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试论村镇银行的发展前景及农信社面临的四种挑战2016年底,中国银监会出台了农村金融的“新政”“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意见”,这一政策,极大地降低了新设金融机构的进入门槛。按照“新政”规定,在县市一级设立村镇银行,注册资本只需300万元;在乡镇一级设立村镇银行,注册资本甚至仅需要100万元。很显然,国家大幅度降低准入门槛,目的在于打破农村金融垄断地位,建立完整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最大限度地吸引资金年流入农村市场,逐步形成多元化农村金融服务组织,以适应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认真解读这一“意见”,我们发现,这一政策的出台,直接受到冲击的是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将处于改革发展的“火山口”。一、村镇银行的发展前景预计在最近几年内,村镇银行将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甚至是“三分天下有其一”。其中主要原因在于有四个基础。思想基础。改革开放近30年来,广大农民的思想水平、政策水平、法律水平、文化水平有了极大提高,原来许多名不见经传的“老农民”成为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改革家就是明显的例证。“大学生村官”的出现,加速了农2/6民思想意识水平的提高。他们中有一部分人思想活跃,意识超前,思维敏捷,对新生事物接受的快,对有关政策理解得快,步子紧跟形势跟得快。“意见”的出台,像“一石激起千层浪”,使这部分不甘寂寞的农村“小能人”跃跃欲试,为他们大显身手、施展才华提供了政治经济舞台。另外我们还可以从两个例子证明农民思想的活跃性。一个是供销社。早在计划经济时代,供销社可以说是“国”字号的“商老大”,农民买一斤黑糖都越不过供销社的门槛。随着改革开放春风的到来,个体商业风起云涌,摊点棚亭到处林立,短短几年时间内,个体商业的从业户数已占农村商业经营总户数的95以上,经营品种上万种,供销社被逐步蚕食掉,“商老大”节节败退,目前残存的供销社也已通过拍卖、变卖、租赁等形式转移到个人手中,基层供销社实际上名存实亡。这种个体“垮”国营的巨大变故足以说明农民的潜在发展能量非同一般。第二个例子是农机站。在改革开放之前,县乡两级的农机局和农机站是农民购买各种农机的唯一通道,连买一个小喷雾器都要找到农机站。随着改革大潮的涌起,农民个体农机门市迅速占据了农具购销市场,他们凭着直进直出的购销渠道,灵活多变的经营策略,微利多售的营销手段,将国有农机部门挤进了死胡同。这两例充分说明,农民一旦掌握了有关政策,其发展速度之快会大大超过我们预定的想象。3/6经济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收益群体是农民,钱包鼓起来的速度最快的也是农民。在一个乡镇范围内,百万元户、千万元户大有人在。据一位从事多年存款的“老农金”透露,该乡存款在百万元以上的户就有数百户。在经济发达地区,亿元户恐怕也不乏其人。这些经济宽裕的“大款”、“大腕”思路开阔,对经济走向的洞察力强,对经济发展的适应能力强,创建村镇银行对他们来说是小菜一碟。他们一旦分析到村镇银行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收益时,会不顾一切地创造条件“大干快上”。另一方面,城市的有钱人也瞄准了农村这个巨大的融资市场,一旦有利可图,他们也会改变在城市投入的单项选择,转眼把资金投向农村,通过村镇银行的准入而获得高额回报。政策基础。我国每出台一项新的政策,必然会刮起一阵“政策台风”,为新政的实施鸣锣开道。同时为支持新政的推行,国家往往会在工商、税务、资金、技术、土地、能源、交通等方面提供种种便利。实践已经证明,凡是紧跟政策并善于用足用活政策的人,最能从新政中得到最大收益;凡是谨小慎微、顾虑重重、举棋不定、等待观望的人,往往错过发财的大好机会。已经饱尝了改革开放政策甜头的农村致富带头人,肯定不会放过这一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而迅速谋划筹建村镇银行的具体事宜。4/6人才基础。诚然,建立村镇银行需要一批专门技术人才。但人才不是主要制约因素。因为伴随农村信用社的建立,作为农村最一线的信用代办站也应运而生,有的代办站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在多年的农村金融工作中,他们积累了一套丰富的揽储放贷经验。