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技术效应实证分析论文_第1页
fdi技术效应实证分析论文_第2页
fdi技术效应实证分析论文_第3页
fdi技术效应实证分析论文_第4页
fdi技术效应实证分析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8FDI技术效应实证分析论文摘要文章采用地区层面数据,对影响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几个重要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证实了FDI的进入东道国并非主动产生技术溢出效应,而需要与一定的东道国因素相结合的结论。关键词FDI;技术溢出;实证分析FDI技术溢出是经济学意义上的一种外部效应,是指由于FDI进入东道国,其带来的技术对当地的生产率增长、经济增长、劳动力技术水平提高等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贡献,而FDI投入方却无法因带这些贡献而得到相应回报的现象。一、国内外研究现状最早的技术溢出是由ACDOUGALL(1960)在分析FDI的一般福利效应时提出的。COODEN(1960)和CAVES(1971)分别考察了FDI对最佳关税、产业模式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多次提及溢出效应。BLOSTRO(1998)将国际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定义为,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实施FDI引起当地技术或生产力的进步,而跨国公司无法获取其中的全部收益的一种理论。CAVES(197)分别检验了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FDI技术溢出效应。他发现在加拿大制造业中,当地企业的利润率与行业内的外资份额正相关,而在澳大利亚制造业中劳动生产率与行业内的外资份额也呈现正相关代写论文。BLOSTRO和PERSSO(1983)选用墨西哥1970年的行业横截面数据,将劳动生产率作为技术水平的评价指标,同时选用行业资本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8密集度以及劳动力绩效作为影响特征变量,实证得出了存在正技术溢出效应。BLOSTRO和WOLLF(1989)选用墨西哥1965年198年的行业时间序列数据,检验了某些特定产业内外资的进入对当地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地企业的生产力水平与跨国公司子公司的生产力水平存在趋同现象,同时当地企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速度与行业内的外资份额呈正相关关系,从而也得出了存在正溢出效应的结论。李平(1999)对中国各部门内不同产业之间的技术溢出效应作了比较全面的研究,重点研究了产业自身的产品内含型技术和资本内含型技术对其他产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在选取的12个制造业产业中,他发现绝大多数产业之间均存在着一定的资本内含型技术溢出效应。姚洋(1998)利用第三此全国工业普查的资料,发现行业中如果外国三资企业数量比重每增加一个百分点,行业的技术效率就会提高11个百分点。秦晓钟、胡志宝(1998)采用生产函数模型,利用1995年工业普查数据,对含采掘业、电力煤气等39个行业进行了检验,得出FDI的行业内溢出效应明显存在的结论。何洁、许罗丹(1999)借鉴FEDER(1982)模型,实证得出“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技术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我国内资工业企业的技术外溢作用就提高23个百分点”的结论。沈坤荣(1999)利用各省的外商直接投资总量与各省的全要素生产率作为横截面的相关分析,得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3/8出FDI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增加一个单位,可以带来037个单位的综合要素生产率增长。陈涛涛(2003)利用我国制造业8个四位码行业的数据,实证发现当内外资能力差距较小时,有助于溢出效应的产生。以上文献均侧重于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存在性和其效应方向的研究,而忽略了对影响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具体因素的作用的分析。实际上,FDI的进入东道国,并不是主动产生技术溢出效应的,而是需要与一定的东道国具体因素相结合,本文将就几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对进入我国的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找到促进技术溢出效应的关键因素。二、模型及数据的选取1研究模型。借鉴FEDER(1982)的研究思路,将整个经济分为外资部门和内资部门,每个部门的生产过程用一个生产函数表示(1)。LNYDC0C1LNKDC2LNLDC3LNKFU(1)其中,YD表示内资工业部门总产出;KD表示内资工业部门的资本投入;LD表示内资工业部门的劳动力投入;KF表示三资企业的资本投入;U为残差。C1、C2分别表示内资企业资本与劳动的边际产出弹性,C3表示三资企业的资本积累对内资企业的边际产出弹性,它的正负与大小反映了外商投资企业溢出效应的方向和力度。为考察人力资本、制度变量和RD投入对技术溢出的影响,在模型(1)的基础上,引入3个变量,其中H表示某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GY代表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4/8制度变量,表示某地区的制度环境,RD表示某地区人均RD投入,由此建立模型(2)如下LNYDC0C1LNKDC2LNLDC3LNKFCLN(KFH)C5LN(KFGY)5LN(KFRD)U(2)2数据描述。本文计量所采用的数据是根据2000年200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部”网上数据整理得来的。利用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不包括XZ在内的地区数据。