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美育_第1页
谈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美育_第2页
谈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美育_第3页
谈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美育_第4页
谈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美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谈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美育谈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美育顾之川在诗词与中小学语文素质教育一文中认为“文学教育是一种美育,文学教育应当给人以丰富的心灵体验,通过文学的陶冶,铸成审美的心灵。脍炙人口的诗词名篇为历代读者喜闻乐见,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非常适宜。学习诗词名篇,体味作品中反映的生活美、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在优美的诗歌作品感染熏陶下,受到美的教育,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创造能力。一、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感知能力语文课的审美教育就是让学生在反复吟咏中激发起审美心理上的情绪反应,进而通过对作品的剖析,让学生感知诗歌的形象美、内涵美和思想美。1感知诗歌的语言美。诗歌的语言,音节优美,气韵流转。诗歌的“读”要讲究节奏,处理好诗句内部的停顿,要做到清晰流利。把握好诗句的情感节奏,情感表达才能恰如其分,自然流动。诗歌的“读”要注意掌握感情2/6基调,融入情境,让学生在反复吟咏中获得审美愉悦,真切体味到包孕于节奏和旋律之中的诗情、诗意、诗味和诗美,感受诗歌独特的韵致。如读雨巷时,语调宜低沉,语速宜缓,体味浸润在诗中幽怨低沉的感情基调,感受诗人在现实黑暗和理想幻灭后的彷徨感叹。宋代方岳说“书不厌频读,诗须放淡吟。”只有让学生反复吟诵,仔细品味,而不以背诵为满足,才能使学生感受到诗歌的语言美。2感知诗歌的绘画美。诗的绘画美是诗的形象性与图画性的体现。别林斯基说“诗的本质就在于给不具形的思想以生动的、感性的、美丽的形象。”王维积雨辋川庄作中写道“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广漠空蒙、布满积水的平畴上,白鹭翩翩起飞,意态是那样闲静潇洒;远近高低,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黄鹂互相唱和,歌喉是那样甜美快活。辋川之夏,百鸟飞鸣,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黄鹂、白鹭,联系着它们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绘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诗歌是通过意象反映生活的,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中意象的剖析,让学生感知诗3/6歌的绘画之美。3感知诗歌的情感美。诗歌的第一特征是抒情性。诗歌是感情的产物,感情是诗歌的生命。没有感情的诗不是诗;感情不充沛,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的诗是苍白无力的诗。曹操的短歌行气格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诗中诗人以感人的真诚和慷慨悲凉的情感咏叹了生命的忧患、生命的悲剧。以貌似颓放的意态表达及时进取的精神,以放纵歌酒的行为表现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以觥筹交错之景抒发心忧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全诗以感慨开始,继之以慷慨、沉吟,再继之以忧愁、开朗。一忧一喜,忽徐忽急,以如歌的行板倾诉了作者慷慨激昂的情怀。严羽认为“诗者,吟咏性情也。”诗人在真情下创作的诗句,当然是美的,也是能感染读者心灵的。所以诗歌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披文入情”,使学生体验古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通过审美体验,得到心灵的陶冶。二、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鉴赏能力审美鉴赏能力既包括对审美对象性质的深刻理解,又包括对审美对象的美丑识别。诗歌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语言、意象、意境的赏析,使学生在对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深有体会的基础上,由情入理,把握作品的思想、观点,体会文章的思想美,使学生心灵得到启迪,进而从“感知”4/6发展到“鉴赏”阶段。如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可引导学生分析这首词在风格、艺术手法、思想内涵等方面的特征,使学生深刻领悟这首词。1风格上念奴娇赤壁怀古风格豪放,纵古论今,横览江山,“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2艺术手法上念奴娇赤壁怀古将写景、怀古、咏史、抒情熔铸一体。写景,雄奇险峻,声响宏大,色彩壮伟,寥寥几笔白描出一幅“长江胜景图”;写人,理想与现实结合,夸张与写实并用,英雄形象栩栩如生。“语意高妙,真古今绝唱”。3思想上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对赤壁月夜景色的描绘,塑造了英武盖世的周瑜形象,寄托了作者振兴北宋积弱局面的殷切希望,透露出了作者因诗得罪,谪居黄州时有志报国、壮志难酬的感慨。由于词人的胸襟开阔、豁达,虽祸及己身,却能作达观之辞。全篇搏动着豪迈的精神气概,词尾作者发出的“人生如梦”的感叹,格调低沉,情绪消极,实是词人企图改变现实又无能为力的思想情绪的反映。通过鉴赏,注意让学生分清其中精华与糟粕,从诗美中领悟“诗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诗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提高他们正确鉴别美丑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树立起健康的审美情趣追求真正的美。5/6审美感知、审美鉴赏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互相渗透的。当感知、情感和领悟这些心理要素结合起来,并达到相互协调的状态时,才会产生愉快的审美体验。在这种状态中,不仅学生的审美感知、鉴赏能力得到发展,而且学生的人格修养得到提高。三、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美的存在,得到美的陶冶,而且要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所以教学中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中学生正处在美丽的青春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热情、独立、充满幻想、善于表现,他们有自己眼中的世界和心中的世界,有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引导学生作诗,就是让他们产生创造的乐趣,把他们的才华显示出来。所以,语文教师应激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发学生的灵性与情感,启发他们用写诗表达才情,表现生活的美。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教师应给学生创造自由、宽松的写作空间,给学生创造张扬个性的环境,给学生创造一片展开想象的天地。在学生初学写诗的时候可以鼓励学生仿写,引导学生借鉴美、模仿美、表现美。鼓励学生利用手抄报发表自己创作的诗歌,大胆展示自己的才华。总之,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