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信用风险分析报告高级分析师刘云清温珍珑联系方式862161428100862161428109YUNQINGLIUSFECRCOMZHENLONGWENSFECRCOM上海远东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二八年十二月远东资信行业信用风险分析FAREASTCREDITRATINGINDUSTRYRISKANALYSIS内容摘要2007年,我国石油、炼焦及核燃料加工行业经济运行整体情况良好,主要经济指标继续呈现出两位数增长的好局面,总体形势可以概括为生产继续增长,产销衔接良好,市场价格稳中趋升,经济增长的质量有所提高,实现利润继续增加;对外贸易活跃;安全生产好转,发生事故下降。但是,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偏高,结构调整难度加大。2007年,我国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行业受节能减排政策的影响,“小炼油”企业的关闭、产业结构的调整对行业生产都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尤其是下半年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给国内炼油企业带来生产的压力,造成大面积企业的亏损,出口税率下调给石油加工行业多种产品带来不利的影响,同时欧盟的REACH法规将于2008年开始生效,同时也必将加大企业的生产成本。但总体上来看我国石油加工行业正逐步走向成熟期,行业的整体向规模化发展,有利于行业的竞争。2008年前三季度,我国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规模实现稳定增长。18月,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543348亿元,同比增长3765。前三季度,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产销率有所降低。18月该行业产销率为9846,比上年同期减少了071个百分点。8月以来该行业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在创新高后出现回落,9月,该行业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3221,比上年同期提高3188点,较上月下降195个百分点。前三季度,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效益大幅下滑,亏损额不断增加。18月,该行业累计亏损额达96048亿元,其中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为136398亿元,同比增长123706。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企业景气指数不断走低。2008年3季度,我国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企业景气指数为7910,低于上年同期3600点,比同期制造业企业景气指数低4460点。前三季度,我国成品油贸易逆差不断扩大。19月,我国成品油实现贸易逆差1610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的逆差(5186亿美元),增加了10919亿美元。综合来看,随着国际油价的回落,预计未来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业净亏损会有所缓解,但明显减亏还有一个过程,扭亏为盈还有待来年。根据上海市“十一五”规划,上海将优先发展钢铁、石化等基础产业。石化产业重点发展精细化工产品,延长产业链。而石油化工产品以炼油过程提供的原料油进一步化学加工获得。2008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使我国经济的发展局势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外部环境,国家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以防止我国经济出现严重下滑,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2009年银行可以对国家政策支持的大型投资项目适当放宽信贷政策,扩大信贷规模。目录第一部分行业涵盖范围的界定及分类5第二部分行业环境特征评价7一、经济周期分析7(一)宏观经济所处阶段7(二)行业周期判断10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分析11三、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13四、行业相关的产业政策15第三部分行业经营状况分析18一、市场供求关系18(一)、行业需求分析18(二)、行业供给分析21二、行业发展阶段22三、行业技术水平24四、行业垄断程度26五、行业进入或退出门槛分析27六、行业产品替代性31第四部分行业财务数据分析33一、营运能力33二、盈利能力34三、资产结构与偿债能力35四、发展能力36第五部分行业内重点公司分析38结论与建议43图标目录图1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行业及细分6图2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绝对值(19852007)7图3全国和人均GDP增长率(19852007)8图4最终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对全国经济增长贡献率(19862007)8表12008年前三季度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率9表22008年第三季度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长率9图5全国GDP2008、2009、2010年的增长趋势预测10图6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行业产值增长率(19852007)10图72008年111月份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行业产值增长率11表3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外汇政策的结构变化11表4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13表5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行业相关的产业政策16图819952007年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行业工业总产值18表619902007年我国汽油、煤油及柴油历年产量18图919902007汽油产量及同比增长率趋势图19图1019902007煤油产量及同比增长率趋势图19图1119902007柴油产量及同比增长率趋势图20图1219902007焦