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试论西药中药化西药中药化,就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以中药的特性和功效为指标,来研究现在使用的西药,使之具有中药的理论、特性和功效内容,从而不仅能为西医使用,也能被中医按中医药理论来使用。一、中药和西药的概念划分中医药和西医药,在十八世纪以前,是难于区分的,都可称作民间医药或民族医药。十八世纪以后,西方各国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尤其是化学、化学工业和现代生物学的发展,相继形成了现代的西医药学。西医药学,它是由于传入我国以后,相对于原来的中医药学而言的。西药,就是相对于我国的传统药物中药而言的。这种按起源或地域来源划分中药和西药,在西药刚刚传人我国的初期,是可以理解的,在现代,随着我国药物科学研究和制药工业的发展,我国不仅能制造和生产外国人最先制造和生产的药物,同时也研制和生产了很多为我国首创的药物,这些药物再按地域来源划分,称之为西药,显然是不合适了从中药本身来看,随着科学研究和生产的发展,也在起着一定的变化和发展。那么,到底何为中药,何为西药呢有的将人工合成的药物称作西药,而树皮草根等天然药物称作中药,这种划分,并不确切,因为也有些中药是人工合成的,如砒石即为雄2/9黄氧化后所得的三氧化二砷,冰片即是人工合成的龙脑;有的将现代剂型如片剂、针剂等称作西药,传统的丸、散、膏、丹、汤剂等称作中药,这种区分,也不合适,因为西药也有散剂和类似汤剂的合剂等,同时现在有些中药也制成了针剂、片剂等现代剂型;有的将成分结构清楚的药物称作西药,成分结构不清楚的混合物药物称作中药,这种划分也不合适,因为西药的某些格林制剂及一些天然药物如大黄扮等,其成分结构也不完全清楚,而中药也有好多是成分结构清楚的,如冰片,砂等。中药和西药的概念,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应当结合不同的医药学体系来划分以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术语表示药物的性能和功效,从而能按中医药理论体系来使用的药物,称作中药;以现代科学术语来表示药物的性能和功效,从而能按西医药理论体系来使用的药物,称作西药。据此,即使一些常用中药,若只考虑其西医药理论体系下的性能和功效,并按西药来使用,则亦应称之为西药。同理,若将西药按中医药理论指导,以中药的特性和功效为内容,进行研究,总结归纳出它们的中医药理论体系木语所表示的中药特性、功效及使用规律,从而能按中医药理论体系来使用,那么,就成了中药。二、西药中药化的内容总的来讲,就是使西药学具备中药学的内容,即具备中医药学理论体系所表示的药物3/9特性、功效和使用规律,能按中医药学理论体系使用。具体内容有1西药本身的中药特性中药本身有其特有的药性。尽管对中药药性的范畴,各家看法不一,但比较公认的应包括性味、归经和升降沉浮。这些内容是中医药学体系对中药本身性能的特殊表示方法,是中药本身所含化合物的功效规律表示,从而成为中医根据中医药理论体系的阴阳五行学说和整体辩证论治观点选用药物的基本依据。而上述特性,到目前为止,是西药所不具备的内容。那么西药,尤其是单体化合物的西药,是否同样具备如上特性,应当作为西药中药化研究、总结、归纳的内容。西药功用和主治的中药表示中药的功用是针对机体的证而言的,如解表药和解表剂,是针对机体的表邪证而起治疗作用,即具解除表邪的功用。机体在大证下又分小证,如同是热证,则有胃热证、肺热证等,而针对小证又有相应功用的中药。至于主治,则是指用中医药学术语所表示的中药治疗效能,如知母可治肺咳骨蒸,黄柏可治阴虚亢热。中药的主治是在功用统帅下而表示的治疗作用的具体化,例如黄连,功用为清心火、燥脾湿、凉血、止泻、厚肠等,主治热病泻痢、心烦、胸痞呕吐、消渴、痈肿疗毒、目疾目赤等。这些用中医药学术语所表示的药物功用和主治,目前西药尚不具备,应当研究。西药配伍使用规律的中药化研究药物的配伍使用规律,不论在中药学还是在西药4/9学,都是比较重视的。但在不同体系,各自规律又是不同的。