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学生诗歌写作入门教学刍议_第1页
九年级学生诗歌写作入门教学刍议_第2页
九年级学生诗歌写作入门教学刍议_第3页
九年级学生诗歌写作入门教学刍议_第4页
九年级学生诗歌写作入门教学刍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九年级学生诗歌写作入门教学刍议九年级学生诗歌写作入门教学刍议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写作中要求学生写诗歌。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也有感情要抒发。生活中的人、事、物都可能触发我们的情感。诗歌便是情感的抒发。写诗能促进写作,是毋庸置疑的。近年来,学生对诗歌的创作,包括现代诗、古体诗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在认知领域比较淡化。现就九年级学生写诗入门谈谈认识。一、学生有创作诗歌的欲望九年级学生有较强的写诗的欲望。每每布置写诗,他们都跃跃欲试。等将作品收上来一看,参差不齐,离写诗的要求相距甚远,这种现象成了普遍。或无中心,或突发抒情,或东拼西凑。从各种不同的现象中表现出来的难能可贵的共同的一点就是他们有强烈的创作欲望。这个闪光点,是写诗的创作动力,是灵感的源泉。就在2016年学生诗歌创作培训期间,有个学生创作了一首元曲青草绿树红花/池塘小鱼青蛙/小鸭稻田蚂蚱/夕阳西下/天边铺满晚霞读罢让人不禁哑然失笑。其中没有抒情,没有主题。此文仿照的是秋思之祖的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结果失败了。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传递出情感,没有主题。2/6对天净沙秋思的解读至少有两大方面的情感满目凄凉。枯萎的藤没有生命;千年老树在飒飒西风中走向风烛残年;荒凉的古道;体弱无力的瘦马;飘零天涯海角的人。如此萧瑟的景色怎能不让人断肠呢思念家乡和对前途的迷茫。黄昏归巢的乌鸦有家可归;小桥、流水、人家是那么的安详温馨,有家真好;而我的家乡、亲人又离我那么遥远;让人牵肠挂肚。是继续追求功名呢还是服侍那年迈的双亲呢没有答案,如此迷茫。只好满怀愁绪地徘徊在这漫漫古道上了诗,该怎样写才有诗的味道呢二、学写诗的要领1先要有诗的模样,然后修改润色,把诗味写得更浓。生活中的人或事物都可能触发我们的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情感,将这种情感分行写出来,就有了诗的模样了。例如亲爱的朋友,/你的快乐,/我们一同分享;/你的悲伤,/我也愿意,/和你一起分担。/因为/我们是朋友。这里的初稿已经有诗的样子了。如果要写得诗味更浓一些,就可以借助形象,并融入想象,抒发情感。修改如下亲爱的朋友,/我们共同拥有的快乐,/是记忆中的3/6宝石,经历时光磨砺,/散发璀璨的光彩;/我们相互分担的忧伤,是岁月中的松柏,/见证冬的寒冷,/和春的明媚。/这一切的美好和深刻,/都因为我们是朋友。这里借助“记忆中的宝石”和“岁月中的松柏”表现朋友之间经历的快乐和悲伤,显得更有诗味。2意象的使用。在中国文学史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或者说是约定俗成的意象群,了解这些意象群无疑对鉴赏和学习写古代诗歌、准确捕捉古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杨柳惜别、菊花傲视、圆月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古迹怀旧,等等。古诗中的情感载体意象解读这些意象群,就成了古诗词鉴赏和创作的突破口。落花落花是一种自然现象、自然规律,但在我国古诗词中却赋予了它们情感和生命。归纳起来,“落花”意象有这样几层意思一是把落花作为自然景物来描写,构成一种优美的意境。“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伴随着风雨之声,4/6落花片片,满地缤纷,可以想见春天的美好和童子的天真烂漫之趣。二是面对落花,唏嘘感叹叹年华易逝,美丽不再。“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从中可以看出国破家亡之恨,无可奈何之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抒发了浓浓的郁闷之情,幽幽的相思之苦。“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是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词。花落己葬,己去谁葬,暗叹自己的命运还不如落花,道尽了心中绵绵的悲苦。流水因水具有柔和清冷的特点,故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诗人借水的清冷,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又因水的剪切不断、永不停歇与愁绪的无始无终、无止无休正好吻合,故诗人又常以水喻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抒发了诗人因强烈地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词人经5/6历亡国之痛后,尝尽了人生的愁苦滋味,他用东去的“一江春水”抒写愁恨,让读者看到那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腔幽愤尽泻如注,悲愤之情,溢于言表。3有目的地使用景物渲染某种心情。表达某种情感就要相应地选择对应的景物。如草木的萌发渲染积极向上的情绪;一片秋天的落叶渲染低落的情绪。喜鹊闹枝头渲染喜;雷声阵阵渲染怒;群山肃立,江河挥泪渲染哀;花儿向我们招手渲染乐,等等。4诗的节奏和韵律。所谓节奏,是指诗歌中音步和声音的长短、强弱,组成匀称间歇或停顿,构成抑扬顿挫、音调铿锵的音乐美。没有节奏便不是诗。所谓韵律,一般诗歌指逢双句末字用上韵母相同的字,形成音韵和谐、回环往复的音乐美。它是诗歌成败的关键因素。古人云“无韵不成诗”。诗歌鲜明的节奏及和谐的韵律,有如音乐的节拍和旋律,令人动心悦耳,荡气回肠,心往神驰。总之,初中九年级学生写诗不能随意,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