炭产量及同比增长率趋势图20图1320012007核电产量及同比增长率趋势图21图1519902007原煤产量及同比增长率趋势图22表720002007年原油生产总量及行业集中度26表820002005炼油企业集中度27表92007年中国十大炼油企业产能27表10我国炼焦行业准入条件28表11原油销售资格的企业应具备的条件28表12原油仓储资格的企业应具备的条件28表13成品油批发经营资格的企业应具备的条件29表14成品油仓储经营资格的企业应具备的条件29表15成品油经营资格的企业应具备的条件29图1619952007我国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行业企业个数31图1720022007年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行业总资产周转率趋势33图182002200年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行业应收账款周转率33图192002200年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行业流动资产周转率34图2020022007年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行业净资产收益率及总资产报酬34图2120022007年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行业销售利润率及成本费用利润35图2220022007年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行业资产负债率35图2320022007年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行业已获利息倍数36图2420022007年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行业销售增长率36图2520022007年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行业资本保值增值率37表16中国石油主要财务指标比较38表17中国石化主要财务指标比较39表18上海石化主要财务指标比较40表192007年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行业前十名上市公司42第一部分行业涵盖范围的界定及分类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行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72002)标准,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行业可细分为精炼石油产品制造、炼焦、核燃料加工等三类子行业,其中精炼石油产品制造又可分为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人造原油生产等子行业。1、精炼石油产品的制造11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指从天然原油、人造原油中提炼液态或气态燃料,以及石油制品的生产。包括石油成品油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燃料等;其他石油制品,如化工原料、石油溶剂、石油沥青、石蜡、地蜡、润滑脂类、凡士林等;在精炼石油过程中,回收的石油燃料气;液化气(液态石油气)、干气等。12人造原油生产指从油母页岩中提炼原油的生产活动。包括页岩原油、煤焦油、合成液体燃料等。2、炼焦指主要从硬煤和褐煤中生产焦炭、干馏炭及煤焦油或沥青等副产品的炼焦炉的操作活动。包括焦炭、煤气、煤焦油;初级煤化工产品。3、核燃料加工指从沥青铀矿或其他含铀矿石中提取铀、浓缩铀的生产,对铀金属的冶炼、加工的生产,以及其他放射性元素、同位素标记、核反应堆燃料元件的制造,还包括核废物处置活动。包括稀有放射性金属冶炼产品钋、镭、锕、钍、镤、铀、人造钫、人造镎、人造钚等;天然铀及其化合物的溶合、弥散或混合物;浓缩铀及其化合物;钚及其化合物;贫化铀及其化合物;钍及其化合物;其他放射性元素、同位素标记或化合物;用于核反应堆的未受辐射的燃料元件;核废物处置。不包括核辐射加工,列入4240(核辐射加工)。图1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行业及细分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行业精炼石油产品的制造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之人造原油生产炼焦核燃料加工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第二部分行业环境特征评价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行业的行业环境特征将从宏观经济、国家宏观政策、本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行业相关的产业政策进行分析。一、经济周期分析(一)宏观经济所处阶段19852007年,全国经济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GDP绝对量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全国GDP总量从1985年的9016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249529亿元(见图2),年平均增长速度达105。图2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绝对值(19852007)0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300000198519871989199119931995199719992001200320052007年份亿元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8)根据19792007年全国GDP增长率的变化曲线(见图3),可以将全国GDP变化的经济周期划分为4个基本周期,第一周期为19781986,第二周期为19871991,第三周期为19921998,第四周期为1999今。全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最高值出现在1992年,当年GDP增长率达142,最低值出现在1990年,当年增长率仅为38,峰值和谷值相差104个百分点。1998年以来,随着国家经济调控能力的增强,国内经济增长平稳性不断提高,波动的幅度缩小到44个百分点(见图3),GDP增长率基本稳定,未出现1998年以前大起大落的走势。人均GDP的走势与GDP总量基本一致。图3全国和人均GDP增长率(19852007)0246810121416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GDP增速人均GDP增速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8)消费,投资、净出口是经济发展的最终拉动力,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及波动的原因可以分解为以上三个因素(见图4)。