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赤壁赋课文精讲课文指津赤壁赋是一篇散文赋,实际上也就是一篇优美动人的散文诗。苏轼是一个才情横溢、诗文俱佳的古代大作家。谈到散文,人们常说“韩潮苏海”,意思是说韩愈的文章像潮水一样地奔放,而苏轼的文章则像海水一样地广阔。在词的成就上,苏轼是和南宋著名作家弃疾并驾齐驱的。苏轼的作品纵横豪迈,风格鲜明而突出。即使是你没有读过他的作品,单看这篇赋也可以大致了解他作品的特点和风格。总起来说,在这篇作品里,景色描写、主人和客人的心情、哲学意味的对话,浑然成为一体,胜意迭出,辞句美妙。读了这篇名赋,我们也好像游了一次赤壁,心里充满了遨游之乐。那清风,那明月,那东山,那流水,那箫声,那对话在我们眼底心上,织成了一个诗味十足、含蓄深远、声色俱佳的崇高而美丽的境界。我们用高兴的心情始读这篇名赋,在欢快的气氛中合上书卷。苏轼和他的客人游的虽然不是三国时期的赤壁,但是写出来的文章,是多么优美,多么动人情思啊答疑解惑本文的感情基调是消极的吗提示全文通过主客对话所表现的忧伤与音乐,都是作者内心矛盾和复杂感情的真实反映。作者抒发哀葾之情时,流露出了“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但他并不甘心消沉,而能主动地从消极、哀怨中解脱出来,从庄子的机械相对论中寻找人生之路,因而胸襟豁达,思想开阔,表现出一种洒脱、豪迈的气度,使文章具有某些积极进取、达观超然的感情基调。资料剪辑赋的简介赋的文体,说到底,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文心雕龙诠赋说“然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杨辞也。”可以说,诗经是赋的远源,楚辞是赋的近源。赋的结构一般分三部分,前面有序,说明赋的原由,用不押韵的散文或骈文题,中间是赋的本身,后面有“乱”或“讯”的部分,对全篇作小结概括。文心雕龙诠赋指出“既履端于倡序,亦归余于总乱,序以建言,前引情本,乱以理篇,迭致文契。名作欣赏(一)袁家渴(H)记柳宗元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钴潭。由溪口而西陆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由朝阳岩东南,水行至芜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皆永中幽丽奇处也。楚越之间方言,谓水之反流者为渴,音若衣褐之褐。渴,上与南馆高嶂合,下与百家濑合。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浅渚,间厕曲折,平者深墨,峻者沸白,舟行若穷,忽又无际。有小山出水中,山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岩洞,其下多石砾。其树多枫、柟、石楠、楩、槠、樟、柚,草则兰芷,又多异卉,类合欢而蔓生,水石。每风自西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葧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飏葳蕤,与时推移。其大都如此,余以无以穷其状。永之人未尝游焉,余得之,不敢专也,出而传于世。其地主袁氏,故以名焉。(注释)1、袁家渴(H)水名。2、南馆高嶂袁家渴发源处的高峰。3、百家濑水名。4、重洲重叠的洲,河流中泥沙淤积而成的小块陆地。5、间(JIN)厕夹杂着。6、柟(NN)、楩(PIN)、槠(ZH)均为常绿树。7、芷草木花。8、卉(HU)花草。掩苒弱草倾倒。蓊葧(WNGB)浓郁。地主地方的主人。【阅读鉴赏】柳宗元的散文名篇袁家渴记第1段引出所记对象袁家渴;接着第2段介绍其总体上的特色;写出它的曲曲折折的特点第3段则详细描写奇异风光,纳入风中,收于水上,记山石、岩洞,树木花草和水涛,让读者感受它的奇光异彩,听到清远音韵,闻到郁郁浓香;最后交代写作目的命名缘由,联想到自身遭遇如袁家渴一样不为世人了解,寄托深沉感慨。在风中之景中,我们看到了树动,花摇、草掩、涛飞、濑施等奇光异彩。听到了风声、涛声、花动树摇之声。【思考探究】一、翻译下列句子(1)皆永中幽丽奇处也。(2)舟行若穷,忽又无际(3)掩苒众草,纷红骇绿。(4)出而传于世(5)其地主袁氏,故以名焉。二、思考并回答问题第4自然段“永之人未尝游焉,余得之。不敢专也,出而传于世。”仅是交代写作目的吗还有无深意(二)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以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阅读鉴赏】散文描写的对象是月光。文中描绘了月色之美,创设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是作者心境的体现。作者被贬斥于黄州困苦境遇和寂寞无聊使作者“解衣欲睡”,但月光似乎有意慰藉诗人而悄悄走进门来,使诗人如遇久违的朋友,睡意顿消,披衣而起,“欣然起行”。