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分析——任务驱动的“催化剂”_第1页
任务分析——任务驱动的“催化剂”_第2页
任务分析——任务驱动的“催化剂”_第3页
任务分析——任务驱动的“催化剂”_第4页
任务分析——任务驱动的“催化剂”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任务分析任务驱动的“催化剂”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很多教师常常利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由地去完成任务,通过任务的完成来达到教学目标。然而,很多教师忽略了任务驱动中任务分析这一重要环节。本文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加强对任务驱动这一教学方法探讨,指出任务分析在任务驱动中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了任务分析是任务驱动的“催化剂”,它能更加优化任务驱动、提高驱动的效率,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关键词任务分析促进任务驱动效率新课程改革后,学生的自主学习日渐增多,教师在课堂上都尽力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学习任务。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进行教学时,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非常适宜。然而,很多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利用任务驱动这一常用的教学方式,主要让学生自由地去完成学习、操作任务,而教师很少去讲解、指导、帮助。问其原因,教师认为这是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应该让学生去多做,教师少讲或不讲,认为这是适应新课改,甚至有些评课的教师也会把这作为一个评课的标准。其实这是对任务驱动的误解,学生的学习是需要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来促成的。任务驱动可以让学生更适应自主学习,然而,没有教师的指导、帮助,让学生孤立地完成任务,这样很容易使任务驱动失去驱动力,让学生迷失方向。所以说,笔者认为在进行任务驱动教学时,应该注重任务分析,任务分析是任务驱动的“催化剂”。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加以引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中注重学习的循序渐进和积累的老套路,不再按照教学内容的从易到难的顺序,而是以完成一个任务作为驱动来进行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又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任务驱动教学策略对主体性教学,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创造性能力具有积极性作用1。然而,在我们信息技术的课堂上我看到的任务驱动大多是这样的一个方式教师在讲解了本节课的重点,演示了一些操作要点后,便开始采取任务驱动。教师会布置他的任务一、任务二、任务三等等,它们的内容可能会出现在学件中、学习网站中或者纸质的学案中,任由学生自己去看任务的描述内容或任务的帮助内容。这样没有教师的指导分析,会导致部分学生不会把所有的精力放到任务上来,影响任务驱动的效率。有的学生即使能够完成任务,但真正理解任务的学生却不多。有的学生甚至会对布置的任务产生错误的认识,他们会按错误的认识操作下去,绕了弯路,直接影响任务驱动的顺利进行。这主要的原因就是任务驱动缺少任务分析这一环节。那么,为什么说任务分析是任务驱动的“催化剂”呢1、任务分析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环节。任务分析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环节,是促进教学设计科学化的一门重要技术。任务分析的目的是揭示教学目标规定的学习结果的类型及其构成成分和层次关系,确定促使这些学习结果习得的教学条件,从而为学习顺序的安排和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心理学依据2。乔纳森甚至认为“任务分析不论是被用于产生直接教学、作业支持或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设计,它是教学设计中唯一最重要的过程。”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往往更注重任务驱动中任务的设置,而忽略了任务分析的设计。所以,教师应该将任务分析放到教学设计中作为一个重要的环节,这样任务驱动才有效率。2、任务分析是正确实施任务驱动的关键。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一个任务出示后,作为教者首先要对任务进行分析。