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什么是2型糖尿病的综合控制目标限于目前的医学水平,糖尿病还是一种不可根治的慢性疾病,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持续的医疗照顾。从生物医学的角度,糖尿病的治疗目标是通过纠正糖尿病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代谢紊乱以防止急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减低慢性并发症的风险。但是在对糖尿病的管理过程中,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是糖尿病重要的治疗目标。因此,在糖尿病管理小组中,患者本人是关键的成员,任何治疗方案的实施都要考虑到患者个体化的要求并不可忽略患者的家庭和其他的心理因素。2006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糖尿病的治疗应是综合性的治疗。“综合性”的第一层含义是糖尿病的治疗是包括饮食控制、运动、血糖监测、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和药物治疗。“综合性”的第二层含义是虽然糖尿病主要是根据高血糖确诊因而需要医疗照顾,但对大多数的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往往同时伴有“代谢综合征”的其他表现,如高血压、血脂异常等,所以糖尿病的治疗应是包括降糖、降压、调脂和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等措施的综合治疗。糖尿病的综合控制目标见下表。表糖尿病的综合控制目标指标控制目标血糖空腹4461MMOL/L非空腹4480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11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000G)的妇女。出生体重低于25公斤者。年龄超过50岁。7、糖尿病饮食治疗的四点原则对于糖尿病患者,正确合理的饮食疗法不仅可以使血糖控制于理想范围,使患者不发生或少发生大的血糖波动,同时可以减少降糖药物的用量。对任何类型糖尿病患者而言,饮食治疗应坚持以下四点原则1)总量控制首先应控制每日摄入的总热量,而不仅是主食。什么是总热量其实每种食物如碳水化合物(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在机体利用的时候都会产生一定的热量,1克糖可产生4千卡的热量,1克蛋白质也产生4千卡的热量,而1克脂肪可以产生9千卡的热量。人体每日需要的总热量实际上应该是每天摄入的总食量。如果食量过多,这些过剩的热量会转化成糖类、脂肪等物质储存起来导致肥胖。因此饮食中摄取的能量能满足每日正常生理活动、工作和劳动的需要即可,应该避免摄取过多的能量而引起肥胖和能量摄入较少而引起消瘦。糖尿病人每天总热量可按每公斤理想(标准)体重2530千卡估计;其中碳水化合物即主食量应占总热量的5060,大约每日46两主食,而蛋白质应控制在总热量的20以下,大约每公斤体重10克蛋白质,如果已有蛋白尿或慢性肾功能不全,需要进一步减少蛋白质的摄入。剩下的热量应该由脂肪供应。这样每日所需要的食物总量是相对固定的。肥胖者每日总热量要减去250500千卡,这样可以逐渐减少体重。2)少量多餐应该一天不少于三餐,一餐不多于二两,可以多吃几顿,但是每顿不要太多,这对糖尿病患者尤其老年糖尿病患者是非常适用的原则。糖尿病患者常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若通过增加药物控制餐后血糖,反而容易引起低血糖,所以少量多餐可以减少降糖药物的用量,同时可以防止血糖的波动。患者可以在三次正餐之间增添23次加餐,即从三次正餐中匀出一小部分食品留作加餐时用。若血糖控制稳定,还可以在两餐间进食少量水果,但正餐的主食量要适当扣除,水果的量不应太多,一般中等大小的水果如梨、苹果、桃子等只能吃一个。而应用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药物的患者,在睡前加餐是需要的,一般一小杯无糖酸奶加12块苏打饼干就可以了。这些都是控制餐后高血糖,防止空腹低血糖行之有效的措施。3)稳定多样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的饮食习惯已经长期形成,不易改变,包括食物的种类、进食的时间、每餐量的分配等,要尽可能照顾到原来的饮食状况,不要作过大的变动,否则很难长期坚持下来。但也要尽可能的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如有的患者喜欢吃油炸食品,有的喜欢在进餐的同时进食水果,有的患者喜欢吃泡饭,不少患者习惯于早餐喝粥,这些均容易使血脂或餐后血糖升高,应在稳定的基础上适当调整饮食习惯。为了维持健康,必须摄取营养平衡的饮食,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微量元素和食物纤维等各种必需的营养素,注意食物品种的多样化,最好荤素搭配,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4)因人而异在实施饮食治疗时,每一个糖尿病患者都应被看作是一个特例,这意味着吃什么、吃多少及进餐时间应该是特别针对每一位患者制订的,这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老年糖尿病患者长期形成的饮食种类及习惯不同,同时多合并多系统疾病如冠心病、慢性肾病等,因此应按照每个老年患者具体情况来制定不同的饮食治疗措施。有的患者有高尿酸血症,应注意低嘌呤饮食,有的患者血脂明显异常,应注意低脂饮食等。每个人还要根据当天的活动量适当的调整饮食,防止低血糖发生,如当天有特殊增加体力活动的安排(郊游、参加老年文娱活动等),可适量增加主食量。同时,在饮食治疗时应观察体重变化,合理的饮食计划应让肥胖的患者体重稳步的下降,即每月体重下降051公斤为宜,避免老年患者体重的大起大落。