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A 499.1-2004 气溶胶灭火系统 第1部分:热气溶胶灭火装置》这一标准详细规定了热气溶胶灭火装置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要求,旨在确保此类灭火装置的性能可靠性和使用安全性。

该标准内容涵盖了以下几个核心方面:

  1. 范围:明确标准适用于以固体燃料燃烧产生的热气溶胶作为灭火介质的固定式灭火装置。不包括手持式或移动式的气溶胶灭火设备。

  2. 术语和定义:对气溶胶灭火系统及其组成部分进行了专业术语的界定,如热气溶胶、灭火剂量、响应时间等,为后续条款的理解提供了基础。

  3. 技术要求

    • 设计与构造:规定了热气溶胶灭火装置的设计应确保其在规定条件下能有效释放灭火剂,同时对装置的机械强度、耐腐蚀性等物理特性提出要求。
    • 灭火性能:明确了灭火剂的最小有效浓度、灭火时间和对不同类别火灾的适用性,确保灭火效果。
    • 安全性能:强调了装置在安装、操作及维护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包括防止误操作、超压保护及热辐射控制等。
  4. 试验方法:详细描述了对热气溶胶灭火装置进行性能测试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如灭火效能试验、机械强度试验、耐久性试验等,以验证其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5. 检验规则:规定了产品出厂前的检验项目、抽样方法及合格判定准则,确保每批次产品的质量一致性。

  6. 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要求产品上必须有清晰的标识,包括生产日期、有效期、制造商信息等,并对包装材料、方式以及运输和储存条件提出了具体要求,以保护产品不受损害。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废止
  • 已被废除、停止使用,并不再更新
  • 2004-06-04 颁布
  • 2004-10-01 实施
©正版授权
GA 499.1-2004 气溶胶灭火系统 第1部分 热气溶胶灭火装置_第1页
GA 499.1-2004 气溶胶灭火系统 第1部分 热气溶胶灭火装置_第2页
GA 499.1-2004 气溶胶灭火系统 第1部分 热气溶胶灭火装置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A 499.1-2004 气溶胶灭火系统 第1部分 热气溶胶灭火装置-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99. 1气溶胶灭火装置99的本部分第5,6,8章的全部内容为强制性。99气溶胶灭火系统拟分为三个部分:第1部分:热气溶胶灭火装置;第2部分:油罐用烟雾灭火装置;第3部分:冷气溶胶灭火装置。本部分为99的第1部分。本部分附录A附录部分由公安部消防局提出口本部分由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二分技术委员会(口。本部分由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负责起草,西安坚瑞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参加起草。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刘连喜、董海斌、李习民、高云升、岳大可、景中星、孙凤霞、盛彦锋。气溶胶灭火装置范围99的本部分规定了热气溶胶灭火装置的型号编制、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运输、贮存和使用说明书编写要求。本部分适用于无管网热气溶胶灭火装置。本部分不适用于管网式热气溶胶灭火系统、冷气溶胶灭火装置及应用于具有爆炸危险场所的气溶胶灭火装置。