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16论偃师东蔡庄“二鬼摔跤”的民俗文化特征与社会功能河南偃师东蔡庄的“二鬼摔跤”俗称“二鬼扳跌”,是东蔡庄村每年正月初五春节庙会时所表演的一种民俗舞蹈。“它虽名为二鬼,但实际上是一人独舞,舞者将两个假上身缚于肩上,用两手臂作另一小鬼鬼腿,手掌插入鞋内,好似双脚。这样,一人就变成了两人,在锣鼓声中,表演者作出搏斗状。”其表演滑稽诙谐,生动有趣,因此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东蔡庄“二鬼摔跤”作为一项传统的民俗表演艺术,是民众智慧的结晶。而挖掘和分析其所具有的民俗文化特征和社会功能,又是对这一民间艺术的有效补充和保护。一、“二鬼摔跤”的起源“二鬼摔跤”,又称“二贵摔跤”、“二娃摔跤”、“二喜摔跤”、“二鬼扳跌”等,在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叫法。关于这种艺术形式的起源也有着多种说法,由于在现有的史志资料中缺乏明确的文字记载,所以到目前为止,“二鬼摔跤”的起源只能从各种民间传说和假说中获得。1、“摔跤”演变说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16“摔跤”是中国传统体育竞技活动中的一种,秦汉时出现的“角抵”,已经具有摔跤的性质,这在出土的秦汉文物资料中得到证明。“江陵凤凰山秦墓出土的木篦漆盘上所绘角抵图,二人摔跤,一人旁观,三人头不着冠,只束发髻,上身赤裸,着短裤,腰系长带。山东临沂金雀山西汉墓帛画所绘角抵者穿袍系带,怒目相向,作欲摔跤状。”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角抵”被改称为“相扑”,并作为练兵强身的手段,在各族人民间和军中流传较为广泛。隋唐五代角抵因是徒手相搏,故又称“手搏”或“卞”,在军中更为盛行,并且在宫廷宴会和祭祀场和也多有角抵表演。到了宋代,相扑发展到顶峰,宫廷宴会、外交宴会都要用到相扑表演,军中的相扑比赛更是备受关注。与之前最大的不同是,“民间的相扑运动极为盛行。在城市中有瓦市相扑,颇具特色,并且是一种商业性的艺术表演。”汉民族的相扑在元代依然盛行,并且民间的角抵比赛,常在庙会上举行。明清时期,尤其是到了清代康熙皇帝,还专门设立“善扑营”,格外重视摔跤之技。由于“二鬼摔跤”的表演动作是对真实摔跤动作的一种模仿,所以不少研究者认为“二鬼摔跤”的造型就是从传统的体育竞技摔跤中来,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到唐宋时颇为盛行。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3/162、土行孙战张奎说传说殷商时代,武王兴兵伐纣,其麾下大将土行孙与商朝猛将张奎于战场上拼命厮杀。二人从天明杀到天黑,从马上打斗到马下,不分胜负,最后都丢下手中兵器,赤身相搏,搂抱厮打。两人一胖一瘦,一高一矮,但又都各怀绝技,难分输赢。随后这在民间传为一段佳话,人们模仿他们便有了“二鬼摔跤”的表演。3、蒙恬背草人战匈奴说相传秦始皇时期,匈奴进犯,来势凶猛,攻破了雁门代州。蒙恬大将军奉旨率领军队与匈奴作战,但由于匈奴骑兵骁勇善战,秦国将士们与之相持数日抵挡不过,损伤惨重。正在无计可施之时,蒙恬将军从民间得一计策,即让将士们身背草人作战,接近敌军战马时弯腰直击马腿,而让背后的草人直立,诱得敌人误砍草人,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击退匈奴。从此士兵们在演练之余,常将两草人相抱捆绑在一起,并将其背在背上假扮摔跤动作,滑稽可笑,之后这便在军民中广泛流传。4、康熙智擒鳌拜说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4/16“清初,康熙帝即位时,大臣鳌拜恃权肆行,且其为人剽悍,入宫更是刀不离身。因此,康熙帝专门训练了一批擅长布库的宫中侍卫,乘机将鳌拜擒住,扫除了政治隐患。”这里的“布库”就是摔跤在满语中的说法。后来,民众为了颂扬康熙帝的圣明,在民间将竞技摔跤衍化成“二贵摔跤”这一民间艺术表演活动,“二贵”是民众对少年侍卫的敬称。直至道光末年,“二贵摔跤”作为民间表演活动才兴盛起来。5、傀儡戏演变说“二鬼摔跤”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傩仪”与“傩戏”。其演变顺序是,由“傩仪”发展出了“傩戏”,进而由“傩戏”发展出了“傀儡戏”;“傀儡戏”的一个分支“肉傀儡”虽已失传,但民间艺人借鉴它的表演形式,发展出了道具舞蹈“二鬼摔跤”。这一说法相对于体育竞技“摔跤”演变说,是从“鬼”文化的角度对“二鬼摔跤”的来源做出的一种推论和假说,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仍然需要得到进一步的证实。6、小鬼打碌碡说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5/16在陕西省的关中、铜川、户县等地区,民间对“二鬼摔跤”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彭祖活了八百八,没见过小鬼把碌碡打。