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敬老院服务与管理经验材料_第1页
县敬老院服务与管理经验材料_第2页
县敬老院服务与管理经验材料_第3页
县敬老院服务与管理经验材料_第4页
县敬老院服务与管理经验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县敬老院服务与管理经验材料县院始建于1984年,建院三十年来,秉承“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办院理念,在艰难中谋发展,在开拓中求创新,不懈的努力使院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取得了较好的成绩1996年至今连续18年被省民政厅命名为“甲级院”,1997年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园林式单位”,1997年起连续17年被市、县命名为“文明单位”,2013年度被评为全县消防工作先进单位,先后有5人次受到省、市民政部门的表彰。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尊老、敬老、爱老”形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为了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帮助,县院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共建活动,为院建设增添新的活力。县民政局、双拥办积极为军民共建活动牵线搭桥,县武警中队、下板城派出所、县二中等单位先后与院结成共建单位,将这里作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每年建军节、重阳节、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县四大机关领导都前往院慰问革命老人。共建单位也纷纷到院举行各种联谊活动。与此同时,院通过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尊老、爱老、敬老的优良传统,省、市、县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多次对院建设工作进行新闻和专题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反响,引起了广泛关注。在院新建的过程中,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捐物达45万元。县人大积极组织全县人大代表2/6捐款70多万元支援院建设。2008年大年初一,市长张古江同志亲自带领相关部门来到院,给老人们拜年,并送来了10万元慰问金。始建于1984年的院,1994年7月,被一场无情的洪水冲毁,为此,县民政局领导心急如焚,积极争取重建资金。在省市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1995年7月,县院得以重建。总投资180万元,建起了一座两层高标准、公寓式宿舍楼。2001年,又在原有两层楼的基础上,投资120万元完成了四层续建工程。新址距县城约1公里,交通便利,空气清新,环境优雅,非常适宜老人居住。目前,院现有床位60张,收养在乡孤老复员军人30名,每年在院疗养的在乡复员军人达40余人次;同时为满足当下社会养老的需求,在院内新建社会养老楼2500平米,收住社会养老人员每年达100余人次。2012年,再次投资500万元,为老人宿舍进行了全面装修统一更换成宽米的大床;安装了楼道安全扶手、自来水变频增压设备、无塔供水设备及电子监控系统;建成了现代化的公共浴室、老人活动多功能厅;更换了取暖锅炉、餐桌餐具等;设置了医务室,配备了2名专职医护人员,投资10余万元购置了血球仪、X光机、洗片机、心电图、护理床、氧立得等医疗设备。美化院容院貌。院内栽植了碧桃、垂榆、云杉等名贵树种和各种观赏花卉;楼后栽种并嫁接了大枣、板栗等优3/6质果树;广场新建了大型花坛、绿篱、休闲凉亭。真正实现了春有花、夏有绿、秋有果、冬有青的绿化目标。严格的制度是提升服务水平的准则。院建立了院长职责、服务员职责、待遇制度、医疗制度、老人入院条件制度等几十种规章制度。科学的管理是提升服务水平的保障。严格落实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实行“两包”、“四净”、“四无”、“四定”。两包,即每人包一个房间,包五位老人;四净,即玻璃门窗净、墙壁地面净、设备用具净、被褥着装净;四无,即室内无蚊蝇、宿舍无异味、室内无杂物、四壁无尘土;四定,即给老人定期检查身体,定期理发,定期洗澡,定期修剪指甲等。为达到标准,局领导坚持不定期抽查,院内实行周检查、月评比、半年初评、年终总评,严格进行百分考核,兑现奖惩。通过落实岗位责任制,使得室内干净整洁,规范有序,从未出现老人走失、火险等非正常责任事故。严格财务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认真落实好老人的各种待遇。一是落实经济待遇将全院老人全部纳入城镇低保,按标准领取生活保障金。二是落实老人生活待遇每周制定一套食谱,保证饭菜可口多样,伙食标准每月均在450元以上。为老人过生日;每逢重大节日,民政局领导都到院内为老人祝贺,与老人共度节日。衣物做到冬有棉、夏有单,四季有更换,节日有新装;一个房间住4/63位老人,居住面积人均达到平方米,室内配有空调、衣橱、暖气等生活必需品,卫生整洁,环境优雅,温度适宜。三是落实老人医疗待遇购置多种常用药品,定期为老人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做到小病不出院,急病不误诊,有病早治,无病预防。为方便老人就医,同县中医院、下板城镇卫生院签订老人入院治疗协议,为老人设立专用病房、实行先治疗后结算原则,治疗费用减半。四是落实老人政治待遇按时组织老人收看电视新闻;为老人订阅老年报、老人世界等报刊。每周一学习日为老人读报,定期为老人讲解健康知识,进行心理辅导,介绍生活常识;组织老人参观烈士纪念馆、游览离宫;定期征求老人对院务管理方面的意见,充分发扬民主。每月初,及时向老人公布上月伙食收支情况。无微不至的关怀是提升服务水平的写照。院建立老人个人档案,详细记录每一位老人的身体状况、爱好、生日以及亲属联系电话等。生活中,大力倡导亲情服务,长期开展“视老人为父母,为老人献爱心”活动,要求工作人员把老人当成自己的亲人,时时处处关心、爱护、照顾老人,用真情和爱心赢得老人信任。黄海华、徐桂平、张淑玲三名工作人员经常在家包饺子带给老人吃;今年76岁的杨宗臣老人,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工作人员为他擦屎擦尿、勤翻身、勤按摩、勤换洗衣物,确保老人不患褥5/6疮;已故老人黄永连,入院后患脑血栓卧床长达5年,在5年时间里,工作人员随侍在侧、精心护理,陪伴老人安然度过人生的最后旅程。临终前老人深情地说“我虽然无儿无女,但有你们在身边,我知足了。”今年62岁的黄金为老人,前一段发现吃咸的东西不舒服,院里专门派人带领他到县中医院、县医院检查,先后三次带他到市附属医院、二六六医院进行详细检查,最后确诊为脑梗,得到了及时的治疗,老人为此感动的痛哭流涕。对于院居住的孤老优抚对象,按照“高于、优于、重于”的原则,工作人员始终以“文明、诚信、真情”为服务指针,竭尽所能为老人提供优质服务,用真诚和汗水营造幸福、温馨的大家园。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院领导班子意识到,依靠财政拨款远远不能保证院建设的需要,必须创造条件发展院办经济,为院的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在中心统一组织安排下,租种了20亩果园,5亩菜地;同时成立了墩布加工车间及生产、绿化、卫生、养殖等小组,充分发挥老人的余热,让有劳动能力的老人积极参与制作墩布、经营果园、植树养花,耕地种菜、养猪喂羊等工作,各项累计收入达10万元。不仅改善了院内环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供养经费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老人的生活水平。6/6为提升老人的生活质量、扩大休闲空间,院特征地26亩,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休闲公园一处。该公园项目现已进入施工建设阶段,计划于2015年完工。公园投入使用后,院也将真正实现养老、健身、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服务目标,真正成为老人温馨和谐的幸福家园。生活在幸福中的老人时刻不忘回报社会。刘廷等28位老人连续三年资助县一中三个家庭困难学生每月定额生活费,一直坚持到三个学生毕业。刘廷老人又将自己积攒多年的1600元拿出来,为院购置了三轮车,方便院内老人生活使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