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99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9。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19180;1997)108工业导火索969. 1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2463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1固定灭火系统驱动、控制装置通用技术条件00气溶胶灭火剂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99的本部分。溶胶发生剂”)通过燃烧反应产生热气溶胶灭火剂的固体化学混合药剂,一般由氧化剂、还原剂及添加剂组成。火装置”)气溶胶发生剂通过燃烧反应产生气溶胶灭火剂的装置。通常由引发器、气溶胶发生剂和发生器、冷却装置(剂)、反馈元件、外壳及与之配套的火灾探测装置和控制装置组成。3. 3引发器、化学、机械等方法给气溶胶发生剂提供燃烧反应所必需的初始能量的部件。值为防护区内不能关闭的开口面积与防护区体积之比,g/ o (W/W)以上硝酸钾的气溶胶发生剂的灭火装置。3. 10 50%(W/W)硝酸铭,同时含有10 % 20肠(W/W)硝酸钾的气溶胶发生剂的灭火装置。a)落地式灭火装置;b)悬挂式灭火装置。a) b) c)其他型气溶胶灭火装置。R X X/ X 代表落地式,)火装置类别(代表)灭火类别,型,可灭溶胶发生剂标称质量为2 99. 120一+55大于95%在灭火装置上明显处标出,下述相关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也应按此范围作相应调整。1表面涂层应色泽均匀、光滑,无龟裂、气泡和明显流痕、划伤等缺陷。贴应齐全、正确,1的要求,文字符号及标志清晰无明显摺皱、气泡等缺陷。金、冲压零件表面应无毛刺和机械损伤等缺陷。滑,无明显凹凸不平现象。. 1. 1灭火装置充装气溶胶发生剂的质量大于1 20士5的试验条件下,其喷射时间不应大于120 20士5的试验条件下,其喷射时间不应大于40 20士5的试验条件下,其喷射滞后时间不应大于5 20士5的试验条件下,落地式灭火装置的喷口温度不应超过1800C ,悬挂式灭火装置的喷口温度不应超过2001灭火装置在接通启动信号后应能正常喷射。口处应无火星,喷射期间或喷射后应无残渣外溢。壳不应出现变形、烧穿或壳体表面(悬挂式允许表面油漆层有焦糊现象)引燃等现象。20士5的试验条件下,喷放后其表面最高温度(不含喷口处)落地式灭火装置不应超过100 0C ,悬挂式灭火装置不应超过200 0C 气溶胶发生剂充装质1高温性能灭火装置在55士2环境温度下保持24 h,试验期间不应出现误动作,99. 2环境温度下保持24 h,湿热性能灭火装置在温度40士20C,相对湿度9000环境下保持24 h,8规定的方法进行振动试验,试验期间不应出现误动作,试验后灭火装置的各部件应无松动、变形或结构损坏并能正常启动和喷放。9规定的方法进行冲击试验,试验期间不应出现误动作,试验后灭火装置的各部件应无变形或结构损坏并能正常启动和喷放。火装置上有绝缘要求的外部带电端子与壳体之间的绝缘电阻应大于20 源插头与壳体间的绝缘电阻应大于50 1气溶胶灭火剂沉降物绝缘水平分为两级:一级绝缘电阻不应小于20 级绝缘电阻不应小于1 型灭火装置沉降物绝缘水平不得低于二级;. 10灭火性能6. 10. 1 11. 2,7. 12. 2规定的方法进行装置喷放结束后60 置喷放结束继续抑制10 启试验空间通风,木垛不得复燃。6. 10. 2 11. 3,7. 12. 3规定的方法进行在装置喷放结束后30 . 在装置喷放结束后30 . 1基本要求气溶胶灭火装置中的电引发器采用电点火头做引发元件时,应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电引发元件。6. d. c. . 以150 续5 引发器不应动作。6. 验时电引发器不应动作。6. 14. 