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在40上下波动,对经济贡献率的稳定性强,并和GDP增长波动性呈现较为吻合的态势;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波动性较大,但均保持正的贡献率。19891990年受西方大国对我国进出口采取限制措施的影响下,国内经济增长速度41、38,为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国家出台了扩大投资的相关政策,随后的1991、1992、1993年固定资产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逐步走高,1993年峰值达786。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同样促进我国采取扩大投资和消费的措施促进经济增长,2001年国内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01;受全球经济增长的周期性波动、西方大国贸易保护主义倾向阶段性等影响,净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率波动性大,绝大多数年份贡献率为正,部分年份出现了负贡献率的情况(1992年、1993年、2001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8、381和01)。图4最终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对全国经济增长贡献率(19862007)804004080120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年最终消费投资净出口GDP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8)可见,第一周期(19781986),拉动GDP增长的主要因素为消费;第二周期(19871991)拉动GDP增长的主要因素为投资、出口,第三周期(19921998)拉动GDP增长的主要因素为消费和投资,第四周期(1999今)拉动GDP增长的主要因素为出口和投资。2008年以来,受到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美国、欧洲、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出现环比下降态势,已经逐渐进入了衰退阶段(见表1),未来一段时间全球经济前景仍不明朗。表12008年前三季度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率主要经济体环比负增长1美国052欧元区023德国054日本01资料来源WIND资讯资料整理。受世界经济增长率放缓的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也出现回落,并面临周期性调整的要求,未来三年国内的GDP增长率将有所下调。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08年第三季度全国的GDP增长率为99(见表2),连续5个季度下降,5年来首度跌破10。表22008年第三季度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长率绝对额(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20163199第一产业2180045第二产业101117105第三产业78714103注绝对额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数据初步核算数据。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按照前三季度全国GDP99的增长水平,全年经济增长速度仍将保持在9以上,国家统计局预测将维持在95左右。根据目前国内外经济环境、国家宏观经济目标(2009国家经济增长目标8),结合19982007年全国经济增长速度,预计2009年全国GDP的增长率会达到8的水平,2010年会回升到85,2008、2009、2010年全国GDP增长率估计在95、8、85。考虑到国家刺激经济增长措施如能起到预期效果,全国GDP增长率上限能达96、85、9的水平;在极端的国际国内情况下,根据经济增长周期判断,全国GDP下限也将达9、75、65的水平(见图4)。在发生世界金融危机冲击下的世界经济衰退情况下,中国的GDP增长根据现行政策,将主要依靠扩大消费和投资的方式来拉动。图5全国GDP2008、2009、2010年的增长趋势预测0246810121416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年份GDP增速中值水平增速上限增速下限注根据GDP增长率计算均值并结合经济周期预测。(二)行业周期判断根据19852007全国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行业产值增长率的变化曲线(见图6),可以将行业的周期分为6个基本周期,第一周期为198519898,第二周期为19901993,第三周期为19941997,第四周期为19982000,第五周期20012005,第六周期为2006年至今。图6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行业产值增长率(19852007)、2010010203040506070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08年以来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际需求减少的影响,我国工业生产增长率有所下滑,2008年11月工业增加值增长137,从4月份开始出现持续下滑态势。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行业走势基本相同,2008年9月行业首次出现负增长(见图9)。图72008年111月份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行业产值增长率10505101520234567891011、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分析19852007年,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特征,不断调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外汇政策以确保经济平稳增长(见表5)。国家宏观政策在影响到国家积极增长的同时也对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行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作用。财政政策和货币的演变基本顺序为19841992年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货币政策,19931996年适度从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19972008年积极财政政策。