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至焦作段二级公路第一标段设计_第1页
太原至焦作段二级公路第一标段设计_第2页
太原至焦作段二级公路第一标段设计_第3页
太原至焦作段二级公路第一标段设计_第4页
太原至焦作段二级公路第一标段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专业名称土木工程年级班级道桥071班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二一一年六月十日太原焦作二级公路K0000K3000段设计文摘太原至焦作段二级公路第一标段设计摘要本设计为太原至焦作段二级公路第一标段(K0000K3000)的设计,该路线全长约2813M,设计车速60KM/H,双向2车道,路基宽10M。全线共设置两个转角,两个变坡点。在本次设计中,应解决的主要项目包括公路等级的确定、路线方案拟定和比选、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路基设计、路基综合排水设计、沥青路面结构层设计、碎石挤密桩处理软土地基、工程概预算以及各部分内容相关的表格和图纸。本设计是结合地形图及周边的环境,按照设计规范、设计原则,对道路进行综合设计。关键词二级公路;平曲线;纵断面;横断面;沥青路面ABSTRACTTHEDESIGNFORTHETAIYUANJIAOZUOSECTIONOFTHEFIRSTBIDOFSECONDARYROADSK0000K3000DESIGNTHEROUTELENGTHIS2813METERS,WITHADESIGNSPEED60KM/H,TWOWAY2LANES,ROADBED10METERSWIDEALLWAYSETTWOCORNERS,TWOCHANGINGSLOPEPOINTSINTHEDESIGN,THEMAINITEMSTOBEADDRESSEDINCLUDEDETERMINATIONOFROADGRADE,LINEPROGRAMMINGANDCOMPARISON,GRAPHICDESIGN,PROFILEDESIGN,CROSSSECTIONALDESIGN,ROADBEDDESIGN,INTEGRATEDDRAINAGEDESIGNSUBGRADE,ROADBEDOFASPHALTPAVEMENTLAYERDESIGN,SOFTGRAVELCOMPACTIONPILE,PROJECTBUDGETANDRELEVANTPARTSOFTHEFORMANDCONTENTOFDRAWINGTHEDESIGNISACOMBINATIONOFTOPOGRAPHICMAPSANDTHESURROUNDINGENVIRONMENT,INACCORDANCEWITHDESIGNSPECIFICATIONS,DESIGNPRINCIPLES,INTEGRATEDDESIGNOFROADSKEYWORDSSECONDARYROADSFLATCURVELONGITUDINALCROSSSECTIONALASPHALTPAVEMENT一、概述本次设计的公路是太原至焦作二级公路K0000K3000段,全长2813米。该公路地处山区,地型起伏不大,地质状况良好。该地区长期处于交通不良状态,随着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地区原有公路线路已经严重限制了该地区与外界经济的联系,影响了地区人民的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此公路的建成将大大加强地区与地区之间,地区与外界之间的联系,解决道路通行能力低的问题,促进该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引导依附于物流的产业向公路周边经济区集中,促进物流资源的有效配置,将大力推动了商业、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快地区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帮助群众致富奔小康。二、路线经过地区的自然条件21地理条件本设计的路段所在地区处于豫北地区,途经当地重要农业区。该地区两侧有高山,中部地势平坦,属于山区,高差相差不大。根据公路自然区划的三级区划标准和水热平衡,此处地理位置属于II区东部温润季冻区。22地质条件该地区以砂性土为主,土的分解稠度为089112。砂性土无塑性,透水性强,但是它的粘结性较小,易于松散,压实困难。土颗粒较细,平均粒径不大于010MM,属细粒土。细粒土质砂性土,粒径组成接近最佳级配,遇水不粘着,不膨胀,雨天不泥泞,晴天不扬尘,级配适宜,强度、稳定性较好,是理想的筑路材料。23水文条件本地区地下临界水位一般为18M。河流为季节性河流。根据近十年来水文资料统计,年平均降雨天数为832天,年平均降雨量为8001200MM。冬季有降雪记录。24气候条件该地区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天气温较低,平均气温在5左右。夏季气温较高,平均气温在30以上。据统计,年平均无霜期达为280天。25植被及作物该地区是全国主要的农作物产地,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油麦等。地域内树木主要以温带落叶树木为主,杨树、柳树、榆树等。三、公路等级确定本条公路的主要功能是为行车服务的,可以满足各种大中型车辆的行驶,同时,缓解城乡之间交通拥挤的状况。公路建成后作为城乡结合部混合交通量大的集散公路,与原有的道路构成规划完美路网,大大加强城乡地区之间的地区经济联系。通过计算得出的设计交通量为6002辆/日,在500015000辆之间,符合二级公路的适应能力。于是,确定该条公路的等级为二级。该设计路段长度为2813M,设计年限为12年,设计速度为60KM/H。四、路线方案拟定和比选通过熟悉选线的原则、选线的方法步骤,结合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与主要技术指标的应用,进行路线方案的论证与比选,经过技术与经济两个方面的比较后,确定一条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又能符合使用要求的设计方案。