8、健康的老年糖尿病饮食习惯有哪些科学、合理、正确的饮食习惯,可以让糖尿病患者更好的控制血糖,让药物发挥最大的疗效,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1)主食定时定量,适当加餐对血糖影响最大的是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物即每餐的主食,只有将每日三餐主食定时定量,才能和降糖药物治疗完美配合,让血糖平稳达标。老年糖尿病患者多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大部分患者应用降低餐后血糖药物如诺和龙、糖适平、美吡达、达美康等促胰岛素分泌药物及胰岛素治疗,若三餐没有按时吃,而药物却已经在起作用了,或者三餐没有定量,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但药物剂量却是定量了,这就会导致低血糖或高血糖的发生。同时这些药物应用后部分患者出现餐前血糖偏低,所以应在两餐之间适当加餐,多选择上午910点、下午23点或睡前,选择水果或少量饼干均可。2)低脂饮食,适当选择优质蛋白2型糖尿病患者病史长,易合并肾脏损伤,蛋白经肾脏丢失,应补充一定量蛋白质,但较多又会加重肾脏负担,因此建议多选择动物蛋白即优质蛋白,减少植物蛋白如豆类的摄入。老年患者多有牙齿脱落等问题,常常喜欢进食含糖或脂肪较多的软食,而粗纤维较多的蔬菜类却不喜欢,但脂肪增多易加重血脂紊乱,导致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因此应提倡低脂饮食,多食蔬菜,炒菜时减少烹调油用量,不吃肥肉、动物油、奶油等。3)多吃蔬菜和粗粮,增加膳食纤维蔬菜及粗粮中含有较多纤维素,可延缓食物吸收,防止餐后血糖升高,同时可预防和治疗便秘,提倡多食用。因粗粮口味差,很多老年患者较难接受,反而影响他们的进餐乐趣,所以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4)血糖稳定进食少量水果水果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矿物质及一定的纤维素,对患者有一定的好处,但有的水果中易吸收的单糖含量多,进食后可明显升高血糖,所以对血糖较高或有波动的糖尿病人最好不要吃水果。最好空腹血糖在7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10MMOL/L以下并稳定一段时间以后再食用水果。食用水果的时间宜安排在两顿正餐之间,要在餐后马上食用水果则必须减少当顿主食量。建议选择含糖量低的水果,含糖量高的水果如香蕉、橘子、大红枣、桂圆、甘蔗等最好不吃,而且不应饮用含糖饮料,如含糖果汁、加糖咖啡、汽水、可乐等。5)减少食盐摄入老年糖尿病患者多伴有高血压,因此低盐饮食尤其重要,提供每日食盐总量不超过6克。6)尽量不饮酒酒类多含碳水化合物,酒的代谢又需要消耗葡萄糖作为能量,因此饮酒对血糖控制不利,可引起低血糖,同时长期过多饮酒易引起高甘油三酯血症,还可引起酒精性肝硬化,胰腺炎及多脏器损害。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应尽量少饮酒或不饮酒。但逢年过节,以酒助兴,需要喝酒时建议选择含酒精低的啤酒或干葡萄酒,但每日不超过啤酒250毫升,干葡萄酒不超过100毫升,低度白酒不超过50毫升,避免在空腹时饮酒。如需饮用治疗药酒,可用干葡萄酒或中低度白酒配制,每日不超过50毫升。9、糖尿病的运动治疗策略有哪些运动治疗是一种有效方便的控制血糖方法,是治疗糖尿病的五驾马车之一。适当的运动治疗不仅可以降低血糖,还能增强糖尿病患者机体免疫力,促进全身代谢,提高生活质量,减少降糖药物用量。糖尿病患者超重或肥胖者比例多,活动相对较少,胰岛素敏感性会下降,也会增加降糖药物的剂量。通过适量、适时、长期有计划的运动,有助于调整人体各脏器的功能状态,更加平稳而有效的降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运动治疗策略呢适量运动首先运动量要合适,不宜过大,尤其老年患者合并其他脏器病变多,运动过量反而加重心脏、肺脏及肾脏的负担,而运动量过少也不能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判断运动量是否合适包括2个方面,一是运动治疗是否有效,也就是说血糖是否下降了,肥胖的患者体重是否稳步下降等;二是运动是否安全,运动中是否有关节扭伤、韧带拉伤,运动过度是否引起心前区不适、全身酸痛等。这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同时运动量应由小渐强,在有一定疗效后在新的起点上调整运动量和方式,不断进步。适度运动应该根据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身体不同情况如主要脏器功能、有无并发症、生活环境、运动条件、个人爱好等等选择适度运动。若运动强度过低,对血糖影响较小;若运动强度过大,运动本人对患者是应激反应,导致开始血糖明显上升,加重病情,随即血糖又过度下降,引起低血糖反应。临床上多以运动时最大心率(170年龄)作为衡量运动强度的指标。如你的年龄是70岁,那么你运动时的心率应该是17070100,也就是说,当你慢跑或步行时,心率每分钟100次左右就已经达到了你的运动强度了。但对于很多老年病人,因患有冠心病及高血压等疾病,长期应用减慢心率的药物如倍他乐克等B受体阻滞剂,有的老年患者安装有心脏起搏器,有的患有房颤等心律失常疾病,所以并不适合用心率的方法评价运动强度,可以根据如下自我感觉来推测运动量适宜运动后有微汗,轻松愉快;稍感乏力,休息后可消失;次日体力充沛。运动量过大运动后大汗、胸闷气短;非常疲乏,休息后15分钟脉搏未恢复;次日周身乏力。运动量不足运动后无汗,无发热感;脉(心)率无变化或在休息2分钟内恢复。适时运动很多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时间是不能随意而定的,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来进行。促进降低餐后血糖的运动,多选择在饭后051小时左右进行,通过运动消耗一定热量,使糖的分解代谢增强,从而使餐后2小时血糖下降,防止血糖波动。对存在节段性时间血糖增高的患者,则在该段时间增加适量运动。也可根据患者爱好,选择任何形式的运动方式,3060分钟为宜,需根据运动后血糖变化情况调整。每周应坚持锻炼至少35次,最好坚持每天锻炼,运动锻炼越久,其效果越明显,这是运动效应累积的结果。