4规定的方法进行寿命试验,电引发器的寿命不应低于灭火装置气溶胶发生剂的有效使用期。试验后电引发器能正常启动, 3和6. 12. 4的要求6. 5和正常大气环境条件下,按7. 14. 5试验方法进行动作可靠性试验,电引发. 13热引发器使用导火索作为热引发器时,其性能应符合以下要求。6. 13. 1外观导火索索杆应均匀,不允许有发霉、损伤、明显油污、剪断处散头、外层线在同一索段有两根或两根以上断(并)线的现象,索头必须封以防潮剂。6. m,6. 火、外壳燃烧及爆声。6. 50C、深度为1 h,的要求。6. 2的恒温箱中放置2h,不允许有粘结和外壳破裂现象,. 2的条件下放置1h,不允许有裂纹和断裂现象,. 14反馈元件设有反馈元件的灭火装置,当灭火装置启动并开始喷射时,反馈元件应能将灭火剂喷射的信号反馈给控制装置。6. 15控制装置6. 15,控制装置的基本性能应符合1中的相关要求。6. 修开关”,在灭火装置检修期间,此开关动作应能切断启动线路。开关的状态应在控制装置上用光信号显示,灯光颜色应为黄色。6. 检周期应可调,并能对电引发器的断路和短路故障进行报警。6. 16配套部件6. 16. 1远程启动按钮远程启动按钮性能要求应符合的要求。启动按钮应有避免人员误触及的措施。6. . 17联动性能灭火装置在自动、手动启动方式下,应能正常启动,状态显示应准确。不同规格的灭火装置同时进行联动试验时,其喷出气溶胶灭火剂的时间差不应超过5 s,6. 18气溶胶灭火剂气溶胶灭火剂应符合00的要求。7试验方法7. 章规定的试验应在正常大气条件下进行,即:99. 15一350C;相对湿度:45%一75 0a;大气压力:86 速:不大于3 m/s,度不低于士2%(如果采用热电偶进行温度测量,热电偶应为径不大于1 秒表:分度值。.1 s;称重仪器:精度浓度分析仪:分辨率不低于。 (V/V),连续测量,量程范围:0%V/V)充装额定气溶胶发生剂质量的灭火装置在20士5的环境下放置24 用手动启动灭火装置,用秒表分别测出气溶胶的喷射滞后时间和喷射时间。用测温仪器分别测量灭火装置正面(除喷口外)、顶部、侧面和背面在灭火装置喷射过程中和喷射结束后壳体的最高表面温度。其结果应符合6. 4. 5的要求。质量偏差可通过下面的公式(”求得,其结果应符合6. 5的要求。I=仁(m,一m, X 100%(1)式中:;m,实测单具气溶胶发生器中气溶胶发生剂的质量,单位为千克(具气溶胶发生器中气溶胶发生剂的标称质量,单位为千克(5士2的试验箱中,保持24 h,取出后立即启动,2的试验箱中,保持24 h,取出后立即启动,2 *C、相对湿度90%试验箱中,保持24 h,取出后立即启动,8振动试验将灭火装置固定在振动试验台上,振幅1. 0 率40 X,Y,验后,检查灭火装置并进行启动试验,其结果应符合6. 7的要求。头、摆杆、钢轮毅和配重块通过滚动轴承、转动轴安装在固定架上。锤头材质为铝合金,锤头打击面应有足够的硬度以防止打击时造成损伤,锤头打击面与水平成600,99. 1装板;b灭火装置;一转动2700;h工作重锤;J配重块;k配重臂;1滑轮;m调节杆。图1喷嘴耐冲击试验装置将被试悬挂式灭火装置按图示位置安装在试验装置上,调整灭火装置高度使冲击在锤头打击面的中心线上形成,此时锤头运动速度为1. 8 m/15 m/s,冲击能量为2. 7J . 10绝缘电阻测定7. 10. 1壳体绝缘电阻测定试验采用绝缘电阻测试仪(也可用兆欧表或摇表),试验电压500 d. c.,持续电压60 s,测量范围。验引线间绝缘电阻足够大,以保证读数正确,. m口户字 40004a试验空间宽度;b试验空间长度图4 类火灭火试验布置示意图99. 1径不大于1 置见图4。用于监测灭火时间时,热电偶应放在被测对象上方30 . 12. 2 1试验模型材采用云杉、冷杉或密度相当的松木。木条应经干燥处理,使其含水率保持在9%1300。木条由四层构成,每层六根方木,方木的横截面为40 度为450 垛层间呈直角交错放置,每层方木之间间隔均匀摆成正方形,将方木及层间钉起来形成木垛。引燃用燃料盘为钢质正方形,面积0. 25 m士0. 02 料盘高度为100 壁厚为6 料为商业级正庚烷。7. 