江苏省海盐县调查钉螺分布情况,推测全县约有7万人患血吸虫病。从那以后直到1970年代,李赋京一直在教学工作间歇期或假期奔走于血吸虫病疫区。他为获得第一手资料,长期在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北、湖南等省的湖汊、沟渠、沼泽地带,躬身出没于芦苇、草丛中寻找钉螺,观察其生活习性及生态环境等,并进行详细记录。即便在抗战时期的逃亡途中也不忘收集钉螺标本,在颠簸的火车上将装有钉螺的水桶抱在怀里。他把采集的钉螺带回实验室进行观察,研究其胚胎发育情况,绘制了大量精美逼真的形态和发生图,并先后发表了钉螺的解剖钉螺的治后发生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宿主钉螺的解剖、生活习性和种的鉴别等文章。他曾将其重要研究成果撰写成两篇论文中国日本住吸血虫中间宿主之解剖9/14和中国日本住吸血虫中间宿主之胎后发育,发表于科学1932年第4期。1936年李赋京在安徽省发现一个钉螺新种,并首次在秉志主编的中国动物学杂志上发表。同年该种经正式鉴定,被命名为ONCOMELANIAANHUINENSISLII。以秉志为核心的动物学研究群体与科学秉志在担任东南大学生物系主任及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所长期间,曾以其渊博的学识、独特的教学方法和“开放式”的办所方针,吸引了一大批有志于发展中国生物学事业的青年学者。在国内生物科学近年来之进展一文中,秉志对此有详尽介绍“此研究所为公开机关,国内学者苟愿从事生物学之研究而自信其学力足以赴之者,得请求人所研究,所中且予以种种便利。盖主持者极愿藉所内设备之利便以惠益学人,以公诸社会。愿能以此供应,使研究者得窥生物科学各门之径奥,以应国内大学之需求。”秉志对培养年轻人十分重视,并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他说“凡从事研究者,若起初即专治一门,则偏狄之见固所难免,而学力浅仄,知识隘陋,殊不足以应大学之宠邀以主持学系。故初入该所之研究员,必先使其经习各方面之学识,然后就性所近,自为选择,以专攻一学。”秉志对从事动物学的每一位年轻后生,不管与他有无关系,只10/14要前来求教者,无不关爱备至,竭诚帮助其成长;对每个从学者的文章必逐字逐句逐段修改,并为之发表;及至他认为基础已打好,且有一定的论文著作时,必尽力推荐出国深造。所以秉志最大的功绩是为中国动物学事业培养了一批人才,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成为中国近现代动物学的领军人物或分支学科的奠基者。尤其在1940年代,该研究群体成果累累,羽翼益丰,科学成为他们成长过程的见证人。笔者择其中几位代表者略作文字介绍。王家楫,江苏奉贤人。1920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2年7月1924年11月被刚创立的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聘为助理员,师从秉志门下。他曾目睹秉师在简陋的教学科研条件下“节衣缩食,将自己的工资省下来去订购”学校无钱购置又必不可少的设备,以及在解剖江豚时条分缕析,让学生一目了然。王家楫后来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动物系深造,于1928年获博士学位。19301940年代积极为科学撰稿,尤其在抗战胜利后的1947年发表原生动物在中国一文,全面总结中国原生动物学研究之艰难历程,对我国当时已开展的6个研究领域做了扼要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所长,是中国原生动物学奠基人。早年积极开展生物科学考察,获得中国原生动物、淡水轮虫分类及生态学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发现原生动物新种近百种。论文珠11/14穆朗玛峰地区的原生动物中国轮虫志等在国际动物研究领域有重要影响,为中国原生动物学的创建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部委员。伍献文,浙江瑞安人。1918年考取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业专修科。1920年冬秉志回国在南京高师执教,引起伍献文极大兴趣,使他立志从事动物学研究。