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质夫与抗战救亡中的贵州乡村师范教育_第1页
黄质夫与抗战救亡中的贵州乡村师范教育_第2页
黄质夫与抗战救亡中的贵州乡村师范教育_第3页
黄质夫与抗战救亡中的贵州乡村师范教育_第4页
黄质夫与抗战救亡中的贵州乡村师范教育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黄质夫与抗战救亡中的贵州乡村师范教育黄质夫与抗战救亡中的贵州乡村师范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普及教育的难点和重点都在乡村,而作为抗战后方的贵州,抗战时期是乡村教育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黄质夫在榕江创办乡村师范,是其中最关键的措施。黄质夫求学时,选择了大学师范专业农学系,大学毕业择业时选择了乡村师范,在乡村师范学校中又选择了边疆师范,并把位于贵州省城郊区的青岩边疆师范迁往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榕江、黎平。不仅深入了边疆,而且从实际出发创造了乡村教育的新理念。黄质夫先生1896年3月6日出生于江苏省仪征市长江边上的小镇十二圩。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求学时,他接受了恩师陶行知“余今生之惟一目的在于经由教育而非经由军事革命创造一民主国家”的生活教育理论。黄质夫是陶行知最早的追随者之一。他1924年从东南大学毕业后不久,即到苏北高邮县界首镇创办界首乡村师范学校,这是全国率先创办的第一批乡村师范中的一所,也是很出色的一所,由此开始了他献身乡村师范教育事业的生涯。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乡村师范概要一书,多处介绍界首乡师的办学成就和办学经验。1927年夏,黄质夫调任国立第2/5四中山大学南京中学乡村师范科主任,继续探索乡村教育的新路。1931年8月,他辞去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推广处主任的职务,应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张道藩的聘请,担任浙江省立湘湖乡村师范学校校长。黄先生在这里只有近8个月时间,他增建新校舍,选聘新教师,增设简易师范班,增收近百名新生。1932年初,黄质夫回到栖霞乡村师范学校继续担任校长,之后,又在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了5年多。1937年11月中旬,日军逼近南京。栖霞乡村师范学校仍坚持开学授业,下旬才停课疏散师生,是苏南最后疏散的一所学校。黄质夫主动留校看守校产,直至日军向南京发动进攻的前7天、即12月1日,黄质夫才离开学校踏上流亡的道路。战时环境,给贵州送来了一位乡村师范学校的好校长。1939年9月,黄先生辞去湖南农业改进所技师兼榆树湾沅芷垦区主任职务后,接受教育部长陈立夫的聘任,先任铜仁国立三中校务委员,后又受聘担任贵州省立贵阳乡村师范学校校长。黄质夫坚持乡村师范应当办在乡村,贵州乡村师范更应办到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山区的主张。他的设想得到主管部门批准后,在靠广西、湖南的苗族、侗族聚居地区的榕江县创建新校。1940年初,贵阳乡村师范学校迁至榕江后,改为国立贵州师范学校,由国民政府教育部边疆教育司直接领导。黄质夫在榕江国师5年多,3/5为乡村师范教育事业倾注了大量心力,使迁校前仅有4个年级150多名学生的学校,扩大为最多时有16个班级、近千名学生,为贵州省规模最大的一所师范学校。而且主要招收少数民族子弟,成为当时全国唯一一所办在边远县城、为少数民族地区服务的国立师范学校。建校时的榕江县城连公路都不通,县城只有两所小学。以上经历说明,黄质夫从28岁到49岁,孜孜不倦地在4所乡村师范担任校长近20年,是我国乡村师范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他不仅参与了20世纪我国乡村教育的历史性工作,而且在乡村教育的实践和理论建设上颇具建树,对乡村师范学校教学改革作出了很大贡献。黄质夫亲自制定的乡师教学计划,编写的乡师教材,出版的有关乡村师范教育的论著,如中国乡村的现状和乡村师范生的责任、栖霞乡师课程概要、服务乡教八年之自省、实践的师范教育、中等学校劳动生产训练等,完善和发展了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黄质夫在新中国建立后,在求职信中写了他这段经历“这些学校都是富有革命性的,当时颇获得各界好评,毕业生参加革命工作者不下千人,颇多知名人士。流亡期间在汉口任战时员生收容所所长,旋入黔任国立贵州中学校务委员兼高中部主任半年,到湘西任湖南农业改进所技师兼榆树湾工作站主任,沅芷垦区办事处主任。抚辑流亡,4/5增加生产,当时难民赖以存活者很多。贵州教育厅一再电邀我去贵州省立贵阳乡村师范学校,旋改为国立贵州师范学校。迁校贵州东南角榕江,专收苗胞子弟,学生数达1400多人,实行半耕半读,达到全校自给自足。教学方面,主张教、学、做合一,做什么,学什么,教什么,生活方面提倡以教人者教己,育己者育人,树立艰苦朴素的作风。至今,为黔南人士所称道。”今天,农民仍然是我国人口的大多数,乡土中国的特色仍然存在。代表中国农民的根本利益,就是代表中国最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果认真践行建设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民谋利“以人民为中心”的目标,那就要“多谈问题,少谈主义”。与其空谈“理论”,不如向黄质夫先生学习,按照实践已经证明的正确教育思想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贴近乡土,走进大山,因地因时制宜,更多地研究解决乡村教育中的实际问题,为普及乡村教育多办一点实事。世界发展史已经证明,基础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国家的长远发展,注定了民族的未来。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没有普及教育而得到繁荣的先例。黄先生认为,“才能胜任、德能感人”的教师,关系到教育的成败。黄先生经常说,要改造社会,先要有好的教育思想,才有好的师范学校;有了好的师范学校才能培养出好的师资;有了好5/5的师资才能培养出好的国家公民;有了好的国家公民才会有兴旺发达的国家。故此,教师是人民的楷模,民族的典范。乡村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以“救百万村寨的穷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化万万农工的愚,争整个民族的脸”为己任。据统计,追随黄先生从事乡村师范教育的第一流的教师多达百人以上。因此,黄先生的乡村师范办到哪里,那里便人才辈出,声名远播。黄质夫为培养合格的乡村教师,默默无闻辛勤工作了一生。XX年2月28日,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提出,缩小中国城乡教育差距的核心问题是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质量。这说明,黄先生的许多主张依然是今天培养教师的经典。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黄质夫乡村教育思想被尘封,并不仅是他个人的损失,而是民族的损失,国家的损失。黄质夫先生亲近乡民的一生告诉我们既然在国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