外汇政策相对独立,先后实施过固定汇率制度,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及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汇率政策。表3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外汇政策的结构变化年份经济特征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外汇政策198419851986经济增长和物价上涨交织在一起,GNP增长率由1984年的147跌至1986年的81,物价则由1984年的281985年涨至88,1986又下滑至60。财政和货币同事扩张所致。19871988物价上涨和下跌幅度都要大于经济增长和下跌幅度。GNP1987年和1988年紧缩财政政策紧缩货币政策198590年根据国内物价的变化,多次大幅度调整汇率。1989199019911992处于11高位,1989年下滑至44;物价总水平1988年和1989年保持在18高位,1990年猛跌至21。1993199419951996经济增长和物价双高,经济进入新一轮经济循环的高涨阶段。物价上涨率维持在20左右的,通胀严重。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允许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有条件兑换;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97199819992000通膨得到控制,东南亚金融危机放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20012002经济尚未完全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金融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减轻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国民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20032004世界经济出现复苏,我国经济逐渐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GDP、货币供应量和信贷增长迅速,物价水平止跌回升。投资增长迅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在2004年初达到峰值,接近60“有保有压”的原则人民币汇率始终保持在较窄范围内浮动,波幅不超过120个基本点,并没有随宏观基本面变动而波动。2005这一年我国经济的一大特点是内外发展不均衡,外贸进出口在内需不振和人民币升值预期的推动下大幅度上升,2005年10月末,我国外贸依存度已达7712,外贸顺差更是实现创纪录的8037亿美元,比此前贸易顺差最高的1998年全年高出近一倍,预计全年实现贸易顺差将突破1000亿美元。稳健货币政策20062007我国经济出现的投放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贸易顺差过大及环境、资源压力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2005年7月21日19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2008美国次贷危机演化为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积极财政政策灵活审慎的货币政策到适度放松的货币政策三、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为了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指导外商投资、维护市场秩序,国家按照WTO规则的要求,先后出台了一批与石油石化直接相关的法规条例和改革举措。例如原油、成品油、化肥国营贸易进口经营管理办法、加油站特许经营暂行办法、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工业品自动进口许可管理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等。为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成品油市场监管,2004年9月商务部发布了关于启动全国成品油市场管理信息系统的通知。为了帮助解决国企改革中面临的具体困难,2004年4月国务院批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化集团)等三个中央直属企业进行企业分离办社会的试点工作。按照加入WTO的承诺,我国成品油零售和批发市场已先后于2004年12月11日和2006年12月11日全面开放。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石油市场有序开放,促进国内原油、成品油市场规范健康发展,商务部在广泛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企业及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石油行业特点,坚持准入条件、过程管理和退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对成品油市场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了修改完善,并制定了原油市场管理办法。两个办法的出台,将进一步扩大石油市场的开放,加快推进我国石油流通领域的市场化进程;有利于合理引导企业进入我国石油市场,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逐步形成油源和经营主体多元化、品牌和服务差异化的市场格局,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石油市场体系。表4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文号时间法律法规名称颁布环境主要内容对产业的影响国务院第318令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扩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外国企业开采海洋石油资源的相关规定。引进海上石油勘探技术,保障石油工业的发展,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防治放射性污染放射性防治的具体措施。促进核能、和技术的开发与和平利用。商务部令2004年第23号2004年成品油市场管理暂行办法加入WTO后,已承诺2004年12月开放成品油零售市场、2006年开放成品油批发市场,设立法律法规,依法行政,为国内外成品油销售企业提供统一的管理标准。