传说彭祖活了八百八十岁,最终被阎罗王察觉,派黑白无常到人间去勾取彭祖的魂魄。他们按照生死簿上彭铿的名字多方打听而没有结果,因为彭铿早已随着祖祖辈辈的逝去而改名为彭祖。百无聊赖之际,两个小鬼打起了碌碡,恰巧被彭祖看到,引得彭祖大笑“我彭祖活了八百八,没见过小鬼把碌碡打”小鬼一听,立刻反应过来,用锁链把彭祖带走。经拷问,彭祖也不知道自己为何能活到八百八十岁。最终,还是机灵的小鬼发现,彭铿之名被粘在了书缝中而被阎王忽略,因此得以长寿。在民间,人们模仿“二鬼”打碌碡便有了“二鬼摔跤”的表演。东蔡庄“二鬼摔跤”的起源,也同样没有确切的文字资料记载。民间相传,“在宋仁宗时,汴梁城中住着两个赶考举子,尽管囊中羞涩,仍在酒楼中狂饮暴食,在结账时都争着付钱,最后原型毕露,二人厮打起来。看热闹的人说这两个酒鬼怎么夺魁扳跌倒是高手。后来,民间艺人就根据他俩的厮打场面,创造了这种艺术形式。”而在偃师市文化局申请“二鬼摔跤”为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6/16的资料中提到,“二鬼摔跤”源于渭河平原,明朝洪武年间由晋入豫,扎根豫西,落户于洛阳地区。但也没有相关的史志资料作为支撑。因此,还需要多方面查找资料来对这一说法进行论证。二、东蔡庄“二鬼摔跤”的道具制作及表演形态东蔡庄“二鬼摔跤”所用的道具,既不是头小身大、形象粗陋、面部狰狞的小鬼形象,也不是身着旗装、嘴叼辫梢的满族“二贵”形象,而是身穿蓝色工装、头戴灰色工帽的普通工人形象,且大小设计与真人接近。这虽然减弱了“二鬼”的夸张性,但却以其形似真人取胜,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是时代发展的产物。由于道具要被捆绑在表演者的背部,所以其基底用了一块相对稳妥的厚木板。两个“小鬼”的上身是固定在木板两端的两个十字形圆木桩。互相搭在一起、摆出“支架子”形态的双臂是四根捆绑着干草和棉花的圆木。头部轮廓则是用纸浆层层堆积塑造而成,然后再用颜料绘制出五官形象。两者都肤色粉白,浓眉大眼,一个表情凝重,像是在表现要摔倒对方的不易,另一个则面带微笑,似乎胸有成竹、志在必得。架子做好之后,还要有所装饰。先给“小鬼”穿一层薄衫,再套上宽大的蓝色工装,既能够将道具各个部分的接口遮掩,又能够发挥工装“布围子”的作用。为了与工人的身份相契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7/16合,还特意在袖口处缝上了白色的线手套,在头上固定了灰色的工作帽,这使两个“小鬼”的形象更加逼真。至于双腿则只有一个“小鬼”能够拥有,不过也只是在其身下固定一条黑色的裤子,裤脚处缝上一双黑色的鞋子。表演时,表演者需要将道具牢牢地捆在背上,俯身弯腰,双臂伸进道具上事先固定好的裤子里,双手伸进鞋中,来扮演一个“小鬼”的假足。而表演者的双腿作为另一个“小鬼”的双腿。头与臀分别为两个“小鬼”的臀。待鼓乐奏响,鞭炮齐鸣,表演者便开始做出推、摔、压、抡、拌、踢、转等多种动作,活灵活现地展示两位壮汉摔跤的场面。表演者双腿、双臂交替弯曲,便表现出两个“小鬼”你推我搡的姿态。表演者双腿由弯曲到倒地的过程与双臂的上扬相结合,呈现出的又是“两鬼”互摔的姿态。更为滑稽的是,一“鬼”倒地后,表演者双手支在地上,形象地表现出另一“鬼”压倒对方的情形。起身后又是新一轮的较量,表演者用双臂与双腿之间的互相缠绕、磕碰加入“使绊子”的动作;用向前踢腿或向前扬臂加入“踢”的动作;用双腿屈膝撑地、双臂扬起划弧线,或双臂撑地、双腿扬起划弧线来加入“甩”和“滚”的动作;用双脚、双手的同向移动画圆,并不断猛换方向来加入“转”的动作等。这些摔跤动作的呈现,全靠表演者双腿和双臂的配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8/16合,出神入化地表现出摔跤时的情景,相互搏斗,互不退让。“二鬼”的上体是僵硬的,但却能够随着表演者手脚配合的动作呈现出活灵活现的摔跤姿态,从而使其具有诙谐滑稽的表演效果。三、东蔡庄“二鬼摔跤”的民俗文化特征1、稳定性与变异性“民俗的稳定性是指民俗一旦产生,就会伴随着人们的生产及生活方式长期相对的固定下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只要社会稳定,人们的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不发生剧烈变革,民俗文化的稳定性就会越强。”东蔡庄“二鬼摔跤”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农业经济是其产生的经济基础。几百年来这一经济基础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这也就为“二鬼摔跤”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保障。“二鬼摔跤”的表演者都是半农半艺之人,农忙时从事农业生产,农闲时才学习和琢磨表演技艺。并且长期以来,推、摔、压、抡、拌、踢、转等多种摔跤动作在表演中的运用也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依靠艺人们口耳相传保存至今的东蔡庄“二鬼摔跤”,依然是每年春节庙会上一道靓丽的风景,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9/16但是,民俗文化的稳定性是相对的,稳定中随时包含着可变因素,这就是变异性。