喷口方向不应正对木垛,使灭火装置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将木垛放在钢质试验架上,木垛底部距地面600 燃燃料盘置于木垛正下方,燃料盘上沿距木垛底部约300 验架的结构应使木垛底部充分暴露在大气中。在试验空间外引燃木垛,但不应受阳光、雨雪等天气条件的影响,风速不大于3 m/s,必要时可采取适当的防风措施。如在室内引燃木垛时,室内空间体积应大于5倍试验空间体积。燃正庚烷引燃木垛,自由燃烧3 庚烷耗尽后,使木垛继续燃烧3 试验空间外总预燃时间为6 s,预燃结束后将木垛移人试验空间,关闭试验空间所有开口,手动启动灭火装置。在灭火期间,火装置喷放结束后,试验空间维持密封10 录灭火装置扑灭明火的时间,观察10 . 12. 3 1试验模型料盘面积为0. 25 m,燃料盘高度为100 壁厚为6 料为商业级正庚烷7. 喷口方向不应正对燃料盘,使灭火装置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燃料盘位于试验空间中央位置,燃料盘底部距地面600 燃料盘内注人12. 5 面距燃料盘沿口距离不大于50 部以清水作垫层。点燃盘内正庚烷,预燃30 s,关闭试验空间所有开口,手动启动灭火装置。灭火装置启动时,由于正庚烷的燃烧引起的试验空间内氧浓度不应低于正常大气条件下氧浓度的。在灭火期间,可通过温度传感器或红外摄像仪监测扑灭正庚烷火的时间,图5)的面积(高度(H)应与生产单位公布的单个灭火装置的最大覆盖面积、最大和最小高度相适应试验空间应设可自行启闭超压泄放口。提供正对着燃料罐的可关闭开口,以便在灭火装置启动前通风。在灭火装置喷口与墙之间安装一挡板,挡板的高度与试验空间的高度相当(见图5a)和图5b)。挡板与喷口的方向垂直(见图5),长度是试验空间较短墙体长度的20%99. 1料罐;2灭火装置;3挡板;4通风口;a试验空间宽度;火装置安装在中央位置。心的01一一燃料罐;2灭火装置;3挡板;4一一通风口;a试验空间宽度;b试验空间长度。注:灭火装置安装在侧墙位置。b)图5浓度分布试验布置示意图径不大于1 置见图6。用于监测灭火时间时,热电偶应放在被测对象上方30 不8501250 下之60试验空间高度;a试验空间宽度;6浓度分布试验测料罐内径为80 不小于100 厚不小于3 . 灭火装置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将四个燃料罐分别置于试验空间四墙面对角位置,最小高度试验的四个燃料罐置于地面上;最大高度试验的四个燃料罐为两上两下交错放置,下部燃料罐置于地面上,距相邻墙各50 部燃料罐罐口距屋顶300 相邻墙各50 外在挡板后的地面上再放置一燃料罐。燃料罐内加人50 面距燃料罐罐口不小于50 部以清水作垫层点燃燃料罐内正庚烷,预燃30 s,关闭试验空间所有开口,手动启动灭火装置。灭火装置启动时,由于正庚烷的燃烧引起的试验空间内氧浓度不应低于正常大气条件下氧浓度的。在灭火期间,通过温度传感器或红外摄像仪监测扑灭正庚烷火的时间,4额定电压下,调节电流输出直至电引发器动作,试验电引发器的数目为10具,每一具的结果均应符合6. . 额定电压下,给电引发器通以150 电时间5 验电引发器的数目为10具,静电感度试验静电放电对电引发器的作用可以等效看成充电到一定电压的电容器,通过一规定电阻,对电引发器进行放电。静电感度试验原理如图7所示。模拟人体带电静电感度时,电容器电容为500 联放电电阻为5 000。士250 ,G,直流高压电源输出电压为25 000 。用充电到25 000 的500 过5 000 直流高压电源;2静电电压表;3被测试电引发器;电电阻;R串联放电电阻;7静电放电试验原理图7. 程,见公式(2),由高温下的试验时间,推算出常温下的贮存时间。t。一中:10C)贮存时间,单位为天(d) ;t, 1 0C)试验时间,单位为天(d);一加速系数。:按公式(3)计算T,r反应速度温度系数,取r=2. 7 ;T,高温试验温度,单位为开尔文(K);温贮存温度,单位为开尔文(K);(2)(3)99. 1反应温度系数对应的温度变化常数,取A=10 K,高温试验后,通过公式(2)换算出电引发器在常温下的贮存时间,与生产单位所提供气溶胶产生剂的贮存有效期相比较,动作可靠性试验经安全电流检查后的30具电引发器,通以启动电流进行动作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6. 