1925年秉志到厦门大学,伍献文追随秉志钻研组织学和胚胎学。1932年伍献文取得巴黎大学科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与方炳文、常麟定等深入广西、贵州、云南等边远山区,采集了大量标本,发现了许多在科学上未曾记载过的新物种。抗战期间完成漓江的鱼类一文,其中描述了发现于漓江的11个新种。他除了在国内外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外,还积极为科学撰稿,尤其三十年来之中国鱼类一文可视为中国近代动物学中鱼类学方面最具权威性的总结。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曾任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院长。在该研究群体中,与科学关系最密切莫过于刘咸和张孟闻两位。他们继杨铨之后,先后担任科学主编,其中刘咸是在19351942年,张孟闻是在19421950年。他们不负众望,使科学成为我国自然科学领域中“唯一一直坚持,几乎不曾间断的一项事业,直到1951年被合并到自然科学”。刘咸曾在一篇回忆中提到科学12/14当时在上海的困境1937年7月日寇发动侵华战争后不久,南京沦陷,位于成贤街文德里的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亦遭蹂躏。秉师于痛心之余只身来沪,席不暇暖即在总社亚尔培路明复图书馆重建研究室。当时刘成编辑的科学杂志照常进行,一直干了四五年。后来南京汪伪政权成立,汉奸充斥上海。科学停刊不久就有人对刘咸进行拉拢“科学无国界,编辑为大众服务,现在物价飞涨,你们失业,如何是好,有人愿意支援科学恢复出版,你们都可加薪,不必自苦”云云,刘咸晓之以民族大义,严词拒绝。后来告诉秉师,他说保持科学纯洁,做得很好。在敌后,秉志和科学编辑部的同仁们在1942年被迫停刊后,克服种种困难使科学迁往内地,并于1943年迅速复刊,改为季刊,但只出了两期。1944年后恢复出12期,但有两期合刊之做法。1942年,科学主编由张孟闻接手,此时诚如陈首所言“张孟闻先生主编,有了反法西斯及科学的社会性的自觉。”科学是中国实验动物学悄然兴起的见证人近代动物学按其研究的方法与途径,大体可分为“描述性”和“实验性”两种。朱洗在三十年来中国的实验生物学中有如下定义“凡在自然环境中,用肉眼或用仪器观察和测计生物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牝牡交尾、顺序发育、荣衰死亡,以及世代交替种种现象,然后13/14出有系统的记录,这统属于叙述的生物学。凡是根据工作者的意志,利用人为的设备或手术,控制自然的现象,分析生命现象的发展,研求一切变化的因果关联的工作,统属于实验生物学”。就发展的历史来说,叙述生物学较早,实验生物学较迟,中西都是如此。自1920年代至1940年代后期,中国近代动物学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尤其在1930年代中期至1940年代后期,即在抗战时期极端困难条件下,实验生物学有逆势而上的趋向。从朱洗发表于科学31卷7期上三十年来中国的实验生物学一文所提供的文献,以我国当时实验动物学两位代表人物朱洗和童第周为例,做一粗略统计即可看到这个发展势头。在这一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发行泸州市古蔺县2025秋招笔试专业知识题专练及答案
- 国家能源防城港市上思县2025秋招笔试数学运算题专练及答案
- 医院院长新春致辞(15篇)
- 单位植树节活动总结6篇
- 农村承包土地合同15篇
- 医生年度个人工作总结3篇
-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15篇)
- 安全生产横幅标语文案精彩4篇
- 喜迎新春领导讲话稿范文(13篇)
- 婚礼新人致辞
- 2024年4月自考00840第二外语(日语)试题
- 便利店设计方案
- 对意外伤害儿童的紧急救治方法
- 为成果而管理
- 乳腺癌骨转移护理查房课件
- 新视野大学英语1读写教程-Unit1-Fresh-Start-课件
- 管路清灰施工方案
- 客户信息登记表
- 不合格品处置记录表(标准版)
- 兄弟之间宅基地互换协议书
- 文体与翻译公文文体科技文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