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有关于人生感悟的文章时光如白驹过隙,不觉中红五月已经走过来一半,初夏的脚步在不经意间悄悄走来。而我,还沉浸在江南春天的情愫里,意犹未尽。那细雨蒙蒙,那曼妙轻纱,那氤氲薄雾,晨曦里,婆娑起舞的出浴素女,这一幅幅画卷,赋予的诗情画意,怎能不令我陶醉其中而不能自拔。可时不我待,倏来忽往的季节更替,却把我硬生生拉回到风起云涌的初夏,不免令我黯然。我也不是不喜欢夏季,可是我还缠绵在春的梦境里,还在细斟慢酌着春的韵味。我也明白,夏日可是充满激情活力的季节,也是催促我付诸行动的号角。可那暑气逼人,热浪滚滚的炎炎夏日也使我胆颤。人啊终究是爱慵懒。那日,早了点下班,回家后,独自信步于河畔,虽说是一个晴朗的傍晚,可拂面而来的晚风不再温柔,或许还带着浓浓的湿气,令我周身黏稠。我凭栏榭远眺,极目去寻觅一抹落日余晖,可是夕阳却躲在厚厚的云层间,然它透射出的金黄色霞光,那光芒依然的耀眼。天空中漂浮着大朵大朵的云块,正自如的舒卷着,而夕阳映衬下的浓密云朵,犹如剪影般变幻着姿态,翻滚起伏,兴许是彰显它的威力吧。也许因为它活力四射,虽说有点炫耀的噱,还是让我热血沸腾,兴许,这就是夏天的力量吧。我俯瞰2/7河水,已不见了春天里的波光粼粼,或者细雨下的河水荡漾和涟漪。蓦然已是浑浊汹涌而湍急的河流,河流中还夹杂着大片的水浮莲,我一看便知那是上游刚刚遭受大雨倾盆。想那几天前的大雨下得就很犀利,一改过往的淅淅沥沥,只是须臾间,城里已经积水成河。我感叹这季节的变幻,它可不总是和风细雨,它可不会随着你的心境而慢条斯文。我想像着之后即将到来的夏季台风和暴雨,那可是更无情的狂魔啊自然的法则就是如此不近人情。可当我溘然回首,面向东方,那高挂在天空上的一片片云彩,鳞次栉比垫着蔚蓝色晴空,在夕阳的照射下显得洁白无瑕,好生美丽,它依然还是我熟悉的春之云霞,我明白这是春天的辞谢。当夜幕降临,我冥想着奇异的天象,试探着去悟出其中的道。回眸走过的春意阑珊,晓凤冷月,杨柳落英,一幕幕在脑海里回旋。同是河畔栏榭,可是因季节的不同,呈现给我的景象却是如此的迥异,那句物是人非,为何到我这成了人是景非遐思那曾经的云,雨,雾那爽,瑟,暖,还有这面前的一泓河水,其实那是我对水和气温的感知而已。我忽然明白,归根结底这一切变幻莫测,只不过是水的呈现不同罢了。而驱使水的交相辉映便是气流,可气流的动力源泉则来自于太阳的热量。当秋阳杲杲,秋风萧瑟时,寒意在慢慢袭来时,地表上的水蒸发得少,空气自然3/7干爽,所以天高云淡。那冬日里日短夜修,不过是太阳远离了我们,赋予大地的热量少了,大地变得林寒洞肃,山寒水冷。可是空气的寒冷反倒招引来热气流的对冲,因而我们感受到朔风凛冽,寒风刺骨。冰冷的水极少蒸发,故而空气干燥且大多时晴空万里,偶尔风雨凄凄,那云也大多是随气流飘浮而来的。而过往的春天,太阳离我们远近适中,春暖花香,雨丝风片,水面上常常氤氲着雾气,借着春风和气升腾成云,而乍寒乍暖的气流使得雨是淅淅沥沥的缠绵。天地间描绘出一副莺啼燕语,春葩丽藻的山水画卷也就不足为奇了。古语云春眠不揭晓处处闻啼鸟,其实就是人们沉醉在春意中。当太阳在渐渐逼近我们,气温也就不断升高,水分急剧蒸发,空气也就潮湿,水分在源源不断升空成云,承载不了再多水蒸汽的云团便合成了乌云,转瞬间便大雨滂沱。急促的气流蕴含了太多的能量,一旦与海洋气流对冲,就是台风了。哈哈我在这里胡诌,别见笑。可我在想,大千世界的美妙,其中也有这个中的道理吧自然界的四季轮回,只是利用地球环绕太阳的椭圆轨道而改变了远近,因而获取的太阳热量有了多寡,宇宙的鬼斧神工是俗人不可用感叹来描述的。我曾经仰望高高的浮云飞翔,羡慕它的美丽和骄傲我也曾为巴山夜雨的逝去而哀楚,更有时叹惜雨水的身不由己,它划过天地间是4/7那么的短暂,一旦落地便没了名分我常常惋惜烟消雾散,那氤氲的薄雾在河畔山间任由弥漫,它何等的婀娜,可只要一缕阳光洒落,它也就消失殆尽。可这一切的一切,现在看来,那只是水在默默地吐纳着太阳的能量,哺乳她养育的天地万物,以造福人间的繁衍生息,水便是万物的乳汁。之前我的百感情愁,是何等狭隘和肤浅。老子说上善若水。他用水诠释了天地万物的真滴,更阐述了为人之道。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这便是水的大“道”。一个人,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这也接近于“道”。为政折善于精简处理,处事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能把国家治理好,这是治国之“道”。归结起来,只要是人,都应该如水一般但求清澈。我在想,人生活在的这世上,是否也遵循着天地间这一法则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人吗,有如云高高在上的,如雨匆匆过客的,有如雾棠花一现,更有静默的冰或水。可无论怎样,人不过是沧海一粟,不过是这滴水以何种形势呈现罢了。故而,一个人既不可狂妄,也不可妄自菲薄,这社会的组成可少不了那个群落。