药食配合运动治疗需要与饮食控制及药物治疗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发挥它的作用。运动可以降低血糖,而在某些情况下又可以升高血糖。运动期间肌肉需要消耗能量,而储存在肌肉中的葡萄糖(被称为糖原)会在运动过程中逐渐被消耗,糖原越来越少,被消耗殆尽,继续运动时身体会转向另一种能量来源血糖和来自脂肪的脂肪酸,在运动结束后肌肉就会忙于将血糖用来重新补充其糖原储量,所以在运动中或运动后24小时会出现低血糖状态。因此患者如果在运动期间或运动之后发现血糖偏低,就需要考虑是否在运动前或运动中加餐或增加运动前的正餐量,或降低糖尿病药物剂量,来防止低血糖发生。如果是肥胖的患者就不主张加餐了,减少药量更为合适。运动后血糖升高通常多发生于血糖控制差的患者,因为胰岛素水平低,运动时不能帮助血糖进入肌肉细胞利用,导致血糖升高。所以若运动前治疗药物不足时反而可能使血糖升高,因此需要增加降糖药物剂量。有的剧烈运动对于老年患者属于应激反应,会使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血糖升高,导致运动后某些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追加胰岛素,类似情况应避免。10、如何选择运动方式和时间运动方式的选择最好的运动方式就是糖尿病患者愿意去做而且能够坚持去做的运动。通常应该先把自己喜欢的运动罗列出来,在不同的时间内、不同天气情况下、不同的心情状态可能会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既可以与自己的家人一起打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也可以与情趣相投的朋友一起玩保龄球、门球,或者是在悠扬的音乐中翩翩起舞,或者与自己的老伴一起做家务,只要你喜欢,运动无处不在。中青年患者可选择中等程度以上的运动,时间有限者选择强度大耗时少的运动形式,老年患者多选择轻中度运动。轻度运动是指当你运动时仍可以轻松的唱歌,如慢走、做家务事等。中度运动时你仍可以自由交谈,如快走、打乒乓球、慢骑自行车等。剧烈运动会让你呼吸有些费力、出汗多,要用力地说话,这说明运动量大了。对于老年患者,多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即使有些老年人没有任何症状,但也存在潜在的心脏疾患,因此剧烈运动应避免。对于许多老年糖尿病人来说,散步是一项合适的运动方式,不需要特殊的设备和技术,而且不受场地和时间的限制,对于以往没有运动习惯的病人来说,散步更易接受,同时散步时还可以与朋友或家人交流感情,或者听自己喜欢的音乐等,可以一举多得,容易长久坚持下来,记住永远不要停止运动的脚步。运动时间的确定运动时间的安排需要根据平时的用餐时间、糖尿病治疗方案来确定。多数患者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可选择在餐后05小时左右运动,避免餐前运动,每次持续约2030分钟,强度不宜过大,散步即可。每天的运动时间约在3060分钟,每周争取5次以上的运动时间,在未服用药物治疗的患者或服用二甲双胍或阿卡波糖等非促胰岛素分泌的药物,轻中度活动是安全的,很少引起低血糖发生。但应用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药物如诺和龙、糖适平、达美康等药物的患者,在药物作用高峰时间时运动时可能会有低血糖的发生,因此在应尽量避开作用高峰时间,如常用的短效胰岛素诺和灵R、优泌林R等或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及50R等,作用高峰时间在23小时,所以避免在进餐2小时后或餐前活动,防止低血糖发生。速效胰岛素如诺和锐等作用高峰时间提前到餐后1小时,运动时间可提前到餐后30分钟,或者严密监测血糖,根据血糖适当减少运动量。节段性时间血糖升高的患者,可以选择每天在此段时间内运动,3060分钟为宜,需根据运动后血糖变化情况调整。许多老年患者喜欢晨起空腹锻炼,是非常不可取的,因为清晨58点是心脑血管疾病常发生的时间段,而且空腹运动容易发生低血糖,因此切忌晨起空腹锻炼。11、如何协调糖尿病饮食与运动治疗运动与饮食之间互相协调运动需要消耗能量,而燃料来自于食物,健康、平衡、合适的糖尿病饮食与运动相互协调,不仅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而且可以控制体重。运动时间应和饮食时间相协调,多在进餐后30分钟60分钟开始运动,让餐后血糖及时降至正常,同时运动量与进餐量应相互配合,有些患者每天三顿饭的进餐量差别很大,早上吃的很少,而午餐或晚餐后主食多,这是长久养成的生活习惯,因此午餐后或晚餐后血糖偏高,降糖药物仍不能良好控制,可将午餐后或晚餐后的运动量适当加大,可通过延长运动时间或增加运动强度来增加运动量。若运动时间过长,或已应用降糖药物,须注意监测血糖,若运动前血糖低于56MMOL/L,应在运动前加餐,运动中或运动后也可根据血糖情况适当加餐。运动、饮食和降糖药之间互相协调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应该强调饮食、运动及降糖药物三者的和谐和平衡,如果安排不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将导致血糖大幅度的波动。如在降糖药物剂量不变的情况下,进食过少或运动过多,容易发生低血糖;而进食过多或运动过少,降糖药物作用不够,又会发生高血糖。在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药物(如磺酰脲类或格列奈类)治疗过程中,药物作用高峰时应减少运动量或通过加餐来防止低血糖的发生。若已减少药物剂量,则可适当增加运动量或减少进食量,防止血糖偏高。曾经有一位75岁老年病人,因餐后血糖偏高,在每餐前加用1片糖适平治疗,患者常在餐后1小时开始快走,持续约2030分钟,监测血糖发现午餐和晚餐后2小时血糖偏低,甚至多次出现低血糖,将糖适平减量到半片后仍然偏低。最后我们采用分餐方式将主餐中半两主食分至运动前加餐,这样既避免了餐后高血糖,又防止了低血糖的发生。所以应根据治疗方案制定合理的饮食和运动计划,在享受饮食和运动带来愉悦的同时,让降糖药物发挥到最佳状态。