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1766-2009 奶牛生产小区疫病防治技术规范_第1页
DB21T 1766-2009 奶牛生产小区疫病防治技术规范_第2页
DB21T 1766-2009 奶牛生产小区疫病防治技术规范_第3页
DB21T 1766-2009 奶牛生产小区疫病防治技术规范_第4页
DB21T 1766-2009 奶牛生产小区疫病防治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案号: 辽 宁 省 地 方 标 准 1766 2009 奶牛 生产 小区 疫病防治 技术规范 009 布 2009 施 辽宁省 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1766 2009 I 前 言 本标准由辽宁省 畜牧兽医 局提出。 本标准由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辽宁省动物医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赵培、 杜柏林 、王竹、 魏澍、 秦蓁、杨作丰、杨庆民、邓文超 。 1766 2009 1 奶牛 生产 小区 疫病防治 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奶牛 生产 小区 的资格 ,以及 饲料、饮水和兽药、奶牛来源、饲养管理 、 无害化处理、消毒、免疫、疫病监测、疫病控制和扑灭、记录 方面 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我省境内的奶牛 生产 小区 的防疫技术。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 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959 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 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6548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 6549 畜禽产地检疫规范 6567 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 6568 奶牛场卫生及检疫规范 6569 畜禽产品消毒规范 8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8645 动物结核病诊断技术 8646 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 34 奶牛饲养标准 027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 046 无公害食品 奶牛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047 无公害食品 奶牛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048 无公害食品 奶牛饲养饲料使用准则 5049 无公害食品 奶牛饲养管理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物疫病 物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原体 引起疾病的生物体,包括寄生虫和致病微生物。 物防疫 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和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 苗 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或其组分或代谢产物经加工制成或者用合成肽或基因工程方法制成 , 用于人工主动免疫的生物制品。 疫监测 B/T 2 普查或抽查动物群体的抗体水平,以监测群体的免疫状态,为实施计划免疫和增 强免疫提供依据。 病监测 动物防疫部门组织实施,按照规定的方法,对规定的动物疫病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结果分析。 牛生产小区 指在适合奶牛养殖的地区内,按照人畜分离、集约化养殖要求,由若干农户自愿合作建设的、以产乳为主要生产目的的、有一定规模 、 较为规范的、饲养设施和防疫设施完备 、 粪污处理设施配套、技术规程统一 、 管理措施一致 、 生产相对集中或相对封闭的养殖区域。 道 群周转、饲养员行走、场内运送饲料、奶车出入的专用道路。 道 便等废弃物、淘汰牛出场的道路。 弃物 主要包括牛粪、尿、死牛 及其所产乳 、褥草、过期兽药、残余疫苗、疫苗瓶和污水 等 。 4 资格 牛生产小区 的 建设,包括场址选择、建设布局与设施设备等 应 符合 6568 要 求 。 牛生产小区要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审查合格,并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5 饲料、饮水和兽药的要求 料、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 048 规定, 禁止 饲喂反刍动物源性肉骨粉。 水应 清洁、无污染, 符合 027 的 规定。 药的使用应符合 046 的规定。 6 奶牛来源 进的奶牛必须具有动物 产地 检疫合格证明或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载工具消毒证明 ,奶牛 调运中运前检疫、运输检疫 应符合 GB 求 。 外引进 奶牛 应 向 省动物防疫监督机构 报批、报验, 审核批准 后方可调入 。 内 异地引进 奶牛 必须 经 当地县级 以上 动物防疫监督机构 审核批准,并且 是来自于已取得动物防疫 条件 合格证的奶牛场或奶牛饲养小区,奶牛要有奶牛健康证 和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 。 