“变异性也是民俗文化的显著特征,它是指在民俗传承和扩布过程中引起的自发和渐进的变化。”东蔡庄“二鬼摔跤”在产生和发展的早期,多为艺人们谋生的一种方式。演出结束后,表演者会起身站立,露出本人面貌,作揖求钱。现在则是由村委会出资表演,民众只是作为观看者。虽然这并不能说明“二鬼摔跤”对于艺人来说不再具有谋生功能,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功能相比较以前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有所减弱。从整体上来看,东蔡庄“二鬼摔跤”的表演形式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始终是单人表演。但“二鬼”的形象却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着。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二鬼”的确是面目狰狞,青面獠牙的“鬼”的形象。传至艺人石万斗,才对道具进行了大胆革新,使古老传统的“鬼”样转变为现代人的形象,一直沿用至今。这种变化与时代的发展和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相符合,是“二鬼摔跤”文化机能的自我调适,也是其不断发展的生命力所在。2、地域性“不同地域的人们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风俗习惯,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0/16这就为其民俗文化的生长提供了独特的土壤。即使同一种文化艺术,在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民族间,亦有其独特的艺术性格和文化内涵。”在东蔡庄村,人们习惯将“二鬼摔跤”称为“二鬼扳跌”,或者加入偃师方言惯用的儿化称之为“小鬼儿扳跌”。在正月初五春节庙会上表演时,它很少单独出现,而是常常伴随着“高抬故事”的浩大队伍走入场地,待六道“故事”摆好、锣鼓敲起、鞭炮齐鸣时,才开始“二鬼摔跤”的表演。演出结束后,观众们往往意犹未尽,要求续演,因此艺人会当场卸下道具,附加一段“耍棍”的表演,来展现自己为演好这门技艺而练就的真功夫,引得观众阵阵叫好。同样是属于邙岭镇的杨庄村,也有这一民俗事象,但其表演时间一般是在大年初一。两者最大的不同主要还是体现在道具所展现的“二鬼”身上,即杨庄“二鬼摔跤”使用的是依然是“鬼”面形象。而与河北省隆化满族“二贵摔跤”相比,凸显出的则是民族文化的差异。其“二贵”身着满族旗装,头上蓄有辫子,且辫梢被衔在嘴里,互相搭着双肩,脚下配一双薄底布靴,具有浓郁的满族风情。3、融汇性东蔡庄“二鬼摔跤”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收戏剧、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1/16舞蹈、武术和杂技等艺术活动中的养分,为自身所用。首先,从其道具上看,两个“小鬼”改头换面是对时代发展要素的吸纳,是对人们在生活中服饰发生改变的呼应。同时,“小鬼”面部的妆容采用了豫剧中人物的化妆方法,在粉白底妆的基础上重笔勾勒五官。其次,从表演动作上看,推、摔、压、抡、拌、踢、转等不仅仅是对摔跤动作的运用,也是对戏剧、舞蹈、武术、杂技等表演技艺的学习。正如艺人所说“由于二鬼摔跤的本质不是摔跤,而是表演。如何才能把这些动作巧妙地、恰到好处地、用力得当地表现出来,不露破绽,让观众们喜欢,才是最重要的。而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武术的功底要练,压腿、踢腿、练柔韧等舞蹈演员要练的我们也要练。而真正到表演的时候又感到自己像是在耍杂技,功夫练到才能游刃有余。”此外,“就地十八滚”是“二鬼摔跤”的传统绝技,难度较大,如今少有人习得,这便又要求其积极吸纳现代摔跤中的各种招式,来使这一民间绝技获得长足的发展。4、服务性“民俗文化传统是一个庞大的知识系统,包括信仰、宗教、道德、法律、文学、艺术等创造,它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库。民众在统一的意志和行为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而这种创造又处处体现着它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2/16的服务性功能。”服务性是民俗的重要特征之一,而协调民众心理,满足民众的审美需要又是体现其服务性的基本途径之一。东蔡庄“二鬼摔跤”有其独特的物质载体,同时也蕴含着一定的精神文化。在产生之初,它是人们驱邪祈福的一种方式,是由人们的信仰心理所激发出来的一种艺术表现行为。