12、血糖监测的重要性是什么,如何进行血糖监测血糖监测定的目的和重要性糖尿病的治疗目标是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代谢指标使其尽量接近正常,进而减少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前提就是良好的病情监测,其中血糖监测是最重要的。只有通过良好的血糖监测才能为调整饮食、运动、口服降糖药、胰岛素治疗提供正确的参考。血糖监测有两个目的,一是作为糖尿病诊断的依据,二是评估平时血糖控制水平。血糖监测是最常用、最可靠的病情监测方法,其主要优点在于准确地反映即时的血糖水平;为糖尿病治疗的调整提供直接依据;能明确低血糖的发生;不受肾糖阈的影响。血糖监测的缺点在于采血为有创伤的检查,引起疼痛;不能发现酮体。血糖监测的方法常用的血糖测定方法包括抽静脉血测定血糖在医院或门诊部进行,不能马上看到结果,不适合经常监测和自我监测。但诊断糖尿病时应该根据静脉血糖检测的结果判定。快速血糖测定仪监测血糖血糖仪可随身携带,取一滴手指血就能快速测出血糖。操作简单易行,患者可随时随地监测自己的血糖,及时了解自己的病情变化。血糖仪测定的血糖比静脉抽血测定值略低约10左右。目前市面上的血糖仪价格在数百至千元左右,对应的试纸每条约5元。如果患者经济能负担得起,建议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自我血糖监测。血糖监测的时间及选择各时点血糖监测及其意义空腹血糖指空腹过夜8小时以上,早餐前、无运动或情绪影响、未用降糖药物时采血测定的血糖值。严格点儿讲,中、晚餐前测定的血糖不能叫空腹血糖。空腹血糖反映了过夜休息后的基础糖代谢状况,也反映了休息状态时,维持基础生理活动的胰岛素分泌水平。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理想控制水平都应该70)的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人,应该开始辅用胰岛素治疗。已有较长时间糖尿病病史,单用胰岛素治疗或口服降糖药辅用胰岛素治疗,血糖逐渐控制不佳,糖化血红蛋白75,测定自身C肽分泌水平很低,提示自身胰岛B细胞功能衰竭者,应给予多次注射(强化)胰岛素治疗或胰岛素泵治疗。妊娠糖尿病及糖尿病合并妊娠的妇女,妊娠期、分娩前后、哺乳期,如血糖不能单用饮食控制达到要求目标值(空腹血糖90,可以短期采用多次(强化)胰岛素注射或胰岛素泵治疗,尽快控制高血糖至正常人水平。此时的胰岛素治疗有利于细胞的保护,部分细胞的功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部分其它类型糖尿病人,尤其是垂体性来源的肿瘤、胰腺病变、B细胞功能缺陷致病者。由上所示,糖尿病人需长期接受胰岛素治疗者()约占2025,其中以2型糖尿病人为多。条所指接受胰岛素治疗者多为阶段性,条则根据病情衍变情况及研究治疗进展决定是否长期用胰岛素治疗。将来基因治疗和人工脏器植入研究成功有望改变长期胰岛素治疗的模式。15、强化胰岛素治疗适用于哪些人强化胰岛素治疗是指用更有效的胰岛素注射方法、在较短的时间内、严格控制血糖达到正常人水平的治疗措施。常用的模式是三个主餐前皮下注射短效或速效胰岛素、晚睡前注射中效或长效胰岛素的每日四次胰岛素注射方式;或是胰岛素泵治疗。这两种治疗模式都能基本模拟日常生活中对胰岛素的需求,较一天一次基础胰岛素治疗(不能顾及餐后血糖升高)、一天两次预混胰岛素治疗(不能很好顾及早餐空腹、午餐后及下午血糖的升高)更容易控制血糖达标,但操作要求也更高一些。强化胰岛素治疗的目的是严格控制血糖达标,多是针对血糖控制未能达标的糖尿病患者。主要涉及到因某些原因需要将血糖控制好才能更获益或更安全的情况,包括1型糖尿病合并中期以上眼底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需要严格控制血糖,以便减缓病变发展速度。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伴有明显高血糖(糖化血红蛋白90)者,此时高血糖不仅影响全身代谢水平,更会严重影响胰岛细胞自身功能和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通过短期(24周)胰岛素强化治疗,减少细胞自身的负荷,增加细胞自身对葡萄糖的利用,改善其自身的能量代谢,可使细胞功能得到相当程度的恢复,多数患者经过治疗后可换为口服降糖药治疗,有的患者在治疗后2年后仍仅需要饮食和运动措施就能很好控制血糖。需要手术、处于应激状态(外伤、感染、心脑血管病变急性期等)的糖尿病患者,已有很多研究提示,此时血糖控制良好对预后影响很大。强化胰岛素治疗在控制血糖较低水平的同时会更容易发生低血糖,故不适用于因血糖控制过严会发生严重低血糖、甚至威胁生命的糖尿病患者,禁忌症包括有增加严重低血糖危险的病人,如最近有严重低血糖史者、对低血糖缺乏感知容易发生意识障碍者、服用阻滞剂治疗高血压或心脏病者、内分泌疾病继发的垂体前叶、肾上腺疾病遗留糖皮质激素分泌不足者。幼年和高龄、自我管理能力差的患者;有糖尿病晚期并发症者已行肾移植除外;有其它缩短预期寿命的疾病或医疗情况;酒精中毒和有药物成瘾者;精神病或精神迟缓者;有严重心、脑血管病变者;智能水平较低或记忆力差者。16、胰岛素治疗中发生低血糖如何处理按临床症状和对人体危害程度,低血糖反应可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轻度仅有饥饿感,有时可伴一过性出汗、略感心悸,无须处理,可自行缓解。中度心悸、出汗、饥饿明显,有时可发生手抖、头昏,需补充含糖食物方可纠正。重度是在中度低血糖症状的基础上上出现中枢神经(大脑)供能不足的表现,嗜睡、辨识(认人、认方向)障碍、胡言乱语、甚至昏迷,如有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者,可无任何心悸、饥饿等前驱症状,直接发生意识障碍。引起中枢神经受损的低血糖持续时间过长,可造成永久性脑损害,已有多脏器功能异常者,可诱发多脏器功能低下,甚至死亡。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时症状的轻重并不单取决于血糖水平,有的长期高血糖,组织对血糖敏感性改变,在45MMOL/L7090MG/DL左右的血糖就出现中度低血糖反应,需适量进食才能缓解。这种情况在血糖控制好并维持数月后可恢复。也有因心悸、胃部不适症状误以为是低血糖而加餐,以致下餐血糖过高。