入 奶牛 必须直接运至确定的隔离场所 , 隔离观察 45 天 ,布病、结核病检验阴性并经检疫无异常后,方可混群饲养。 只运出本小区前应按 求进行产地检疫,包括结核、布病检验,并 进行口蹄疫补免 ,在产地县隔离观察 14 天后无疫病发生的, 方可调运。 7 饲养管理 产小区应有 适应本小区的生产管理规则、饲养管理技术指导等 制度 。 区 的饲养管理应符合 T 5049 规定的要求 , 奶牛 生产 小区 内不应饲养其 它 畜禽,防止周围其它 畜禽进入 生产 小区 。 产小区 的环境卫生质量应符合 6568 规定的要求 , 小区内无垃圾、无杂草,不堆放杂物, 保持 生产 小区 和牛体清洁卫生 ,净道 、污道 应分设,并尽可能减少交叉点 。 舍内的温度、湿度、气流 (风速 )和光照应满足奶牛不同饲养阶段的需求。 料的配比应符合 34 要求,满足奶牛各阶段和产奶的营养需求。 期投放灭鼠药,控制啮齿类动物和水坑等蚊蝇孳生地,投放灭鼠药应定时、定点,及时收集死鼠和残留鼠药,做无害化处理。 注意不让鼠药 和尸体 污染饲料和饮水 。 1766 2009 3 年应结合当地寄生虫流行情况进行寄生虫的检查和驱虫。 定期对母牛进行乳腺炎检验,对病牛进行有效的治疗。 奶的技术要求及生鲜牛乳的检验、贮存和运输应符合 6568 的要求。 8 无害化处理 区内所有废弃物 的处理应符合 8596 的要求。 粪便清除之后,要通过生物发酵处理 , 达到 959 的要求。 牛 生产 小区 排出的污水要流向污水池,经沉淀生物处理 , 达到 978 的要求后,再向外排放。 于病死牛及其所产乳应进行无害化处理,达到 6548 的要求。 9 消毒 奶牛生产小区应建立健全消毒制度, 消毒 措施 应符合 6569要求,消毒剂的选用应符合 5049规定 。 产 小区 卫生消毒 门入口设运输车辆消毒池和人员消毒更衣间,进 生产 小区 的车辆 可 应用一定浓度的次氯酸盐或有机碘混合物等,用喷雾装置进行喷雾消毒。车辆消毒池两边为缓坡, 消毒液可用 3%火碱或煤酚 溶液 ,每周更换两次。进场人员通过的消毒槽加入生石灰,每三天更换一次。在雨雪天后消毒药(垫)应及时更换。人员消毒更衣后方可进场。 区内无杂草、无垃圾,不应堆放杂物,每月消毒场区地面一次。 舍周围环境 (包括运动场 )每周 消毒 一次; 小区 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和下水道出口,每月至少消毒一次。 活区各个区域要整洁卫生,每月消毒一次。 内卫生消毒 建牛舍进牛前,要在舍内干燥后,屋顶、地面用消毒剂消毒一次。一切用具应充分清 洗消毒。 用过的牛舍进牛前,彻底清扫干净,然后用高压水枪冲洗地面、墙面,要求无任何杂物和灰尘,待牛舍干架后,再用消毒剂彻底喷雾消毒一次。若地面用 2%火碱水消毒,要在消毒 6 12 小时后,用清水冲净。 舍在每班牛只下槽后应彻底清扫干净,定期用高压水枪冲洗,用消毒药进行喷雾消毒。 期对饲喂用具、料槽和饲料车等进行消毒,可用 洁尔灭或 氧乙酸消毒;日常用具 (如兽医用具、助产用具、配种用具、挤奶设备和奶罐车等 )在使用前后应进行彻底消毒和清洗。用 35 46温水及 70 75的热碱水 清洗挤奶机器管道,以除去管道内的残留矿物质。 确计算单位面积或空间以确定消毒药用量,监测消毒效果。 养人员不得互相串舍。牛舍内工具固定,不得互相串用,进牛舍的所有用具必须消毒。 员消毒 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应更衣换鞋和紫外线消毒,工作服不得穿出小区外。 来人员进入生产小区应彻底消毒,更换小区工作服和鞋,并遵守小区内防疫制度。 用 洁尔灭或 2%煤酚水溶液等洗手、洗工作服和胶靴。 10 免疫 苗必须购自于具有辽宁省预防兽用生物制品供应证的合法部门。 疫苗进行正确保存和使用,不应使用过期或包装瓶 破损的疫苗。 只必须严格执行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有关免疫接种的规定,同时依据辽宁省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制定适应本小区的免疫方案,并注意选择适宜的疫苗、免疫程序和免疫方法 ,使奶牛 长 年处于有效 免疫 保护状态 。 4 鲁氏菌病 不免疫、实行检疫净化的措施 ,因疫情防控工作需要,确需免疫的,必须经过农业部批准,其它疫病的免疫根据防疫工作需要确定。 11 疫病监测 产 小区 兽医人员要定期对饲养的奶牛做健康检查,并详细填写健康记录,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疫病监测, 疑似疫病时要向当地动物防疫部门报告, 协助诊断,并按有关规定处理。 牛 生产 小区 按照 8645 和 8646 要求, 每半年进行一次 全群 布鲁氏菌病 、结核病的净化工作。 牛 生产 小区 应接受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和疫病 监 测。 区 内奶牛 应 按 047 规定、并符合 辽宁省 动物 疫病监测方案 要求 ,定期 开展 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炭疽 等 疫病的监测 ,同时注意监测我国已扑灭的疫病和外来病的传入,如牛瘟、牛海绵状脑病、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等。 病 检 测每年不少于两次。 12 疫病控制和扑灭 牛 生产 小区 疑似发生传染病时,应立即向当地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 报告疫情,对病牛及其污染场所采取严格的防治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诊发生口蹄疫 、 牛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 等 一类传染病时, 应配合畜牧兽医管理部门 , 采取 严格的封锁、隔离、扑杀、消毒和紧急免疫等措施。 发生牛海绵状脑病时,还要进行溯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