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小城镇发展 _第1页
试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小城镇发展 _第2页
试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小城镇发展 _第3页
试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小城镇发展 _第4页
试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小城镇发展 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5试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小城镇发展试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小城镇发展试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小城镇发展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1年我国农村人口796亿人,农村劳动力491亿人,乡镇企业和私人企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为143亿人,从事个体经营的农村劳动力026亿人,从事农业劳动的有34亿人。运用劳动力合理负担耕地法测算,我国农业部门仅需要劳动力196亿人,因此,现阶段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有144亿人。这是个绝对的静态的数据。考虑出生人口增长、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城市发展对耕地占用和沙漠化对耕地的吞食,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每年还将以600万人左右的速度递增。可见,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庞大,转移任务十分艰巨。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践来看,我国已形成了一种多渠道、多元化的转移局面,但现阶段我国农村剩余劳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5动力转移存在诸多困难。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减弱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前半期,我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迅速发展,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能力明显减弱。其主要原因是乡镇企业在发展初期,资本有机构成低,资本对劳动力的吸纳弹性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加剧,迫使乡镇企业采用新技术、更新设备,从而导致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资本对劳动力的吸纳弹性下降。“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模式,导致乡镇企业布局分散,产业结构不合理。据统计,我国乡镇企业的92分布在农村,7分布在建制镇,1分布在县城或县以上城市。这种分散的布局阻碍乡镇企业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战略转变,同时也使乡镇企业丧失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力,无法带动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制约乡镇企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乡镇企业自身增长速度放慢,吸纳劳动力人数减少。由于短缺经济的存在、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僵化以及国家政策的优惠,我国乡镇企业在初期得以长足发展。但步入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乡镇企业发展遇到重重困难,增长速度逐年下滑,增长乏力。相应地,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也逐年下降。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3/5城市难以再大规模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我国大中城市曾经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劳动力不仅自身获得了收益,也推动了城市的繁荣。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体制的改革,城市本身所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从而难以再大规模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其原因是城市本身就业压力日益增大。我国传统的城市就业制度,使城市中隐藏着大量的隐性失业者。随着市场就业制度的逐步实施,隐性失业日益显性化。2001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登记失业人数为681万人。往后,随着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化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国有企业将有更多隐性失业者被释放出来并流入就业市场。同时,国家行政机构的改革和事业单位的调整也将释放几百万分流人员。2004年有280万高校毕业生毕业,以后每年毕业人数将比这个数字更大,其中绝大部分竞争城市就业岗位。城市严重的就业压力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空间日益缩小。“城市病”日趋严重。我国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加快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同样的“城市病”,即由于城市的外部成本承担主体不明,城市对人口的吸收过度,超过其规模,从而出现人口稠密、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和环境污染。由于受投资主体和资源的限制,我国城市规模难以在短期内迅速扩张,“城市病”将日趋严重。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4/5“城市病”的存在客观上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不再成为城市的受欢迎者。农业内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有限开发农业后备资源和实施农业产业化,可以吸纳一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但现阶段这种通过农业内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十分有限。我国农业后备资源丰富,有宜农荒地53亿亩,宜林荒山荒地117亿亩,可利用的草原337亿亩,可利用的养殖水域034亿亩。对它们进行开发既可增加农业收入,又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但是开发成本很高。限于国家财力,在较长时期内国家难以支付巨额资金来开发农业后备资源。开发农业后备资源的见效期较长、收益率低,私人也没有动力大力投资于开发。通过向农业的广度发展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渠道在较长时期内并不畅通。实施农业产业化延长农业产业链,可以吸纳一批农村剩余劳动力。一方面,农产品深加工和精加工环节吸纳一些劳动力;另一方面,加工后的运输、销售环节又吸纳一些农村剩余劳动力。农业产业化要以企业为龙头,由于受资金、市场、人才等问题的困扰,目前龙头企业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