故如有低血糖症状,应及时测定血糖,以确认是否为低血糖,常用快速血糖测定仪检测,只要操作正确,误差不会很大。发生低血糖后须处理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尽快终止低血糖反应,越早终止低血糖反应越好。终止低血糖反应的有效措施是使血糖尽快恢复正常,即补充含糖食品。如经口补充,此时需进食的是吸收快的含糖食品,如含糖(蔗糖、葡萄糖、果糖)饮料、糖果、饼干、点心馒头等,量不宜多(饮料50100ML,糖果23个,饼干23块,点心1个,馒头半两1两即可)。低血糖时喝牛奶、吃无糖巧克力、瘦肉等以蛋白质、脂肪为主的食品则无济于事。有意识障碍者或口服食品受限者应尽快静脉输入葡萄糖液体,如为低血糖所致意识障碍,可在静脉推注葡萄糖液后12分钟内清醒。除及时消除症状外,更有益的是减少体内升糖激素释放的调节反应,减轻低血糖后的高血糖。另一方面问题是查明低血糖发生的原因,以便确认是否需要调整胰岛素用量,防止再发。如是临时原因,例如偶而进食量减少或运动增加所致,以后在类似情况时,及时补充含糖食物即可。如为胰岛素用量过大,则按低血糖发生时间前的时间点减少次日胰岛素用量,如午餐前发生低血糖,减少次日早餐前胰岛素用量。17、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病因和防治原则是什么和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一样,糖尿病病史较长或血糖长期得不到良好控制的病人日积月累易于造成全身许多重要器官的严重损害,称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可以分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两大部分。其中,微血管病变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神经病变;大血管病变包括心血管病变冠心病、心肌梗死、脑血管病变中风、周围血管病变糖尿病足坏疽等。目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已成为严重威胁糖尿病病人生存质量和生命的主要原因。总体而言,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病机制可分为两方面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指的是先天的遗传易感性,也就是我们常常见到同样的病程和血糖控制,有的人患并发症,有的人不患,有的人患这样的并发症,有的人患那样的并发症,这主要是因为我们每个人的遗传基因不同所造成的;非遗传因素指的是糖尿病病人病程长短不一、血糖控制水平不同、胰岛素水平各异,此外伴发高血压、血脂紊乱等其他相关疾病情况也不尽相同,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最终导致糖尿病病人慢性并发症发病情况迥异。显然,遗传因素我们无法改变,然而对于非遗传因素我们却可以通过有效的防治使之得到控制。目前,全世界多项大规模临床研究已经证实改变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非遗传因素,即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能够显著降低糖尿病病人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从而改善病人生存质量,延长生命。因此,控制促进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的非遗传因素对于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键在于“三早”,即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因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一旦发展到晚期就不可逆转,严重威胁病人健康。那么,糖尿病病人应该如何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呢首先,一旦患了糖尿病,就应当增强预防意识,通过报刊书籍、讲座、网络等多种渠道有意识地积累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防治知识。其次,在医生的指导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并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已的饮食,运动和服药规律,坚持自我血糖监测,力争将血糖控制在满意水平正常或接近正常,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第三,如果病人还同时患有高血压、血脂紊乱等其他相关疾病,还应定期到医院就诊,坚持降压调脂等治疗,并且定期检查血压、血脂是否达标。第四,定期去医院找内分泌专科医师就诊,行相关检查以评估是否患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其病情进展情况。其后,糖尿病病人一旦出现其他异常,如感染、应激或身体不适应及时去医院就医。18、糖尿病患者有哪些心理障碍及危害糖尿病患者易伴发那些心理障碍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因其病程长、治疗要求高,加之明显的遗传背景,患者不仅是面对疾病,还常常要克服来自家庭、自身习惯、生活条件等诸多对控制血糖不利的因素。不少患者,尤其是在刚刚被告之患糖尿病时,可伴发不同状态的心理障碍【悲观失望、怨恨的心理状态】青少年患病的1型糖尿病,一旦被确诊,将终身控制饮食和依赖外源性的胰岛素治疗。对求学、创业、恋爱的渴望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使这些青少年患者难以接受这一不可抗拒的事实,情绪低落、感情脆弱。近年来,2型糖尿病发病年龄也提前,尤其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肥胖儿,可在20岁以前被冠以糖尿病的帽子。