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渔文化研究_第1页
象山渔文化研究_第2页
象山渔文化研究_第3页
象山渔文化研究_第4页
象山渔文化研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象山渔文化研究象山渔文化研究象山立于宁波东南一隅,是一个典型的半岛县。北、东、南三面环海,象山港、石浦港两港相拥,海域面积广阔,海岸线达925公里。象山基于自然条件与生俱来的优越性,大力发展海洋文化,尤其是最具传统地域特色的渔文化。因此,合理保护和传承渔文化,显得格外重要。本文主要从象山渔文化的内涵、表现形式、信仰习俗以及保护与传承四方面来进行探讨与研究,使人们真正地深入了解“渔文化的故乡”象山。一、渔文化内涵象山海洋渔文化是指世代象山人在其生存的海洋自然环境之中,生产与生活两大领域内的一切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果。它包括生产文化、社会文化、观念文化、组织文化。二、渔文化表现形式象山渔文化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渔谚、渔灯、鱼庙、渔居、方言、渔鼓等传统艺术形式渔谚。象山渔谚内容丰富,寓意深厚,主要分为三类潮汐鱼,是指鱼类的生产繁殖期与渔汛、潮汐息息相关。哲理鱼,人们可以根据鱼类的习性,总结得出的人生哲理。而季节鱼,是能反映2/5季节与鱼生活特性有关的一种现象;渔灯。舞渔灯是一项渔区必不可少的节庆活动。每逢喜庆祀典,必渔灯出台。渔灯外围先用尼龙布包裹,涂上不同鱼种的颜料,再用钢丝捆扎而成,形象逼真;鱼庙。鱼师庙是象山境内一种较为独特的渔文化现象的外化,史载名为鱼师娘娘庙。每当海豚因潮流出港时,渔家们就点燃鞭炮和香烛,虔诚地向出港的海豚朝拜,愿渔家出海能得到它们的庇佑;渔居。渔岛四面环海,地处偏僻,人口稀疏,一个岛就是一个村。众多渔村中,最有名的是“浙江渔业第一村”东门岛、“亚洲第一钓场”渔山岛以及拥有“东海第一滩”美称的檀头山岛;方言。方言,是指渔区百姓约定俗成的俚语或口头用语。三、渔文化信仰习俗1妈祖信仰。渔山列岛妈祖如意信仰文化距今已有300多年,渔山岛的如意娘娘庙最负盛名。如意娘娘是岛上一位善良孝顺的渔家女。因外出寻父伤心欲绝,纵身跳入大海,渔民们只在其跳海处找到一根大木头。渔民们将其抬回渔山岛,刻成一尊如意像,建起如意娘娘庙,来祭奠如意的勇敢和孝顺,成为渔山岛的守护神。2踏沙习俗。“三月三,踏沙滩”是象山渔区的一项民间节庆活动。俗语道“三月三,踏沙滩,辣螺爬高滩”。关于“三月三”的来历,人们说法不一。但最有可信度的3/5一种说法是三月初三前后,当地的水温和地温逐渐上升,浅海辣螺争相爬至滩头繁殖。而依山傍海,熟知螺贝习性的渔民趁机去沙滩拾螺,赚得些许盈利,添些家用,久而久之,这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逐渐转化为“三月三、踏沙滩”的风俗活动流传至今。3放灯习俗。农历七月十五,俗称“鬼节”,渔港石浦、东门一带盛行放海灯。海灯的底板层是用稻草或木板相叠而成。若使用稻草,必以竹片为骨,将纸灯扎绑其上,点燃灯内的蜡烛,少的几盏,多的数十盏。一到晚上,每家每户都到海边投放,海灯带着渔民们的希冀随波逐流,流向东海。4祭海仪式。开洋、谢洋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渔民们将三月廿三妈祖娘娘的生辰定为开洋节。开洋,亦称“开渔”。出海对于渔民来说,是一件生死未卜的事。因此每次出海,船老大都要在船上拜船龙、做船福,请菩萨下船,以祈求平安出海,鱼丰满仓。至六月二十或六月廿三鱼汛结束,渔民们又会举行谢洋节,以感恩大海,平安归来。5饮食习俗。象山人对海鲜的要求是极高的喜吃直接捕捞、未经养殖的鱼。只有这样的鱼,煮出来才是“透骨鲜”的。象山海鲜还强调鲜咸合一,咸里带鲜,以咸显鲜,以清蒸为著。4/56渔区禁忌。渔区有一些不成文的规定,比如吃鱼先吃鱼头,意为“一帆风顺”。当家中有客人时,一定要将鱼头朝向客人,以示尊重。只有主人先举筷品尝,同席的人才能动筷。除此之外,在吃鱼另一面时,要说“划过来”,切勿说“翻过来”。“吃鱼不能翻身”一说,在渔区是最忌讳的。“翻身”,意讳“翻船”。四、渔文化保护与传承如何对渔文化进行保护以及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传承已成为象山人民共同关注的问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象山渔文化自塔山遗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址以来流传至今,有精华亦有糟粕。因此,只有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它、面对它,才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真正传承。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象山县着力开发渔文化这一旅游品牌优势,尤其是在象山滨海旅游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