每一个任务都包含着不同的知识点,对于旧知识点,通过任务分析有没有对学生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对于新知识点、新的操作,通过任务分析,学生能够解决的要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不能解决的要提供知识点,提供新的操作方法的学习,引导学生去完成任务,提高完成任务的效率。所以说,任务分析对任务驱动的正确实施很关键。3、任务分析能够促进教学的有序化、有效化。任务分析是分析和清晰地陈述学习者如何操作的学习类型的过程,如果任务驱动缺少了任务分析,那么任务很难驱动下去了。通过任务的需求的分析,可以了解到任务中可能包含哪些知识点,大致需要用到哪些方法、哪些步骤去完成任务。有了这一过程,学生的学习才会通过由基本任务到进阶任务再到综合性任务的驱动,一步一步既有序又有效。学生对前后任务之间的联系才会更清楚,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目标顺利完成。4、任务分析过程也是任务规划的过程。在教育科学出版社的普通高中网络技术应用(选修)教材中,第四章的内容是“建立主题网站”,对于这一章的内容,涉及到因特网信息检索、计算机图文编排、网页的链接、网页修饰、计算机文件存储等教学内容。教师一般都会设计一个综合性的任务,通过任务驱动来达到教学目标。然而,任务给出后,如果教师不给予适当的分析,或者没有引导学生自己分析一个主题网站需要如何规划,那么,学生很难完成这一综合性的任务。所以说任务分析过程也是任务规划的过程,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综上,任务分析对于任务驱动不是可有可无的,并非部分教师所理解的任务驱动就是要少讲或不讲,任由学生自己去一个一个地完成任务。那么,在信息技术的任务驱动教学方式下如何更好地发挥任务分析这一“催化剂”的作用呢一、任务分析前,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分析才有方向。教学目标只是预期和描述了经过一段教学活动后的学习结果,只描述了学习的整体框架,并没有指明达标所需的条件,即没有描述这些学习结果形成的过程与条件。因此还要明晰终点任务与过渡任务、过渡任务与学习者准备状态之间的关系,勾勒层次分明的学习过程与条件的“脚手架”,以便为学习内容的顺序安排和学习环境的创设提供心理学依据,完成这项工作就要进行任务分析与设计4。一般地,学习任务分析的工作包括确定学习者的原有基础;分析使能目标;分析学习的支持性条件1。结合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信息技术任务分析的工作主要包括分析教学目标,以明确学习任务与内容的性质;分析操作任务的情境,为教学条件的创设提供心理学依据。应该说,学习任务的分析与教学目标的编制存在密切的关系。学习任务的分析是对学生的起点能力转化为终点能力所需要的先决技能及其上下左右的关系进行详细剖析的过程。这里所说的终点能力实际上就是教学目标所要求的能力。因此在学习任务的分析前,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分析才有方向。同时在任务分析过程中也要紧扣教学目标。二、任务分析要得法。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我们该如何来进行任务分析呢有的教师对任务的分析是这样的在学生去完成每一个任务之前,教师都会详细地告诉学生如何去做,甚至一步一步很详细地把每一个操作步骤都说的很清楚,而且还引导学生要按教师分析的方法、步骤去做。这样的做法并不是任务分析,这样只会让学生失去自己的想法。所以,我们应该注意任务分析的方法,只有分析得法,任务分析对任务驱动才会起到催化剂的作用。1、任务分析的时机要恰当。在任务出示之后,不一定要立即对任务进行分析讲解,教师要注意任务分析的时机要恰当。在教授WORD中的“替换”操作时,我设计的是一篇比较长的文章,其中某一个用错的词语在全文出现的次数多达几十处,要求学生将其全都改成另一个词语。任务布置下去后,我先放手让学生去操作。一般来说,学生都会运用以前所掌握的方法进行操作。等学生充分体验到重复相同操作的枯燥、低效时,教师适机对任务进行分析提问“是否有更为省事、更为高效的操作呢能不能让计算机代替我们,为我们修改呢”这一问,学生的思维随即启动,随后在完成任务时学生对“替换”操作的学习和体会也就变得更为深刻。对于教师进行任务分析的时机,要从具体任务出发,要注意不同任务的特点、不同任务的差异。对于只需学生自己探讨的简单任务,在任务出示之后,适宜让学生自己先分析。当任务进行一段时间后,他们会发现问题,出现疑惑,此时,教师再对任务进行分析,这样驱动的效果会更好。对于一些有难度的任务或综合性的任务,教师最好在任务布置后直接分析,这样有助于学生规划任务,有利于任务的有序进行。2、任务分析的时间要适当。教师进行任务分析时,分析所用的时间要适当。时间的控制要从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学生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操作技能等。有的任务分析只是突出任务的内容,不需要过多的讲解,一带而过就行,只是提醒学生注意不要看错任务内容即可。这种任务分析时间不宜过长,如果时间过长会影响学生的操作时间。而有的任务,例如进阶任务或者综合型任务,是需要花点时间去带着学生去分析的。