这些小患者家庭的饮食习惯往往不健康,患儿纠正生活习惯也较困难,常常有一种悲伤、怨恨的情感,表现出对生活失去信心,情绪低落,自暴自弃,甚至迁怒于父母(遗传)。【内疚、自责的心理状态】2型糖尿病患者,中年人居多,患病后给家庭带来很多麻烦,长年治疗大量医疗费用造成家庭经济拮据;特别是有些父母、子女均患有糖尿病时,父母易产生内疚复杂的心理;表现为自责、内疚,抱怨、委屈,无奈和愤慲;在恋爱中的患者有的害怕对方了解真情,隐瞒病情,因此婚后长期得不到规律、有效的治疗,导致数年内发生严重的合并症,家庭也由之而破裂。【焦虑、恐惧的心理状态】患者对糖尿病的难治性和对饮食的苛求难以承受,加之随着糖尿病病程的进展而出现多种并发症;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状态。对血糖的波动焦虑不安,对检查结果不正常顾虑重重,害怕糖尿病影响自己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害怕婚姻关系受挫,害怕影响家庭团聚;需要家人照顾的患者则害怕死亡,表现出对治疗过分的关心,精神过度紧张,失眠等。有的急于求成,偏听偏信乱投医,自寻苦恼的结果比比皆是。【拒绝、满不在乎的心理状态】部分初患糖尿病的患者,因临床症状不明显拒绝承认患病事实;有的患者对高血糖的危害认识不足,自认对身体无大影响,随心所欲,一些负有公关责任的患者仍然坚持周转于酒宴之间,直到心脑血管梗死而丧失工作能力;少数高龄老年患者,不愿意改变自己,随着病程的延长,表现出满不在乎的心态。这些患者常常不配合治疗,拒绝用药和血糖检查,特别是难以接受胰岛素治疗,一旦发生脏器功能衰竭时才后悔莫及。【厌世、抗拒治疗的心理状态】随着病程的延长,并发症的增多,治疗效果不佳者,容易对治疗用药产生对立态度,自暴自弃,对医护人员不信任,不配合治疗,表现出冷漠、无动于衷的态度。【抑郁、冷于交往的心理状态】患病后郁郁寡欢,怕餐宴影响血糖而拒绝赴约,与朋友交往减少;注意力不易集中,遇事怕麻烦,缺少想象力和创造力,记忆力减退。过早趋向于发生老年痴呆症。以上六种表现形式常交叉、合并存在,个体差异较大。综合起来按大的分类可归为焦虑和抑郁两部分,与抑郁症、焦虑症的早期表现有一定重合,需要鉴别。糖尿病患者发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及危害糖尿病、高血压引起的脑血管缺血性病变都是发生心理障碍和老年痴呆症的危险因素。如前所述,这些不良的心理反应,都会影响血糖的控制,增加治疗控制各项代谢指标的难度,也会影响到糖尿病患者的整体治疗过程和结果。有的患者会发展到抑郁症,痴呆症。有的患者也会因为诸事不顺而轻生。除了可能存在的一些内在的心理调节缺陷(抑郁性格)之外,文化水平、生活环境、诊疗条件等均会影响糖尿病患者发生心理障碍,也影响这些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许多调查结果显示,对糖尿病的认识和管理能力差是导致心理障碍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当然,有时候也是互为因果。能在全社会普及糖尿病、高血压、血脂紊乱、肥胖等慢性病的防治知识,对整体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环境,减轻心理压力有积极的作用。19、注射胰岛素的正确的方法1捏起皮肤注射使用短细针头,尽可能保证皮下注射正确而有效。2注射应保证在皮下注射,避免误入肌肉层,否则,胰岛素的吸收曲线将不能与血糖吸收峰值相吻合,血糖波动大。图胰岛素注射时手法175酒精消毒,禁用碘酒,以免影响胰岛素吸收。2混合胰岛素注射前摇匀,调整胰岛素用量,一次性注射器用前排尽空气。3注射时一手捏起注射部位及皮下组织并固定,一手持针,呈45度角倾斜或垂直快速刺入,注意针头勿刺入肌层。4针头刺入皮下后,保持注射器平稳,推药至预定量并保持针头在皮下组织留置1020秒。5拔针,速度不应过快。若有出血,则用棉球按压局部13分钟。6拔出的注射器盖上针帽,放置干净处。禁酒精消毒针头,防污染,防损坏针外的保护涂层。20、胰岛素注射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1疼痛解决措施胰岛素室温下放置;注射器内无气泡;局部肌肉放松;酒精挥发后注射;快速进针;平稳持针,勿紧张;进针拔针勿变方向;针头变钝、带钩勿用疼痛明显,可能碰触神经末梢,能忍受则快速注射药物后拔针不能忍受立即拔针更换注射部位。2胰岛素漏注射后,胰岛素顺针眼流出,造成胰岛素剂量不准确。解决措施捏起皮赘,45度角进针,推注时速度略慢,注射后迅速用绵球压住注射针眼。用胰岛素笔时90度进针,注射后拇指按住注射针柄不动,停留10秒钟,然后稍慢拔针,并速用绵球压住注射针眼。3针头堵塞常发生在注射中效、长效胰岛素时,因注射药物混浊所致,需更换针头处理4皮肤青肿注射时损伤皮下毛细血管所致,可自行吸收注射后延长局部按压时间可很好预防5脂肪肥厚又称脂肪垫,长期一个部位注射,胰岛素刺激皮下脂肪增生肥大引起,此部位注射会影响胰岛素吸收,有规律更换注射部位可预防。6皮肤感染皮肤不卫生所致,应加强卫生,严格无菌操作。7脂肪萎缩胰岛素注射部位出现视觉不易察觉的小凹陷,原因不明使用高纯度胰岛素,定期更换注射部位8胰岛素过敏注射部位皮肤瘙痒、红斑、皮疹、皮下硬结,由胰岛素杂质所致,改用人胰岛素可预防9胰岛素水肿胰岛素治疗初期的一些患者,尤其使用剂量较大时,可出现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水肿,随着胰岛素使用时间的延长,可自行消失。10胰岛素抗体长期使用胰岛素所致,会影响胰岛素吸收,建议使用高纯度的胰岛素21、口服降糖药的正确服用方法由于口服降糖药的作用机制不同,起效的时间不同,用药剂量各有千秋,个性化的服药要求也有所差异。但根据一些人群问答表式调查的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正确服药的人数不到1/2,因服药方法不当影响疗效的临床比较常见。从临床药师的角度帮助糖尿病患者正确掌握口服降糖药的服用方法有很重要的意义。胰岛素促泌剂,包括磺酰脲类和格列奈类,主要作用是通过促进胰岛细胞释放胰岛素而降低血糖。如果用药量过大造成胰岛素释放过多,会引起低血糖;如果胰岛细胞功能衰竭已经不能或很少能合成和储存胰岛素,这类药物就很难产生降血糖的作用,需要改用或合用胰岛素治疗。磺酰脲类是应用时间最长、目前品种最多的降糖药,口服后大约1530分钟才会有较多胰岛素释放,所以一般需在饭前2030分钟服药。