方案I以明星村为起点,以下梁镇祚水区为终点,穿过农田布线,线路总长约2813M,设置两处平曲线,其偏角分别为和,其中第一转角圆曲14938“5436“线半径R为700M,为80M,第二转角圆曲线半径R为400M,为80M。沿途经过的村SLSL镇有明星村、红星村、下梁镇红卫村等几个主要村镇。此外,该条路线离村镇的距离比较近,占有一定量的农田。沿途的通讯、电力等设施较为完备,与现有的102省道相接。方案II以明星村为起点,以下梁镇祚水区为终点,沿乾佑河布线,线路总长约2890M,设置两处平曲线,其偏角分别为和,其中第一转角圆曲2048165“8“线半径R为700M,为80M,第二转角圆曲线半径R为500M,为80M。整条线路远远SLSL偏离村镇,占有少量的农田。经过的地区多为沙地,此外,沿途的电力、电讯设施也不完备。通过比选,最终确定方案I为可行方案。五、平面设计平面线形设计主要包括直线、缓和曲线和圆曲线的线形组合设计和线形要素计算。通过平面设计,所得的设计成果主要有路线平面设计图,直线、曲线及转角表,逐桩坐标表。本线路设置两个转角,转角处设置曲线半径分别为700M和400M。两段曲线均设置缓和曲线,两处缓和曲线段长度都设为80M。六、公路纵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是道路设计重要的组成部分。纵断面设计原则如下(1)纵面线形应与地形相适应,线形设计应平顺、圆滑、视觉连续,保证行驶安全。(2)纵坡均匀平顺、起伏和缓、坡长和竖曲线长短适当、以及填挖平衡。(3)平面与纵断面组合设计应满足“平包竖”的要求。(4)视觉上自然地引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为使纵坡实际经济合理,必须在全面掌握勘测基础上,结合选线的纵坡安排意图,经过综和分析定出实际纵坡。七、横断面设计公路的横断面设置双向双车道,路基宽度为10M,行车道宽35M,两侧硬路肩宽度为1220M,土路肩的宽度为0521M。沥青混凝土及水泥混凝土路拱坡度均为12,故取路拱坡度为2;路肩横向坡度一般应较路面横向坡度大12,故取路肩横向坡度为3,路拱坡度采用双向坡面,由路中央向两侧倾斜。八、路基设计路基设计,通常包括路基基身、排水、防护与加固等方面。路基基身设计,主要涉及填料选择、压实标准、路基边坡及地基要求等问题。一般路基是指在一般地质与水文等条件下的路基。其横断面可直接参照现行规范的有关规定或者标准图,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九、路面设计路面是设置在路基底部的浅槽内,有一层或多层(面层、基层和垫层)组成。路面可直接承受上部行车荷载,并传至路基。路面种类有柔性路面、刚性路面和半刚性路面。根据公路的使用要求及气候、水文、土质等自然条件,结合当地实践经验,该设计采用沥青路面。路面设计包括原材料的选择、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和设计参数的测试与确定,路面结构层组合与厚度计算,以及路面结构的方案比选等内容。本道路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我国沥青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沥青路面的设计方法采用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多层弹性体系理论,以路表面回弹弯沉值和沥青混凝土层弯拉应力、半刚性材料层弯拉应力为设计指标进行路面结构厚度设计。十、碎石挤密桩处理软土地基碎石挤密桩加固砂土、粉土地基,可使地基的承载力增加,沉降量减少,防止地震液化的发生。在软粘土地基中,碎石桩承受荷载后产生径向变形,并引起周围粘性土产生被动抗力,如果软粘土的强度过低,不能使碎石桩得到所需的软粘土的径向支持力,那么就达不到加固的目的。故碎石桩适用于不排水抗剪强度不小于20KPA的粘性土、粉土、饱和黄土和人工填土地基。十一、工程概算工程概算是决定工程结构物设计价值的综合文件,是基本建设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概预算设计成果主要有总预算汇总表,总预算人工、主要材料、机械台班数量汇总表,总预算表,建筑安装工程费计算表,其他直接费、现场经费及间接费综合费率计算表,设备、工具、器具购置费计算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及回收金额计算表,人工、材料、机械单价汇总表。十二、总结毕业设计是大学本科教学计划中最后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对自身综合应用所学的道路基础理论的培养,也是进行道路工程设计或科学研究的综合训练,是前面各个教学环节的继续、深化和拓宽,是培养自身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阶段。本设计的内容全面地包含了交通土建专业所学知识,是一次全面的设计演练。同时,设计研究的内容具有相当的深度和难度,是对设计人员的一次综合考核。设计过程中以设计规范为准绳,严格控制各设计内容满足规范和相关条例的要求。十三、参考资料1交通部行业标准公路设计规范(JTGD302004)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2交通部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3交通部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DB012003)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4交通部行业标准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年5交通部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