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解肝煎的临床运用经验_第1页
谈解肝煎的临床运用经验_第2页
谈解肝煎的临床运用经验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3谈解肝煎的临床运用经验摘要肝属木,赖血以养,其性直而喜条达。若为郁怒所伤,失其疏达之用,则结为肝郁。肝得病,脾胃虚,则肝木乘之,沈氏尊生胃病源流篇云“胃禀冲和之气,多气多血,壮者邪不能干,虚者著而为病以木性暴,而正克也。”因此,在临证上常见木肝、胆土脾、胃并病,一般称为肝胃郁滞。关键词解肝煎应用肝胃郁滞多由肝木盛而脾土虚受克所致,治宜疏肝、健脾、和胃。解肝煎是治疗本证的处方之一,笔者用之多年,颇有效验,介绍如下。1方药组成解肝煎为景岳全书方,凡遇肝胃郁滞所引致的胸肋胀痛,头晕目眩,呕吐吞酸,烦躁口干,呃逆胀满,脐腹胀痛,周身串痛,月经失调诸证,皆可以此方辨证加减治之。本方系由金匮半夏厚朴汤、局方平胃散及二陈汤等综合加减而成,其方药组成为陈皮15G,半夏15G,厚朴15G,茯苓15G,苏叶10G,芍药10G,砂仁6G,生姜三片。方中陈皮、半夏、厚朴、苏叶、砂仁、生姜诸药,性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3味辛温,能散湿满,宣通阴阳。其中半夏、陈皮和胃气而燥湿消炎厚朴理中气、散寒邪苏叶开胃益脾,入气分兼入血分砂仁和中通滞生姜宣通肺气,解郁调中。再以芍药之酸寒,入肝脾血分,补脾阴而敛逆气茯苓之甘淡益脾,通心交肾。凡脾虚不能健运,阴阳不得升降,脾有湿滞而生痰涎以及肝气郁结而成伏火,气结痰聚及成疾者,均可应用。2辨证加减解肝煎是笔者多年来用治肝胃郁滞证的通方,但在具体运用时,常需根据临床辨证,灵活加减。关于肝病的证治由于木旺而侮土,当先调其肝。见有肝郁证者,治宜舒肝,可酌加柴胡、香附、郁金、枳壳、青皮、元胡、木香、乌药等。肝郁久而化热,又有虚、实之分实火宜清,加黄芩、胆草、黄连、茵陈、夏枯草等郁火宜舒解、凉血、清热,丹皮、栀子、郁金、柴胡等均可加用虚火宜滋阴、清热,加生地、麦冬、知母之属。肝热伤阴,热盛风动者,当清热、凉血、熄风,可加羚羊角、丹皮、钩藤等。关于脾病的证治脾病及肝,土壅木郁,当从理脾入手。脾虚湿胜者,宜健脾利湿,加茯苓、苍术、山药、白术、党参等脾实湿蕴者,当加藿香、苡仁、山楂、槟榔等以消导化湿具脾寒证者,宜加良姜、党参、陈皮等以温中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3/3调气见脾热蒸证者,加清热化湿药,如滑石、扁豆、石膏等。芍药敛阴而性寒,对于脾虚寒湿等证,皆禁用。关于胃病的证治胃司受纳,主腐熟水谷,喜温而恶寒,治宜和胃,并根据虚、寒、热见证而灵活加减,如胃虚宜补,加党参、白术之属胃实宜消,加大黄、山楂之类胃寒宜温,加干姜、肉蔻等胃热宜清,石膏、黄芩之属,均可加用。此外,细致观察肝胃郁滞的脉象及舌苔的特征,对于本病的诊断,也有一定的帮助。本证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