“在原始的思维逻辑中,人之所以有各种灾病、不能够完全平安的生活,主要原因正是在于鬼灵的作祟,因而驱鬼除邪便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的事。”于是巫术、傩仪、傩戏以及傩舞等应运而生,它们都是人们鬼神信仰心理的产物。作为道具舞蹈的“二鬼摔跤”与古老的假面艺术“傩”有相通之处,它们都与“鬼”有着密切的联系,都是对民众鬼神崇拜心理的一种调适。从这个角度讲,“二鬼摔跤”又可以视为一种仪式,人们希望通过这种舞蹈仪式来获得神灵庇佑,驱除灾祸,进而求得心理上的平衡。据老人相传,以前的“二鬼摔跤”在出演之前也要和“高抬故事”一样,到火神庙参加祭典仪式,结束之后方才到既定场地进行表演。但如今人们已经省去了这些仪式,“二鬼摔跤”也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改掉了“鬼形”,因此以其滑稽、夸张的表演动作来取乐观众便成为它在现代生活中所体现出的服务性特征。“从美学角度讲,舞蹈其实是一种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3/16对人类日常行走姿态的变形化处理。这种变形化处理,可以朝不同的向度展开。”而东蔡庄“二鬼摔跤”是将舞蹈动作朝着滑稽可笑的方向发展,以看似僵硬,实则灵活多变的表演动作来迎合观众,满足民众的审美需要。四、东蔡庄“二鬼摔跤”的社会功能东蔡庄“二鬼摔跤”之所以能够传承下来,依赖它所具有的社会功能。驱鬼除邪既是其服务性文化特征的一个方面,又是其社会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人们将其作为消灾祈福的一种手段,从而来满足自身的愿望。除此之外,东蔡庄“二鬼摔跤”还具有维系社会文化和民众情感、调节社会生活的功能。1、维系社会文化和民众情感“东蔡庄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自然村,传说春秋时蔡国公主与晋国世子成了亲,因公主回蔡省亲,銮驾常在此地停歇,故取村名为省蔡庄。省蔡庄西有一自然村,借其意亦命名为西蔡庄,省蔡庄更名为东蔡庄。”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东蔡庄保留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以“高抬故事”和“二鬼摔跤”最具代表性。它们在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4/16社会生活的世代更替中,不断被后代复制,并且不断吸收新的文化因素,从而有效防止了民俗文化传承的中断,由此保持着文化和社会的连续性。从这个角度讲,“二鬼摔跤”发挥着自身维系社会文化生活相对稳定的功能。同时,在每年正月初五,“为了酬谢神灵对世人生活的照拂,期盼未来生活的平安和美好,同时也是为了表达特殊时刻的喜悦、兴奋心情,”东蔡庄的“社火”组织都会照例组织民俗表演活动,十里八乡的群众都会前来观看。村民们会提前一个月来筹备这场盛会,对参加各种民俗表演活动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届时他们又会向亲朋好友介绍“二鬼摔跤”等民俗活动,在讲述中体现着民众对“二鬼摔跤”的认同,对当地民俗文化的认同,一种特定的集体心理也因此被维系和强化。2、调节社会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挤出蜂窝陶瓷材料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模板
- 特困行业员工管理办法
- 特种鱼类养殖管理办法
- 独立学院采购管理办法
- 环保在线检测管理办法
- 环保设备造价管理办法
- 环卫项目调研管理办法
- 环境采样单人管理办法
- 现场周转材料管理办法
- 现货电子交易管理办法
- 环保项目配电室电气安装方案
- 新概念第二册单词表(完整版)
- 初三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五年级全一册义务教育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
- 【新课标】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朝夕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生态系统恢复策略
- 试车跑道专项方案
- 2024年交管12123学法减分试题题库附答案
- 2024年湖南省长沙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招聘历年高频难、易点(公共基础测验共200题含答案解析)模拟试卷
- KA-T 20.1-2024 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编写提纲 第1部分: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编写提纲
- 微积分(第三版)课件:常微分方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