而格列奈类药物促进胰岛素释放的作用发挥很快,仅需10分钟左右,与进餐同时服用即可。格列酮类降糖药亦称胰岛素增敏剂,主要通过增强胰岛素的效用改善糖代谢水平。该类药物在肌肉、脂肪、肝脏细胞内调节胰岛素的功效,发挥降血糖效用约在服药后23周,停药后维持作用也有23周,不直接影响服药当时的血糖,单独应用不会发生低血糖,每天选择方便的时间(空腹为好)定时服药就好。由于同时增加了胰岛素的水钠储留作用,一些敏感的患者会出现浮肿,心功能不全者会加重心脏负担;因增加了胰岛素促进糖的利用和储存,有帮助多食者脂肪存积、增加体重的作用。用该类药物治疗者应该低盐饮食,控制食量,可以辅用二甲双胍控制体重增加。已有格列酮类加二甲双胍的合剂。双胍类降糖药,主要通过抑制肝脏来源的内生糖、促进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增加乳酸的生成和利用)、抑制食欲、减少食物的吸收,多种机制共同降低血糖,并有减体重的作用。单药服用不会发生低血糖,主要副作用是胃肠道反应,可有恶心、腹痛、腹泻、食欲降低等,仅在部分患者服药初期出现,腹泻明显者需停药改其他治疗,大多数人都能很好耐受。对肥胖患者最好,有减轻体重的作用。存在缺氧性疾病(心肺功能异常、重度贫血者)时,会增加无氧酵解的过程,增加乳酸生成;肾脏功能不全时,影响双胍药物的排出,有增加乳酸酸中毒发生的危险,尤其是苯乙双胍(是二甲双胍的2000倍)。存在这两种情况时不宜再用双胍药物,老年患者不用苯乙双胍。由于包装剂型不同,肠溶片可饭前服用,其他可在饭中或饭后即服,原则上不吃饭时不服药。糖苷酶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胃肠道中消化糖类食物的糖苷酶活性,达到减缓食物中的糖类食物消化、分解的过程,主要降低餐后血糖的峰值,也可以用于糖尿病前期患者的预防性治疗。主要副作用是腹胀、排气增多,可以从小剂量开始(每日1片,34天增加1片)逐渐增加至治疗剂量。服用方法是与每餐第1口主食一同吞服或嚼服。这类药物主要在肠道发挥作用,几乎不进入人体内。单药治疗不会发生低血糖,联合胰岛素促泌剂治疗发生低血糖时,由于药物对糖类食物消化分解的作用被抑制,进食饼干等食物不能转成葡萄糖、也不能缓解低血糖。此时只能进食葡萄糖制品才能纠正低血糖。口服药片中实际的药物剂量体积很小,主要是称为赋形剂的物质,这种物质的优劣对药物口服后的吸收影响很大。例如二甲双胍,格华止的赋形剂溶解于水中的分解速度就很快,但仅3元左右一瓶的二甲双胍在胃肠道崩解速度很慢,最好是在饭前嚼服才能促进药物起效。凡是遇到原有降糖药片调换出处或批号时一定要注意观察疗效有否不同,以便适当调整一下剂量。新型包装的缓释和控释片,都采用了特殊结构的控制药物释放的技术,与以前的分散片不同。尤其是控释片最好不要掰开服用,掰开服用就等于原来的分散片。新型包装的优点一是服用方法简便,一日一次服用即可;二是药物吸收剂量平稳,维持时间长,不易发生低血糖。口服降糖药的服用时间注意上面所述,遇到忘服或漏服的情况时如发现的时间在进餐后2小时之内可以直接补上,超过2小时的短效药(阿卡波糖)就不必再补,长效、每日一次的药还要补服。降糖药与饮食量和运动量之间有一个三者平衡的关系,哪一个因素变化都会影响到血糖的波动。这也是血糖控制比血压、血脂控制还难的重要因素。平时在血糖自我监测的基础上注意了解会影响血糖波动的因素,并学会在变化的生活方式中适当调整降糖药的用量,如在逢年、节、生日是略多吃一口时增加一点降糖药(1片二甲双胍,1片阿卡波糖,半片瑞格列奈)是合理的。但为了多吃而多用药则会增加体重,血糖也会增加,这就不在情理之中了。表口服降糖药的服用剂量和主要不良反应分类通用药名常用商品名包装规格(MG/片)常用剂量范围(MG/日)服用方式MG/次,次/日主要不良反应格列苯脲优降糖25125152575,23/日格列吡嗪美吡哒迪沙片255025302510,3/日格列吡嗪控释片瑞易宁5520520,1/早格列奇特达美康40804032040120,23/日格列奇特缓释片达美康缓释片303012030120,1/早格列喹酮糖适平30301801560,23/日磺酰脲类格列美脲亚莫利121818,1/日瑞格列奈诺和龙1211213,3/日格列奈类那格列奈唐力1206048060180,3/日低血糖罗格列酮文迪雅太罗242824,12/日格列酮类吡格列酮艾可拓艾汀1515451545,1/日浮肿肥胖二甲双胍降糖片格华止250,500,8502502000250850,23/日双胍类苯乙双胍降糖灵25251502550,23/日腹泻食欲不振乳酸酸中毒阿卡波糖拜唐苹卡博平505030050100,3/日糖苷酶抑制剂伏格列波糖倍欣0202090203,3/日腹胀排气过多二甲双胍罗格列酮片文达敏500212片12片,12/日腹泻,浮肿复合剂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片5001512片12片,12/日腹泻,浮肿教你如何用WORD文档20120627192246转载标签杂谈1问WORD里边怎样设置每页不同的页眉如何使不同的章节显示的页眉不同答分节,每节可以设置不同的页眉。文件页面设置版式页眉和页脚首页不同。2问请问WORD中怎样让每一章用不同的页眉怎么我现在只能用一个页眉,一改就全部改了答在插入分隔符里,选插入分节符,可以选连续的那个,然后下一页改页眉前,按一下“同前”钮,再做的改动就不影响前面的了。简言之,分节符使得它们独立了。这个工具栏上的“同前”按钮就显示在工具栏上,不过是图标的形式,把光标移到上面就显示出”同前“两个字来。3问如何合并两个WORD文档,不同的页眉需要先写两个文件,然后合并,如何做答页眉设置中,选择奇偶页不同与前不同等选项。4问WORD编辑页眉设置,如何实现奇偶页不同比如单页浙江大学学位论文,这一个容易设;双页(每章标题),这一个有什么技巧啊答插入节分隔符,与前节设置相同去掉,再设置奇偶页不同。5问怎样使WORD文档只有第一页没有页眉,页脚答页面设置页眉和页脚,选首页不同,然后选中首页页眉中的小箭头,格式边框和底纹,选择无,这个只要在“视图”“页眉页脚”,其中的页面设置里,不要整个文档,就可以看到一个“同前”的标志,不选,前后的设置情况就不同了。6问如何从第三页起设置页眉答在第二页末插入分节符,在第三页的页眉格式中去掉同前节,如果第一、二页还有页眉,把它设置成正文就可以了在新建文档中,菜单视图页脚插入页码页码格式起始页码为0,确定;菜单文件页面设置版式首页不同,确定;将光标放到第一页末,菜单文件页面设置版式首页不同应用于插入点之后,确定。