具体数据的选取上,资本投入选取各地区资产总计表示;劳动力投入采用各地区工业增加值与全员劳动生产率的比值所表示的平均从业人数来表示;内资企业的产出、资本投入以及劳动力投入是通过各地区工业行业内“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与各地区工业行业内“三资企业”相对应的指标相减得出的;人力资本,采用各地区高校在校生人数与该地区年底总人数的比值来表示;制度变量,采用各地区国有工业企业总产出与各地区工业行业总产出的比值表示;人均RD投入,用各地区年RD投入与该地区年底总人数的比值表示。三、实证检验1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基本模型检验。表1中,是对基本模型(1)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999年2003年,工业部门中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为正,并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的T检验。从总体上看,外资投资企业的资产每增加1个百分点,可以带动行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5/8业中内资企业的产出增加033个百分点。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内资企业存在正向的技术溢出效应。KD的系数为正,也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的T检验,表明内资企业的资本投入对行业经济的增长起正向作用。但是,LD的系数不显著,说明国内企业劳动力投入的水平相对较低,对行业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2FDI技术溢出效应的扩展模型检验。表1中是利用扩展模型,进一步考察人力资本、制度变量、人均RD投入对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影响。对模型(2)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KF的系数不显著,表明单纯的外资投入,并不一定能够促进技术溢出,而应当以其他的因素为前提,比如制度变量、人力资本和人均RD投入等。表1中是模型(2)去掉KF后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去掉KF后,KFH、KFGY、KFRD均通过了显著性1的T检验,其中,KFH、KFGY对技术溢出存在正效应,表明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若要产生技术溢出效应,的确需要以一定的东道国人力资本和东道国制度环境为前提条件。东道国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和制度环境的改善,都会促进外资技术溢出的产生。KFRD的系数为负,这是因为RD具有创新能力和吸收能力两方面的作用,而外商直接投资产生技术溢出,主要是通过RD的吸收能力实现的。由于目前我国的RD吸收能力较低,导致外商直接投资不仅未通过与RD结合促进内资部门生产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6/8率的提高,反而影响了内资部门的产出。四、结论及建议由以上分析可知,FDI虽然对全国样本存在正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结果表1中),但是FDI技术溢出效应的产生并不是主动的,而是需要与东道国的一定的人力资本水平和良好的制度环境相结合(分析结果表1中、),所以建议如下1提高专业人才的人力资本存量。宏观上讲,提高人力资本水平,才能提高对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只有将各地(下转第81页)区人力资本转化为真正的生产力,才能充分发挥FDI的技术溢出正效应。而对于微观企业来说,企业内相应技术的专业人才存量是决定企业吸收能力强弱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企业对引进行业内专项技术的吸收效果以及对所吸收的技术向现实的产品,进而向企业的效益的转化能力。同时,人才存量构成整个国家地区的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于促进整体的技术溢出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提高RD的吸收能力,实施不同的开放政策。为提高企业的吸收能力,需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促进企业与技术水平较强的国外企业、研发机构的合作。实施不同的开放政策,对于吸收能力较强的行业,可以采取开放政策;对于高科技行业,由于内资部门的市场份额下降和人才流失,会造成向外资企业的逆向技术扩散,所以高科技行业应采用逐步开放的政策。3建立良好的制度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7/8环境。为企业建立有利于其竞争和能促进其自主研发的制度环境。一是,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知识产权。二是,逐步建立支持创新支持体系和创新风险承担机制。三是,进一步消除各种体制机制性障碍,打破行业和市场垄断,创造各类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四是,建立由企业牵头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机制,为各类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社会化、市场化服务。参考文献1卢健“技术溢出”的几个问题天府新论,2000,(5)2江小涓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技术进步的贡献国际经济评论,200,(3)3陈涛涛中国FDI行业内溢出效应的内在机制研究世界经济,2003,(9)沈坤荣,耿强外国直接投资、技术外溢与内生经济增长中国数据的计量检验与实证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01,(5)5赖明勇,包群,阳小晓外商直接投资的吸收能力理论及中国的实证研究上海经济研究,2002,(6)6方希桦,包群,赖明勇国际技术溢出基于进口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中国软科学,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