中药在配伍使用时,最突出的是中药学精华之一的复方使用。中医在使用药物时,按中医药学理论,根据机体状况,进行辩证论治,依辩理、立法、组方、选药的程序,层层深入,步步具体化。在组方选药时,又按君、臣、佐、使的要求来处理,主次分明,方中药物由其内在的规律性构成一个整体,使处方的整体性与机体的整体性相对应,从而更好的发挥治疗作用。西药以复方使用时,其方的整体性往往不如中药复方的整体性那么突出和严谨,通常是按每个西药的独立功效,针对机体的不同病症而应用相应药物,那么,西药在配合使用时,是否也有一定的类似中药的复方组成规律是这也西药中药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药物配伍使用规律,还有另一种内容,即某些药物配合使用时使疗效或毒性有所变化,如中药的七情合和以及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的十八反、十九畏,同时还有配伍禁忌。西药虽无七情合和、十八反十九畏之说,但在配伍使用中的关系已包括了这方面的内容,如从生物活性考虑,有的药物配合使用可增强疗效或减低毒副作用,称作具有协同作用,有的药物配合使用能减低药效或增强毒付作用,称作具有拮抗作用。有时从物理和化学变化来考虑,如有的药物配合使用,增加溶解度,有利于药物的吸收,有的则产生沉淀,不利吸收;有的配合使用,使稳定性增强,有的则使5/9化合物破坏等。西药在这方面的配合使用规律,比中药研究的深入,亦较准确,因此,在西药中药化时,可保留这方面的内容。西药制剂的中药化问题西药制剂,更确切他讲,应称之为现代制剂。现代制剂的中药化,并不是要把现代制剂再改成中药的传统制剂,而是说,涉及到制剂的有关问题,再结合中医药理论进行一定的研究。中药剂型选择,是根据药物性能和临床使用要求而定的。如“元者,缓也”,“汤者,荡也”,就是说,急性病或者是为使药物尽快发挥作用而选用汤剂,慢性病或者为使药物作用缓合、持久而选用丸剂。这只能说大体如此,如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并非“荡也”;三物备急丸等,也并非“缓也”。在古代,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中药传统剂型相对于西药剂型或者说现代剂型为少,适用范围也相对较窄,而近代发展起来的很多药物剂型,更能适合不同药物性能和临床使用要求,如注射剂,它往往起效更诀,又便于昏迷状态病人使用。这些现代的药物剂型,已逐渐应用于中药制剂。这些称之为西药制剂的现代制剂在中药中的应用,也带来了好多新问题的出现。例如中药的苦寒药,中医认为苦寒伤脾胃,能引起纳差、完谷不化或便溏。这在古代仅能制成口服制剂,似可理解,但如果将苦寒药制成注射剂,采取非胃肠道给药,是否还伤脾胃,就是值得研究的了。其它西药的颜色、质地、性状等表观特6/9性是否也具中药的特性和功效按中医药学理论,中药的颜色也表现相应的中药特性和功效,如白入肺、属辛、能燥。也有质地坚硬为重镇之剂的说法等。这些很可能并非完全如此,有些亦可能为中药学的糟粕部分,但有的表观特性还是应给予一定的考察,如物理性状的挥发性等;毒性。西药往往因有坚实的实验生物学基础,其毒住可以半数致死量、中毒剂量和具体毒副作用等表示,这比中药的大毒、小毒等表示,是具体而精确的。因此,这部分内容可保留;剂量。中药使用时,所用剂量要考虑多种因素,如机体状况一证、配伍药的不同等,从而剂量变化较大,如附子一般用3克,但也有用几十克的,甘草剂量有用0345克的,相差150倍。西药剂量往往从考虑浓度,即有效浓度出发,而对机体状况及药物配伍制约考虑不够,所以,也应从中医药理论对西药剂量进行研究。三、西药中药化的基础和基本研究方法西药中药化应包括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从而解决西药能不能中药化的问题。回答是肯定的,西药能够中药化。不论西药还是中药,它们都是由化合物分子组成,决定着药物的性能和功效。而从这些组成分子的情况来看,不论西药和中药,都有单体化合物和混合物都有天然产物和人工合成产物都有成分结构清楚和不清楚的,这就是西药和中药的物质同一性。