申请从事成品油批发、仓储、零售等经营的企业应当具备的条件加强成品油市场监督管理、规范成品油经营行为,维护成品油市场秩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能源需求的迅速增长以及能源结构的不平衡可再生能源的地位确认、价格保障、税收优惠等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国务院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出口管制条例加强对核出口的管制核出口审查、许可等相关规定保障核能的和平利用商务部令2006年第24号2006年原油市场管理办法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承诺,2006年12月11日我国将对外开放国内原油、成品油批发经营权。申请原油销售及仓储等经营的企业应当具备条件。加强原油市场监督管理、规范原油经营行为,维护原油市场秩序。商务部令2006年第23号2006年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承诺,2006年12月11日我国将对外开放国内原油、成品油批发经营权。申请从事成品油批发、仓储、零售等经营的企业应当具备的条件。加强成品油市场监督管理、规范成品油经营行为,维护成品油市场秩序。国务院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条例引进外国石油勘探技术中国石油公司与外国企业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相关规定。保障石油工业的发展,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建立节约型社会能源消耗等相关规定调整能源结构面对当前的能源形势,完善与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是保障能源供应必须采取的措施之一。未来35年,可能相继出台国家石油储备管理条例、石油天然气法、能源法等与本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将对已有的电力法、煤炭法、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条例和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和完善。四、行业相关的产业政策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战略性资源,对保障和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石油需求增长较快,我国目前一年消耗石油25亿吨,进口原油超过9000万吨,一举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二大进口国。面对当前能源形势,为了保障能源安全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062008年国家相继出台了国家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核电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等与本行业相关的产业政策。2008年8月8日,国家能源局正式挂牌成立,更有效地对能源行业进行宏观调控。按照“入世”市场准入的要求,我国原先的进口专营格局已被打破。“入世”伊始,国家立即将聚酯、涤纶纤维和腈纶纤维由原来的进口配额管理改为自动进口许可管理,将尿素、磷肥和复合肥的进口配额管理改为关税配额管理。从2004年1月起,国家取消了国营贸易的成品油进口配额管理,改为自动许可管理。同时,先后公布实施了2002年、2003年、2004年原油、成品油非国营贸易进口允许量、分配依据和申请程序,2002年、2003年、2004年化肥关税配额进口总量、分配原则和申请程序,原油、成品油非国营贸易进口允许量和尿素的关税配额可进口量逐年增加。2004年9月2日国家商务部批准公布了第三批原油、成品油非国营贸易进口经营企业名单,湖北天发、黑龙江联合石油化工等两家企业获得原油进口经营权,大连实德集团等来自全国10个省市的15家企业获成品油进口经营权,从事原油、成品油非国营贸易的企业数量明显增加,进口专营格局被打破。表5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行业相关的产业政策文号时间名称出台背景主要内容对产业的影响国务院2006年国家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快核电荷可再生能源发展是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的有效途径。大力发展核能和新能源,并安排相应的专题进行研究。采用快中子增殖堆技术可以提高铀资源的利用率,从而为我国大规模发展核电提供可靠的资源保障。国防科工委2006年核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核工业是国家的战略性高科技产业,对维护国家安全、推动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出建立天然铀国家战略储备和企业商用储备体系,以国家意志大力推动核电发展为满足我国能源需求的迅速增长,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央确定积极发展核电的方针国务院2006年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世界矿产能源是非常有限的。明确核电运行装机容量将争取提高到2020年的4000万千瓦。石油、天然气和煤最好的替代品是核能,不排放二氧化碳。国家发改委2007年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更好地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阐明国家能源发展目标、明确发展目标、开发布局、改革方向和节能环保重点。加快能源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发改能源20072174号2007年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贯彻落实可再生能源法,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提出了从2007年到2020年期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和保障措施加快生物液体燃料替代石油技术的发展,调整能源结构发改能源2008610号2008年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根据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和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最新进展,对“十一五”时期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进行调整提出“十一五”时期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形势任务、指导思想、发展目标、总体布局、重点领域以及保障措施和激励政策。加快生物液体燃料替代石油技术的发展,调整能源结构作为全球能源消费大国,保障我国石油供应的安全性,加快建立我国石油战略储备是非常必须的。