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滨州市七校联考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12题为单项选择题;1315为多项选择题,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选对但不全得2分,选错或不选不得分)1下列对生活中常见物理数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的沸点一定是100B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3SC成年人散步的速度约为5M/SD教室内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2在探究“声是怎样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3下列现象属于凝固现象的是()A烧开水时壶嘴冒的“白气”B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C清晨,草木上挂着露珠D洗热水澡时,浴室内的镜头变模糊4A、B两列火车同向并列停在车站上,当B车启动时,以下感觉,A车内的乘客不可能的是()A看站台,自己是静止的B看B车,自己在向前运动C看B车,自己在向后运动D看站台上的流动售货车,自己是运动的5下列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放热的是()冰雪消融水烧开时冒出的“白气”草叶上的“白霜”用干手器将手烘干ABCD6“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后,遨游太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神舟飞船”相对于“天宫一号”是运动的B“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C“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D“神舟飞船”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72013年4月16日,中国海事第一舰“海巡01”轮在海上展开拉练,未来将被派往南海、钓鱼岛等海域执行任务,如图所示,“海巡01”轮配备有强声设备,可遥控定向远距离发射高达150分贝的警示音、语音等声波,主要用于对付海盗等人员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声波具有能量B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C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8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长短的物理量B速度越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越长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任何物体,它们的速度都是相同的9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在太阳底下,冰开始熔化,当水面还有冰浮着时,则()A冰、水的温度都不变B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C冰、水的温度都升高D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10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AA与BBA与CCC与DDB与C11下列现象中,不是依靠声获得信息的是()A眼镜店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B有经验的养蜂人通过听蜜蜂的“嗡嗡”声就能判断它是否采了蜜C往热水瓶内倒水时,通过听声音就能判断是否已装满D西瓜的生熟可以通过拍拍西瓜听听声音来辨别12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测量时出现误差,则说明一定是出了差错B误差是难以避免的,所以减小误差是不可能的C在测量时,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D改进实验方法和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能避免误差13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震动幅度增大,音调升高C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D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小14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A720秒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05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C第10秒钟时,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同D经过5秒钟,乙车通过的路程比甲车大15以下几个验证性的小实验,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把正在发声的闹铃放在玻璃罩内,随着罩内空气抽出发现铃声减弱,说明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B用酒精灯将水加热至沸腾,用到气管将水蒸气导入另一个盛冷水的烧杯中,发现烧杯中的温度计的示数升高,说明液化放热C冬天将玻璃片从室外拿到室内发现它上面有一层雾,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D在试管内放入少量碘的固体颗粒,塞紧盖子后把试管放入沸水中,发现试管内出现了碘的蒸汽,说明蒸发吸热二、填空题(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中的相应横线上)16一个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子的直径约为9108MNM(完成单位转换);成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填上合适的单位)如图木块的长度是CM17教室的楼道上张贴有如图所示的标志,倡导同学们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轻声讲话的文明习惯从声音的特性分析,“大声”和“轻声”均是指声音的大小;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从处减弱噪声18如图为一款火箭动力自行车,最快行驶速度可达333KM/H将常温状态下的过氧化氢气体通过的方法液化成液态,再与催化剂一起放于燃料罐中,反应后向火箭尾部喷出650的高温水蒸气,自行车即可获得向前的巨大推力,从而高速前进图中火箭尾部产生大量的白气现象,是因为发生了现象19如图所示,小红和小明都能看到掉在地上的课本,这是由于太阳光射到课本时发生了现象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共3个小题,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中的相应横线上)20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斜面应选择较(填“大”或“小”)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若秒表每格为1S,则该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21有一杯掺有少量酒精的水,小明同学想测出这杯混合液的凝固温度(已知水的凝固点为0,酒精的凝固点为117)他将这杯液体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内,并将温度计正确插入混合液中,每隔2MIN把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记入如表中时间/MIN0246810温度/642024状态液液液液液固、液时间/MIN121416182022温度/444469状态固、液固、液固、液固、液固固(1)该混合液的凝固点是,当实验进行到17MIN时,该混合液体所处的状态是;(2)由题意及表可知此混合液凝固时的特点是;(3)在水中掺酒精,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选填“高”或“低”)22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垂直于镜面且可绕ON转动(1)如图A,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的大小,便立即得出实验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认为这样得出结论是否合理,原因是(2)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的(3)如图B,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在F上看不到反射光线OB,说明四、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个小题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目,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23列车运行时刻表对于合理安排旅行非常重要,作为学生也应该学会使用下表是由青岛开往北京的T26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表通过分析此运行时刻表,请你计算自青岛起公里车次0183283393514743890到站青岛潍坊淄博济南德州天津北京到站时间115913131446162218331956T26开车时间95912021316145616241835(1)T26次列车从济南到北京的运行距离为多少(2)T26次列车从济南