分析的时间也就是学习的时间,也是让学生思维拓展的时间,这个时间要舍得去花。3、任务分析要重点突出。任务分析的核心就在于任务分析的重点要突出,它直接关系到任务的成功与否。因此,在任务分析时要分清重点任务,在重点任务中要分析完成任务的突破口、重要知识点。只有重点突出,任务分析才显得更有针对性。例如,对于“在因特网上收发电子邮件”这个大任务可以分为写信与发信、收信与读信、回信与转信、信件的分类和整理等子任务;针对“写信与发信”这个子任务,又可以划分为写信、发信、在信中附一张照片、发送一个或多个文件、发送一段录音、发送一个影像等子任务。对于这样一个任务的分析,我把重点放在了“发送一个或多个文件”上,因为这个才是“在因特网上收发电子邮件”中的重点内容。4、任务分析要引导学生,突出学生个性。信息技术的课堂上,任务分析宜引导为主,不可以将任务完全剖解,让学生照做,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失去了个性。课程改革后,我们更应注重个性化教育,优化学生的个性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以,在任务分析时,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如何去完成任务,要启发学生的创意,任务完成的过程要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其实在任务分析时,三言两语就可启发学生不少的创意与想象,并不需要学生有非常专业的创意设计知识。创造性是人的主体性的一种最高体现,信息技术课堂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三、任务分析要关注分析对象。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对问题或知识体系循序渐进的学习来提高学生正在学习中的理解、转换和迁移能力。(这是侧重于学生获得发展的叙述)在任务驱动的教学中,学生接受任务后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去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当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时,也是他们想要知道的知识点或想要学习的操作技能,此时老师再将新知识传授给他们,这就调动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这让任务驱动更具驱动力。所以,任务分析的分析者可以换成学生。素质教育的“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尊重、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任务分析的最终分析者应该是学生。让学生参与任务分析有两种方式一是教师提问,学生通过思考回答教师的问题来参与任务的分析。二是可以通过个别学生来分析,让其他学生也参与到任务分析中来,可以给予补充、建议,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一旦学生积极主动地对每一个任务进行分析,形成任务分析的习惯后,那么对于任务的解决也就不是问题了。例如在讲解“信息获取”时,我让学生完成一份以上海世博会为主题的电子演示文稿。给出任务后我并没有急于讲解,而是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即提出问题,这时课堂气氛变得很活跃,学生的热情很高。提出的问题中,一些是以前已经学习过的,比如幻灯片的制作、信息的浏览,这些问题学生自己就会给出解决方案;另一些是没有学习过的,即隐含在任务中的新知识点、新技巧,比如信息的搜索技巧、信息的下载与保存,这也正是这个任务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通过学生的回答就很容易让学生明白在完成这个任务时该如何规划、该做什么、该学什么。四、任务完成后,要回顾任务分析。通常,学生通过任务分析把一个任务完成后,教师认为整个任务驱动的过程也就结束了,其实他们还忽略了回顾任务分析这一阶段。教师要带领学生回顾一下之前的任务分析,这样有利于学生总结任务分析,使得以后的分析更成熟。回顾任务分析可以分两个层面来理解。首先,回顾任务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对任务的完成做一个总结。任务完成后,学生就能清楚在任务分析时我们没有顾及的问题,可以补充任务分析的不足。其次,任务完成后,回顾任务分析也是让学生对任务的重新认识、重新理解。有些学生通过回顾也会擦出独立创新的火花。所以教师也要注重任务分析的回顾。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不是教师不去讲解,让学生自己去完成任务。也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信息资料,通过教师对任务的分析,或通过学生对任务的分析、讨论,明确任务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其中的新知识,然后在教师的指导、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