在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的同时,通过法律规定和优惠政策等方式鼓励石油相关企业在正常的周转库存外,建立和增加相应的商业储备,作为战略性石油储备的重要补充,并迅速建立全社会石油库存统计体系,出台一些系列法规及配套设施,以确保战略石油储备在动用时能发挥出预想的效果。石油是工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石油供应是否安全,关系到国民经济是否健康快速持续的发展。除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中心之外,国家将加大对石油替代工程的投资,例如煤制油、车用液态氢燃料等。据报道,3家中外能源巨头壳牌(中国)有限公司、神华集团和宁夏煤炭集团将涉及60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煤制油项目上进行合作。神华集团和宁夏煤炭集团将分别在陕西和宁夏各建一座煤炭间接液化工厂。两家厂的首期建设规模均为年产油300万吨,预计2009年投产。煤制油属于超洁净能源,对降低我国城市的环境污染很有益处。第三部分行业经营状况分析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行业的行业经营状况分析将从市场供求关系、行业发展阶段、行业技术水平、行业垄断程度、行业进入门槛或者退出门槛进行分析。一、市场供求关系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行业工业总产值规模也在不断扩大。19952007年,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行业工业总产值绝对额由2028亿元增长到17851亿元(见图8)。图819952007年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行业工业总产值00020000040000060000080000010000001200000140000016000001800000200000015001000500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50005500600065007000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同比上年增长率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2028221225692329270544294587478462358575120001514917851同比上年增长率9071613933161563713584303031375339942624178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一)、行业需求分析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行业的行业需求分析将通过汽油、柴油、煤油焦炭、核电等商品的产量进行分析。表619902007年我国汽油、煤油及柴油历年产量汽油产量煤油产量柴油产量年份年度累计万吨同比增长率年度累计万吨同比增长率年度累计万吨同比增长率19902166005403845027025947010019912338707973984136227914075819922695701200395901603147101110199331414016503733057034746010401994284063957433421611342437145199530291466443532044388989135919963230776665291821564325391120199734825174257369717485324115219983465401205748903648841104019993741278187194617846302682960200041346712838722921427079621437200141546648378935101074856657420024320764008261151077061029420034790861088855303608532781073200452779910179707514101017866192920055409222499885926011079428852006559136370959952901165344550200759894270511532719001235911604图919902007汽油产量及同比增长率趋势图000100000200000300000400000500000600000700000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时间万吨15001000500000500100015002000产量同比增长率资料来源WIND图1019902007煤油产量及同比增长率趋势图00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140000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时间万吨150010005000005001000150020002500产量同比增长率资料来源WIND图1119902007柴油产量及同比增长率趋势图000200000400000600000800000100000012000001400000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时间万吨500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产量同比增长率资料来源WIND据相关部门统计,2007年,我国焦炭产量约占全球焦炭总量的60,达到336亿吨,同比增长1272,其增幅比上年回落442个百分点,但总体仍呈较快增长态势。图1219902007焦炭产量及同比增长率趋势图0005000001000000150000020000002500000300000035000004000000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时间万吨10000001000200030004000产量同比增长率资料来源WIND截至2007年底,我国大陆已建成6座核电站,共拥有11台发电机组,分别位于江苏、浙江、广东三个东南沿海省份,装机容量为885万千瓦,同比增长144,占全国发电装机总量的124。2007年,我国核电站发电量为6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4,占全国发电总量的192。图1320012007核电产量及同比增长率趋势图00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时间亿千瓦小时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产量同比增长率资料来源WIND(二)、行业供给分析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行业的行业供给分析将通过对原油、原煤等商品的产量进行分析。目前,我国国内石油产量的增长远元不能满足消费增长的需要,自1993年我国成为石油消费净进口国以来,原油进口量逐年增加。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2007年原油产量达到187亿吨,同比增长16,低于预期的2。