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与西医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经济学的比较_第1页
针灸与西医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经济学的比较_第2页
针灸与西医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经济学的比较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针灸与西医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经济学的比较针灸与西医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经济学的比较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多发性与常见性疾病。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多由面部神经出现局部水肿、缺血引起。面瘫发病较急,若治疗不及时,则可能会导致面部肌肉出现挛缩1,使患者的容貌形成永久性损伤,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目前,临床上对于周围性面瘫治疗方法较多,而不同的方法,效果也不同。面瘫的中医病机为面部经络为病邪侵袭阻滞导致功能失调引起,针灸治疗面瘫效果比较理想。为了更好的对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及费用进行分析探讨,笔者对我院2016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9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我院自2016年1月2016年5月共收治周围性面瘫患者9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王维治主编的神经病学2中关于面部神经损害的相关诊断标准。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有患侧面部的表情肌瘫痪,露齿,口角歪向健侧,鼻唇沟2/3变浅等。排除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多发性感染性神经根神经炎、腮腺肿瘤及腮腺炎,糖尿病患者及高血压患者。患者均了解该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8例患者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为1466岁,平均年龄为岁;病程为742天,平均病程为天;左侧22例,右侧26例。实验组48例患者中,男31例,女15例;年龄为1369岁,平均年龄为岁;病程为9天44天,平均病程为天;左侧20例,右侧2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方面不具备显著性差异,P,具有可比性。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方法治疗肌肉注射当归针及肌苷针,每天1次,口服维生素B片、地巴唑、甲钴胺及强的松等,并以氧氟沙星眼膏及熊胆眼药水等进行对症处理。实验组采用针灸治疗以手足阳明经穴为主,以手足少阳经穴为辅,以局部近取结合循经远取的方法进行。主穴为合谷、颊车、地仓。配穴为风池、头维、阳白、人中、承浆、翳风等。每次选一穴,以行穴位注射,然后再进行针刺,每次必选主穴,根据患者的症状选择34个配穴,以毫针轻刺;对起病一周内患者面部穴位以梅花针轻扣为主,配合远端取穴;对起病1个月的患者在每次针3/3刺之后留针30分钟;对起病1个月的患者应在针刺得气之后,将毫针连接脉冲电针进行治疗。连接电针之后留针30分钟;拔针后以梅花针对面部穴位及局部皮肤轻叩,直至局部皮肤出现微红;以电磁波治疗仪对面瘫区进行垂直照射,距离以3040CM为宜。一天1次,5次1个疗程,休息2天,再继续下一疗程。持续35个疗程。疗效评价以参考文献标准3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对比患者两侧面部的闭眼、抬头、示齿、抬头等6种运动情况。观察患侧的改善程度,每项分为3分运动正常;2分运动减弱;1分运动明显减弱;0分运动消失。除此之外,对患者安静状态下面部情况进行评估2分正常;1分轻度不对称;0分不对称。满分20分,按照得分分为痊愈20分;显效1719分;好转1416分;无效13分。治疗有效率人数/小组总人数。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