到北京的运行时间为多少(3)该次列车从济南到北京的平均速度大约是多少24一列长210M的列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驶过长1400M的铁路桥,求(1)列车过桥所用的时间是多少(2)车上一乘客在窗口观察到他在桥上的时间是多少20162017学年山东省滨州市七校联考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12题为单项选择题;1315为多项选择题,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选对但不全得2分,选错或不选不得分)1下列对生活中常见物理数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的沸点一定是100B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3SC成年人散步的速度约为5M/SD教室内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考点】温度;时间的估测;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答】解A、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只有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才是100此选项错误;B、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1MIN跳动75次,跳动1次的时间大约1S此选项错误;C、成年人散步的速度在4KM/H4M/S11M/S此选项错误;D、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此选项正确故选D2在探究“声是怎样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考点】声音的产生;物理学方法【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转换法”是中学物理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借助某些物体的特性来研究看不到或不易观察到物质,形象直观【解答】解正在发声的音叉与不发声的音叉的区别在于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而不发声的音叉没有振动;由于音叉振动的幅度过小,人眼无法直接观察和区分,所以用“转换法”将这个实验效果进行放大;当把悬挂的乒乓球紧靠在正在发声的音叉上时,音叉的振动将乒乓球弹开,即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成乒乓球的振动,以便于观察和进一步的研究故选B3下列现象属于凝固现象的是()A烧开水时壶嘴冒的“白气”B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C清晨,草木上挂着露珠D洗热水澡时,浴室内的镜头变模糊【考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分析】凝固是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对照选项中的描述,明确变化前后物质的状态,便可做出判断【解答】解A、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不符合题意;B、水变成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的凝固过程,符合题意;C、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由气态变为液态形成的,属于液化,不符合题意;D、洗热水澡时,浴室内的镜头变模糊,是浴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为液态形成的,属于液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4A、B两列火车同向并列停在车站上,当B车启动时,以下感觉,A车内的乘客不可能的是()A看站台,自己是静止的B看B车,自己在向前运动C看B车,自己在向后运动D看站台上的流动售货车,自己是运动的【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同一个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的状态不,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解答】解(1)A、B两列火车同向并列停在车站上,当B车启动时,以站台为参照物,A车相对于站台的位置并没发生变化,是静止的;(2)以B车为参照物,A车相对于B车向后运动,因此A车看B车,自己在向后运动;(3)以站台上的流动售货车为参照物,A车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因此A车是运动的故选B5下列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放热的是()冰雪消融水烧开时冒出的“白气”草叶上的“白霜”用干手器将手烘干ABCD【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分析】物体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体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物体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凝华要放热【解答】解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水烧开时冒出的“白气”是壶中冒出的高温水蒸气遇冷后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霜是固态小冰晶,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变为固态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用干手器将手烘干,是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蒸气的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选D6“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后,遨游太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神舟飞船”相对于“天宫一号”是运动的B“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C“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D“神舟飞船”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解答】解A、“天宫一号”和“神舟飞船”对接后,“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飞行器一起运动,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神舟飞船”相对于“天宫一号”飞行器来说是静止的BCD、“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故BD错误,C正确故选C72013年4月16日,中国海事第一舰“海巡01”轮在海上展开拉练,未来将被派往南海、钓鱼岛等海域执行任务,如图所示,“海巡01”轮配备有强声设备,可遥控定向远距离发射高达150分贝的警示音、语音等声波,主要用于对付海盗等人员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声波具有能量B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C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超声波与次声波;响度;声与能量【分析】(1)声音既能够传递信息,又能够传递能量;(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4)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的范围是20HZ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超声波【解答】解A、声音具有能量,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高达150DB,是人耳能够听到的,而次声波人耳是听不到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8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长短的物理量B速度越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越长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任何物体,它们的速度都是相同的【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根据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公式V分析答题【解答】解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并不是表示通过路程长短的物理量;故A错误;B、通过的路程的长短与速度和时间有关,速度越大,不知道时间无法确定通过路程的长短;故B错误;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快;故C正确;D、速度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的比值,路程和时间不同,则速度不同,故D错误;故选C9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在太阳底下,冰开始熔化,当水面还有冰浮着时,则()A冰、水的温度都不变B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