既然中药具有中医药学理论体系术语所表7/9示的特性和功效,那么,西药也应具备。西药和中药的作用对象都是人,用来防治人的疾病,这是西药中药化的生物活性基础,亦可称疗效一致性的基础。现代研究表明,中药可经过现代科学水平的研究,能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术语来表示其性能和功效,可治疗西医药学术语表达的疾病。同样能用来防治人类疾病的西药,亦应可以用中医药学术语表示其中药特性和功效,从而按中医药理论使用。由于中西医结合工作的深入,人们发现,一些西药在临床使用中,在有些情况下,按照中医辩证论治中一定的辩证分型疾病才有较好的疗效,或者说表现中药的特性和功效。例如考的松,人们已从临床注意到,它对肾阳虚病人效果较好,对肾阴虚患者效果不理想,这说明它具有补肾阳的功效。再如阿托品,患者服后表现颜面红赤、热感、口干等,这正是中医药学热性方面的中药特性。这说明,有的西药在广泛临床基础上,已开始暴露某些中药的特性和功效。西医学习中医,是西药中药化研究的人才基础。这些年来,很多西医学习掌握了中医药和西医药两套理论体系,并有临床经验,尤其对西医药更熟习,因此,这部分医药工作者若进行西药中药化研究,那是较方便的。从中医讲,在现代的西药中药化研究中,互相协作,共同研究,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西药中药化的研究方法,要围绕其临床疗效来进行。但科学发展到今天,不论中药和西药都积累了大8/9量资料,因此可选用多种研究方法。中药的特性和功效,从根本上讲,是由其临床作用归纳出来的作为西药,一般都已经过较充分的药理学和临床学研究,积累了关于功能、主治、适应症;毒副作用、禁忌等方面的大量资料,因此,将这些结果按中医药理论体系进行分析归纳,赋与相应的中药特性和功效,是可能的。这在很多中医药文献中均可见到。就拿中药的重要特性“性味”来看,就是不断在前人临床效用基础上而总结归纳,最后确定的。如云“秦艽,本经谓之苦平,而别汞加以辛及微温,以其主治风寒湿痹,必有温通性质也。然其味本苦,其功用亦治风热,而能通利二便,已非温药本色。后人且以治胃热黄疸烦渴等证,其非温性,更是彰明较著。”在文献研究基础上,将西药按中药理论体系,以中药的特性和功效为指标,进行深入细致的临床研究,认真观察和总结,从而确证并归纳相应西药的中药特性、功效和使用规律。此种研究,可根据具体药物的具体情况,有所侧重地进行,对目前已被注意到暴露了某些中药特性和功效的西药;先进行临床确证研究,同时有计划地研究、归纳其它方面的中药特性和功效,使其全面中药化;对从文献研究可归纳出相应中药特性和功效的西药,通过临床确证归纳结果的可靠性,并进一步使其完整对如上所指以外的西药要有计划地开始通过临床研究,观察它们9/9的中药特性和功效,为进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自动驾驶车辆与城市交通网络的协同优化研究-洞察及研究
- 手持夹子乐高搭建课件
- 线缆厂员工培训评估记录规章
-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检测数学试卷及答案
- 注册监理工程师继续教育试题及答案
- 学生岗前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制冷技术试题及参考答案
- 韩国游戏策划资格证笔试题目
- 2025年财贸类专业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金融理财业务创新合作协议
- 长阳清江画廊
- 液压泵站使用说明书
- E190飞机舱门开关
- 儿科学腹泻病
- CT介入学及CT引导下肺穿活检术课件
- GB/T 3871.9-2006农业拖拉机试验规程第9部分:牵引功率试验
- GB/T 3836.4-2021爆炸性环境第4部分:由本质安全型“i”保护的设备
- GB 17840-1999防弹玻璃
- 文学鉴赏-课件
- 小军师面试万能绝杀模板-组织管理
- midasCivil斜拉桥分析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