第2步与第三步差别在于第2步应用于整篇文档,第3步应用于插入点之后。这样,做两次首页不同以后,页码从第三页开始从1编号,完成。7问WORD页眉自动出现一根直线,请问怎么处理答格式从“页眉”改为“清除格式”,就在“格式”快捷工具栏最左边;选中页眉文字和箭头,格式边框和底纹设置选无。8问页眉一般是,上面写上题目或者其它,想做的是把这根线变为双线,WORD中修改页眉的那根线怎么改成双线的答按以下步骤操作去做选中页眉的文字,包括最后面的箭头格式边框和底纹选线性为双线的在预览里,点击左下小方块,预览的图形会出现双线确定上面和下面自己可以设置,点击在预览周围的四个小方块,页眉线就可以在不同的位置。9问WORD中的脚注如何删除把正文相应的符号删除,内容可以删除,但最后那个格式还在,应该怎么办答步骤如下1、切换到普通视图,菜单中“视图”“脚注”,这时最下方出现了尾注的编辑栏。2、在尾注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分隔符”,这时那条短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3、再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这是那条长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4、切换回到页面视图。尾注和脚注应该都是一样的。10问WORD里面有没有自动断词得功能常常有得单词太长了,如果能设置下自动断词就好了答在工具语言断字自动断字,勾上,WORD还是很强大的。11问如何将WORD文档里的繁体字改为简化字答工具语言中文简繁转换。12问怎样微调WORD表格线WORD表格上下竖线不能对齐,用鼠标拖动其中一条线,可是一拖就跑老远,想微调表格竖线让上下对齐,请问该怎么办答选定上下两个单元格,然后指定其宽度就可以对齐了,再怎么拉都行PRESSALT,打开绘图,其中有个调整坐标线,单击,将其中水平间距与垂直间距都调到最小值即可。打开绘图,然后在左下脚的绘图网格里设置,把水平和垂直间距设置得最小。13问怎样微调WORD表格线我的WORD表格上下竖线不能对齐,用鼠标拖动其中一条线,可是一拖就跑老远,我想微调表格竖线让上下对齐,请问该怎么办答可以如下操作按住CTL键还是SHIFT,你HAVEATRYDOUBLECLICKTHELINE,TRYIT打开绘图,设置一下网格(在左下角)。使水平和垂直都为最小,试一把PRESSALT14问怎么把WORD文档里已经有的分页符去掉答先在工具选项视图格式标记,选中全部,然后就能够看到分页符,DELETE就OK了。15问WORD中下标的大小可以改的吗答格式字体16问WORD里怎么自动生成目录啊答用“格式样式和格式”编辑文章中的小标题,然后插入索引和目录17问WORD的文档结构图能否整个复制论文要写目录了,不想再照着文档结构图输入一遍,有办法复制粘贴过来吗答可以自动生成的,插入索引目录。18问做目录的时候有什么办法时右边的页码对齐比如11标题112标题2答画表格,然后把页码都放到一个格子里靠右或居中,然后让表格的线条消隐就可以了,打印出来就很整齐。19问怎样在WORD中将所有大写字母转为小写比如一句全大写的转为全小写的答格式更改大小写小写20问在存盘的时候,出现了问题,症状如下磁盘已满或打开文件过多,不能保存,另开新窗口重存也不管用。如何解决答把WORD文档全选,然后复制,然后关掉WORD,电脑提示你粘贴板上有东西,要不要用于别的程序,选是,然后,再重新打开WORD,然后粘贴,然后,保存。21问WORD中的表格一复制粘贴到PPT中就散掉了,怎么把WORD里面的表格原样粘贴到PPT中答1)比较好的方法是先把表格单独存为一WORD文件,然后插入对象,选由文件创建,然后选中上面的WORD文件,确定;2)还可以先把表格COPY到EXCEL中,然后COPY到PPT中,这个也是比较好的办法;3)可以先做成文本框,再粘贴过去;4)复制粘贴,但是在PPT中不能粘在文本框里面;5)拷屏,做成图片,再弄到PPT里面。22问有没有办法将PPT的文字拷入WORD里面答另存就可以了。只要以RTF格式另存即可23问WORD中图片的分栏如何处理假如有12图34这样的结构,我想实现13图(要横跨两栏)24但是,试了半天总是12图34怎么办呀HELP答设置图片格式版式高级文字环绕环绕方式选上下型图片位置对齐方式选居中度量依据选页面,要先改文字环绕,然后才能改图片位置24问用WORD写东西时字距老是变动,有时候自动隔得很开,有时候进入下一行的时侯,上一行的字距又自动变大了,这是为什么怎么纠正啊答是因为自动对齐的功能,格式段落对齐方式可以选。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国土资源普查核仪器合作协议书
- 2025年垃圾收转装备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4年葫芦岛市龙港区城市社区专职网格员考试真题(附答案)
- 2026届上海市宝山区淞浦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至2030中国油船行业发展趋势与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2025至2030猪养殖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照明EPTFE膜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4年手机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InP基片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供应室消毒员课件培训
- 【国际能源署】全球电动汽车2025展望
- 最小单元应急管理制度
- 税收征管数字化转型实践的国际比较及借鉴
- 2025-2030中国羽绒服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黑龙江:用水定额(DB23-T 727-2021)
- 显微注射技术课件
- 医疗健康领域的数字化人才培养计划
- 汽车贴膜外包合同范本
- DB31/T 1341-2021商务办公建筑合理用能指南
- 综合门诊部管理制度
- 特岗服务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