我喜欢镌刻自己这滴水,在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世界里,享受着每一刻心动。不管是在云里雾里,亦或在窜流中,也许只有卸下所有的伪装,5/7自己才是最真实的,也许只有在这一刻,远离纷扰的尘嚣,心才是最宁静的水。是云要轻盈,是雾要素洁,是雨便无悔,是冰则坚定。曾经过往也有太多的让我们崇敬,爱戴和羡慕的人。可无论是圣人,伟人,智者还是庸人是霸王,公侯,巨贾还是庶民是领袖,导师,CEO还是一介草民。只要他如水清澈,品格高尚,我都会为其喝彩。人有惊鸿一瞥的绽放,也有默默无闻的沉寂有重于泰山,也有轻于鸿毛。是什么蒸腾了人上天成云,熏陶了人优雅如雾,激情了生命灿烂,在血雨腥风中洗礼。这便是为人的“气”。正气在则升腾,邪气缠身则沉沦。沿着历史长河,人类社会也经历了春夏秋冬。人类在原始社会沉寂了几百万年的漫长寒冬,而脱离原始社会到今天不过一万多年,社会却得到迅猛的发展。我们的祖先尧舜,在春天里为子孙播下种子,那是大公无私、以民为天的良种。可惜后人利欲熏心,忘却了根本,过早走入了纷争的夏日,有道是“尧舜之后无圣君”,连毛主席都在七律送瘟神里写道“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而今的我们是继续在酷夏里挥汗如注,还是收敛欲望到秋天里领略秋实的丰厚,这要看人的智慧。沧海桑田,日月同辉,那一段段社会变革,思想碰撞,朝代更迭,留给了后人多少宝贵的精神财富。汉朝的武略,宋朝的文化鼎盛,贞观之治也有秦朝的焚书坑儒,明朝的流氓皇帝,6/7一段段历史,诠释着社会的发展与衰败。是什么在一直驱动着这一切呢探寻人类社会发展的太阳在何方课题可是太大。不过翻翻书本,倒是有智者云推动人类社会的动力是经济,文化和政治。庸人自扰的我还是浅显些去理解吧,民以食为天,养活人、能生存的便是人赋予社会的基本欲望,要吃饱饭便是动力。而文化是调控社会风尚的气流,政治则是掌控着欲望的大小舵手,是社会的骨骼。当这三者和谐时,社会如沐春风,蒸蒸日上当政治的意志凌驾于文化和民生时,社会则动荡不安。此时的社会如夏日的狂躁,那狂风暴雨的摧残便会袭来当文化得到崇尚和提高,人的道德灵魂得以纯净,私欲自然不会膨胀,社会犹在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的秋收季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便是百姓朴素的欲望。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政治,没了灵魂的统领,人民散沙一盘,也是无法生存的,人类步入现代文明,政治的力量起着关键的作用。写至此,有太多的春夏秋冬要去书写,我们年复一年的生活在每一个四季更迭,可一生走来又何尝不是春夏秋冬,国家有它的兴衰轮回,历史也在舒缓着四季变幻,天地间的轮回法则,谁又能狗逃脱得了人生在青春最美的年华里绽放,却又飘落凋零在岁月无情的年轮上,化做一地春泥,伴着相思泪,随风飘飘洒洒,亦或纷纷扬扬当我用不一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初中实习证明
- 2025年阅读题库及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大学三年级经济学上学期案例分析卷
- 2025年安全食品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预测模拟试卷及答案(共八套)
- 陕西省公务员2025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集
- 2025年高中二年级数学上学期解析几何专项测试卷
- 2025年基础设施建设借款合同模板
- 2025年租房带家具电器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年餐厅租赁合同模板
- 中职艺术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医用化学(第三版)课件 -第20章 脂类化合物
- 四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课外辅导计划
- 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制度
- 2025年心理b证笔试试题及答案
- 急性阑尾炎课件
- 糖尿病伴心血管疾病的护理
- 银行物业服务承诺和质量保障措施
- 人工智能在智能水处理中的应用
- 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试题(谈心谈话、案例分析)
- 人工智能安全:原理与实践 课件全套 李剑 第1-16章 人工智能安全概述- 代码漏洞检测原理与实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