C冰、水的温度都升高D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考点】摄氏温度及其计算【分析】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无论是冰熔化成水,还是水结成冰,在这个过程中,温度总保持熔点或凝固点不变【解答】解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冰是晶体,在它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加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直到熔化过程结束,全部熔化成水,温度才升高,因此只要是冰水混合物,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外部环境,温度都不改变故选A10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AA与BBA与CCC与DDB与C【考点】匀速直线运动【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的图象有两种表示方法ST图象和VT图象一定要分清楚其本质的不同【解答】解如果是ST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距离,因速度不变,S与T成正比,所以图象是过点O的射线,如图C如果是VT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因速度不变,所以图象是平行于横轴的射线,如图B故选D11下列现象中,不是依靠声获得信息的是()A眼镜店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B有经验的养蜂人通过听蜜蜂的“嗡嗡”声就能判断它是否采了蜜C往热水瓶内倒水时,通过听声音就能判断是否已装满D西瓜的生熟可以通过拍拍西瓜听听声音来辨别【考点】声与信息【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以及传递信息和能量的区别【解答】解A、眼镜店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利用超声波的破碎能力来清洗的,即是利用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A正确BCD、有经验的养蜂人通过听蜜蜂的“嗡嗡”声就能判断它是否采了蜜;往热水瓶内倒水时,通过听声音就能判断是否已装满;西瓜的生熟可以通过拍拍西瓜听听声音来辨别,这都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B、C、D错误;故选A12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测量时出现误差,则说明一定是出了差错B误差是难以避免的,所以减小误差是不可能的C在测量时,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D改进实验方法和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能避免误差【考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分析】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这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解答】解A、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这间的差异,误差是难以避免的,但是错误可以避免的,即测量时出现误差,并不是出了差错,故A错误;B、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采用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都是可以减小误差的,故B错误;C、求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是减小误差有效的方法之一,故C正确;D、改进实验方法,采用精密仪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误差,却不能避免误差,故D错误故选C13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震动幅度增大,音调升高C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D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小【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分析】(1)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物体发生振动;介质向外传声;良好的听觉器官;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有足够的响度;(2)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3)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4)一般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慢、汽车是液体,最快的是固体【解答】解A、声音靠介质传播,若物体在真空中振动发出的声音,人耳就不会听到,故A错误;B、“听诊器”能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而并不是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音调升高,故B错误;C、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C正确;D、据课本知识可知,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故D错误;故选ABD14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A720秒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05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C第10秒钟时,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同D经过5秒钟,乙车通过的路程比甲车大【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1)在ST图象中,和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2)在ST图象中,一条过原点的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象读出甲乙两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可比较出两车的运动速度;(3)由图知,两车在10S末相遇,此时乙处于静止状态,甲还在运动(4)根据图象读出5S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解答】解A、乙车在720S内的图象是一条和时间轴平行的直线,所以乙车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误;B、由图象看出两车在05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两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小于乙车通过的路程,所以V甲V乙,故B正确;C、由图象看出两车在10S末相遇,此时乙处于静止状态,甲还在匀速运动,二者速度不相同,但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同,都是20M故C正确;D、由图象看出甲车在5S末的路程10M,乙车在5S末的路程15M,所以在5S末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通过的路程,故D正确故选BCD15以下几个验证性的小实验,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把正在发声的闹铃放在玻璃罩内,随着罩内空气抽出发现铃声减弱,说明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B用酒精灯将水加热至沸腾,用到气管将水蒸气导入另一个盛冷水的烧杯中,发现烧杯中的温度计的示数升高,说明液化放热C冬天将玻璃片从室外拿到室内发现它上面有一层雾,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D在试管内放入少量碘的固体颗粒,塞紧盖子后把试管放入沸水中,发现试管内出现了碘的蒸汽,说明蒸发吸热【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升华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以下知识点(1)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3)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液化过程是放热的(4)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要升华,升华过程吸热【解答】解A、把正在发声的闹铃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空气,铃声减弱,说明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B、酒精灯将水加热至沸腾,用到气管将水蒸气导入另一个盛冷水的烧杯中,发现烧杯中的温度计的示数升高,说明液化放热,故B正确;C、冬天将玻璃片从室外拿到室内,室内高温的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降低温度能使气体液化,故C正确;D、试管中的碘,吸收热量,固态的碘变为碘蒸气充满试管,说明碘发生了升华现象,故D错误故选BC二、填空题(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