但近两年,农信社出于安全和效益两个因素考虑,对自己一手培育的代办站忍痛“砍掉”。被清退的代办人员,有的县有四五百名,有的县一千多名。这些人员对信用社窝了一肚子气,认为信用社“无情无义”。有的已经转而为邮政代理揽存,和信用社“对着干”。很显然,一旦村镇银行建立,这一部分人很可能就是村镇银行的具体工作人员。二、农信社面临的挑战村镇银行建立之后,农信社面临的挑战首当其冲,因为专业银行基本上在农村撤走了自己的网点,邮政储蓄虽然来势凶猛,但贷款业务才刚刚起步,所以未来的业务竞争,将在农信社和村镇银行之间激烈地展开。面对村镇银行的挑战,农信社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迎战,否则,农信社有可能陷于四“失”的局面。人才跑失。农信社和村镇银行的竞争,首先表现为人才的竞争。村镇银行建立以后,首要的一条是要物色一批高级管理人才和熟知法律、管理、业务、财务、核算的业务精英,他们会不惜高薪聘请农信社的人才,挖农信社5/6的“人才墙角”。另一方面,由于农信社的用人机制存在缺陷,如在有些地方,严重存在着“凭关系用干部、看礼金选人才”的不正之风,用人唯亲,用人唯钱,用人唯权,用人唯势,将一些德才兼备、性情耿直、业务精通的人才压在脚下,形成人才的“埋伏”。在村镇银行的高薪诱惑下,这些长期受到压抑的人才必然“跳槽”到村镇银行,双方一呼即应,一拍即合。资金流失。未来的村镇银行,实际上是一种股份制的私人钱庄,或者干脆就是个人银行。因为银行是自己的,姓“私”,所以其经营手段会更加灵活,服务态度会更加亲善,工作时间会更加顺应农村的生产季节变化。他们必然会采取种种手段四面出击,八方揽钱,从信用社碗里“舀羹”。农村的闲散资金毕竟是有限的,此消彼长,此长彼消,村镇银行多了,庙里的和尚多了,早晚会形成“僧多粥少”的局面。到那时,农信社的资金流失难以避免。客户丢失。不可否认,在长期的存款业务和信贷往来业务中,农信社拥有了一批自己的“黄金客户”,这些客户是信用社利息收入的主要来源。村镇银行建立后,由于其是纯商业化运作,把盈利作为唯一目的,所以其服务对象首先会瞄准那些能给他们带来收益的“黄金客户”,他们会凭借其灵活的经营策略,随机可用的经济手段,热情诚恳的服务态度和信用社争夺这些客户。由于农村信用社在6/6某些方面还带有“官办”色彩,条条框框较多,在这场争夺客户的“攻心战”中显然处于被动局面,届时,原来依附于信用社的“黄金客户”将“倒戈”到村镇银行。阵地缺失。无庸讳言,目前农村金融阵地基本上是农村信用社的天下。但将来村镇银行的出现,这种独霸天下的格局很快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同范本专卖店合伙合同5篇
- 2025湖北孝感应城市卫健事业单位招聘合同制工作人员33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海南省农林科技学校招聘11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风电机组风速与发电量匹配方案
- 2025年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13.3.1 三角形的内角(分层培优 含解析)八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2025西安王寺街道卫生院就业见习招聘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招聘合同制人员12人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甘肃省定西市岷县中寨中心卫生院招聘乡村医生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注射技术试题及答案
-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课件
- 1输变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表式(线路工程)
- 市热电厂清洁生产审核报告
- GB/T 239.2-2023金属材料线材第2部分:双向扭转试验方法
- 四年级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案
- 《廉洁从业》企业文化培训课件
- 《教育魅力-青年教师成长钥匙》
- 《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国际组织课件
- 绪论(遗传学)课件
- 滴定管使用课件
- 单片机应用技术项目教程C语言版ppt课件(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