12. 6的要求。7巧热引发器性能试验7. . 样的数量不少于五根,逐根点燃,试样之间不允许交叉重叠,用秒表测定试样的燃烧时间,2的要求。7. 察其燃烧性能,3的要求。7. 段试样不少于五段,在温度为20士50C、深度1 出试样,擦去外表面水分,剪去受潮索头,试样之间不允许交叉重叠,观察其燃烧性能,. 段试样不少于五段,将索段放在温度为55士2的恒温箱中保持2h,取出之后,在室温条件下放置20 察导火索之间是否有粘结和外壳破裂现象,并进行燃烧性能试验,5要求。7. 段试样不少于五段,将索段放在温度为一20士2的恒温箱中保持1h,取出之后,将导火索在直径为18 察导火索是否有肉眼可见的裂纹和折断的现象,并进行燃烧性能试验,. 16控制装置试验7. 16. 1按照1中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检查控制装置是否具有对灭火装置电引发器进行定期巡检的功能,巡检周期是否可调。模拟电引发器的断路和短路故障观察其是否报警。7. 17远程启动按钮按照中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果应符合6. 16. 2的要求。制装置、启动按钮、灭火装置等连接在一起,分别在自动、手动方式下进行启动,其结果应符合6. 14,00中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其结果应符合6. 18的要求。8检验规则生产单位应依据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组织生产,质量体系应保证每批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并符合本部分的规定。16进行型式检验。a)新产品试制定型鉴定;b)正式投产后,如产品结构、材料、工艺、关键工序的加工方法有重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的性能时;C)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时;d)产品停产一年以上,恢复生产时;e)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要求时。出厂检验产品出厂检验项目应至少包括表2规定的项目。表2型式检验项目、出厂检验项目及不合格类别检验项目型式检验项目出厂检验项目不合格类别全检抽检外观材料喷射性能一喷射时间喷射性能一喷射滞后时间喷射性能一喷口温度喷射性能喷射过程及状态要求喷射性能一表面温度气溶胶发生剂充装质量要求环境适应性要求一高温性能环境适应性要求一低温性能环境适应性要求一湿热性能抗震性能抗冲击性能绝缘要求灭火性能浓度分布要求电引发器一引发元件个数电引发器一工作电压和启动电流*电引发器安全电流电引发器一静电感度电引发器一寿命要求电引发器一动作可靠性)检验项目型式检验项目出厂检验项目不合格类别全检抽检热引发器一嫩烧时间热引发器一燃烧性能热引发器一抗水性能热引发器一耐高温性能*热引发器一耐低温性能反馈元件*控制装置远程启动按钮探测部件联动性能灭火剂品数量按附录灭火装置为合格。出现灭火装置为不合格。灭火装置为不合格。若已有一项类项目不合格数等于2,该灭火装置为不合格。灭火装置为合格。有一项灭火装置为不合格。若有许加倍抽样检验,仍有不合格项,即判灭火装置为不合格。9使用说明书编写要求使用说明书应按969. 1进行编写,使用说明书应至少包括下列内容:a)灭火装置简介(主要是工作原理);b)灭火装置主要性能参数;c)灭火装置示意图;d)灭火装置操作程序;e)安装使用及维护说明、注意事项;f)售后服务;9)制造单位名称、详细地址、邮编和电话;h)灭火剂发生剂有效期。装、运翰、久的产品标志。标志的内容如下:a)制造厂名或商标;b)产品名称;c)产品型号规格;d)使用温度范围;e)装置的使用有效期;f)灭火效能;9)喷口温度;h)壳体表面温度;)执行标准。10.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