中的相应横线上)16一个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子的直径约为9108M90NM(完成单位转换);成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KM/H(填上合适的单位)如图木块的长度是270CM【考点】长度的测量;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1M109NM;成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KM/H;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木块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9108M9108109NM90NM;成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KM/H;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因为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数值估读到01MM;木块起始位置对应的刻度值是1300CM,末端对应的刻度值是1570CM,木块的长度L1570CM1300CM270CM故答案为90;KM/H;27017教室的楼道上张贴有如图所示的标志,倡导同学们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轻声讲话的文明习惯从声音的特性分析,“大声”和“轻声”均是指声音响度的大小;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1)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2)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解答】解(1)在此题中的轻声和大声说的是声音的大小,因此指的是响度(2)图中“请不要大声喧哗”的标志牌,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产生故答案为响度;声源18如图为一款火箭动力自行车,最快行驶速度可达333KM/H将常温状态下的过氧化氢气体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液化成液态,再与催化剂一起放于燃料罐中,反应后向火箭尾部喷出650的高温水蒸气,自行车即可获得向前的巨大推力,从而高速前进图中火箭尾部产生大量的白气现象,是因为发生了液化现象【考点】液化方法及其应用;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1)使气体液化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压缩体积,二是降低温度;(2)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从气态变为液态【解答】解(1)将常温状态下的过氧化氢气体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液化成液态的;(2)图中火箭尾部产生大量的白气现象,是因为尾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了液化现象故答案为压缩体积;液化19如图所示,小红和小明都能看到掉在地上的课本,这是由于太阳光射到课本时发生了漫反射现象【考点】光的反射【分析】一束平行光射向物体的粗糙表面,经反射后,反射光线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解答】解小红和小明都能看到掉在地上的课本,这是因为课本表面相对比较粗糙,太阳光射到课本上面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是向各个方向的缘故故答案为漫反射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共3个小题,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中的相应横线上)20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斜面应选择较小(填“大”或“小”)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时间若秒表每格为1S,则该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02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1)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是V;(2)斜面坡度越小,小车速度变化越慢,小车运动时间越长,越方便时间的测量;(3)从图中秒表读出小车通过全程所用时间和小车运动距离,利用速度公式求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4)求出前半程、后半程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进行比较【解答】解实验中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小车运动距离S05M05M1M,T5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02M/S;上半程平均速度V1017M/S,下半程平均速度V2025M/S,V1V2,所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故答案为小;测量时间;02M/S;小于21有一杯掺有少量酒精的水,小明同学想测出这杯混合液的凝固温度(已知水的凝固点为0,酒精的凝固点为117)他将这杯液体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内,并将温度计正确插入混合液中,每隔2MIN把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记入如表中时间/MIN0246810温度/642024状态液液液液液固、液时间/MIN121416182022温度/444469状态固、液固、液固、液固、液固固(1)该混合液的凝固点是4,当实验进行到17MIN时,该混合液体所处的状态是固液共存状态;(2)由题意及表可知此混合液凝固时的特点是凝固时,放热温度不变;(3)在水中掺酒精,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选填“高”或“低”)【考点】熔点和凝固点【分析】(1)晶体凝固时温度保持在一定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就是凝固点凝固过程之前物质处于液态,凝固过程物质处于固液混合状态,凝固结束后物质处于固态;(2)液态晶体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在凝固过程中其温度保持不变,直到液体全部变为晶体为止(3)晶体物质中混入杂质后,其熔点和凝固点都降低【解答】解(1)混合液从第10分钟到第18分钟温度一直保持在4不变,所以混合液的凝固点是4;在第10分钟之前物质为液态,第10分钟到第18分钟物质处于固液混合状态;(2)表中所示混合液凝固过程温度保持4不变物质在凝固过程中要放出热量(3)水的凝固点是0,掺入酒精后混合液的凝固点变成了4,凝固点降低了故答案为(1)4;固液共存状态;(2)凝固时,放热温度不变;(3)低22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垂直于镜面且可绕ON转动(1)如图A,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的大小,便立即得出实验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认为这样得出结论是否合理不合理,原因是凭一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有偶然性,应进行多次实验(2)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3)如图B,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在F上看不到反射光线OB,说明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考点】光的反射定律【分析】(1)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应多做几次试验,然后才可以得出结论;(2)当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变为相反方向,由图可知,光路是可逆的;(3)实验要探究反射角和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历年真题及答案
- 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建设方案【附件】:植品行之根铸成长经纬
- 小班重阳节活动策划方案
- 幼儿园春天春游活动方案
- 联洪小学庆五一工会活动方案精
- 市场概述课件
- 巷道施工课件
- 机器视觉技术及应用 课件 任务1 3D视觉
- 巨人的花园学习课件
- 2025年教师职业能力测试试题及答案
- 河南省2023年对口升学养殖专业试卷(专业课+基础课)
- GB/T 3098.15-2023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母
- 兰花花叙事曲二胡曲谱
- 调解协议书电子版5篇(可下载)
- 材料性能学(第2版)付华课件1-弹性变形
- GB/T 4909.4-2009裸电线试验方法第4部分:扭转试验
- PDCA质量持续改进案例一:降低ICU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 2023年烟台蓝天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企业标准编写模板
- 初中道德与法治 九年级(维护祖国统一)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作业设计样例
- 幼儿园绘本故事:《骄傲的大公鸡》 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