2007年原油进口总量达到163亿吨,较2006年增长124,对进口原油的依存度为4657。由于国内原油生产近年很难有突破性的进展,原油对外依存度可能将继续逐年增加,进一步补充国内石油消费量的资源缺口。由于欧佩克产油国的储量占全球已探明原油总储量的比例超过60,原油供给方在市场中的地位较强大,完全可以通过调节产量来调节供给的减少,则原油供给偏紧的格局仍持续存在。我国煤炭资源较为丰富,2007年,我国原煤产量完成2523亿吨,同比增长82。我国核燃料的发展方向是加快实施铀矿冶炼基地,提高天然铀生产能力。我国至今已探明大小铀矿200多个,证实了相当数量的铀储量。就目前来看,我国铀资源开采量完全可以满足国内核电发展的需求。根据国家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达到6000万千瓦规划来推算,届时核电站运行每年需要天然铀15000吨左右,这就要求我国天然铀工业要有更大的发展。图1419902007原油产量及同比增长率趋势图000500000100000015000002000000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时间万吨100000100200300400500600700、资料来源WIND图1519902007原煤产量及同比增长率趋势图00050000001000000015000000200000002500000030000000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时间万吨20001000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产量同比增长率资料来源WIND二、行业发展阶段“入世”三年来,除早已成为国内石油石化业主导骨干企业的中国石油集团、中国石化集团、中国海油三大国有公司参与市场竞争外,国内其他国有企业在深化改革、持续重组中也开始涉足石油石化领域。2003年11月,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加快了由原油石化化工产品贸易公司向实业公司进行战略转型的步伐。2004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和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等原化工部所属的五家企业经重组后成立了中国化工集团公司。这样,在我国石油石化产业链的不同领域出现了由五家各具特色的国有大集团公司参与的竞争新格局。在“入世”后的三年中,中国石油集团、中国石化集团的上、中、下游业务在市场竞争中逐步由分别偏重北方或南方推向了全国,中国海油的业务也从上游向中下游延伸。2004年5月,中国石油集团、中国石化集团获准将油气勘探开发业务由陆上走向海上,而中国海油则获准“登陆”,进军内蒙,参与陆上油气勘探开发业务。值得注意是,以2004年9月中国国际石油石化企业高峰论坛会的召开为标志,中国几大国有石油石化企业集团高层加强了合作对话,共谋可持续发展大计,反映了在新形势下几大国有大石油石化集团既有序竞争,又希望合作、互利、共赢的共同意愿。熟悉国内成品油市场变革过程的人士都知道,我国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经历了1981年以前政府定价的完全计划价格体制阶段,19811994年的“双轨制”阶段,19941998年5月的“并轨”阶段,1998年6月以后进入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的阶段,现正在进一步向“市场化”的新阶段迈进,“入世”促使了这一新进程的加快。2004年8月25日,中国第一个能源期货品种燃料油期货合约正式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挂牌上市,标志着我国在进一步完善石油产品的市场定价机制、促进国内成品油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由“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向“市场化”迈进方面跨出了重要一步。未来十五年我国炼油业的发展目标是基本满足国内汽煤柴等成品油的需求和乙烯、化纤原料生产所需的大部分化工轻油,逐步提高轻质油品的总收率和炼油装置的开工率。“十一五”炼油产业的具体规划方案包括“十一五”前三年,陆续建成青岛、惠州、福建等国家已批复项目,完成大连、独山子、广州3个老厂改扩建,形成6个千万吨级原油加工基地,加上海南炼油项目以及大港、燕山的改扩建项目,新增炼油能力6000万吨年以上。“十一五”后期,力争建成列入规划新布点的广西沿海和四川的两个千万吨级大型炼油项目,新增能力2000万吨年以上;其他企业改扩建新增能力1000万吨年以上。通过上述措施,到2010年炼油工业新增原油加工能力9000万吨年以上,同时淘汰低效炼油能力约2000万吨年,原油加工能力达到4亿吨年;形成20多个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千万吨级原油加工基地,加工能力占全国总能力的65;企业平均规模达到570万吨年,比“十五”末期提高61;含硫原油加工能力149亿吨年。届时,炼油工业基本满足国内成品油市场需求,但需进口部分化工轻油以满足下游石化工业需要。到2020年,炼油能力控制在55亿吨年以内,平均装置负荷率9095,轻油收率达到76左右。届时,我国除进口部分原油外,还需直接进口一定数量的化工轻油和部分成品油作为补充。要抑制对资源的浪费,加大企业对安全生产投入的力度,最有效的办法是尽快建立合理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2005年,我国政府提出要以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为重点,逐步形成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此后,推出了一系列原油、天然气以及成品油的税费和价格改革措施,逐步完善油气价格形成机制,加快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综合配套改革。在油气资源的税费改革方面,2005年小幅上调了原油和天然气的矿产资源税;2006年3月,开始对石油开采企业销售国产原油的价格超过一定水平所获得的收入,按比例征收石油特别收益金。2006年6月,国土资源部发布关于加强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的通知,强化依法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规范补偿费减免管理,严格补偿费入库管理等。“十一五”期间,将继续研究将资源税由从量征收改为从价征收,或者改为按占有资源量或与资源储量消耗挂钩等办法征收,进一步完善特别收益金,与调整规定后的资源税费一起,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矿产税体系。在油气价格改革方面,2005年12月国家对天然气出厂价格形成机制进行了改革,进一步理顺了天然气价格;2006年3月,国家在适当提高成品油价格水平的同时,建立了对部分弱势群体和公益性行业给予适当补贴的机制。油气价格改革的综合配套调价方案还包括2006年4月国家财政部制定的总计约500亿元的关于对部分弱势群体和公益性行业给予适当补贴的方案。