“欣然起行”显示出作者的喜悦,但进而想到应有人共同赏月,分享喜悦;进而“念无与乐者”,心情转入低沉的喟叹,进而想到只有同为”闲人“的张怀民才能在这种境遇与自己共赏共喜共苦,所以要寻张怀民。一个“寻”字写出似找失物一般的迫切。渴望与张怀民共赏为乐的急切心理。【思考探究】1、第2段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艺术效果2、“闲人”是什么意思“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晚游六桥待月记袁宏道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最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欲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情趣。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注释)六桥杭州西湖苏堤上的六座桥,为西湖盛景。勒制约、控束。石篑即陶望龄,明代公安派作家。傅金吾姓傅的宫廷宿卫;明代亲军中有金吾卫。张功甫南宋将领张俊的孙子,玉照堂是其园林,有名贵梅花四百株。夕舂CHNG夕阳。歌吹为风美妙的音乐随风飘扬。粉汗为雨带粉香的汗水如雨流淌。艳冶艳丽妖冶。【阅读鉴赏】开篇一句总提西湖最美的是春天和月夜,点出“春”、“月”勾勒西湖美景的特征,统率下文描写的内容。第1段极写梅花却不钟情于梅花,而是反衬出对桃花的一片痴迷。第2段是写桃花,因为作者钟情于此,极写桃花之盛,使人目不暇接。同时作者把桃花之盛与游人之盛交织在一起来写,色调浓艳、春色最浓,紧扣住了最盛为春的意旨。【思考探究】一翻译下列句子1西湖景盛,为春为月。2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3其实湖光染翠之工。4安可为俗士道哉。二回答问题1午、未、申三时是指一天中什么时候这个时候游西湖作者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2文题为“待月记”,文中却极写春色,略写月景,这样写扣题吗为什么【思考探究一答案】一翻译(1)都是永州幽静清丽奇异的地方。(2)船只行驶好像到了尽头,忽而又是一片一望无边的地方。(3)使众多青草倾倒,使红花绿枝也受到纷扰和惊骇。(4)写出来在这个世上流传。(5)那个地方的主人姓袁,因此用他的姓命名它。二简答不是。交代目的是表层意思。这样奇异高洁的风景都无人欣赏,被世人遗弃埋没,多么象自己的品格和遭遇也是不为世人所了解;作者要出而传于世,既表达对美好事物受压抑的同情,也是对自己的境况的深沉感慨。【思考探究二答案】1、运用了比喻修辞。以水喻月,“积水空明”给人错党,“藻荇交横”让人迷惘,不辨写水还是写月,读到“盖竹柏影也”才恍然大悟,清澈透明原来是月光,虽不明写,但月色的皎洁,周围的清冷,具体而形象。2、“闲人”即赋闲、闲居之人,但“吾两人者”却不是一般的闲居,而都是被贬谪到黄州的带罪之身,处逆境而追求心灵宁静的纯洁的人。“但少”一句是感慨,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思考探究三答案】一翻译1西湖游人最多、景色最好的时节是春天和月夜。2我当时被桃花吸引,竟然不忍心离去。3其实在朝烟之中湖水如染上绿色一般精巧。4怎么能够被流俗之人欣赏和说起呢二简答1午、未、申,三个时辰,正是一天从午间11时到下午4时这段时间,作者认为这不是游西湖的最佳时间。从上文“一日之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龙虾品牌营销策划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岗前安全培训总结课件
- 小麦早餐谷物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大豆质量追溯系统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工业设计数据库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海洋生物资源保健品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DDN线路密码机项目申请报告
- 岗前安全培训形式课件
- 毛衫套口工中秋节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购房付款合同(标准版)
- 厂房搬迁管理办法
- 保险学考试题(附答案)
- 中药处方点评管理办法
- 国企纪法教育实施路径
- 药品发放登记管理制度
- 临床科室科研管理制度
- 铁艺围栏采购合同
- 中国皮肤基底细胞癌诊疗指南2023
- 卫星通信技术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场景分析
- 黄旭华人物介绍
-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