据统计,截至2006年11月,已征收的200多亿元的石油特别收益金中,有120亿元已用于补贴农民,其他用来补贴林业等用油公益性行业。“十一五”期间,我国价格监督检查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是保障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顺利推进、配合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将按照“积极稳妥、综合配套、创新机制”的原则推进。建立起能够促进资源节约、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行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起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价格形成机制,减少行政干预,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在石油石化领域,2006年国家主要针对陆上石油天然气建设项目规定,在建设项目施工前和竣工投入正式生产或者使用前,其安全设施必须经安全监管部门审查同意和验收合格;为了加强海洋石油安全生产工作,2006年7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开展了海洋石油防范特大事故专项督查,严防特大事故发生。三、行业技术水平1、石油加工此外,“入世”五年来,国内行业标准明显加快了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步伐。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来,国家主管部门共公布了238项石化行业新标准和398项油气行业新标准,废止了30项石化行业旧标准和113项油气行业旧标准。10项强制性标准是石油化工防火堤设计规范;石油化工管道设计器材选用通则;石油化工仪表及管道隔离和吹洗设计规范;石油化工仪表及管道伴热和隔热设计规范;石油化工仪表供气设计规范;石油化工剧毒,可燃介质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石油化工工程建设交工技术文件规定;石油化工设备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石油化工筑炉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和石油化工企业燃料气系统和可燃性气体排放系统设计规范。9项推荐性标准是石油化工设计能量消耗计算方法、石油化工钢储罐地基充水预压监测规程、石油化工给水排水工艺流程设计图例、石油化工钢制管道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催化裂化装置轴流压缩机烟气轮机机组施工技术规程、石油化工立式圆筒形钢制储罐施工工艺标准、石油化工管式炉铬钼钢焊接回弯头技术规范、炼油厂添加剂设施设计规范、加工高硫原油重点装置主要设备设计选材导则。为减少环境污染,我国近年来迅速提高了对汽柴油产品的质量要求,从2000年初停止销售含铅汽油和70低标号汽油,到2005年中,汽柴油执行相当于欧排放标准要求,北京地区执行相当于欧排放标准。在5年多的时间内走完了国外发达国家曾用了20多年的产品质量升级之路。按照我国炼油工业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的要求,2010年我国车用汽柴油质量将基本达到欧标准,部分产品达到欧标准;2020年车用汽柴油质量与欧盟执行的标准接轨。2、炼焦中国炼焦行业协会成立于1994年,是中国焦化企业、事业单位自愿组织的全国性社会团体,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委托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代管)管理,同时受民政部、国资委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提高焦化企业与炼焦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建设,并运行好中国炼焦行业协会信息网。我国炼焦行业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行业高速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不容忽视。我国有能源资源禀赋,但是我国能源资源控制力较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还不足。现行使用的技术标准是由国家环保总局于2003年发布的炼焦清洁生产技术标准,共分为三级,一级代表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二级代表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三级代表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行业标准也将不断修订,一般每三到五年修订一次。炼焦企业更加重视对环境的治理工作,环保治理工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院发生停电应急预案试题及答案
- 离散数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山西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 池州排水考试试题及答案
- 呼吸系统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家庭经济与理财知识能力测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消毒灭菌菌技术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化学实验设计与分析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度2025年少先队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 脑出血诊疗、急救与护理考核试题及答案
- 电源老化知识培训课件
- 施工质量月课件
- 2025年辅警笔试考试题库题库与答案
- 心血管疾病患者血糖波动管理的专家共识解读 8
- 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 第2版 课件全套 程显毅 第1-7章 人工智能时代 -人工智能应用
- 四川佰思格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材料生产项目环评报告
- WST854-2025血液透析中心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解读
- 2025年四川省综合评标专家库评标专家考试(第二阶段·住建类实务)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装卸、运输及安装调试方案
- 科技金融管理课件下载
- 登革热病人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